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8年以来,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黑龙江省在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下,联合哈工大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建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达15.4万个,其中2020年发放贷款156亿元,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农户信贷需求。 推动模式创新,着力打通金融支农新渠道 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以来,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黑龙江省在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下,联合哈工大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建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达15.4万个,其中2020年发放贷款156亿元,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农户信贷需求。
推动模式创新,着力打通金融支农新渠道
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金融机构数据共享。一是共享数据。2017年,在省领导的强力支持下,原省农业厅在全国率先成立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农业行政管理数据脱敏脱密后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建设银行等共享有关农业数据,创新信贷产品。二是线上抵押。抓住农村土地确权的政策契机,开发全省土地流转抵押系统,实现鉴权、授信、抵押、放款等全流程线上操作。三是在线申请。农民通过手机APP申领贷款,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贷款周期大幅缩短,农民贷款成本大幅降低。四是精准授信。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申请,通过农业金融服务平台,调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农业数据,多维度为农业主体画像,在线精准授信放款。
推动产品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补短板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三农”领域和农业全产业链多个环节,创新推出18款农业大数据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一是针对不同客群开发产品。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地押云贷、农信云贷,面向农民推出地押快贷和信用快贷,提高信贷的针对性。二是针对农村急需创新产品。首创推出“农机过桥贷”“蔬菜大棚信用贷”等产品,使农户在政策资金还没到位的空档期也能得到信贷支持。三是针对农村经营拓展产品。围绕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推出“粮易融”,围绕农资经销批发采购推出“农采云贷”,逐步推进大数据金融服务对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链条的两个全覆盖。建设银行开发的“地押云贷”和“农信云贷”,通过“建行惠懂你”APP线上申请,不到两年发放土地经营权贷款168亿元。
推动服务创新,着力确保农民群众得实惠
坚持从方便农民、惠及农民出发,让通过省农业金融服务平台贷款的农民,实现“四省”。一是省事。农民信用等级一经评定,即可获得融资资格,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最高可贷300万元。二是省时。通过APP线上实时便捷操作,24小時全天候服务,最快三分钟资金到账,将手机变成了农民的“新农具”。三是省钱。2019年年利率平均4.5%,2020年疫情期间,再优惠到4.17%,农民节约利息支出约6亿元。四是省心。过去,农民贷款要找关系、托门路;现在,农户线上自助办理贷款,避免了人为干预,让农户“办事不求人”“借钱有尊严”。
推动机制创新,着力强化金融服务优环境
省委省政府对金融支农创新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提出工作要求,并作出专门批示,省直各部门摆上重要日程。一是建立联动机制。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银保监局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大学、企业多方联动,近几年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保障了金融支农创新的需要。二是建立运营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抓总,大数据中心负责数据集中和储存管理,农投集团、哈工大组建服务公司负责具体运营,金融机构出资支持平台硬件建设,保证了平台的顺畅有序运行。三是建立推介机制。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各金融机构,赴各县召开了1000多次现场会,2020年疫情期间开通线上视频培训,培训覆盖10多万农民,让更多农民了解使用平台服务。四是建立通报机制。定期调度全省农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和贷款情况,市县排序,全省通报,督促引导各地应用“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其他文献
品牌强则农业强。近年来,北京市立足实际,以擦亮京牌“老字号”为目标,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在质量兴农过程中打好“文化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响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创特”上下功夫,擦亮“京字号”金招牌 三元纯牛奶、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腐乳、大红门鲜小排、八喜冰淇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在北京的超市里随处可见,几乎承包了北京老
“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品牌”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2021年1月5日,笔者从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在对口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稳定一份收入”为目标,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将知识产权工作有机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实施高价值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培育,采用“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
水产品是我国第一大出口优势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约30%,并长期具明显顺差优势。近年水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下,出口大幅下降;同时,受国内动物蛋白消费需求增长驱动,水产品进口连年快速增加,贸易顺差急剧缩窄,顺差由2015年113.4亿美元骤降至2019年的19.6亿美元,为近二十年来最低。2020年1—5月,水产品顺差3.5亿美元,收窄62.1%,长期顺差局面或
近期菜价一涨,段子便漫天飞舞。坊间笑谈,如今最土豪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了喝咖啡撒葱花……生活不能没有段子,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段子。问题在于,一笑之后,我们是否心中有数,能否保持理性。只有心中有数,方能免于浑噩糊涂,也不至惶然失策。 心中有数,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2021年我国的物价将温和上涨基本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这次菜价上涨,既不温和,也与此无关。有关部门调研分析,此次菜价上涨,主要原因有
眼下,广西河池市众多果品企业的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果农们加班加点采摘外运成熟的沃柑、砂糖橘等柑橘类水果。2020年,河池市柑橘种植面积41.3万亩,挂果面积32.6万亩,产品遠销多地,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为保障石家庄抗击疫情期间蔬菜供应,石家庄桥西蔬菜批發市场组织商户正常营业。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属高寒冷凉山区,适宜草莓生长。自2013年引进草莓种植以来,草莓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全县种植草莓约5万亩,现有草莓初加工企业20余家。草莓产业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实現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不仅帮助百姓脱贫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接续发展蓄力。
近期,受强寒潮天气、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弹以及春节临近消费拉动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上涨。春节期间农产品生产形势如何?供给有没有保障?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猪肉市场供给持续改善,畜禽、果蔬、水产品生产稳定、供给总体充足,近期受节日消费拉动等因素影响,“菜篮子”产品价格季节性走高,基本符合常年波动规律。从春
春節临近,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通过采用“蔬菜直通车”,及时掌握蔬菜销售网点供应情况、推出每日平价菜品等方式保障春节前蔬菜供应。
201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地方各级渔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以下简称《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2号,以下简称《通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农渔发〔2016〕36号,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