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而为秀山更好地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招牌提出相应的措施,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秀山花灯
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之前,术语与用词上出现过几次明显变化,其中有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民间创作(cultural tradition and folklore)、口头遗产(oral 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类总称性术语,也有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报书编写指南中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基本类型的“文化表达形式”(cultural expressive 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
1.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代
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我们发现秀山花灯的传承情况十分不乐观,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老艺人相继辞世,一些民间花灯班由于后继无人已走到尽头。因秀山地处武陵山区,是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落后的地区,故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笔者在兰桥进行田野考察时,当时的新院子花灯班是在秀山地区属于花灯班传承较好的,所在村寨花灯氛围也较浓,但还是主要以60岁左右的老人担当“丑角”与“旦角”。在花灯表演的过程中,到现场的年轻人也不多,甚至对一些中年人的采访发现,他们也是对秀山花灯一知半解。根据花灯班的老人介绍,原来每逢佳节之日,人们往往通过跳花灯来欢庆佳节,但如今这种传统习俗越来越淡化。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花灯曲目和舞蹈动作失传。正月间也难见到那走村串寨跳花灯的花灯班了,这些现状与秀山作为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这一美誉不相称。在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海洋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兴茂的采访中,彭兴茂老人告诉我们,现在政府以小学为依托,小学的课间操皆采用传统花灯戏与现代健身操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花灯意识”。但他反映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因后来学业压力也纷纷放弃了对花灯戏的传承。当谈论到以后传承计划时,老民间艺人纷纷表示,如今传统花灯不受重视,再加上现代审美的冲击,传统花灯很难吸引到年轻人的兴趣。有的年轻人虽跟着老艺人学习过花灯戏,但随着成家立业后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也选择了放弃,这也是人之常情,勉强不来。
1.2 现代艺术对传统花灯的冲击
相对于现代艺术,秀山的传统花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导致花灯传承情况不乐观的原因之一。在消费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的花灯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纷纷改换了花灯表演的方式。笔者前往秀山田野考察期间,正值当地举办2019年秀山迎新晚会,舞台上的秀山花灯已经没有了传统花灯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舞美效果,且聚声音、影像、互动于一身,背景影像绚丽多彩,表演者演出服装色彩斑斓,为适应舞台,“团团”的表演形式从传统的二人舞已改为四人、八人甚至二十人左右。作为国家级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有非常浓厚的传统气息、深厚的祭祀文化以及宗教色彩,从启灯到送灯整个过程中,各种仪式纷繁复杂,表演道具讲究,舞蹈动作和唱词内涵丰富。许多花灯舞蹈表演形式对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极为苛刻,如高台花灯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背对方桌一跃而上,这些需要长期以往地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在现代艺术文化与审美的冲击下,舞台上的秀山花灯舍弃了这一部分,而是通过灯光与舞美效果来进行替代,给观众以视觉震撼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花灯原始的魅力所在。
2 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十分紧迫了。笔者就根据前往秀山田野调查的经历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让秀山花灯这一秀山当地的招牌永葆活力。
其一,通过政府机制加大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应对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到带头作用,应对秀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走访、记录、建档等形式对秀山地区花灯传承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将散布于民间的各花班和艺人等汇总成系统的档案,以便更好地管理。另外,政府带头组织专家对秀山花灯开展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制订一系列科学的具体措施,专门组建保护花灯的领导班子,细化责任分工,健全花灯传承机制,以条例的形式将花灯传承正式化。政府需进一步大力宣传秀山花灯,使更多的游客或本地人了解花灯,使秀山花灯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通过网络数字媒体加大对秀山花灯的宣传力度,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加大秀山花灯的人文历史宣传,培养当地青少年乡土文化概念,开设相关花灯文化的课程及比赛,培养青少年对秀山花灯艺术的兴趣。
其二,现代舞台艺术与民间传统艺术并存发展。在对秀山花灯进行舞台表演加工形式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民间传统花灯的发展。特别是在对民间传统花灯舞台艺术“改造”的过程中,不应该全盘抛弃,而是保留其精华的一部分,充分反映秀山当地百姓长期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通过舞台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的社会风貌。扶持个别花灯传承情况较好的村寨,邀请舞蹈、音乐等专业人才对民间艺人进行专业培训,在保留其民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传统秀山花灯适应当前艺术潮流、审美价值取向。在宣传过程中,让旅客和当地居民既欣赏到现代舞美形式下秀山花灯的风采,也了解到民间传统花灯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特点与魅力。
3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秀山花灯是秀山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武陵山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精神价值。秀山花灯背后所蕴含的渝东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秀山当地居民位于封闭的武陵山区,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样的地域文化深深植根于秀山花灯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中,其内容多是体现秀山人民勤劳、善良、好客的性格。秀山花灯代表的是秀山人民的民族精神,是秀山地区各个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下的产物。进一步对秀山花灯进行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更能增进当地民族感情,进而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笔者在对秀山花灯传承情况进行田野考察后,兹作该文,以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所脾益。
参考文献
[1]赵心宪.社会转型期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的管理问题——有关秀山花灯个案的学术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赵心宪.科学认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分类难题[N].中国民族报,2017-09-15.
[3]陈兴贵,王美.重庆秀山花灯的产业化形态、问题与发展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0).
[4]赵心宪.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学术研究的回顾——兼及中国花灯本体反思个案[J].民族学刊,2016(2).
[5]崔鸿飞.关于秀山花灯艺术起源的文化解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秀山花灯
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之前,术语与用词上出现过几次明显变化,其中有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民间创作(cultural tradition and folklore)、口头遗产(oral 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类总称性术语,也有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报书编写指南中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基本类型的“文化表达形式”(cultural expressive 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
1.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代
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我们发现秀山花灯的传承情况十分不乐观,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老艺人相继辞世,一些民间花灯班由于后继无人已走到尽头。因秀山地处武陵山区,是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落后的地区,故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笔者在兰桥进行田野考察时,当时的新院子花灯班是在秀山地区属于花灯班传承较好的,所在村寨花灯氛围也较浓,但还是主要以60岁左右的老人担当“丑角”与“旦角”。在花灯表演的过程中,到现场的年轻人也不多,甚至对一些中年人的采访发现,他们也是对秀山花灯一知半解。根据花灯班的老人介绍,原来每逢佳节之日,人们往往通过跳花灯来欢庆佳节,但如今这种传统习俗越来越淡化。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花灯曲目和舞蹈动作失传。正月间也难见到那走村串寨跳花灯的花灯班了,这些现状与秀山作为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这一美誉不相称。在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海洋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兴茂的采访中,彭兴茂老人告诉我们,现在政府以小学为依托,小学的课间操皆采用传统花灯戏与现代健身操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花灯意识”。但他反映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因后来学业压力也纷纷放弃了对花灯戏的传承。当谈论到以后传承计划时,老民间艺人纷纷表示,如今传统花灯不受重视,再加上现代审美的冲击,传统花灯很难吸引到年轻人的兴趣。有的年轻人虽跟着老艺人学习过花灯戏,但随着成家立业后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也选择了放弃,这也是人之常情,勉强不来。
1.2 现代艺术对传统花灯的冲击
相对于现代艺术,秀山的传统花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导致花灯传承情况不乐观的原因之一。在消费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的花灯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纷纷改换了花灯表演的方式。笔者前往秀山田野考察期间,正值当地举办2019年秀山迎新晚会,舞台上的秀山花灯已经没有了传统花灯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舞美效果,且聚声音、影像、互动于一身,背景影像绚丽多彩,表演者演出服装色彩斑斓,为适应舞台,“团团”的表演形式从传统的二人舞已改为四人、八人甚至二十人左右。作为国家级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有非常浓厚的传统气息、深厚的祭祀文化以及宗教色彩,从启灯到送灯整个过程中,各种仪式纷繁复杂,表演道具讲究,舞蹈动作和唱词内涵丰富。许多花灯舞蹈表演形式对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极为苛刻,如高台花灯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背对方桌一跃而上,这些需要长期以往地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在现代艺术文化与审美的冲击下,舞台上的秀山花灯舍弃了这一部分,而是通过灯光与舞美效果来进行替代,给观众以视觉震撼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花灯原始的魅力所在。
2 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十分紧迫了。笔者就根据前往秀山田野调查的经历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让秀山花灯这一秀山当地的招牌永葆活力。
其一,通过政府机制加大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应对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到带头作用,应对秀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走访、记录、建档等形式对秀山地区花灯传承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将散布于民间的各花班和艺人等汇总成系统的档案,以便更好地管理。另外,政府带头组织专家对秀山花灯开展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制订一系列科学的具体措施,专门组建保护花灯的领导班子,细化责任分工,健全花灯传承机制,以条例的形式将花灯传承正式化。政府需进一步大力宣传秀山花灯,使更多的游客或本地人了解花灯,使秀山花灯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通过网络数字媒体加大对秀山花灯的宣传力度,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加大秀山花灯的人文历史宣传,培养当地青少年乡土文化概念,开设相关花灯文化的课程及比赛,培养青少年对秀山花灯艺术的兴趣。
其二,现代舞台艺术与民间传统艺术并存发展。在对秀山花灯进行舞台表演加工形式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民间传统花灯的发展。特别是在对民间传统花灯舞台艺术“改造”的过程中,不应该全盘抛弃,而是保留其精华的一部分,充分反映秀山当地百姓长期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通过舞台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的社会风貌。扶持个别花灯传承情况较好的村寨,邀请舞蹈、音乐等专业人才对民间艺人进行专业培训,在保留其民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传统秀山花灯适应当前艺术潮流、审美价值取向。在宣传过程中,让旅客和当地居民既欣赏到现代舞美形式下秀山花灯的风采,也了解到民间传统花灯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特点与魅力。
3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秀山花灯是秀山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武陵山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精神价值。秀山花灯背后所蕴含的渝东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秀山当地居民位于封闭的武陵山区,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样的地域文化深深植根于秀山花灯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中,其内容多是体现秀山人民勤劳、善良、好客的性格。秀山花灯代表的是秀山人民的民族精神,是秀山地区各个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下的产物。进一步对秀山花灯进行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更能增进当地民族感情,进而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笔者在对秀山花灯传承情况进行田野考察后,兹作该文,以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所脾益。
参考文献
[1]赵心宪.社会转型期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的管理问题——有关秀山花灯个案的学术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赵心宪.科学认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分类难题[N].中国民族报,2017-09-15.
[3]陈兴贵,王美.重庆秀山花灯的产业化形态、问题与发展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0).
[4]赵心宪.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学术研究的回顾——兼及中国花灯本体反思个案[J].民族学刊,2016(2).
[5]崔鸿飞.关于秀山花灯艺术起源的文化解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