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所孕育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大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探究和合作,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解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本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强化预习,鼓励学生先学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学习新课的必要准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地设计“前置性作业”,以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前置性作业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要求”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引导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小组合作,指导学生会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生本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中的课堂给每一个孩子说话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智慧各放异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引导和指导,让学生会学。小组合作的基本思路为: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2.四人小组成员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并推选人员准备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以4人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有机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分工就是当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时,组长确定一、二、三、四发言人的任务,小组交流后选择一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准备上台汇报时每个同学的发言任务等。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一般为不善于发言或程度较差的学生,优秀者一般最后发言。协调是指在分工的过程中,有的任务不能充分发挥某个同学的特长,他有要求承担其它任务的愿望时,这时组长要协调,当组内同学长期承担一种类似的任务,还需要培养其它方面的特长时,组长要协调。因此隔一段时间我会要求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换组员所承担的任务,让每位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三、积极评价,激发学生想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生自学后,师生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交流形式要灵活,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同时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积极评价,抛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教师的点拨引导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教师的评价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课上介绍了青海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介绍了平原地区的柳树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而反应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和生存不易,最后很自然地引导出了课文的中心:我们要学习这株柳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正当老师要结束课文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点疑问,刚才有同学说青海高原的人洗菜的水用来洗脚,洗脚的水用来喂猪,可见那里水太少了。可是那里怎么会有水电站的呢?你看‘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他的这个疑问一提出来,同学们就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显而易见,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株柳树生长的具体位置: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株柳树不就不神奇啦,它肯定有的是水!”又有同学站起来说:“因为有水,附近肯定还有其它树。”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看来作者写错了啊。”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读书真仔细,可以说是有了重大发现,‘读书贵能疑,疑能生教义’就是这个意思。”转而又对大家说:“如果作者为了反映柳树的这种精神而刻意夸大环境的恶劣的话,这肯定是不对的。但凡事要讲证据,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李家峡水电站还有其它树的证据。”过了几天,同学们果然给我找来了几张网上“百度”而来的李家峡水电站长着其它树的图片。同学们的这种质疑完全是在教师的尊重和引导下而来的,如果没有老师的积极评价,这种“生成”能有吗?
生本课堂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
总之,生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一、强化预习,鼓励学生先学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学习新课的必要准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地设计“前置性作业”,以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前置性作业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要求”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引导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小组合作,指导学生会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生本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中的课堂给每一个孩子说话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智慧各放异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引导和指导,让学生会学。小组合作的基本思路为: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2.四人小组成员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并推选人员准备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以4人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有机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分工就是当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时,组长确定一、二、三、四发言人的任务,小组交流后选择一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准备上台汇报时每个同学的发言任务等。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一般为不善于发言或程度较差的学生,优秀者一般最后发言。协调是指在分工的过程中,有的任务不能充分发挥某个同学的特长,他有要求承担其它任务的愿望时,这时组长要协调,当组内同学长期承担一种类似的任务,还需要培养其它方面的特长时,组长要协调。因此隔一段时间我会要求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换组员所承担的任务,让每位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三、积极评价,激发学生想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生自学后,师生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交流形式要灵活,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同时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积极评价,抛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教师的点拨引导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教师的评价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课上介绍了青海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介绍了平原地区的柳树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而反应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和生存不易,最后很自然地引导出了课文的中心:我们要学习这株柳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正当老师要结束课文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点疑问,刚才有同学说青海高原的人洗菜的水用来洗脚,洗脚的水用来喂猪,可见那里水太少了。可是那里怎么会有水电站的呢?你看‘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他的这个疑问一提出来,同学们就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显而易见,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株柳树生长的具体位置: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株柳树不就不神奇啦,它肯定有的是水!”又有同学站起来说:“因为有水,附近肯定还有其它树。”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看来作者写错了啊。”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读书真仔细,可以说是有了重大发现,‘读书贵能疑,疑能生教义’就是这个意思。”转而又对大家说:“如果作者为了反映柳树的这种精神而刻意夸大环境的恶劣的话,这肯定是不对的。但凡事要讲证据,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李家峡水电站还有其它树的证据。”过了几天,同学们果然给我找来了几张网上“百度”而来的李家峡水电站长着其它树的图片。同学们的这种质疑完全是在教师的尊重和引导下而来的,如果没有老师的积极评价,这种“生成”能有吗?
生本课堂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
总之,生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