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实现原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北北块“二三结合”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基础上,利用精细地质技术分析确定在北西块一区开展注聚。通过注入井综合调整,努力改善区块的整体开采效果。
[关键词]注入井 注聚 调剖 开采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012-01
北西块一区位于油田北块西部,面积7.87Km2,区内萨一组、萨二组油层气顶发育。该区块于2010年11月10日开始投产,2013年12月11日开始注聚,2014年10月份,含水开始进入低含水稳定阶段,目前处于聚驱见效回升阶段。
1.各阶段综合调整方法
1.1 做好空白水驱阶段调整工作,保证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2010年11月到2013年12月为该区块空白水驱阶段,主要开发目的是强化水驱挖潜剩余油,综合调整油水井,为注聚做准备。
1.1.1 水井补孔挖潜,提高动用程度
为了完善注采连通关系,针对“二三结合”阶段未射孔的油层,补开对应注入井注入层段,为注聚做好准备,2013年以来补孔206口。补孔后注入压力下降2.2MPa,配注增加270m3/d,实注增加269m3/d;
1.1.2 注入井细分、测调方案调整,提高注入效率
注入井补孔后,低渗透层段得到改造,为注聚后聚合物能够均匀推进,保障注聚效果,对注水层段多,但层段内吸水差异仍然较大的注水井,进行层段优化重组,改善差油层吸水状况,共计层段重组130口,重组后注入压力下降2.6MPa,配注增加90m3/d,实注增加110m3/d;对油层多、油层间隔层小、吸水差异大的注水层段,利用长胶筒封堵技术将与高含水主要吸水层邻近的薄层封堵掉,实现细分注水的目的,共计细分28口,注入压力下降2.4MPa,配注增加115m3/d,实注增加127m3/d;笼统改分层30口,注入压力下降1.1MPa,配注增加100m3/d,实注增加72m3/d;分层改笼统5口,注入压力下降1.1MPa,配注和实注保持稳定;补孔后无其他措施13口,注入压力下降1.3MPa,配注减少35m3/d,实注减少41m3/d。通过调整,注入井吸水剖面更加均匀,层间、层内矛盾得到改善。
1.2 注聚阶段综合调整方法
2013年12月11日开始注聚,设计注入速度0.2PV/a,注入浓度2000mg/L。2014年4月份部分油井开始见效,目前已进入见效回升阶段。
1.2.1 对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果
北西块一区萨Ⅲ1-7油层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层内渗透率级差达到9.4,突进系数为2.1。油层水淹严重,且主要以中高水淹为主。中高水淹厚度比例达到75.7%,水淹严重。其中,有249口井存在有效渗透率大于0.8μm2的层段,平均单井发育有效厚度为3.7m,占总厚度的34.2%。
统计全区198口井吸水剖面资料,有146口井吸水剖面严重不均匀,平均单井高吸水层段厚度为3.4m,厚度占全井的29.5%,但吸水比例却达到了68.4%。高吸水层段主要分布在萨Ⅲ3和萨Ⅲ6+7沉积单元,分别有55口和53口井,分别占吸水不均匀井的37.9%和37.3%。
北西块一区目前注入压力5.5MPa,注入压力小于5.0MPa的井有166口,占注入井总数的54.3%,注入压力较低。
针对上述情况,需对高渗透、高吸水、无稳定隔层的层段实施深度调剖措施,以保证区块聚驱整体开发效果。截止到目前实施调剖89口井,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2.3%,高吸水层吸水比例下降14.9%,同时对122口井注入高浓度前置段塞,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1.1%。
1.2.2 整体调控注采 ,保持合理注采比
北西块一区二次射孔后,产液速度达到0.23PV/a,比方案设计高0.03PV/a,注入速度按方案设计注入,导致区块二次射孔后注采比低,阶段注采比只有0.85,阶段注采不均衡。
通过调整,北西块一区注入速度由0.18PV/a提高到0.21PV/a,产液速度由0.23PV/a下调到0.17PV/a;月度注采比由0.85上升到1.19,累积注采比由0.97上升到1.00。注采状况趋于合理。
1.2.3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调整聚合物注入浓度
一是对油层发育好、注聚后注入压力上升缓慢的井,适当上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15口井。
二是對油层发育差、注入压力高或存在欠注情况的井组,适当下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11口井。
三是对有见效趋势油井附近的水井,提高油井开采效果,适当上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25口井。
1.2.4 强化措施增注,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
对低渗透层吸水能力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低的层段采取压裂措施,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共实施压裂方案33口。
2.效果评价
2.1 注入压力平稳上升
截止2014年9月份,区块累注孔隙体积0.157PV。目前注入前置段塞,平均注入浓度1699mg/L,注入速度0.21PV/a
2013年3月油水井开始补孔后,注入压力持续下降,截止到注聚前(2013年12月),注入压力由7.3MPa下降至4.9MPa,下降了2.4MPa。注聚后,区块注入压力缓慢上升,目前区块注入压力9.1MPa,与注聚前相比上升3.4Mpa。
从单井注入压力分级看,低于7MPa的井有38口,占全区注入井数的12.4%。注入压力低于7MPa的中有12口为调剖井,有19口井由于周围油井产液强度高、注采比低导致注入压力低,7口为水驱试验井。
2.2 吸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统计70口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平均单井吸水厚度为8.5m,吸水厚度比例为88.4%,比注聚前提高了7.0个百分点。其中,高吸水层吸水比例由原来的58.5%下降到34.4%,下降了24.1个百分点,低吸水层吸水比例由原来的19.3%上升到41.9%,上升了22.6个百分点。
对比40口调剖井的吸水剖面资料,调剖目的层吸水比例由调剖前的47.55%减少到29.66%,下降17.89个百分点。
2.3 采聚浓度上升较快
区块2013年12月开始注聚,当月平均采聚浓度163mg/L。2014年9月 (注聚9个月)之后采聚浓度达到348mg/L,上升了185mg/L,与其它注聚区块同期相比采聚浓度明显偏高。
从单井采聚浓度看,采聚浓度大于400mg/L的井有108口,占总井数的35.3%。
采聚浓度较高(大于400mg/L)的井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与北东块一区接边,受北东块一区注聚影响采聚浓度较高的井有31口。
二是位于区块边部或断层边部,单方向突进导致采聚浓度上升快的井有12口。
三是位于调剖井周围的油井,由于调剖井实施较晚,注聚后高渗透层推进较快导致采聚浓度上升快的有68口井。
3.几点认识
3.1 对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及注聚,可以有效的改善注入井的吸水剖面。
3.2 针对见效期注采比低、注采不均衡的问题,按照“降参控液、增注提速”的思路进行调整,保持合理注采比。
3.3 注聚后期,加大油井压堵结合与堵水措施力度的综合调整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使区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上返一区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方案》.2007.
[关键词]注入井 注聚 调剖 开采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012-01
北西块一区位于油田北块西部,面积7.87Km2,区内萨一组、萨二组油层气顶发育。该区块于2010年11月10日开始投产,2013年12月11日开始注聚,2014年10月份,含水开始进入低含水稳定阶段,目前处于聚驱见效回升阶段。
1.各阶段综合调整方法
1.1 做好空白水驱阶段调整工作,保证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2010年11月到2013年12月为该区块空白水驱阶段,主要开发目的是强化水驱挖潜剩余油,综合调整油水井,为注聚做准备。
1.1.1 水井补孔挖潜,提高动用程度
为了完善注采连通关系,针对“二三结合”阶段未射孔的油层,补开对应注入井注入层段,为注聚做好准备,2013年以来补孔206口。补孔后注入压力下降2.2MPa,配注增加270m3/d,实注增加269m3/d;
1.1.2 注入井细分、测调方案调整,提高注入效率
注入井补孔后,低渗透层段得到改造,为注聚后聚合物能够均匀推进,保障注聚效果,对注水层段多,但层段内吸水差异仍然较大的注水井,进行层段优化重组,改善差油层吸水状况,共计层段重组130口,重组后注入压力下降2.6MPa,配注增加90m3/d,实注增加110m3/d;对油层多、油层间隔层小、吸水差异大的注水层段,利用长胶筒封堵技术将与高含水主要吸水层邻近的薄层封堵掉,实现细分注水的目的,共计细分28口,注入压力下降2.4MPa,配注增加115m3/d,实注增加127m3/d;笼统改分层30口,注入压力下降1.1MPa,配注增加100m3/d,实注增加72m3/d;分层改笼统5口,注入压力下降1.1MPa,配注和实注保持稳定;补孔后无其他措施13口,注入压力下降1.3MPa,配注减少35m3/d,实注减少41m3/d。通过调整,注入井吸水剖面更加均匀,层间、层内矛盾得到改善。
1.2 注聚阶段综合调整方法
2013年12月11日开始注聚,设计注入速度0.2PV/a,注入浓度2000mg/L。2014年4月份部分油井开始见效,目前已进入见效回升阶段。
1.2.1 对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果
北西块一区萨Ⅲ1-7油层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层内渗透率级差达到9.4,突进系数为2.1。油层水淹严重,且主要以中高水淹为主。中高水淹厚度比例达到75.7%,水淹严重。其中,有249口井存在有效渗透率大于0.8μm2的层段,平均单井发育有效厚度为3.7m,占总厚度的34.2%。
统计全区198口井吸水剖面资料,有146口井吸水剖面严重不均匀,平均单井高吸水层段厚度为3.4m,厚度占全井的29.5%,但吸水比例却达到了68.4%。高吸水层段主要分布在萨Ⅲ3和萨Ⅲ6+7沉积单元,分别有55口和53口井,分别占吸水不均匀井的37.9%和37.3%。
北西块一区目前注入压力5.5MPa,注入压力小于5.0MPa的井有166口,占注入井总数的54.3%,注入压力较低。
针对上述情况,需对高渗透、高吸水、无稳定隔层的层段实施深度调剖措施,以保证区块聚驱整体开发效果。截止到目前实施调剖89口井,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2.3%,高吸水层吸水比例下降14.9%,同时对122口井注入高浓度前置段塞,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1.1%。
1.2.2 整体调控注采 ,保持合理注采比
北西块一区二次射孔后,产液速度达到0.23PV/a,比方案设计高0.03PV/a,注入速度按方案设计注入,导致区块二次射孔后注采比低,阶段注采比只有0.85,阶段注采不均衡。
通过调整,北西块一区注入速度由0.18PV/a提高到0.21PV/a,产液速度由0.23PV/a下调到0.17PV/a;月度注采比由0.85上升到1.19,累积注采比由0.97上升到1.00。注采状况趋于合理。
1.2.3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调整聚合物注入浓度
一是对油层发育好、注聚后注入压力上升缓慢的井,适当上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15口井。
二是對油层发育差、注入压力高或存在欠注情况的井组,适当下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11口井。
三是对有见效趋势油井附近的水井,提高油井开采效果,适当上调注入浓度,实施这类浓度调整25口井。
1.2.4 强化措施增注,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
对低渗透层吸水能力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低的层段采取压裂措施,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共实施压裂方案33口。
2.效果评价
2.1 注入压力平稳上升
截止2014年9月份,区块累注孔隙体积0.157PV。目前注入前置段塞,平均注入浓度1699mg/L,注入速度0.21PV/a
2013年3月油水井开始补孔后,注入压力持续下降,截止到注聚前(2013年12月),注入压力由7.3MPa下降至4.9MPa,下降了2.4MPa。注聚后,区块注入压力缓慢上升,目前区块注入压力9.1MPa,与注聚前相比上升3.4Mpa。
从单井注入压力分级看,低于7MPa的井有38口,占全区注入井数的12.4%。注入压力低于7MPa的中有12口为调剖井,有19口井由于周围油井产液强度高、注采比低导致注入压力低,7口为水驱试验井。
2.2 吸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统计70口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平均单井吸水厚度为8.5m,吸水厚度比例为88.4%,比注聚前提高了7.0个百分点。其中,高吸水层吸水比例由原来的58.5%下降到34.4%,下降了24.1个百分点,低吸水层吸水比例由原来的19.3%上升到41.9%,上升了22.6个百分点。
对比40口调剖井的吸水剖面资料,调剖目的层吸水比例由调剖前的47.55%减少到29.66%,下降17.89个百分点。
2.3 采聚浓度上升较快
区块2013年12月开始注聚,当月平均采聚浓度163mg/L。2014年9月 (注聚9个月)之后采聚浓度达到348mg/L,上升了185mg/L,与其它注聚区块同期相比采聚浓度明显偏高。
从单井采聚浓度看,采聚浓度大于400mg/L的井有108口,占总井数的35.3%。
采聚浓度较高(大于400mg/L)的井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与北东块一区接边,受北东块一区注聚影响采聚浓度较高的井有31口。
二是位于区块边部或断层边部,单方向突进导致采聚浓度上升快的井有12口。
三是位于调剖井周围的油井,由于调剖井实施较晚,注聚后高渗透层推进较快导致采聚浓度上升快的有68口井。
3.几点认识
3.1 对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及注聚,可以有效的改善注入井的吸水剖面。
3.2 针对见效期注采比低、注采不均衡的问题,按照“降参控液、增注提速”的思路进行调整,保持合理注采比。
3.3 注聚后期,加大油井压堵结合与堵水措施力度的综合调整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使区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上返一区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方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