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寻找灵魂的永恒。去体验这所在的客观世界,并体验情感且不执迷于一种情绪的享受。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经历自己被迫经历的。寻找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从而使自己内心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平静。并且将未来与现在进行辩证,推出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关键词】欲望;体验;灵魂
一、对欲望的认识
欲望,每个人都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我认为这是有待考究的。欲望是每个人所必须拥有的。或者说是逃避不掉的。我认为这是需要尊重的,或者是需要疏导的。连自己欲望都无法尊重的人,那快乐来自何处?
欲望是人存在于世上向上的动力。我在这欲望是指人深处最真挚的欲望。只有当你存在于任何一个时代,想法都不会改变。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这是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没人可以左右,但如何分辨自己深处真正的欲望。这要看它的生命力。即它的延续性。不可以成长的,不可以连续的。那他就是表层的浅显的。为什么?因为总有一天会消散。活在这世上,总有一天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因此必须去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永恒。
二、何为体验
每个人都会老去,悄无声息的来到这世上,总有一天会悄无声息的过去。物质是带不走的。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就是因为没有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没有了意义,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体验去追寻我们所想要的一切。来于这世上,是为了使自己内心得到逐步的成长。佛说为了来世,为了灵魂的安宁去积累功德吧,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功德是针对于这个物质世界的。在这积累功德,永恒的是精神,是与此无关的。这是错的。降生于世上这是一种精神依托在肉体上。精神凭借肉体和外界交流沟通。不断的让自己深处得到真正的强大。从量变导致质变。永恒是心灵真正的平静。却不是一潭死水。真正能平静对待万物,追求内心深处所想。存活于在这世上总会受到物质的等各种条件制约。但是因为我们人生来到这世上本身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需要追寻的是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这些制约给了一个客观的环境。因为有的这个客观的环境。我们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寻找到自我。这些制约等各种框架可以使我们的体验更加真实,更加的深刻。当然,每个人不可能总是受制于客观被动的体验,总是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想要的体验。难道总是去体验那些他人强迫的而自己不愿的吗?这虽然是体验。确是被动的。这些经历确实重要,但我们除此之外也需要另一些。自己心中的所想的就得去自己争取。但得切记,追寻的固然的重要,但过程也更加的重要。人生就是体验,每一步每一时,每一刻都是平等的。人们总是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可我们生活的确处于现在。过去,因为过去而不可能成为现在所以它只能是记忆。但是未来却不同了。因为他有可能会变成现在。所以人们总是过多的追寻它去想它,而忘记所处的真正的现在。可是从人生的整体的连贯性来讲,过去的将来的与现在的时间价值上真的有那么多轻重之分吗?为了选择,所以放弃。为了选择不是必然为心中所想的将来。而放弃现在可以把握的时间。这是极为的不智的。
三、未来与现在
未来是需要自己主动追寻的,但是却不可以为了过多的在意未来而忘记现在。未来和现在,在我认为现在是更加的重要。未来是有可能变成现在。但是他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而现在所处的正是你所在的现在這是必然的,这可能性是一定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为了追寻自己的未来。这本身是不错的。可当这成为一项工具。人们抓紧每一点时间学习,而牺牲现在的快乐来换取未来。一个虚幻的梦。做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则一无所获,用自己现在的去换未来的毕竟不是上策。追梦是对的,追的不仅仅是梦,还有追梦的过程。不仅仅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着眼现在,未来期待就好。
四、价值观形成
说了这么多去体验,但是体验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体验受制于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真的是自己的吗,真的不是他人所向你灌输的吗?是的,人固然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的价值观都是从这个世界所得来的,但是我们所得来的信息需要自己的整合,这才是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他人所灌输的,这是不智的。刚来到这个世界,人们没有对过往的记忆。为了这一世的经历刚开始人的意识是残缺的,不健全的。因为不健全。所以他们在刚与外界沟通的时候,他人所表达显露在外的价值就是自己的价值,自己认为自己为他人的价值存在。对他人来说,那么自己就是合乎心意的“工具”,即使有瑕疵,但也是大多数都是不错的。因为人们的意识是残缺的。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外界的响应。希望得到更多的赞同。因此,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显得拙劣。从而会得到否认,但这也是正常的。就像俗话中的好心办坏事罢了。再继续成长,人慢慢有了自己完整的意识。这是完整的,但却是未经整合的。他需要逐渐成长,将自己与外界之间的交互所得的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形成自己内心深处价值观。但在这融合的过程中是充满矛盾的。因为外界所给的信息是矛盾的。甚至有很多是相反的。若在其中探究这些是极其痛苦的,如果外部的人将其进行更加向两极化的推导。告诉他非黑即白。那么人格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整合统一。即使在正常生活中看起来是完美的人格,但是处于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就会将其矛盾扩大并陷入极度的痛苦。在此,人们得跳出其中,去寻找矛盾真正的本质是什么?探索其统一性。跳出其中纵观全局。为人父母只能指引方法,每个人不同,所探索的路也是不同的。随着自己价值观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形成,人们才算是有真正的自我,有了自我的理性的意识。明白他人所讲的。不去一味的顺从。去了解那些习惯真正的意义。去借鉴去替代去推翻。真正的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因为他人这么做,而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好,而这么做是自己明白你选择的,做的是不让你自己后悔的。总有人说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可是受益主体是你。在你有着自己意识的情况下,自己觉得是对的,才是对的,他人的永远是意见。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方为善。 五、对出世讨论
行走着自己的人生的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困境。有些人选择出世,而本身处世间,何谈出世。人体的运行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世界,既然自己的存活都需要来依托于世界,出世不是显得有些可笑吗?总有人说出事是处于世。却脱于人世。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都是人,每个人都有欲望。只不过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同,思想不同,所表现出的内容及其形式不同。又何谈贵贱?为何想出世,要出世?我认为最深沉的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社会的一种不认同,一种蔑视。可是蔑视是一种真正的蔑视吗?或者说是真的有一种对自我的高度认同及其自信吗?我认为这是不是的。若做真正的自己,则不会在乎他人的行为。说是本身的蔑视,前提便是进行种比较。为何需要比较,试图去寻找一种认同,是因为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的心理安慰吗?这略显得有点可悲,却是正常的人都有的。高度的自信是需要及其漫长的生活积累的。做到一切都是借鉴,身为心动而不为外物所动。这是需要成长的。人若都生下来就有坚定的内心,那不是显得过于无趣了吗?当然,有些是不同的。他们认为他们与所在的环境是不融的。认为他们所做一切在所在的环境是可悲的,绝望这是很正常的。自己做的一切都被否定,一切在他人眼中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绝望会有吗?说没有的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绝望肯定会有。可绝望之后呢?是继续绝望吗。如果有了高度的自信,人若不认同又如何?行自己的路,凡为善。行路无需过于锋芒毕露,能坚守自己的心。去体验世间,去验证自己的心。这不也是极好的吗?
六、对神的寄托
有时候人们会将自己寄托于神。我不相信有神。但是这种想法却可以在你真正無助时给你一种力量、一种动力,尽管这种动力是盲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动力,可以给人行动的理由。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内心深处的神“背叛”了。因为神本身就是你所臆想的,在足够的外界条件下,当这里面有一刻的动摇。这便对你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可以导致整体的崩塌。即使你苦苦为自己的神辩解,不停地劝说,却仍是苍白的。人在同一时刻精神力量是有限的,浪费于内耗,为一个不存在的争辩,本身就是不值得。但是这是一种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存在的情况。你所想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被“打倒”的。但是这是虚的,这是一个工具,依靠的是自己。与其寄托于神。不如自己成为神。虽人永远不是神。他永远也做不到生来就是知晓万物。但人也可以成为神,在不断的寻求自己当中,不惧万物,这难道就不是真正的神吗?集大成者。仅此而已。在这过程中。总会体验到孤独。孤独是常伴的。因为孤独,你才能感到自己的思想。去拥抱吧,不要去恐惧。因为孤独,你可以更好地将自己所经历的进行更加深入整合。从而使你所经历过的体验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空白的来到这世上,死后也是空白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做自己想做的,不后悔即可。
作者简介:洪力(200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在校高中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关键词】欲望;体验;灵魂
一、对欲望的认识
欲望,每个人都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我认为这是有待考究的。欲望是每个人所必须拥有的。或者说是逃避不掉的。我认为这是需要尊重的,或者是需要疏导的。连自己欲望都无法尊重的人,那快乐来自何处?
欲望是人存在于世上向上的动力。我在这欲望是指人深处最真挚的欲望。只有当你存在于任何一个时代,想法都不会改变。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这是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没人可以左右,但如何分辨自己深处真正的欲望。这要看它的生命力。即它的延续性。不可以成长的,不可以连续的。那他就是表层的浅显的。为什么?因为总有一天会消散。活在这世上,总有一天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因此必须去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永恒。
二、何为体验
每个人都会老去,悄无声息的来到这世上,总有一天会悄无声息的过去。物质是带不走的。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就是因为没有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没有了意义,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体验去追寻我们所想要的一切。来于这世上,是为了使自己内心得到逐步的成长。佛说为了来世,为了灵魂的安宁去积累功德吧,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功德是针对于这个物质世界的。在这积累功德,永恒的是精神,是与此无关的。这是错的。降生于世上这是一种精神依托在肉体上。精神凭借肉体和外界交流沟通。不断的让自己深处得到真正的强大。从量变导致质变。永恒是心灵真正的平静。却不是一潭死水。真正能平静对待万物,追求内心深处所想。存活于在这世上总会受到物质的等各种条件制约。但是因为我们人生来到这世上本身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需要追寻的是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这些制约给了一个客观的环境。因为有的这个客观的环境。我们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寻找到自我。这些制约等各种框架可以使我们的体验更加真实,更加的深刻。当然,每个人不可能总是受制于客观被动的体验,总是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想要的体验。难道总是去体验那些他人强迫的而自己不愿的吗?这虽然是体验。确是被动的。这些经历确实重要,但我们除此之外也需要另一些。自己心中的所想的就得去自己争取。但得切记,追寻的固然的重要,但过程也更加的重要。人生就是体验,每一步每一时,每一刻都是平等的。人们总是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可我们生活的确处于现在。过去,因为过去而不可能成为现在所以它只能是记忆。但是未来却不同了。因为他有可能会变成现在。所以人们总是过多的追寻它去想它,而忘记所处的真正的现在。可是从人生的整体的连贯性来讲,过去的将来的与现在的时间价值上真的有那么多轻重之分吗?为了选择,所以放弃。为了选择不是必然为心中所想的将来。而放弃现在可以把握的时间。这是极为的不智的。
三、未来与现在
未来是需要自己主动追寻的,但是却不可以为了过多的在意未来而忘记现在。未来和现在,在我认为现在是更加的重要。未来是有可能变成现在。但是他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而现在所处的正是你所在的现在這是必然的,这可能性是一定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为了追寻自己的未来。这本身是不错的。可当这成为一项工具。人们抓紧每一点时间学习,而牺牲现在的快乐来换取未来。一个虚幻的梦。做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则一无所获,用自己现在的去换未来的毕竟不是上策。追梦是对的,追的不仅仅是梦,还有追梦的过程。不仅仅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着眼现在,未来期待就好。
四、价值观形成
说了这么多去体验,但是体验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体验受制于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真的是自己的吗,真的不是他人所向你灌输的吗?是的,人固然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的价值观都是从这个世界所得来的,但是我们所得来的信息需要自己的整合,这才是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他人所灌输的,这是不智的。刚来到这个世界,人们没有对过往的记忆。为了这一世的经历刚开始人的意识是残缺的,不健全的。因为不健全。所以他们在刚与外界沟通的时候,他人所表达显露在外的价值就是自己的价值,自己认为自己为他人的价值存在。对他人来说,那么自己就是合乎心意的“工具”,即使有瑕疵,但也是大多数都是不错的。因为人们的意识是残缺的。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外界的响应。希望得到更多的赞同。因此,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显得拙劣。从而会得到否认,但这也是正常的。就像俗话中的好心办坏事罢了。再继续成长,人慢慢有了自己完整的意识。这是完整的,但却是未经整合的。他需要逐渐成长,将自己与外界之间的交互所得的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形成自己内心深处价值观。但在这融合的过程中是充满矛盾的。因为外界所给的信息是矛盾的。甚至有很多是相反的。若在其中探究这些是极其痛苦的,如果外部的人将其进行更加向两极化的推导。告诉他非黑即白。那么人格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整合统一。即使在正常生活中看起来是完美的人格,但是处于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就会将其矛盾扩大并陷入极度的痛苦。在此,人们得跳出其中,去寻找矛盾真正的本质是什么?探索其统一性。跳出其中纵观全局。为人父母只能指引方法,每个人不同,所探索的路也是不同的。随着自己价值观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形成,人们才算是有真正的自我,有了自我的理性的意识。明白他人所讲的。不去一味的顺从。去了解那些习惯真正的意义。去借鉴去替代去推翻。真正的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因为他人这么做,而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好,而这么做是自己明白你选择的,做的是不让你自己后悔的。总有人说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可是受益主体是你。在你有着自己意识的情况下,自己觉得是对的,才是对的,他人的永远是意见。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方为善。 五、对出世讨论
行走着自己的人生的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困境。有些人选择出世,而本身处世间,何谈出世。人体的运行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世界,既然自己的存活都需要来依托于世界,出世不是显得有些可笑吗?总有人说出事是处于世。却脱于人世。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都是人,每个人都有欲望。只不过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同,思想不同,所表现出的内容及其形式不同。又何谈贵贱?为何想出世,要出世?我认为最深沉的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社会的一种不认同,一种蔑视。可是蔑视是一种真正的蔑视吗?或者说是真的有一种对自我的高度认同及其自信吗?我认为这是不是的。若做真正的自己,则不会在乎他人的行为。说是本身的蔑视,前提便是进行种比较。为何需要比较,试图去寻找一种认同,是因为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的心理安慰吗?这略显得有点可悲,却是正常的人都有的。高度的自信是需要及其漫长的生活积累的。做到一切都是借鉴,身为心动而不为外物所动。这是需要成长的。人若都生下来就有坚定的内心,那不是显得过于无趣了吗?当然,有些是不同的。他们认为他们与所在的环境是不融的。认为他们所做一切在所在的环境是可悲的,绝望这是很正常的。自己做的一切都被否定,一切在他人眼中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绝望会有吗?说没有的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绝望肯定会有。可绝望之后呢?是继续绝望吗。如果有了高度的自信,人若不认同又如何?行自己的路,凡为善。行路无需过于锋芒毕露,能坚守自己的心。去体验世间,去验证自己的心。这不也是极好的吗?
六、对神的寄托
有时候人们会将自己寄托于神。我不相信有神。但是这种想法却可以在你真正無助时给你一种力量、一种动力,尽管这种动力是盲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动力,可以给人行动的理由。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内心深处的神“背叛”了。因为神本身就是你所臆想的,在足够的外界条件下,当这里面有一刻的动摇。这便对你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可以导致整体的崩塌。即使你苦苦为自己的神辩解,不停地劝说,却仍是苍白的。人在同一时刻精神力量是有限的,浪费于内耗,为一个不存在的争辩,本身就是不值得。但是这是一种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存在的情况。你所想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被“打倒”的。但是这是虚的,这是一个工具,依靠的是自己。与其寄托于神。不如自己成为神。虽人永远不是神。他永远也做不到生来就是知晓万物。但人也可以成为神,在不断的寻求自己当中,不惧万物,这难道就不是真正的神吗?集大成者。仅此而已。在这过程中。总会体验到孤独。孤独是常伴的。因为孤独,你才能感到自己的思想。去拥抱吧,不要去恐惧。因为孤独,你可以更好地将自己所经历的进行更加深入整合。从而使你所经历过的体验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空白的来到这世上,死后也是空白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做自己想做的,不后悔即可。
作者简介:洪力(200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在校高中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