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口锅真的奇怪,做出的鱼头汤没什么卖相,却终归比校门口的好吃一些。
今天买的是什么菜,是要噎死我吗?
什么?作业还没写完?打!
什么?上次说过的事你又忘了,不长记性是吧?打!
这种吼叫,小西听得太多。谁家没有琐事抱怨,可在老爸那儿全成了无法忍受的事。转回头来,老妈还会叮嘱小西:“他最近脾气不好,你让一让。”
老爸脾气是真臭。他年轻时聪明好学,干得一手好技术活儿,很受赏识,于是恃才傲物,总以为世界像扳子一样,尽在他手中掌握,谁会不买他的账?可他的“账本”敌不过人情世故。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缺乏职场情商。老爸的臭脾气尽人皆知,有时下属和上司一起被他吼得脸色发青,他却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他总是天真地以为,有技术、有道理,到哪儿都行。“我有技术,他们离不开我,我说得对,当然听我的!”
很快,他被人从原位调离,虚挂闲职,从天天忙得直转,变成下午4点就能下班回家。到家自然不能消停,三天两头吹胡子瞪眼,事事发表见解。
小西忍了五年,心里满是厌恶。她觉得老爸一套套道理,但最没道理的是,无论家人如何忍让,老爸的脾气也未见转好,反而更暴躁了。
现在想来,老爸心里堵着各种滋味。三四十岁正是男人事业的好年华,可身边同事个个见了他只是皮笑肉不笑,虽还尊他算个小领导,却心知他无法对任何事作决断。在那动弹不得的高位上,老爸像个怎么也翻不过身的海龟,狼狈不堪。
B
老爸常挖苦老妈做菜难吃。可是老妈也不发怒,她说,家是一口锅,什么味道都可以容纳,把不同的东西放进去煮,煮熟了不管滋味怎么样,就是一锅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爸自己下厨房。
还真别说,他有一手。有时几下拨弄,胡椒粉和咖喱粉吊味做个砂锅粉丝,滋味比外面卖的还好。有时动手煮个荷包蛋也特别圆润,好像他干技术活儿的手艺全用在了锅里。
老妈每次吃老爸的菜就猛夸。这时暴君就和颜悦色,得意忘形,找回“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
小西最烦老妈那套拍拍哄哄。一个菜上桌,老妈要在桌子下面踢好几脚,小西才应和几句,算给点面子。
她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离开家。
熬到初三,一直成绩优秀的小西告诉父母,要去职高。小西想,职高可以住校。
老爸大发雷霆,拍桌子反对:“你说说,你吃穿用是谁给的?你不求上进,你不思进取,你自甘堕落,你……”
小西满腔道理,却不屑于回答,从鼻腔发出一个音节:“哼!”
这个音调,可能就是老爸梦魇里一直回响的声音。
他猛地站起来,眼睛因为暴怒涨得通红:“你再给我出一声?”
“哼!”
暴君真的发飙了。他怒不可遏,抡起胳膊就往下砸。小西不躲。他抽出皮带打,小西仍是不躲。老妈和奶奶都出来了,他把门关起来打,逼着小西服软。
小西跪着,看着老爸,就像看一张塑料皮:“你打吧。打完我去上职高。”
回答她的,是老爸渐渐抡不动的皮带:啪、啪、啪。
小西仍看着老爸:“没用的男人,有种把我打死。你把我打死了,我就可以不去职高,你就可以做到说话管用,就意气风发了?你打。”
老爸再抡了一下,然后,真的抡不动了。
这个永远头头是道的男人没再解释,沉默了半天,扔掉皮带,起身开门,放外面哭嚎的奶奶和老妈进来。
那晚吼叫之后,家里就静了。小西除了满身的血道子之外,没啥大事,倒是奶奶惊着了,被老妈送到医院静养。
小西躺在房间看天花板,无尽幻想住到学校以后的美好生活:校门口有烤里脊,有脆皮豆干,有灌汤肉饼,有鱼头豆腐砂锅,那汤是白的,鲜味四溢……
C
从梦里醒来的时候,小西真的闻到鱼头汤的鲜香。
厨房里,老爸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硕大的胖头鱼。这种大鱼,鱼身肉厚,远不如一斤左右的鲫鱼细嫩,但鱼头最是新鲜味美。当地人吃鱼头多数不买整鱼,因为贪图一个新鲜的鱼头,就要考虑剩下十来斤的鱼身怎么处理。小西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鱼头愣了半天。
鱼头可能是最不能让外国人理解的中国式美味。在一锅鱼头汤里面,有坚硬的骨头,蜂窝般的骨节,皮脂、胶质和不知名的部位混合在一起,炖得到位,刺和骨头都会溶在汤里,比鱼肉更引人入胜。这一口,爱者嗜之如命,旁人看得费解。
油烟升腾,老爸把大鱼头下锅略煎,烹上各种作料,煮出一锅白如牛奶的鱼汤,咕嘟作响之际,溜进几块豆腐。他动作娴熟,像个最熟练的工人在拧弄螺丝一样,毫不迟疑地又在锅里放下一丛碧绿色的新鲜雪菜末。
这是什么搭配啊。小西暗想,没腌过的雪里蕻放在鱼头里,是怎么个怪滋味?
这顿饭气氛更怪:小西和老爸面对面,中间放着一锅硕大的鱼头炖豆腐,都不说话。
老爸夾了一筷子鱼头给小西,还盛了汤。小西别扭了一会,没再推拒,闷头就吃。
鱼头炖豆腐里放新鲜雪菜,带来了某种说不出的好滋味,汤浓胶稠,鲜的感觉就像是舌尖上有精灵在跳舞。小西吃了一碗、两碗、三碗……老爸只沉默地看着,自己吃点鱼肉,偶尔拨弄几筷子,把最富胶质的鱼脑找出来,颤巍巍如同晶莹的果冻,送到小西的碗里。他以前总是会说,吃鱼脑补脑,小孩会变聪明。
“小西。”他开口了,“你很像我。”
这句话约等于是“对不起”吗?小西冷笑,抬头就准备反驳。
她看见的,是老爸从未出现过的表情:有茫然,有羞窘,有强撑的淡定,还有一些从未出现的懂事。这种表情,让他变得更苍老,却又像刚刚知事的少年。
“有些道理看起来没错,其实一文不值。”老爸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可是我想了,你要去上高中,因为上了高中,你才有机会考大学,你……你的以后,会比我好。”
所有准备好的、掷地有声的理论都没派上用场。小西低头看着面前的鱼汤,看着自己大颗的泪珠掉下去,然后迅速融到雪白的汤里,混混沌沌,模模糊糊,分不清豆腐、胶质、骨头或者刺。
家里这口锅真的奇怪,做出的鱼头汤没什么卖相,却终归比校门口的好吃一些。
摘自《 中国青年报 》
今天买的是什么菜,是要噎死我吗?
什么?作业还没写完?打!
什么?上次说过的事你又忘了,不长记性是吧?打!
这种吼叫,小西听得太多。谁家没有琐事抱怨,可在老爸那儿全成了无法忍受的事。转回头来,老妈还会叮嘱小西:“他最近脾气不好,你让一让。”
老爸脾气是真臭。他年轻时聪明好学,干得一手好技术活儿,很受赏识,于是恃才傲物,总以为世界像扳子一样,尽在他手中掌握,谁会不买他的账?可他的“账本”敌不过人情世故。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缺乏职场情商。老爸的臭脾气尽人皆知,有时下属和上司一起被他吼得脸色发青,他却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他总是天真地以为,有技术、有道理,到哪儿都行。“我有技术,他们离不开我,我说得对,当然听我的!”
很快,他被人从原位调离,虚挂闲职,从天天忙得直转,变成下午4点就能下班回家。到家自然不能消停,三天两头吹胡子瞪眼,事事发表见解。
小西忍了五年,心里满是厌恶。她觉得老爸一套套道理,但最没道理的是,无论家人如何忍让,老爸的脾气也未见转好,反而更暴躁了。
现在想来,老爸心里堵着各种滋味。三四十岁正是男人事业的好年华,可身边同事个个见了他只是皮笑肉不笑,虽还尊他算个小领导,却心知他无法对任何事作决断。在那动弹不得的高位上,老爸像个怎么也翻不过身的海龟,狼狈不堪。
B
老爸常挖苦老妈做菜难吃。可是老妈也不发怒,她说,家是一口锅,什么味道都可以容纳,把不同的东西放进去煮,煮熟了不管滋味怎么样,就是一锅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爸自己下厨房。
还真别说,他有一手。有时几下拨弄,胡椒粉和咖喱粉吊味做个砂锅粉丝,滋味比外面卖的还好。有时动手煮个荷包蛋也特别圆润,好像他干技术活儿的手艺全用在了锅里。
老妈每次吃老爸的菜就猛夸。这时暴君就和颜悦色,得意忘形,找回“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
小西最烦老妈那套拍拍哄哄。一个菜上桌,老妈要在桌子下面踢好几脚,小西才应和几句,算给点面子。
她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离开家。
熬到初三,一直成绩优秀的小西告诉父母,要去职高。小西想,职高可以住校。
老爸大发雷霆,拍桌子反对:“你说说,你吃穿用是谁给的?你不求上进,你不思进取,你自甘堕落,你……”
小西满腔道理,却不屑于回答,从鼻腔发出一个音节:“哼!”
这个音调,可能就是老爸梦魇里一直回响的声音。
他猛地站起来,眼睛因为暴怒涨得通红:“你再给我出一声?”
“哼!”
暴君真的发飙了。他怒不可遏,抡起胳膊就往下砸。小西不躲。他抽出皮带打,小西仍是不躲。老妈和奶奶都出来了,他把门关起来打,逼着小西服软。
小西跪着,看着老爸,就像看一张塑料皮:“你打吧。打完我去上职高。”
回答她的,是老爸渐渐抡不动的皮带:啪、啪、啪。
小西仍看着老爸:“没用的男人,有种把我打死。你把我打死了,我就可以不去职高,你就可以做到说话管用,就意气风发了?你打。”
老爸再抡了一下,然后,真的抡不动了。
这个永远头头是道的男人没再解释,沉默了半天,扔掉皮带,起身开门,放外面哭嚎的奶奶和老妈进来。
那晚吼叫之后,家里就静了。小西除了满身的血道子之外,没啥大事,倒是奶奶惊着了,被老妈送到医院静养。
小西躺在房间看天花板,无尽幻想住到学校以后的美好生活:校门口有烤里脊,有脆皮豆干,有灌汤肉饼,有鱼头豆腐砂锅,那汤是白的,鲜味四溢……
C
从梦里醒来的时候,小西真的闻到鱼头汤的鲜香。
厨房里,老爸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硕大的胖头鱼。这种大鱼,鱼身肉厚,远不如一斤左右的鲫鱼细嫩,但鱼头最是新鲜味美。当地人吃鱼头多数不买整鱼,因为贪图一个新鲜的鱼头,就要考虑剩下十来斤的鱼身怎么处理。小西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鱼头愣了半天。
鱼头可能是最不能让外国人理解的中国式美味。在一锅鱼头汤里面,有坚硬的骨头,蜂窝般的骨节,皮脂、胶质和不知名的部位混合在一起,炖得到位,刺和骨头都会溶在汤里,比鱼肉更引人入胜。这一口,爱者嗜之如命,旁人看得费解。
油烟升腾,老爸把大鱼头下锅略煎,烹上各种作料,煮出一锅白如牛奶的鱼汤,咕嘟作响之际,溜进几块豆腐。他动作娴熟,像个最熟练的工人在拧弄螺丝一样,毫不迟疑地又在锅里放下一丛碧绿色的新鲜雪菜末。
这是什么搭配啊。小西暗想,没腌过的雪里蕻放在鱼头里,是怎么个怪滋味?
这顿饭气氛更怪:小西和老爸面对面,中间放着一锅硕大的鱼头炖豆腐,都不说话。
老爸夾了一筷子鱼头给小西,还盛了汤。小西别扭了一会,没再推拒,闷头就吃。
鱼头炖豆腐里放新鲜雪菜,带来了某种说不出的好滋味,汤浓胶稠,鲜的感觉就像是舌尖上有精灵在跳舞。小西吃了一碗、两碗、三碗……老爸只沉默地看着,自己吃点鱼肉,偶尔拨弄几筷子,把最富胶质的鱼脑找出来,颤巍巍如同晶莹的果冻,送到小西的碗里。他以前总是会说,吃鱼脑补脑,小孩会变聪明。
“小西。”他开口了,“你很像我。”
这句话约等于是“对不起”吗?小西冷笑,抬头就准备反驳。
她看见的,是老爸从未出现过的表情:有茫然,有羞窘,有强撑的淡定,还有一些从未出现的懂事。这种表情,让他变得更苍老,却又像刚刚知事的少年。
“有些道理看起来没错,其实一文不值。”老爸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可是我想了,你要去上高中,因为上了高中,你才有机会考大学,你……你的以后,会比我好。”
所有准备好的、掷地有声的理论都没派上用场。小西低头看着面前的鱼汤,看着自己大颗的泪珠掉下去,然后迅速融到雪白的汤里,混混沌沌,模模糊糊,分不清豆腐、胶质、骨头或者刺。
家里这口锅真的奇怪,做出的鱼头汤没什么卖相,却终归比校门口的好吃一些。
摘自《 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