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立法语言中法律主体缺失现象的翻译

来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英两种语言差异在立法文本中的体现是我们翻译时应该特别注意的。该文结合西方国家一些法学家对立法句子的观点,评述了目前中国法律英译文中一些条款的法律主体缺失现象,讨论了英语国家法律评论家普遍赞同的立法句子的施动性,有生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提出了译者在翻译立法句子的过程中要遵循突出法律行为的主体,而在某些情况下被动句能更好的传达立法目的。
其他文献
人的身体及其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证据隐匿处和犯罪证据源,为了获得对于定罪具有重要意义的体内证据,侵入身体采证便具有了必要性。然而,侵入身体采证会对相对人的个人安全
常态是统计学中的中间部分,而极端的部分就叫非常态。非常态犯罪者除了作案者自身的原因外,与一定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当今,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人们普遍焦虑,相当一部
<正>~~
期刊
关于我国被告人是否存在精神病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点,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区别对待:一是一般情况推定正常,无须专门证明;二是有疑点控方必
当前,随着大学扩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民族关系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存在一些新的安全隐患。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尊重各民族合法权益、文化传统、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已不能满足秘密侦查实际需要,为规范和控制侦查权、保障人权,为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接轨,必须对秘密侦查的适用原则、范围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可采取两种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说它“老”,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群众视为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并且形成了优
犯罪心理分析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实践已有数十年,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包括犯罪心理的客观实在性原理、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犯罪环境——犯罪心
在领导活动中,如何正确对待前任(或他人)及其工作,如何妥善处理借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行为谋略,一曰“因其势”,一曰“反其道”。所谓“因其势”。即“
本文强调了词语搭配教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词语搭配的分类、特点、封闭式搭配中习语的形成和开放式搭配中词语搭配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和活用词语搭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