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work reality,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of common fault phenomen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nd proposed to the quality common fault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Quality; Common faul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福建省永春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龙岩段A13合同段起点(桩号YK207+300)位于永定县坎市镇坎市街委会,沿线分别经过坎市镇的坎市街委会、浮山村、文馆村、秀山村,终点(桩号YK216+752.13)位于永定县堂堡乡蛟塘村,路线总长9.452Km,其中短链长1.898m。采用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计算行车速度80Km/h的设计标准,分离式路基宽12.25m,整体式路基宽24.5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基开挖土石方208.3万m3、路基填筑220.3万m3、软基处理13.4万m3、防护工程5.3万m3、各种水沟2.8万lm;大桥三座共长511m,分别为田心大桥(4×25mT梁,全长107m)、坎市分离式大桥(斜30度5×30mT梁,全长157m)、上角大桥(左幅8×30mT梁,右幅1×25m+7×30m T梁,设计全长247m);隧道长2723m/1座,为白土岩隧道;涵洞、通道及线外涵共32道;高边坡7处;服务区1处。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现象、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㈠、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1)现象:同批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分析:(a) 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砂石骨料级配不好,含泥量大,杂质多。(b)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投料不按重量比计量,或计量有误。(c) 混凝土投料顺序错误,搅拌不均匀。(d ) 混凝土试块制作方法不妥,未振捣密实,特别是同条件养护时,构件与混凝土试块没有做到同条件养护。
(3)防治措施:(a) 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砂 石骨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并且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b) 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严格控制,保证计量准确。(c) 混凝土应按顺序投料:石子、水泥、砂子、水 。(d) 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设专人制作混凝土试块,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 ,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㈡、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类似蜂窝状的孔洞。
(2)产生的原因:(a)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产生蜂窝;骨料的最大尺寸选择能够影响蜂窝现象的形成,在结构用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尺寸通常限制在25~ 40mm 之间,可以根据混凝土构件尺寸的大小和钢筋的净距离来作适当调整。很显然,使用的骨料尺寸差别太小,可能有些空间会不能被填充,造成水和水泥浆不能充分进入,从而容易形成蜂窝。(b)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产生蜂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搅拌时间在90s~ 120s,具体根据外加剂的用量来确定。 拌合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将不密实,容易造成蜂窝的形成。(c) 不正确的浇筑方法产生蜂窝。浇筑过程中最主要是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所谓离析,就是混凝土的粗骨料与砂浆分离,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混凝土硬化后出现不均匀,产生内部空隙或者表面的蜂窝现象,混凝土不产生离析的最大卸料高度与混凝土的组成成分的特性有关,一般可以把卸料高度限值定为900 ~ 1200mm;(d) 混凝土振捣方法产生蜂窝。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不完全振捣和过分振捣。在施工过程中,不完全振捣是很容易发生的,如果混凝土中的空气不能被消除,那么混凝土骨料颗粒就不能达到非常密实的形态,蜂窝就容易在某些地方产生。(e)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f)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 防治的措施:(a)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取样,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1.5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b)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㈢、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a)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b)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c)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d)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e)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麻面的防治措施:(a)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b)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㈣、露筋
(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应力不能有效传递,局部外露钢筋容易锈蚀,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2)产生的原因:砼浇注振捣时,振捣器碰撞钢筋,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钢筋被移位;钢筋砼结构断面小,钢筋过密,或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下料不当产生离析,模板严重漏浆,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造成露筋。
(3)防治措施:(a)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上应植入铁丝,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振捣时位移。防止钢筋等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应选配适当石子,使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3/4。(b)拼接模板要严密,在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c)混凝土下料高超过1.5m 时, 要用串筒 ,防止混凝土离析或跑浆;(d)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e)露筋严重或部位重要时,要经技术和质监部门审验后,按专门方案进行修补,一般露筋,可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 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认真养护。
㈤、表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b)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c)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a)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注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b)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c)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上述对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精心组织、施工、管理,减少了施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文锦阳.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8) .
[2] 张亮.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探讨[J]. 华章, 2011,(19) .
[3] 陆正闩, 汪近君. 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work reality,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of common fault phenomen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nd proposed to the quality common fault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Quality; Common faul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福建省永春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龙岩段A13合同段起点(桩号YK207+300)位于永定县坎市镇坎市街委会,沿线分别经过坎市镇的坎市街委会、浮山村、文馆村、秀山村,终点(桩号YK216+752.13)位于永定县堂堡乡蛟塘村,路线总长9.452Km,其中短链长1.898m。采用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计算行车速度80Km/h的设计标准,分离式路基宽12.25m,整体式路基宽24.5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基开挖土石方208.3万m3、路基填筑220.3万m3、软基处理13.4万m3、防护工程5.3万m3、各种水沟2.8万lm;大桥三座共长511m,分别为田心大桥(4×25mT梁,全长107m)、坎市分离式大桥(斜30度5×30mT梁,全长157m)、上角大桥(左幅8×30mT梁,右幅1×25m+7×30m T梁,设计全长247m);隧道长2723m/1座,为白土岩隧道;涵洞、通道及线外涵共32道;高边坡7处;服务区1处。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现象、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㈠、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1)现象:同批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分析:(a) 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砂石骨料级配不好,含泥量大,杂质多。(b)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投料不按重量比计量,或计量有误。(c) 混凝土投料顺序错误,搅拌不均匀。(d ) 混凝土试块制作方法不妥,未振捣密实,特别是同条件养护时,构件与混凝土试块没有做到同条件养护。
(3)防治措施:(a) 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砂 石骨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并且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b) 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严格控制,保证计量准确。(c) 混凝土应按顺序投料:石子、水泥、砂子、水 。(d) 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设专人制作混凝土试块,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 ,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㈡、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类似蜂窝状的孔洞。
(2)产生的原因:(a)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产生蜂窝;骨料的最大尺寸选择能够影响蜂窝现象的形成,在结构用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尺寸通常限制在25~ 40mm 之间,可以根据混凝土构件尺寸的大小和钢筋的净距离来作适当调整。很显然,使用的骨料尺寸差别太小,可能有些空间会不能被填充,造成水和水泥浆不能充分进入,从而容易形成蜂窝。(b)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产生蜂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搅拌时间在90s~ 120s,具体根据外加剂的用量来确定。 拌合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将不密实,容易造成蜂窝的形成。(c) 不正确的浇筑方法产生蜂窝。浇筑过程中最主要是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所谓离析,就是混凝土的粗骨料与砂浆分离,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混凝土硬化后出现不均匀,产生内部空隙或者表面的蜂窝现象,混凝土不产生离析的最大卸料高度与混凝土的组成成分的特性有关,一般可以把卸料高度限值定为900 ~ 1200mm;(d) 混凝土振捣方法产生蜂窝。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不完全振捣和过分振捣。在施工过程中,不完全振捣是很容易发生的,如果混凝土中的空气不能被消除,那么混凝土骨料颗粒就不能达到非常密实的形态,蜂窝就容易在某些地方产生。(e)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f)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 防治的措施:(a)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取样,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1.5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b)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㈢、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a)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b)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c)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d)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e)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麻面的防治措施:(a)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b)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㈣、露筋
(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应力不能有效传递,局部外露钢筋容易锈蚀,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2)产生的原因:砼浇注振捣时,振捣器碰撞钢筋,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钢筋被移位;钢筋砼结构断面小,钢筋过密,或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下料不当产生离析,模板严重漏浆,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造成露筋。
(3)防治措施:(a)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上应植入铁丝,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振捣时位移。防止钢筋等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应选配适当石子,使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3/4。(b)拼接模板要严密,在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c)混凝土下料高超过1.5m 时, 要用串筒 ,防止混凝土离析或跑浆;(d)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e)露筋严重或部位重要时,要经技术和质监部门审验后,按专门方案进行修补,一般露筋,可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 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认真养护。
㈤、表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b)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c)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a)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注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b)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c)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上述对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精心组织、施工、管理,减少了施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文锦阳.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8) .
[2] 张亮.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探讨[J]. 华章, 2011,(19) .
[3] 陆正闩, 汪近君. 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