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设计中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百姓使用功能,结合场地自身特征及人文特色,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城市精细化建设、提升品味的重要手段,本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城市公园;海绵城市;海绵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该区域的绿地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城市雨水调控能力。
  本方案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在保证水晶湖公园生态意义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功能营造舒适自然的城市公园景观,为周围居民提供多处休闲活动空间、亲水平台、观赏栈道、运动场地。
  1、水晶湖公园现状概况
  水晶湖公园位于沈阳城区东部,东侧临近高官台街高架桥,为城市快速路;北侧临近东贸路,为城市主干路。且整个公园被两条规划路分割成三个部分。 公园东西两侧用地为居住用地,包括水晶城、保利香槟国际、高官家园等居住区;北侧为东北建材市场。
  公园规划范围西起现状路,东至规划一街,北至东贸路,占地面积19公顷。其中湖面面积4.5公顷。
  基地内有大面积鱼塘,公园西侧为辉山明渠,区域内辉山明渠长约860米,河道平均宽约5米。辉山明渠比水晶湖在竖向上高5米左右。辉山明渠河道两侧驳岸形式以自然式护坡为主,水质污染严重,水流缓慢。
  2、水晶湖公园景观规划
  加强公园整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怡人的生活环境,为市民创造多种类型的休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利用现状湖面景观,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亲水性。
  从周边的用地功能角度出发,结合现状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将公园设计分为三个功能分区。
  休闲景观区:区域内布置开敞的公园广场、适合休息的林下区域、儿童游戏场地和多种运动场地等,是水晶湖公园设计中活动区相对集中的区域,营造活泼健康的城市运动空间。
  生态景观区:生态景观区是水晶湖公园的核心区域。结合现有湖面地形设计的跌水、退台、栈道等空间丰富的生态观赏性景观,并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之间设置水闸、水泵等水利设施,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最大的发挥水晶湖在城市中的海绵作用。
  景观漫步区: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休闲景观,结合栈道、观景台、生态种植等形成城市科普漫步区域,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休闲空间。
  3、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总体原则
  水晶湖公园现状水面面积较大,绿化程度高,建设条件较好,有利于形成“渗、滞、蓄、净、用、排”雨水径流全过程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公园在设计中首先要突出对雨水调节作用,運用海绵设计手法,保护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本底,落实对雨水的科学化管理。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将海绵措施进行景观化处理,实现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形成主题鲜明的海绵城市公园。
  3.2海绵目标
  公园的海绵设计以吸收、减缓、净化、调蓄为主要目标,依据《沈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公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公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5%,相当于56毫米降雨不外排;径流污染削减率为60%;公园绿地内可渗透地面比例为100%,结合地形地势、水系、景观设计,将公园划分为多个汇水分区,雨水收集范围主要为公园的周边道路及公园自身雨水。确定公园的总调蓄水量1.1万m3 。
  3.3规划策略
  公园现状地势北高南低,辉山明渠自北向南流经公园西侧,现状辉山明渠水位较高,充分利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之间的高差,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的之间设置闸门及泵站,将辉山明渠的水引入水晶湖,设计形成多种观水、近水、戏水的景观形态,如叠水景观、栈道景观、湿地景观、雨水花园等,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发挥水晶湖的调蓄作用。公园南北两个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形成市民的主要活动区,中间区域结合水面形成环湖景观漫步区。
  公园内部雨水经透水路面或绿地充分渗透后,透过植草沟或旱溪进入雨水花园蓄存净化后,或储存在蓄水池中回用,或排入水晶湖补充水体,溢流雨水排入周边道路市政雨水管道。周边道路径流雨水汇入道路绿化分隔带后,优先通过线性排水沟进入公园内,经旱溪排入雨水花园(绿地)净化,溢流雨水通过雨水管进入市政雨水管线或直接排入水晶湖。
  3.4海绵基本措施的应用
  公园的海绵设施采用灰绿结合的形式,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水生植物塘、植物缓冲带、旱溪等绿色海绵设施及渗井、雨水调蓄池等灰色海绵设施,径流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储存在调蓄池中,用于周边广场、道路和绿地浇洒及湖泊补水。
  3.4.1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
  分散式设置块状下沉式绿地,收集路面和绿地径流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排入景观水体;在滞水量要求较大且条件允许区域设置渗井,增强对雨水渗透能力。
  结合地形地势、下沉绿地及总体景观设计,设置净化型和滞留型雨水花园,净化后的雨水可回用于浇洒绿地和补充景观水,雨水花园的蓄水层厚度基本为100~300mm。
  3.4.2水生植物塘、阶梯石笼
  在辉山明渠与湖面交汇处入口、出口及湖面水流缓滞区域设置水生植物塘、阶梯石笼,采用火山石等空隙大的石材蓄积雨水,削峰减量,利用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去除水中污染物,增强水体生态修复功能,提升景观环境,减缓明渠汇入处的水力冲击。同时打造旱溪花园,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和利用,种植既抗旱又耐湿的观赏性草本植物,丰水期时为湿地景观,枯水期时为花谷景观,增加生态科普内容。
  秋冬季,应注意及时打捞水生植物,防止植物在塘内腐败,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影响水质。   3.4.3植草沟、植被缓冲带
  临近市政道路及游人活动场所周边设置转输型植草沟,用于转输雨水径流;小型下沉绿地间通过植草沟连接,将雨水输送至下游净化设施内。植草沟内的植物不宜太高,以免影响过水效率。
  公园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路面径流雨水依次经过碎石消能区、种植消能区、植物慢生区、快速生长区及净化区,汇入辉山明渠。植被缓冲带主要借助草本植被,乔木、灌木及速生植物的截留净化作用,减小地表径流的同时滞留污染物,坡度一般为2%~6%。
  公园在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生境,为人和生物提供各类生存与活动空间,同时利用气候条件,在植物配置上突出季节变化特征。
  3.4.4透水铺装
  公园全部采用透水性铺装,道路、广场透水铺装率为100%。透水铺装为全透型结构,包括透水型铺装材料和透水垫层、基层,使雨水能渗入、储存在土壤中,实现就地消纳,补充地下水。
  3.4.5波浪桩生态驳岸
  由于辉山明渠水位较高,水晶湖堤岸底部采用波浪桩对水晶湖湖岸进行加固,常水位以上部分种植植物,维护湖泊的自然生态功能。波浪桩生态驳岸受气候影响较小,无需降水开挖;绿色环保零排放、无扬尘,对水质无影响。
  3.4.6绿色屋顶
  结合公园管理用房及公厕建设绿色屋顶,公园绿色屋顶率为100%。采用简单式种植方式,以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为主。种植土宜选择轻量化的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厚度为100mm~300mm。
  3.4.7雨水回用
  在公园西南侧管理用房旁设置50m3雨水调蓄池一座,东贸路及公园的雨水径流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储存在调蓄池中,可供附近阳光草坪的浇洒。
  在公园的公厕附近设置加水站一座,水源为东部污水厂中水,用于湖泊补水及周边广场、道路和绿地浇洒,同时为环卫工人、市政工人及公园游人等提供休息、便利的空间。
  结语:
  公园设计中秉承生态理念,除雨水利用等环保手段与设施外,将公园节点与辉山明渠在绿廊、绿道、功能、海绵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充分发挥城市湖泊的生态价值,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凸显优美清新的水韵生态,打造功能多样的现代城市滨水公园,增加城市公园的功能性,提高城市公园的综合活力,营造舒适活泼的城市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海绵示范作用显著的整体区域。
  参考文献:
  [1]石铁矛,李团胜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觀生态方法》.规划师.1999.
  [2]陈昌笃.《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3]夏北成.《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学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洪菊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其他文献
自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例如,9月5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风险化解;9月4日国常会明确提及普遍降准和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等措施;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也指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做好支持地方专项债发行的相关工作。  在笔者看来,密集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部署印證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是政策面的必然调整,也体现了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办公楼的高度和规模与日俱增。其中,消防安全成为超高层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上海SK大厦项目消防疏散避难区的设置以及消防电梯如何进行泄压设计处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避难区設计;消防电梯泄压设计  1、项目概况  1.1项目位置  上海SK大厦位于浦东世博板块浦江耀华商务区的核心地段,高度275m,距离地铁7号线后滩站70m。  1.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的土建现场管理中,针对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等,需要明确具体的影响因素,合理有序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用电因素、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和施工期间的气候问题等,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性,必须在当前基础上有序进行落实。基于此,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根据现状需求进行创新和管理,确保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国家及广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探讨工业配套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及实用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真龙物流中心库项目为例,通过阐述绿色循环低碳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总结适宜于工业配套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对以后南宁市乃至广西区的绿色工业配套建筑的建设与改善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工业配套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合理规划;海绵城市  1、概述  
期刊
【摘要】乡村绿地是乡村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绿地景观的规划对于打造“美丽乡村”起着有力的助力作用。乡村绿地景观需要融合多种功能,不仅要满足旅游观赏需要,还需要经济高效,美化乡村居住环境,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本文主要介绍了乡村绿地景观设计的协调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对于乡村绿地景观树种和草本植物种植方面进行了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绿地;绿地景观;规划研究  自中
期刊
【摘要】通过对冀东民居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测绘,选取较为典型的石臼窝村为例,从公共空间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其变化的原因,从建筑学专业的角度提出其公共空间营造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空间;生存现状;营造策略;保护更新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探索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机制,试点县要组织调研农房建设现状,了解农房安居需求
期刊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要素系统、流程系统和信息系统,结合具体案例,对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在目标、构成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给出从系统目标、内容和运行加强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以促使建筑行业的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成本;成本控制;成本控制  1、引言  中国建筑
期刊
【摘要】对城镇发展来说,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是其核心问题。海岸带地区是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与其他区域也有不一样的特征。本文以霞浦县为例,通过对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海岸带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特征,为后续海岸带小城镇空间规划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海岸带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霞浦  1、霞浦县概况  霞浦县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下辖县,是闽东地区最古老的县城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营造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了解植物的配置原则,将各种植物合理搭配加应用。花卉园林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防尘吸收有害气体的卫生防护作用,因此,加强花卉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还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文拟从花卉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出发,分析花卉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西安市清凉山森林公园建设选址,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功能分区,主要构筑物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处理垃圾土地基的案例分析,总结设计过程中的杂填土处理方法,为今后同类问题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地基;处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用地越来越少,尤其是房地产的持续扩张,公用绿地越来越受到挤压,建设城市绿地只能选择那些地形复杂,垃圾堆积成山、电缆纵横交错或者是遗址文保等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