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例——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不自主运动16年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6岁。因“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不自主运动16年”于2004年8月20日就诊于我院。生后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头部经常不自主晃动,但无抽搐及尖叫。患儿7个月翻身,8个月会坐,后家长发现患儿经常有轻微“头颤”;1周岁时仍不会走路,曾就诊于邓朴方残疾医院诊断为“脑瘫”(具体治疗不详)。患儿智力发育较迟缓,2岁多能够站立,4岁半开始走路,但不能独立行走,直到6岁时才会走路,走时易向左侧摔倒,且右上肢甩动幅度较大,有时身体不自主转向左侧,双脚大拇趾常不自主上翘。8岁上小学,在上学期间老师发现其上课不专心,记忆力差,吐字模糊,有时别人听不懂其说话内容,而且发现患儿有挤眉弄眼、耸肩。常感冒发热,于13岁时行“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感冒发热频率明显减少,上述不自主运动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现患者走路仍易向左偏,常出现大拇趾不自主上翘,双上肢活动正常,自发病以来未出现抽搐、晕厥、意识丧失等,曾于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未明确诊断。近3个月来,家长发现患者左下肢膝以下变细,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除恶性肿瘤外最严重的肠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难以用单一原因解释。多认为是易感性宿主对细菌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IBD的标志是肠道炎症,被破坏的肠道保护屏障、腔内细菌与黏膜免疫系统三者相互作用产生炎症。本研究从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及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3方面阐述肠黏膜免疫与IBD的关系。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中脑梗死(缺血性卒中)是房颤引起的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伴随房颤的卒中,大多由于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
期刊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呈上升趋势。接触农药、杀虫剂、染发剂等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细胞色素P450酶(CYP)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致癌物进入人体后激活、解毒通路中的重要酶类,其编码基因多态性变异与多种肿瘤易感性之间存在联系。本研究对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与NHL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期刊
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胀、腹泻3个月,水肿1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腹泻,为水样便,约10次/d,含不消化食物,无黏液脓血。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提示为结肠炎,病理活检提示为慢性炎症改变,予抗感染治疗后有所缓解,大便2~3次/d,黄软便。1个月前出现全身水肿、乏力,遂来我院住院诊治。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凹
期刊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到2030年,烟草相关疾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死因,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烟草危害。目前全球11亿吸烟者中1/3是中国人。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超过了因艾滋病、结核病、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吸烟是一种慢性尼古丁依赖性疾病,戒断困难。吸烟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猝死、心肌梗死、冠心病、脑血
期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近20余年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新世纪伊始,WHO专家组重新修订了MDS诊断标准(WHO标准),明确界定该病属造血系统肿瘤,首次将染色体核型检查列入MDS诊断项目。这是继1982年法、美、英学者首次提出MDS诊断分型标准(FAB标准)、1997年Greenberg提出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之后,西方学者对MDS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2003年,英国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出现为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硼替佐米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外及体内试验均证实它有抗MM作用。2003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在体外
期刊
目的 调查急性胃肠道感染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PI-FD)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原先无消化道症状的550例急性胃肠道感染患者随访半年,评估PI-FD的发生率及其症状特点,同时收集30例非特异性功能性消化不良(NS-FD)和20例健康志愿者,测定其胃黏膜肥大细胞(MC)的数量和活化水平;测定胃黏膜MC的分泌介质类胰蛋白酶含量和组胺释放量;电镜观察MC的状态及其与神经纤维的毗邻关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IBD的诊断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或)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IBD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
期刊
患者女,39岁。因“头晕、头痛伴乏力3周,发热5d”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枕后部为主,伴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四肢活动障碍,无视力下降及意识不清。查血钠113mmol/L,尿钠浓度510mmol/L,予补钠治疗(约20g/d),上述症状稍好转,但血钠一直未能恢复至正常范围。5d前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38℃左右,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四肢关节疼痛,无盗汗。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