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上,经常会发生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学生毫无反应的现象,语文气氛不浓厚,课堂气氛沉闷,这种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沉默;课堂表达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文化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设立语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甚至不正确,导致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里出现了课堂沉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这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提高对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首先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违反纪律,这就使得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得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材上的知识往往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体会到知识的中心要点,简单的字认识,无法真正明白意义何在。教师将教学内容通俗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自体验,联系自身与周围事物,这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种是虚拟的教学情境,一种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只要合理把控好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就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越性。
例如,在学习伟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在背古诗时也是死记硬背,只是短暂的记忆。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体验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遭遇时,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哪种情感,让学生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积极性,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对李白的理解,此外,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二、让学生用心观察,融入生活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不仅是对生活的体现,更是对生活的提升。在学习新的一篇文章中,有些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文章意思,不用心去观察。他们认为文章所写之事与生活没有很大联系,然而恰恰相反,只有把自己投身于生活中,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语文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关心社会,进而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以最逼真的形式投入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鸟儿》时,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鸟儿,在学习时应该主动让學生回答对鸟儿形象、外在特征、饮食习惯等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绘画,小组内成员热烈讨论,调动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投身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加语文自身的文化魅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精心布置课下作业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什么?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怎么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为自己的东西,怎么让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呢?很多学生都是“今天学了,明天忘了”,古人曰:“温故而知新”,只要经常复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和消化。语文的覆盖面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课上教师讲解是获取知识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布置课下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了重大意义。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体差异,布置合理的作业,让学生自然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文章《地球的最后》讲述了因为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导致地球上生物物种灭绝,人类将面临死亡的故事。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保护环境的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以后可以约束自己,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修养。
语文不等同于生活,但却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学生上课时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进一步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也能尽情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参考文献:
[1]郑永明.实施新课程改革,打破课堂沉默[J].知识窗,2015(14):49.
[2]胡立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破消极沉默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1(3):44-45.
[3]张学增.小学语文情境教法创新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编辑 王彦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沉默;课堂表达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文化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设立语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甚至不正确,导致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里出现了课堂沉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这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提高对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首先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违反纪律,这就使得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得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材上的知识往往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体会到知识的中心要点,简单的字认识,无法真正明白意义何在。教师将教学内容通俗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自体验,联系自身与周围事物,这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种是虚拟的教学情境,一种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只要合理把控好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就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越性。
例如,在学习伟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在背古诗时也是死记硬背,只是短暂的记忆。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体验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遭遇时,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哪种情感,让学生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积极性,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对李白的理解,此外,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二、让学生用心观察,融入生活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不仅是对生活的体现,更是对生活的提升。在学习新的一篇文章中,有些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文章意思,不用心去观察。他们认为文章所写之事与生活没有很大联系,然而恰恰相反,只有把自己投身于生活中,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语文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关心社会,进而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以最逼真的形式投入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鸟儿》时,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鸟儿,在学习时应该主动让學生回答对鸟儿形象、外在特征、饮食习惯等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绘画,小组内成员热烈讨论,调动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投身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加语文自身的文化魅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精心布置课下作业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什么?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怎么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为自己的东西,怎么让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呢?很多学生都是“今天学了,明天忘了”,古人曰:“温故而知新”,只要经常复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和消化。语文的覆盖面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课上教师讲解是获取知识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布置课下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了重大意义。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体差异,布置合理的作业,让学生自然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文章《地球的最后》讲述了因为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导致地球上生物物种灭绝,人类将面临死亡的故事。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保护环境的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以后可以约束自己,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修养。
语文不等同于生活,但却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学生上课时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进一步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也能尽情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参考文献:
[1]郑永明.实施新课程改革,打破课堂沉默[J].知识窗,2015(14):49.
[2]胡立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破消极沉默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1(3):44-45.
[3]张学增.小学语文情境教法创新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