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年都有一个关键词可以描述这个年度的经济气象,去年是股市,今年则毫无疑问是房市。2016年,一线以及二线中心城市的房价上涨力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以一线城市北京为例,四环以内的房价已经超过10万,以二线中心城市济南为例,距离市中心超过30公里的郭店镇,新拍出的一块地王,楼面价已经超过了6000元/㎡,而就在8个多月前,这里一块土地的拍卖楼面价才750元/㎡。
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就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明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在这种政策倾向下,降价曾被预测为2016年的楼市主题,但毫无疑问,这个主题被迅速淹没了。
2016年,到处都是地王频出的新闻,到处都是抢房的新闻,所有人都在惊呼房地产市场的失常,但所有的惊呼过后,你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抢房大潮之中。就像是一辆失控的火车,所有人都在惊呼“太快了”,但这毫无用处,我们似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驶入未知领域。
房子承载了今日中国的诸多命题,在这场疯狂的房产盛事中,没有人可以超脱其外,你我都在选择合适的姿态参与其中,荣光者主动,卑微者被动,而且,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忙碌之余发出一声喟叹: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现在不是我们买卖房子,而是房子在买卖我们
多年以后,坐在地摊边喝酒的本刊记者,总会想起十多年前,他的朋友鼓动他去买济南东郊不到4000一平米房子的那个遥远下午。
那时,济南城还很小,往东走到如今的省博附近时,便感觉已经到了城乡接合部。那时号称济南东部高尚社区的中润世纪城,不过也就是4000多一平米。这些事情谈论起来,总避免不了后悔的心绪,相信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类似慨叹与财富自由擦肩而过的时刻。
如今的房价不必再多举例,房价天天变,抢房抢到哭,人们最近似乎不是在讨论买房,就是在去看房的路上。
人们的理性已经被日日更新的房价消磨殆尽,那些疯狂更早的人,已经获利颇丰,有的选择停舟靠岸,有的继续为疯狂涂抹光环。永远后知后觉的芸芸众生,也不得不随队参与这场疯狂游戏:刚需者在几个月间便增加了几十万的生存成本,投资者则在高位与中国未来进行了一次对赌。这种趋势似乎与2015年的股市大劫来临前殊途同归。前事已忘,当下疯狂,相信国家相信涨,收获与套牢虽然似乎只有一线相隔,但大势之下,我们只能选择不管不顾。
2016年,围绕着房子,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发生着种种光怪陆离的事情。中国人的财富配置在2015年时,曾发生过“砖头化”+“证券化”的冲动,但随着股市的跌宕起伏,“砖头”变得一家独大,成为国人财富配置的唯一正确选择。
不但我们的财富与这些砖头息息相关,孩子的教育也因为学区房的缘故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昂。房子区分阶层,房子区分教育程度。从开发商到教育部门再到业主,围绕着学区房,产生了诸多的争议。
现在不是我们买卖房子,而是房子在买卖我们。
不敢戳破的泡沫
就在不久前,在国家统计局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这样说:希望房地产既能支持经济增长,又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期望,起码是不符合当前现状的。
对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在二线城市安家,在已经突破万元的房价下,其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地产经济自然能支持经济增长,但过高的房价也当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
必要的调控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当下的经济形势,怎样调控都会遭遇“丢车保帅”的抉择。
首先,经济保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房地产的重要性依然显著;其次,在大量的人口杠杆买房、资本进入楼市的情况下,完全拆除房地产的风险,也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样,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的压力仍在,借保增长和去库存等名义推升土地和房产价格的动力也依然存在。打压,可能让市场崩溃;持续高位甚至继续上涨,则可能抑制城市发展的活力。
近期,接连踏准股市、房价上涨节奏的任泽平发布房地产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从房地产占GDP比重的指标来看,中国房地产存在明显泡沫。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即便不从这样确切的数据出发,任何一个人从身边的消息中,也能感受到泡沫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这个泡沫在变大,但这个泡沫是你我或者相关机构敢去戳破的吗?
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就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明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在这种政策倾向下,降价曾被预测为2016年的楼市主题,但毫无疑问,这个主题被迅速淹没了。
2016年,到处都是地王频出的新闻,到处都是抢房的新闻,所有人都在惊呼房地产市场的失常,但所有的惊呼过后,你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抢房大潮之中。就像是一辆失控的火车,所有人都在惊呼“太快了”,但这毫无用处,我们似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驶入未知领域。
房子承载了今日中国的诸多命题,在这场疯狂的房产盛事中,没有人可以超脱其外,你我都在选择合适的姿态参与其中,荣光者主动,卑微者被动,而且,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忙碌之余发出一声喟叹: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现在不是我们买卖房子,而是房子在买卖我们
多年以后,坐在地摊边喝酒的本刊记者,总会想起十多年前,他的朋友鼓动他去买济南东郊不到4000一平米房子的那个遥远下午。
那时,济南城还很小,往东走到如今的省博附近时,便感觉已经到了城乡接合部。那时号称济南东部高尚社区的中润世纪城,不过也就是4000多一平米。这些事情谈论起来,总避免不了后悔的心绪,相信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类似慨叹与财富自由擦肩而过的时刻。
如今的房价不必再多举例,房价天天变,抢房抢到哭,人们最近似乎不是在讨论买房,就是在去看房的路上。
人们的理性已经被日日更新的房价消磨殆尽,那些疯狂更早的人,已经获利颇丰,有的选择停舟靠岸,有的继续为疯狂涂抹光环。永远后知后觉的芸芸众生,也不得不随队参与这场疯狂游戏:刚需者在几个月间便增加了几十万的生存成本,投资者则在高位与中国未来进行了一次对赌。这种趋势似乎与2015年的股市大劫来临前殊途同归。前事已忘,当下疯狂,相信国家相信涨,收获与套牢虽然似乎只有一线相隔,但大势之下,我们只能选择不管不顾。
2016年,围绕着房子,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发生着种种光怪陆离的事情。中国人的财富配置在2015年时,曾发生过“砖头化”+“证券化”的冲动,但随着股市的跌宕起伏,“砖头”变得一家独大,成为国人财富配置的唯一正确选择。
不但我们的财富与这些砖头息息相关,孩子的教育也因为学区房的缘故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昂。房子区分阶层,房子区分教育程度。从开发商到教育部门再到业主,围绕着学区房,产生了诸多的争议。
现在不是我们买卖房子,而是房子在买卖我们。
不敢戳破的泡沫
就在不久前,在国家统计局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这样说:希望房地产既能支持经济增长,又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期望,起码是不符合当前现状的。
对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在二线城市安家,在已经突破万元的房价下,其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地产经济自然能支持经济增长,但过高的房价也当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
必要的调控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当下的经济形势,怎样调控都会遭遇“丢车保帅”的抉择。
首先,经济保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房地产的重要性依然显著;其次,在大量的人口杠杆买房、资本进入楼市的情况下,完全拆除房地产的风险,也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样,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的压力仍在,借保增长和去库存等名义推升土地和房产价格的动力也依然存在。打压,可能让市场崩溃;持续高位甚至继续上涨,则可能抑制城市发展的活力。
近期,接连踏准股市、房价上涨节奏的任泽平发布房地产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从房地产占GDP比重的指标来看,中国房地产存在明显泡沫。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即便不从这样确切的数据出发,任何一个人从身边的消息中,也能感受到泡沫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这个泡沫在变大,但这个泡沫是你我或者相关机构敢去戳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