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也随之做出了重大改变。“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便以人教版小学高段教科书为例,对主题单元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单元阅读 问题 文本价值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采用主题单元式编排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在对某一单元进行教学时,能有整体的教学规划,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阅读文本的价值,充分发挥单元主题的教育功能。然而,近年来的单元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语文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在认识上对单元主题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将单元主题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展开深入探究。
一、近年来小学高段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编排凸显同一单元不同课文的相同主题性,这种编排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相同主题出发,发挥出其教学功能。而主题单元式教学是依据教科书的编排特点,以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单元主题,依托具体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及人文素养的教学,其中,“主题”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偏重阅读的人文性,忽视了文本的语用性。笔者在长期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侧重于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流露的情感,深化主题教学。但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具体地品味文本表达的语言之美以及如何使用语言这一教学目标,即忽视了文本的语用性教学价值。
第二,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准单元主题,仅就某一篇课文进行详解。虽然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每一单元都设定了最佳主题,但不同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确定的单元主题还会出现设定偏差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弱。有的教师缺乏文本意识,完全按照网络上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缺乏个性化的解读,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进而影响着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第三,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层次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知识、技能和综合品质三个方面。阅读教学最终要落实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文本体悟作者的感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应是多层级的培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一个原理或者公式推导过程的演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与其它方面的智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智力行为。
二、正确把握小学高段语文单元阅读主题的有效对策
(一)发掘单元内文本的内在联系,学会求同存异
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文的单元主题以人文性为主,还有部分是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的,因而每个单元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具有相似性。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同一单元几篇课文的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找出整体阅读的关教学共同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其联系,然后为学生归纳同类主题文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其自主阅读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具体的教学模块同样可以以相同的模块进行组织。详见下表。
(二)分析单元文本体裁和内容,以此拟定单元主题
根据课文文本体裁确定单元主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及表现方式相异。但均是通过描写小动物来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的某种情感。故教师可以据此将本单元主题拟定为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也有一些单元是通过不同的文本体裁表达同一思想感情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除第一篇为古诗外,其余三篇均为散文,这一单元主要表达的是古今人们的思想之情,为此,教师可将单元主题设定为不同时空的思乡,这也更符合编者的意图。
(三)立足阅读文本,用好单元导语
教材中每个单元前都给出了一段教学导语,整体概括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五、六年级的单元导语侧重于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如好词好句的积累、写作特点的学习、景物或人物的描写等。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经过低段和中段的学习后,学生对于主题的感悟已有了自己的经验,因而,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题单元式教学除了要落实知识的人文性,还应重视语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写作风格,传神的人物、景物庙学,精准的遣词造句,在教师循序渐进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做到了以读促写,在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刁晓丽.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2).
[2]劉培培.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丁丛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单元阅读 问题 文本价值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采用主题单元式编排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在对某一单元进行教学时,能有整体的教学规划,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阅读文本的价值,充分发挥单元主题的教育功能。然而,近年来的单元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语文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在认识上对单元主题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将单元主题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展开深入探究。
一、近年来小学高段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编排凸显同一单元不同课文的相同主题性,这种编排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相同主题出发,发挥出其教学功能。而主题单元式教学是依据教科书的编排特点,以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单元主题,依托具体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及人文素养的教学,其中,“主题”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偏重阅读的人文性,忽视了文本的语用性。笔者在长期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侧重于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流露的情感,深化主题教学。但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具体地品味文本表达的语言之美以及如何使用语言这一教学目标,即忽视了文本的语用性教学价值。
第二,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准单元主题,仅就某一篇课文进行详解。虽然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每一单元都设定了最佳主题,但不同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确定的单元主题还会出现设定偏差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弱。有的教师缺乏文本意识,完全按照网络上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缺乏个性化的解读,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进而影响着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第三,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层次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知识、技能和综合品质三个方面。阅读教学最终要落实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文本体悟作者的感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应是多层级的培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一个原理或者公式推导过程的演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与其它方面的智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智力行为。
二、正确把握小学高段语文单元阅读主题的有效对策
(一)发掘单元内文本的内在联系,学会求同存异
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文的单元主题以人文性为主,还有部分是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的,因而每个单元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具有相似性。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同一单元几篇课文的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找出整体阅读的关教学共同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其联系,然后为学生归纳同类主题文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其自主阅读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具体的教学模块同样可以以相同的模块进行组织。详见下表。
(二)分析单元文本体裁和内容,以此拟定单元主题
根据课文文本体裁确定单元主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及表现方式相异。但均是通过描写小动物来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的某种情感。故教师可以据此将本单元主题拟定为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也有一些单元是通过不同的文本体裁表达同一思想感情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除第一篇为古诗外,其余三篇均为散文,这一单元主要表达的是古今人们的思想之情,为此,教师可将单元主题设定为不同时空的思乡,这也更符合编者的意图。
(三)立足阅读文本,用好单元导语
教材中每个单元前都给出了一段教学导语,整体概括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五、六年级的单元导语侧重于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如好词好句的积累、写作特点的学习、景物或人物的描写等。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经过低段和中段的学习后,学生对于主题的感悟已有了自己的经验,因而,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题单元式教学除了要落实知识的人文性,还应重视语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写作风格,传神的人物、景物庙学,精准的遣词造句,在教师循序渐进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做到了以读促写,在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刁晓丽.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2).
[2]劉培培.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丁丛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