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超高层建筑起步比较晚,到了90年代,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超高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环境,安全、经济、心理等。面对超高层建筑,我们应该怎么衡量它?面对它的利与弊,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取舍?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防火疏散;城市形象;利弊Abstract: My high-rise building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by the age of 90, had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super-high rapid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climate, environment, safety, economy, psychology etc.. In the fa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how should we measure it? In the fac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should make what kind of choi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refuge; fire evacuation; city imag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 TU97
超高层建筑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设计技术之先进,艺术之动人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崭新的城市轮廓线,显示出人类塑造自己的空间环境,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优越技术与才能。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把高层建筑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層(75米以下),第三类26-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摩天大楼高度不断被刷新,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图一:全球高层一览
我国超高层建筑起步比较晚,到了90年代,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超高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环境,安全、经济、心理等,尤其是9.11事件后,超高层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困扰及制约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二:国内高层一览
首先介绍一下超高层建筑对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的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超高层建筑要比同等面积的多层建筑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力和财力。2.超高层建筑为保持正常运作,在电梯,空调,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多消耗大量的能源。3.超高层如遇地震火灾等灾害,易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4.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在城市空间、日照、电磁辐射、风环境和景观等方面都容易对城市环境及周围建筑产生不利影响。5.超高层建筑把大量人员聚集在一起,势必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6.超高层建筑使人远离地面和自然环境,容易形成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室内环境,诱发高层综合症。
超高层带来的安全问题,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是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在超高层建筑中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导致外部灭火受到限制,而现在配置的消防云梯最高仅能到五十多米,相对数百米的超高层显得无能为力。安全方面中点介绍一下避难层的设置,避难层是指在超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超高层建筑,如果每层高以3m计,一般都有35层以上,如每层居住人数以100人计,一幢超高层少则3一4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么多人要在火灾时依靠几个楼梯安全疏散至室外是很困难的,何况容易在楼梯通道内互相碰撞,既影响疏散和救火,又会造成意外伤亡事故,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避难层避难区面积亦经计算确定,按我国要求每平方米容纳5人计,有周密的引入措施,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避难层一般每隔15层左右设置,通常可与设备层或多功能建筑中的空中大堂相结合而设置。在避难层中应设有通讯和照明系统;同时也应设置室内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器,以保护避难层不受火灾侵害"总之,避难层的设置应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最终目标,而且应该尽量加入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以缓解人们在逃生中带来的心理压力。
然而在大城市中,超高层建筑也有它利的一面:
1.超高层建筑高度很高,容易形成一个地段地标,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晶。
图三:曼哈顿城市高层景观
2.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可以缩短道路以及各项管线设施的长度,从而节约大量城市建设的总投资,在经济上有优越性。
3.超高层建筑可以增加人们的聚集密度,缩短互相联系的距离,把横向水平交通与竖向垂直交通相结合,使人们在地面上的分布方式空间化,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效率。
4.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下,高层建筑能提供更多的地面自由空间,作为绿化休息场所及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之用,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
5.人口俱增,城市化加快,土地价格高涨,客观上要求空间的集约化,高层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6.科学技术及观念的进步,提供了新型建材!结构方式,新型电梯、水暖、空调、供电自控等设施为超高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超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能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之中争取更多的面积,并有利于市政设施的节约和办公效率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很缺乏,允许一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是必要的。如将节约下来的土地作为交通绿化用地或辟为城市开敞空间,将使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同时,智能化的超高层建筑也符合现代化大型公司的发展需要,超高层建筑造型挺拔,经妥善才处理后还可丰富城市景观,提供标志性建筑。阿托艾(Attone)说过“天际线已成为/一个城市集体的主要象征……一个城市的标志。”事实上人们已把天际线看作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地区,有时还包括自己生活方式的象征",而超高层对于丰富城市的天际线来说必不可少。国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城市天际线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图三:上海市天际线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上看,超高层建筑在我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期,但是一个城市或企业是否要发展超高层建筑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超高层建筑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目前国内各地摩天大楼的疯狂增长和盲目建设的现象令人担忧。超高层建筑开发的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制约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因素,相反超高层建筑给社会带来的一些其他影响却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政府在对待超高层的问题上也应该端正心态,目前政府对待高层的态度总是特别热心,把高层的数量和层数作为自己的政绩的评价标准。这是错误的、盲目的。专家一直呼吁让权力让给专业人士,或者政府应该更多地听取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意见,在形象工程与民众利益间做个衡量。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防火疏散;城市形象;利弊Abstract: My high-rise building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by the age of 90, had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super-high rapid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climate, environment, safety, economy, psychology etc.. In the fa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how should we measure it? In the fac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should make what kind of choi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refuge; fire evacuation; city imag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 TU97
超高层建筑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设计技术之先进,艺术之动人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崭新的城市轮廓线,显示出人类塑造自己的空间环境,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优越技术与才能。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把高层建筑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層(75米以下),第三类26-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摩天大楼高度不断被刷新,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图一:全球高层一览
我国超高层建筑起步比较晚,到了90年代,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超高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环境,安全、经济、心理等,尤其是9.11事件后,超高层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困扰及制约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二:国内高层一览
首先介绍一下超高层建筑对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的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超高层建筑要比同等面积的多层建筑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力和财力。2.超高层建筑为保持正常运作,在电梯,空调,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多消耗大量的能源。3.超高层如遇地震火灾等灾害,易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4.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在城市空间、日照、电磁辐射、风环境和景观等方面都容易对城市环境及周围建筑产生不利影响。5.超高层建筑把大量人员聚集在一起,势必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6.超高层建筑使人远离地面和自然环境,容易形成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室内环境,诱发高层综合症。
超高层带来的安全问题,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是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在超高层建筑中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导致外部灭火受到限制,而现在配置的消防云梯最高仅能到五十多米,相对数百米的超高层显得无能为力。安全方面中点介绍一下避难层的设置,避难层是指在超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超高层建筑,如果每层高以3m计,一般都有35层以上,如每层居住人数以100人计,一幢超高层少则3一4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么多人要在火灾时依靠几个楼梯安全疏散至室外是很困难的,何况容易在楼梯通道内互相碰撞,既影响疏散和救火,又会造成意外伤亡事故,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避难层避难区面积亦经计算确定,按我国要求每平方米容纳5人计,有周密的引入措施,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避难层一般每隔15层左右设置,通常可与设备层或多功能建筑中的空中大堂相结合而设置。在避难层中应设有通讯和照明系统;同时也应设置室内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器,以保护避难层不受火灾侵害"总之,避难层的设置应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最终目标,而且应该尽量加入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以缓解人们在逃生中带来的心理压力。
然而在大城市中,超高层建筑也有它利的一面:
1.超高层建筑高度很高,容易形成一个地段地标,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晶。
图三:曼哈顿城市高层景观
2.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可以缩短道路以及各项管线设施的长度,从而节约大量城市建设的总投资,在经济上有优越性。
3.超高层建筑可以增加人们的聚集密度,缩短互相联系的距离,把横向水平交通与竖向垂直交通相结合,使人们在地面上的分布方式空间化,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效率。
4.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下,高层建筑能提供更多的地面自由空间,作为绿化休息场所及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之用,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
5.人口俱增,城市化加快,土地价格高涨,客观上要求空间的集约化,高层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6.科学技术及观念的进步,提供了新型建材!结构方式,新型电梯、水暖、空调、供电自控等设施为超高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超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能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之中争取更多的面积,并有利于市政设施的节约和办公效率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很缺乏,允许一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是必要的。如将节约下来的土地作为交通绿化用地或辟为城市开敞空间,将使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同时,智能化的超高层建筑也符合现代化大型公司的发展需要,超高层建筑造型挺拔,经妥善才处理后还可丰富城市景观,提供标志性建筑。阿托艾(Attone)说过“天际线已成为/一个城市集体的主要象征……一个城市的标志。”事实上人们已把天际线看作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地区,有时还包括自己生活方式的象征",而超高层对于丰富城市的天际线来说必不可少。国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城市天际线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图三:上海市天际线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上看,超高层建筑在我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期,但是一个城市或企业是否要发展超高层建筑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超高层建筑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目前国内各地摩天大楼的疯狂增长和盲目建设的现象令人担忧。超高层建筑开发的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制约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因素,相反超高层建筑给社会带来的一些其他影响却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政府在对待超高层的问题上也应该端正心态,目前政府对待高层的态度总是特别热心,把高层的数量和层数作为自己的政绩的评价标准。这是错误的、盲目的。专家一直呼吁让权力让给专业人士,或者政府应该更多地听取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意见,在形象工程与民众利益间做个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