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还是录音?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听过的孔泽尔/辛辛纳提POPS
  10月24日我去听了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在上海艺术节的演出。能和这支在唱片中神交了10多年的乐团面对面接触,按理说,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坐在上海大舞台的内场第10排,座位已是相当的好。但即使坐在"皇帝位"上,实际聆听的感觉却还是比较失望。失望的原因,并不是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的演奏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现场的音响效果实在太差了。远比我在Telarc的唱片中听到的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要差!
  为什么现场音响效果这么差?或许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由于世界著名,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的出场费是很高的,这应该给了上海的主办单位一些压力。要将他们安排在千把人的正规音乐厅进行演出,票价要多少钱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避免收不抵支,于是,主办者就把他们拉进了万人体育馆。
  要一支交响乐团在上万人的空间中进行表演,就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扩声。但偏偏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是不习惯过度使用扩声设备的。我查了数据,他们在老家辛辛纳提音乐厅的演出,基本上不使用扩声设备。原因是,那个音乐厅的建筑声学是全世界一流的,完全能将乐团的声音清晰自然扩散到音乐厅的每个角落。
  来上海时,我相信这支乐团并没有携带专用的扩声设备。于是,他们就只能马马虎虎、因地制宜地使用体育馆原有的扩声系统了。这样的话,出来的效果就难免浑沌一片,惨不忍听。至少,让我们这些对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的发烧唱片先入为主的听众感觉很失望!
  
  靠惊人的音响效果取胜
  
  很多乐迷都认为,听现场的音乐会,要比听唱片提升一个境界。没错,唱片始终是“罐头”,其中保存的音乐肯定不是最“鲜活”的,只能满足那些不能到现场听音乐的人。
  不过,对于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唱片录音对于这支乐团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他们离不开好的音响效果。杰出的音响效果对于这么一支不怎么正统,却矢志要将原本不喜欢交响乐的门外汉领进艺术圣殿的乐团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事实上,人们对于他们的音响效果是否完美惊人地关心,远远要胜过对他们的音乐是否鲜活、是否真实的关心。
  对于唱片听众来说,和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名字,就是Telarc!20多年来,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依托着美国Telarc唱片公司先进的录音技术,虏获了一代发烧友的听觉神经,而Telarc也依靠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这棵常青的摇钱树赚到钵满盘满,并迅速壮大为当今美国最大的独立唱片品牌。
  一个太需要音响效果的乐团和一个太懂得制造音响效果的唱片公司走到一起,带来的商业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今天,即使Telarc唱片目录上同时拥有大量纯古典类的宗教音乐、现代音乐、歌剧和合唱作品,还有非常多、非常好的跨界、蓝调和爵士乐唱片,但在一些人的印象中,Telarc永远是一家只懂得制造夸张离奇的音效,专门娱乐大众听觉的发烧唱片公司。这简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1812,一个录音的传奇
  
  由录音师杰克·雷纳与唱片监制罗伯特·伍兹所创立的Telarc,在过去的近30年中一直扮演着录音工业领导者的角色。早在1977年,Telarc就发行了首张现代直刻时间最长的LP唱片;1978年,Telarc成为美国第一家采用商业性数字录音制作古典唱片的厂牌;1983年,Telarc更成为唱片业界率先进入激光唱片时代的公司之一;近年来,Telarc不断对先进录音科技作出积极响应,是现今极少数同时支持SACD和DVD-Audio的唱片公司。
  Telarc和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的合作应该追溯到1978年。这里,我就借一张Telarc和孔泽尔/辛辛纳提通俗乐团知名度最高,横跨LP/CD/SACD时代的名盘《1812序曲》来讲述一下他们的录音传奇。
  1978年,Telarc采用美国Soundstream特别制造的PCM数码录音设备,为这支乐团录下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可称开创了数码录音商业化风气之先。该曲的尾声,Telarc特别收录了弗吉尼亚州第15军团的3种19世纪巨型加农炮的轰鸣,而末乐章中此起彼伏的钟声,也是在辛辛那提东部一座百年教堂钟楼前实地收录的。所以当时那张LP唱片,即使用肉眼,也能明显观察到刻有“炮声”的沟纹异乎寻常的陡峭。每当唱针循迹到此处,几乎是垂直跌落,才能模拟出轰然的巨响。由于那“炮声”是一阵连着一阵,所以普通的MC唱头每到此处根本无法承受大起大落的折腾,往往跳线频频,难以过关。因此,如何完美播放Telarc此张《1812序曲》的LP唱片,是当年全世界发烧友最富挑战性的课题。
  上世纪80年代初CD面世,Telarc迅速发行《1812序曲》的CD版,但仍然被音响发烧友视为难以圆满的梦魇。那摧人心肺的炮声,不知让多少音响系统暴露出“脚软”或力不从心的先天不足;也不知烧毁了多少人的喇叭单元。虽然人常说音响主要是用来还原音乐,要听真实的大炮声音可以当兵上战场,但从1978年迄今,真正能在家里尽情享受到Telarc猛烈炮声的发烧友可能真的还没有几位,换句话说,Telarc 20多年前录下的炮声到底有多强,对很多人而言还是一个谜。
  


  时间的脚步走到了21世纪,以打败传统CD为己任的SACD、DVD-AUDIO开始相继浮出水面,一直在唱片录音科技方面扮演领导者角色的Telarc怎甘落于人后。事实上,早在1998年,Telarc就开始与SONY的SACD研发部门合作,使用尚在摇篮中的SACD核心技术DSD数码系统,录制了大量的古典和爵士录音。
  那时SACD格式还未正式尘埃落定,Telarc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DSD录音系统的唱片公司之一。他们没有像其它发烧录音公司那样,在“已近黄昏”的HDCD、XRCD等过渡性唱片技术上多费周章,而是以敏锐前瞻的眼光,直接锁定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全新数码录音规格(像DTS、DSD等)。尽管当时Telarc以DSD录制的CD,最终还得利用SONY的SUPER BIT MAPPING DIRECT技术将DSD编码转为CD规定的PCM格式,但现在看来,Telarc的先知先觉还是为即将到来的“超CD”世代赢得了市场先机。等到现在DVD-AUDIO、SACD正式面世的时候,Telarc早已了拥有相当可观的多声道、高清晰度录音资源,可以快人一步,随时出品大量的新规格唱片了。
  2001年,Telarc推出最新的DSD版《1812序曲》唱片,而且一口气发行了CD、SACD、DVD-AUDIO三种格式的软件,以期用最新的科技来再度续写他们20年前创下的“1812神话”。需要说明的是,Telarc的这个新版《1812序曲》唱片,不是翻录1978年的老录音,而是他家的录音师用DSD技术在1999年底炮制的全新录音。仅仅是最后的加农炮和钟声效果是取自1978年的母带,但亦使用DSD技术作了360度的多声道处理。乐团方面,仍然是以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为班底,但加入了基辅合唱团和辛辛那提儿童合唱团的助阵,并增加了管乐的编制。
  DSD录音所保留的非常宽阔的动态范围带来了静若游丝、响若惊雷的效果,它除了彻底还原出20年前隆隆加农炮叫人肝胆俱裂的震撼力,还将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醇厚饱满的管弦乐能量释放出来,让人体会到强壮有力的大鼓打出的空气震波是那么的过瘾,那排山倒海的效果完全就是坐在音乐厅前排聆听现场的体验!
  
  还是听唱片更过瘾!
  
  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此次来沪,没有上演这首《1812序曲》,甚至没有安排一首古典音乐改编曲。现场曲目几乎全是电影和音乐剧的主题音乐。而且,在演出《剧院魅影》时,随团主唱的那位男中音居然唱破了调,委实让人遗憾。其实这也没什么,最让发烧友们遗憾的应该是,乐团原本应该具备的那种煽动性、趣味性极强的气氛,以及令人目瞪口呆的音响效果不见了。这些不见了之后,我们听到的几乎是和国内某支二流乐团相差无几的演奏。所以,我觉得,要感受孔泽尔与众不同的“大众音乐王子”的神采,你还是得听他在Telarc录制的唱片。
  好在10月24日上海音乐会演奏的大部分电影主题曲,您都可以在Telarc 2003年用DSD技术录制的一张名为《诗史》(《EPICS》)的唱片专辑中找到,包括“2001太空漫游”、“卧虎藏龙”、“阿拉伯的劳伦斯”、“哈里波特”以及万宝路广告中用过的“七侠荡寇志”等,均收录在内。
  效果你比较一下吧。除非你有机会到辛辛纳提音乐厅听现场,否则我敢肯定,唱片录音的效果要比你花1200多元到万体馆听到的好几倍!
其他文献
小天后,孙燕姿。  出道五年,唱片十张。  她好像已经陪伴我们好久了。“天黑黑”、“超快感”我们今天还在传唱,我们一遍一遍把自己唱老了,却忘了那会儿的孙燕姿还是一个新人。  燕姿说,这五年自己做了很多事,现在她需要“完美的一天”。    《完美的一天》是我此刻的心情    结束了发布会和电视媒体的采访,燕姿和上海的平面媒体在一间会议室里面对面。脱掉外套,剩下干瘦的身躯。脱掉笑容,剩下疲惫的眼袋。 
期刊
十月的上海,空气中已经透出些许寒意,罗志祥(小猪)的到来却给众多喜欢他的Fans带来了不小的热力。许多歌迷一早便打探好小猪的行程,等在了发布会的门外,其中甚至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翘课赶来,其超高的人气由此可见一斑。而发布会的现场也布置得颇具特色,小型的舞台似乎预示着一场劲歌热舞的精彩上演。  第一主打歌“真命天子”响起,劲歌热舞的小猪出现在台上,顿时吸引了台下的目光。作为专辑的第一主打,这首结合了F
期刊
最近聆听到几张Made in china的发烧录音,大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奇。客观地说,国内的发烧碟市场虽然仍然鱼龙混杂,但是还是在一步步地在向前发展。不期然的,你会遇到一些让你惊叹的,真正展现中国音乐家才华的唱片精品。下面就来说说几张新遇吧。  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国内的唱片公司也能出品 “天碟”级的小提琴唱片。但是当你听过广州ABC最新出品的这张李传韵的SACD《琴魂》,我想你就会信服
期刊
“时隔5年了,实在无法预料我们是否依然会受到关注。”  ——尼克·卡特    关于他们“惊喜回归”的说法不是我首创的,是大名鼎鼎的《滚石》杂志。  一场与经纪公司的版权合约纠纷,一次酗酒和忧郁症的治疗,频繁发生的酒后驾车,遭遇滑铁卢的“Black and Blue”巡回演出……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曾一度让“后街男孩”——这支出道便被誉为“史上最佳男孩团体”面临解散的困境……与此同时,他们的同类团体也
期刊
漂亮的十月,“好日子”迫不及待地冲进门来。大街上,装饰精美的婚车跑来跑去;婚纱店里,提着裙子的新娘匆匆忙忙;酒店门口,幸福的一对在等着急急赶来的朋友们。婚礼的钟声像是在催促每一颗不甘寂寞的心,再也不用扳着手指算,望着星星等,想想看,算了吧,总是看别人甜蜜、听他人情话,心有戚戚焉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很简单的——结婚吧——为了能找到一个让情感转车的驿站。  每个人都该努力取悦自己,不是吗?作为一个影迷,
期刊
“从开始至今,道路一直是崎岖不平的,很多人认为我办不到,说你唱得不错,不过不帅,不是裴勇俊。但我的梦想是不断努力——想告诉每个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之一是开自己的演唱会。一个歌手必须热爱唱歌,我就是要唱歌给大家听。”  ——李玖哲  对Nicky Lee(李玖哲)的专访时长30分钟;语言是夹生的中文和流利的英文;内容涉及音乐、感情、生活、梦想,成果异常丰富——  认识了这个痴迷R
期刊
专辑制作人杜德智骄傲地把这张《Fantasy》称作华语乐坛第一张拉丁风格的唱片,“从纽约、旧金山到古巴,从Jennifer Lopez到Ricky Martin,这些地方都流行着拉丁音乐。”  你可能还不怎么认识李乐诗。  虽然如果Google的话,会发现有一个同名名的香港的坚强女性曾经踏上过地球的三极。可是,这个加拿大长大的香港歌手1994年的时候就凭着一首“终于一天感动你”获得了TVB的“全年
期刊
把Secret Garden和吴克群的歌放在一起听,犹如茶遭遇咖啡,带你在两种味道间游走,最后融为一种神圣的心情,这便是对音乐艺术的崇敬。我舍不得离开“pastorale”的悠扬,沉溺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忧伤中不能自拔;而随着吴克群的“大舌头”、“周星星”,又转向轻松和随性;或者在“不屑纪念”、“泛泛之辈”中陷入回忆的沉思。  去年,首张个人创作专辑《吴克群》的大卖,使吴克群对自己的创作水准信心
期刊
● 超人气漫画作品改编  引领NANA流行风潮   ● 超人气歌手中岛美嘉主演并主唱  法国南特电影节影后宫崎葵加盟主演  最具人气的偶像帅哥松田龙平、成宫宽贵、平冈佑太盛情加盟    NANA 世上的另一个我  原著:矢泽爱  编剧:大谷健太郎  浅野妙子  导演:大谷健太郎  主演:中岛美嘉  宫崎葵  松田龙平  成宫宽贵  平冈佑太  类型:剧情  国家:日本  官方网站:www.nana
期刊
如果一部影片决定要表现暴力,那他就不再需要虚幻的美梦,因为暴力是一切的终止,是万物的本源,是永恒的黑暗,所以不应该小心翼翼行事,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是两边下注的结果。然而,当今银幕上的暴力绝大部分只是看似危险骨子里却像迪斯尼童话一样保守。看《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就像在走一条通向无尽黑暗之谷的长廊,如果你的心中生长着敢于面对真实的勇气,如果你一直怀着拒绝虚伪的理想,你才可以走进去,进而跨越世俗的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