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渐凉,是妈妈们给宝宝挑选温暖、舒服的内衣的时候了。内衣是宝宝的贴身衣物,里面也蕴藏危机,除了舒适,内衣的安全也不容忽视。材质、成分、染色工艺……内衣的哪些方面会存在安全隐患呢?给宝宝选内衣,应该如何选?一起来看看宝宝内衣的安全门道吧!
面对市面上各种宝宝的贴身衣物,爸爸妈妈往往根据个人喜好、价格等为宝宝购置内衣,也常误以为价格高的就是质量上乘、绝对安全的,其实不尽然!到底内衣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隐患 1 质量不合格
质量合格与否最基本的是要查看产品标签,首先,没有产品标签的衣物可能会存在质量隐患,坚决不能购买。其次,有标签的,标签上的信息除了要看品名、颜色、成分、尺寸等基本信息外,更重要是看产品检验合格证、安全类别(A类)、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执行标准(含年份)等是否有误。
吊牌、耐久标签齐全,标识内容全面、正确
首先选择正规厂家、正规途径、口碑好的合格产品,坚决不买产品标签不齐全的内衣。吊牌需包含: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含年份)、产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A类)、生产厂家、厂址等;耐久标签需包含:型号、规格、成分名称及含量、洗涤标志等。
还要查看内衣标签上有无pH值的标识,注意pH值不要超标。内衣的pH值是指面料中残留的酸碱含量。人体皮肤pH值呈弱酸性,介于5.5~7.0之间。宝宝内衣pH值应选择与人体皮肤较接近的,控制在4.0~8.5。如果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刺激和破坏皮肤抵抗力,易引发皮炎等症状。
隐患 2 成分标注与实际不符
原料成分的好坏直接决定衣物质量,成分标识标明了原料的成分及含量,但有的标注与事实不符,以次充好,比如标“全棉”,但其实棉含量很低。这就需要家长运用自己的常识来仔细判断了。
首选纯棉,远离合成化纤,
手感应柔软平滑
纯棉吸汗、透气又柔软亲肤,是宝宝内衣首选材质。纯棉布中的针织罗纹布和棉纱布两种材质轻薄、纤维间隙较大,适合春夏季穿着;针织棉毛布和毛巾布两种材质质地较厚,伸缩性较好,保暖性更好,更适合秋冬季节穿着。纯棉衣物易缩水,在选购时可选择款式较宽松,大一码的内衣。
隐患 3 颜色带来的安全隐患
铅含量超标 色彩缤纷、颜色鲜亮的内衣往往添加了更多染色材料而使铅含量超标。铅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至体内,长期摄入容易造成铅中毒,影响胃肠道,引起腹痛,严重的还会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衣物掉色 鲜艳的内衣往往是染料使用过多,而掉色严重的内衣危害更大,因为宝宝经常用手抓甚至舔内衣布料,掉色内衣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极易被宝宝吃到体内。婴幼儿衣物耐唾液色牢度不应低于4级。
含荧光剂、被漂白 衣服颜色并非越白越好,颜色特别白极有可能是经过漂白或加了荧光剂(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学物质),荧光剂让内衣看起来洁白平整,但对宝宝娇嫩的皮肤损害很大。
通过颜色辨别安全性,
柔和白色或浅色,避染料、荧光剂、漂白剂
不要一味追求颜色的艳丽,最好选择白色或和肤色相近的浅色、无印花图案的内衣,可大大降低有色染料的危害,但在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天然的、柔和的白色,不要过于白,有些白色会略微发黄。慎选可能含有荧光剂或漂白过的非常白的内衣。
隐患 4 做工不细致
缝制不牢固的内衣在穿着时容易开线,线头容易勾住宝宝手指;带拉链的内衣如果拉链不滑易划伤宝宝;小装饰物、纽扣等过多且不牢固则容易被宝宝误食。
缝纫细节考究、少装饰物
判断内衣做工是否细致,需要购买时认真验一下细节。缝边儿不能有松线、断线及线头,选购时可在自己脸颊上感受缝边是否平整,尤其颈部、腋窝、裤裆等处是否平整,袖口、裤腿口、裤腰等处松紧是否舒适。外翻缝边的做法很可取。系带式可使衣服更贴身,纽扣式最好选布包扣,系带和纽扣都要保证够牢固。避免过多装饰物。
宝宝内衣种类很多,不同款式有不同功效,根据实际需求多配备几种款式。如睡觉可选连体型,防止肚脐受凉;如宝宝较胖、头较大,可选择肩开扣或开衫型,方便脱穿;如宝宝更换尿不湿频繁,可选择长袍型,方便掀开下摆直接更换。
隐患 5 甲醛含量超标
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甲醛含量≤20 mg/kg。衣物释放出的甲醛会通过宝宝呼吸进入体内,引起呼吸道炎症,过多甲醛容易导致宝宝畸形。
无异味或香味、避甲醛
如果衣物有明显异味,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的情况。所以挑选内衣时,凑近闻一闻,如果衣物闻起来有让人很不舒服的刺激性异味,这很有可能是衣物甲醛等化学成分超标,不能购买。现在网购比较流行,但是建议给宝宝选择贴身内衣最好还是不要轻信网购,或是选择自己比较认可的网店更为安全。
新材质、新名词≠安全代名词
市场上销售的内衣材质种类不断翻新,总是有我们没听说过的新名词冒出来。这些被标榜了高科技的新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对宝宝来说适合不适合?
发热纤维内衣:发热、调湿、柔软、抗起球
发热纤维是将高功能复合材料“璐奈丝”和腈纶混纺制成的发热纤维加入到化学纤维中,通过特殊的编织结构加工成的一种温暖身体的全新材料。
不推荐!理由:
1.发热纤维中包含的腈纶等是合成纤维,不适合做婴幼儿衣物;
2.目前市面大多发热纤维内衣是在发热纤维中附加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加工制作,有安全隐患;
3.发热纤维面料妨碍宝宝皮肤呼吸排汗功能。
大豆纤维内衣:亲肤性好、手感柔软
大豆纤维是利用生物工程等技术处理已被榨过油的大豆,提取其中的球蛋白和高聚合物为原料而加工制成的一种再生植物纤维面料。 不推荐!理由:
1.制造过程需添加上油剂、抗静电剂、润滑剂、色素等人工添加剂,“退浆”过程需用酶制剂去除以上添加剂,再进行抗皱整理剂、柔顺剂等处理;
2.耐热性差,冬季不能搭在暖气上烘干;
3.忌阳光直晒,不能用力拧,需用丝毛洗涤剂。
竹纤维内衣:透气性好、天然抗菌、防臭
竹纤维是将竹子经高温蒸煮成竹浆,提取纤维素,用高新技术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一种再生环保型植物纤维面料。
不推荐!理由:
1.竹纤维面料不如纯棉面料柔软;
2.经多次洗涤后会变硬,刺激宝宝皮肤;
3.竹纤维面料太过光滑,有可能添加石蜡,尤其工业石蜡中含致癌物质。
洗内衣的学问
先洗后穿
购回的新衣,需将外包装的丝线、大头针、别针等固定物摘除干净,还可剪掉缝在领口内侧的商标。清除内衣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可能附着的灰尘等脏物,也可洗掉内衣表面的“浮色”。甲醛易溶于水,清洗新内衣可有效去除大部分游离甲醛。
单独清洗
宝宝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全家衣物一起洗,成人衣物上的细菌可能会传给宝宝内衣,建议家庭设置专用盆来手洗宝宝内衣。
使用专用洗衣液
洗衣粉或肥皂碱性大,宝宝皮肤呈弱酸性。洗衣粉或肥皂易残留磷、苯等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破坏衣物纤维结构,使衣服变硬;有害物质刺激,宝宝皮肤会粗糙、发痒。建议用宝宝专用洗衣液洗衣。
内衣清洗要及时、彻底
宝宝内衣如果沾上奶渍、辅食残渣、尿液、粪便等要马上脱下清洗,如果隔天等残渍变干则较难洗净,注意用清水反复洗涤至少三遍,确保无洗涤剂残留。
阳光杀菌消毒
阳光是天然有效的杀菌消毒剂,且无副作用。清洗后的内衣需在阳光下晾晒。如果阳光不强或阴天,可在内衣快干时热烘或使用吹风机。宝宝内衣晾晒处要避免灰尘。
妈妈课堂
内衣安全国标普及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级数规范》新标准规定3岁以下儿童的服装都要执行最严格的A类GBI8401-2010标准。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特别规定婴幼儿用纺织品耐唾液色牢度不低于4级(色牢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婴幼儿服装及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的pH值应控制在4.0~8.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应控制在4.0~9.0,若产品后续加工工艺中必须经过湿处理的非最终产品,pH值可放宽至4.0~10.5。
面对市面上各种宝宝的贴身衣物,爸爸妈妈往往根据个人喜好、价格等为宝宝购置内衣,也常误以为价格高的就是质量上乘、绝对安全的,其实不尽然!到底内衣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隐患 1 质量不合格
质量合格与否最基本的是要查看产品标签,首先,没有产品标签的衣物可能会存在质量隐患,坚决不能购买。其次,有标签的,标签上的信息除了要看品名、颜色、成分、尺寸等基本信息外,更重要是看产品检验合格证、安全类别(A类)、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执行标准(含年份)等是否有误。
吊牌、耐久标签齐全,标识内容全面、正确
首先选择正规厂家、正规途径、口碑好的合格产品,坚决不买产品标签不齐全的内衣。吊牌需包含: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含年份)、产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A类)、生产厂家、厂址等;耐久标签需包含:型号、规格、成分名称及含量、洗涤标志等。
还要查看内衣标签上有无pH值的标识,注意pH值不要超标。内衣的pH值是指面料中残留的酸碱含量。人体皮肤pH值呈弱酸性,介于5.5~7.0之间。宝宝内衣pH值应选择与人体皮肤较接近的,控制在4.0~8.5。如果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刺激和破坏皮肤抵抗力,易引发皮炎等症状。
隐患 2 成分标注与实际不符
原料成分的好坏直接决定衣物质量,成分标识标明了原料的成分及含量,但有的标注与事实不符,以次充好,比如标“全棉”,但其实棉含量很低。这就需要家长运用自己的常识来仔细判断了。
首选纯棉,远离合成化纤,
手感应柔软平滑
纯棉吸汗、透气又柔软亲肤,是宝宝内衣首选材质。纯棉布中的针织罗纹布和棉纱布两种材质轻薄、纤维间隙较大,适合春夏季穿着;针织棉毛布和毛巾布两种材质质地较厚,伸缩性较好,保暖性更好,更适合秋冬季节穿着。纯棉衣物易缩水,在选购时可选择款式较宽松,大一码的内衣。
隐患 3 颜色带来的安全隐患
铅含量超标 色彩缤纷、颜色鲜亮的内衣往往添加了更多染色材料而使铅含量超标。铅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至体内,长期摄入容易造成铅中毒,影响胃肠道,引起腹痛,严重的还会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衣物掉色 鲜艳的内衣往往是染料使用过多,而掉色严重的内衣危害更大,因为宝宝经常用手抓甚至舔内衣布料,掉色内衣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极易被宝宝吃到体内。婴幼儿衣物耐唾液色牢度不应低于4级。
含荧光剂、被漂白 衣服颜色并非越白越好,颜色特别白极有可能是经过漂白或加了荧光剂(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学物质),荧光剂让内衣看起来洁白平整,但对宝宝娇嫩的皮肤损害很大。
通过颜色辨别安全性,
柔和白色或浅色,避染料、荧光剂、漂白剂
不要一味追求颜色的艳丽,最好选择白色或和肤色相近的浅色、无印花图案的内衣,可大大降低有色染料的危害,但在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天然的、柔和的白色,不要过于白,有些白色会略微发黄。慎选可能含有荧光剂或漂白过的非常白的内衣。
隐患 4 做工不细致
缝制不牢固的内衣在穿着时容易开线,线头容易勾住宝宝手指;带拉链的内衣如果拉链不滑易划伤宝宝;小装饰物、纽扣等过多且不牢固则容易被宝宝误食。
缝纫细节考究、少装饰物
判断内衣做工是否细致,需要购买时认真验一下细节。缝边儿不能有松线、断线及线头,选购时可在自己脸颊上感受缝边是否平整,尤其颈部、腋窝、裤裆等处是否平整,袖口、裤腿口、裤腰等处松紧是否舒适。外翻缝边的做法很可取。系带式可使衣服更贴身,纽扣式最好选布包扣,系带和纽扣都要保证够牢固。避免过多装饰物。
宝宝内衣种类很多,不同款式有不同功效,根据实际需求多配备几种款式。如睡觉可选连体型,防止肚脐受凉;如宝宝较胖、头较大,可选择肩开扣或开衫型,方便脱穿;如宝宝更换尿不湿频繁,可选择长袍型,方便掀开下摆直接更换。
隐患 5 甲醛含量超标
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甲醛含量≤20 mg/kg。衣物释放出的甲醛会通过宝宝呼吸进入体内,引起呼吸道炎症,过多甲醛容易导致宝宝畸形。
无异味或香味、避甲醛
如果衣物有明显异味,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的情况。所以挑选内衣时,凑近闻一闻,如果衣物闻起来有让人很不舒服的刺激性异味,这很有可能是衣物甲醛等化学成分超标,不能购买。现在网购比较流行,但是建议给宝宝选择贴身内衣最好还是不要轻信网购,或是选择自己比较认可的网店更为安全。
新材质、新名词≠安全代名词
市场上销售的内衣材质种类不断翻新,总是有我们没听说过的新名词冒出来。这些被标榜了高科技的新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对宝宝来说适合不适合?
发热纤维内衣:发热、调湿、柔软、抗起球
发热纤维是将高功能复合材料“璐奈丝”和腈纶混纺制成的发热纤维加入到化学纤维中,通过特殊的编织结构加工成的一种温暖身体的全新材料。
不推荐!理由:
1.发热纤维中包含的腈纶等是合成纤维,不适合做婴幼儿衣物;
2.目前市面大多发热纤维内衣是在发热纤维中附加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加工制作,有安全隐患;
3.发热纤维面料妨碍宝宝皮肤呼吸排汗功能。
大豆纤维内衣:亲肤性好、手感柔软
大豆纤维是利用生物工程等技术处理已被榨过油的大豆,提取其中的球蛋白和高聚合物为原料而加工制成的一种再生植物纤维面料。 不推荐!理由:
1.制造过程需添加上油剂、抗静电剂、润滑剂、色素等人工添加剂,“退浆”过程需用酶制剂去除以上添加剂,再进行抗皱整理剂、柔顺剂等处理;
2.耐热性差,冬季不能搭在暖气上烘干;
3.忌阳光直晒,不能用力拧,需用丝毛洗涤剂。
竹纤维内衣:透气性好、天然抗菌、防臭
竹纤维是将竹子经高温蒸煮成竹浆,提取纤维素,用高新技术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一种再生环保型植物纤维面料。
不推荐!理由:
1.竹纤维面料不如纯棉面料柔软;
2.经多次洗涤后会变硬,刺激宝宝皮肤;
3.竹纤维面料太过光滑,有可能添加石蜡,尤其工业石蜡中含致癌物质。
洗内衣的学问
先洗后穿
购回的新衣,需将外包装的丝线、大头针、别针等固定物摘除干净,还可剪掉缝在领口内侧的商标。清除内衣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可能附着的灰尘等脏物,也可洗掉内衣表面的“浮色”。甲醛易溶于水,清洗新内衣可有效去除大部分游离甲醛。
单独清洗
宝宝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全家衣物一起洗,成人衣物上的细菌可能会传给宝宝内衣,建议家庭设置专用盆来手洗宝宝内衣。
使用专用洗衣液
洗衣粉或肥皂碱性大,宝宝皮肤呈弱酸性。洗衣粉或肥皂易残留磷、苯等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破坏衣物纤维结构,使衣服变硬;有害物质刺激,宝宝皮肤会粗糙、发痒。建议用宝宝专用洗衣液洗衣。
内衣清洗要及时、彻底
宝宝内衣如果沾上奶渍、辅食残渣、尿液、粪便等要马上脱下清洗,如果隔天等残渍变干则较难洗净,注意用清水反复洗涤至少三遍,确保无洗涤剂残留。
阳光杀菌消毒
阳光是天然有效的杀菌消毒剂,且无副作用。清洗后的内衣需在阳光下晾晒。如果阳光不强或阴天,可在内衣快干时热烘或使用吹风机。宝宝内衣晾晒处要避免灰尘。
妈妈课堂
内衣安全国标普及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级数规范》新标准规定3岁以下儿童的服装都要执行最严格的A类GBI8401-2010标准。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特别规定婴幼儿用纺织品耐唾液色牢度不低于4级(色牢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婴幼儿服装及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的pH值应控制在4.0~8.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应控制在4.0~9.0,若产品后续加工工艺中必须经过湿处理的非最终产品,pH值可放宽至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