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子女带孩子:我的母亲带了仨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非常“伟大”。自打退休以后,她连着带了3个孩子:一个孙子、两个外孙,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现在,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仍在带我的儿子,等儿子长大了,母亲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作为子女,让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到了晚年仍不能休息,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可是,我的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好,又住在郊区,显然帮不了我;请保姆吧,报刊有关“孩子被保姆拐走了”、“保姆把小孩放在洗衣机里给孩子洗澡”之类的消息,实在使我不敢把保姆和儿子单独留在家里;让保姆住在母亲那儿吧,母亲家又没那么大地儿。最后,只有让母亲给看着这一条路了。
  因为心疼子女及孙辈,所以母亲承担起了带孩子的责任。当然,母亲也有顾虑,她知道带 孩子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不过,当她看到那么娇小可爱的小家伙时,就把她的顾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我怀孕的时候,我的侄子龙龙刚上幼儿园。有一次,母亲早上送龙龙的时候天气很好,可到下午却起了风,母亲去幼儿园接龙龙时忘了给孩子带件外衣。没想到,当天晚上,孩子就发起烧来。折腾了两三天体温才降下来。事后,嫂子对我抱怨起母亲来:“你看,那么大的风,妈去接龙龙的时候也不给他带件外衣,龙龙准是受了风着凉了。”这件事我没有对母亲提起过,因为那样做会引起她们婆媳不和。现在我也有了儿子,我很理解嫂子当时的心情,因为孩子生了病,不光孩子受罪,大人还得请假带孩子看病,那个急谁也着不起。可是,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考虑,谁家的老人不疼孙子?就算孩子的病与老人少带了一件外衣有直接的联系,也只是老人的一时疏忽,谁能保证没有疏忽?亲爹亲妈看的孩子就不得病了吗?如果能互相理解,许多矛盾可能就不会产生了。


  在给子女带孩子的过程中,老年人与子女发生争执的焦点还体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俗话说:“隔代人亲”。一般来讲,老年人大多比较宠爱孙辈,有的甚至是溺爱。当子女管教孩子时,有些老年人就会站出来,以家长的身份阻止。他们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管,“树大自然直”。对于这种观点,一些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子女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本来是孩子的极小过错,却可能成为老人与子女产生分歧,甚至是隔阂的根源。因为老人会觉得委屈:我给你们带孩子,还得什么都听你们的,一点儿也不尊重我的意见;而子女却认为:孩子是我的,孩子怎么教育当然应该听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拿我来说吧,近来我两岁多的儿子学会了骂人,我发现后就给他讲道理:骂人不好,没有人喜欢骂人的孩子。别的小朋友好的地方可以学,不好的地方就不要学。可是,尽管我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了很多遍道理,儿子也没听进去,照骂不误;软的不行,我就来硬的,他再骂人的时候,我就打他、掐他的小屁股,可是由于我下不了狠心,所以“力度不够”,这种不疼不痒的惩罚对儿子还是不起作用。前些天,儿子居然骂我。我决定在他向我道歉,并保证不再骂人之前不再理他。可是,小小的儿子居然嘴硬,他就是不道歉,也不向我做出承诺,于是,儿子让我给他讲书,我不理他;儿子让我给他拿酸奶,我也不理他;儿子让我陪他玩,我还是不理他。儿子不满意了,开始哭闹,而且越哭越凶。我坚持我的原则,没有向儿子妥协。可是,母亲一看,小家伙泪如泉涌,嗓子都哭哑了,心疼了,过来哄儿子:“来来来,姥姥给你讲书,姥姥给你拿酸奶,姥姥陪你玩儿,宝宝别哭了。”没想到,儿子还犯拧,偏要我来做。我还是不依儿子,母亲就不高兴了,冲我板着脸说:“他拧你也拧,紧随你!”我不愿意在儿子面前表现出与母亲的不统一,所以我就没再坚持,但我警告儿子:“下次再骂人,我不但不理你,还要把你关在小屋里,只要你不改,就要受到惩罚”。我知道这种警告对儿子已经没有多少威慑力。事后,我对母亲说:“我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任他怎么哭都不理他,您就别再动摇我了。您这样其实是害他。”可母亲坚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必要管得太严厉,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行了,等他稍大点,能够分清对与错的时候,他就不会再骂人了。我不想和母亲争辩,所以就没再说什么。至今,儿子的这个坏毛病也没有完全改掉,我想,教育孩子是门学问,我不一定完全对,母亲也不一定完全不对,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管怎样,只要双方都做对孩子有益的事情,即便产生了分歧,也能够互相理解,并且随着不断地摸索,分歧会越来越小。
  作子女的无不希望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老人能帮把手,可子女也应该明白,老年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现在的老年人都是由苦日子熬过来的,生活好了,他们也都老了,享不了多少福了,所以有些老年人迷上了跳舞、“搓麻”,因为他们也想让自己活得潇洒一些;还有的老年人干了一辈子革命,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老年人不愿意给子女带孩子,子女也不要因此而与父母产生隔阂,更不应该以“你不管我的孩子,我也不管你”为“理论”,从此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因为父母生了你、养了你,你就应该对父母感恩不尽。另外,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社会,赡养父母也是法律赋予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也许有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的孩子反正有人管。说句实话,如果我的母亲已经给我的哥哥、姐姐带了孩子,而且身体尚可,等我有了孩子就不管带了,我肯定会有不满情绪,因为我确实有困难,若母亲不管带,我就只能委屈孩子。但是,这种不满情绪顶多持续两三天,也许只有几个小时,我最终还是会理解母亲想在晚年享享清福的做法。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她养育了我,供我上大学,所以我敬爱她。
  其实,就是一句话,理解万岁!
其他文献
如今,大学生找不着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使得大学生这个知识型群体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那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的机遇和挑战呢?    哪些专业被看好    据北京市教委介绍,去年的热门专业理工类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通讯、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建筑等新兴专业,以及与工业革新紧密相关的专业;文史类主要集中在新闻、中文、英语等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据我国
期刊
海洋蔬菜,植物学上称为海藻。它是生长在海洋里的低等自养植物,它不像高等植物那样有根、叶、茎的分化,更不会开花结果。海藻个体为单细胞,群体为多细胞。现已知有70多种可供人类食用的海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等。由于它们营养丰富和含有多种特异成分,在国外被誉为“长寿菜”。  海藻的营养成分,以海带和紫菜为例,每百克含蛋白质分别为8.2克和28.2克,脂肪分别为0.1克和0.2克,碳水化合物分别为
期刊
职业女装一般是指职业妇女的着装。它的原始功能大概是为了使整个企业整齐划一,保持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因为它具有简单、利索、庄重、大方的特点,所以被大多数白领职业妇女看重,很愿意在办公室内穿着。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且社交活动和夜生活又相对较少,因此,职业妇女基本上以职业女装为家庭以外多种场合的多功能服装。它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高级工装”概念,成为一种特殊的服饰。随着职业女装作用的转变,
期刊
1963年,上海市一位工人的手被机器切断,当时年仅34岁的外科医生陈中伟与另一位医生一起,成功地施行了我国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1966年又取得断指再植成功,使我国的断肢再植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陈中伟先生是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的骨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断肢再植创始者,我国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1985~1988年担任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主席。
期刊
哪些人不宜结婚或生育?  马大夫:  我们不时从报刊上看到这样一些新闻,某父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竟把亲生女儿换亲嫁给对方家中或家族中的呆傻青年,只图一大笔彩礼钱;某母不惜花重金给傻儿子娶妻,图的是“冲喜”、接香火”,这种坑害无辜女青年的行为,真是愚昧无知到了极点。这种行为违反道德,是否也违反有关法规? 广西南宁 黄宁黄宁同志:  来信所述为呆傻青年娶亲的现象,在某些偏远山区时有所闻。这说明,对优生
期刊
淋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2500万淋病患者。在我国,本病也有迅速增加的趋势。  淋病为什么传播如此之快?这是因为许多淋病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或者根本就没有症状,患者得了性病却不自知,进而又将淋病传播给其他人。淋病患者如不早期发现,耽误了治疗,可以发生许多严重的合并症。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淋病双球菌,只能在人体存活,离开人体后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快就会死亡;在消
期刊
未婚夫把订婚戒指戴到我手上,在那最神圣、最甜蜜的时刻,我却突然感到好害怕,一句很不吉利的话脱口而出:如果有一天你对我厌烦了,就直接告诉我,别瞒着我好吗?他深情地看着我说,你就是我心中那个最大的麦穗。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哲人让他的弟子在经过一片麦田时,把沿路最大的一枝麦穗采来,但只能采一枝,而且不许回头。那弟子沿路走去,每发现一枝大麦穗时都想,也许前面还有更大的,结果他空手而回。 
期刊
每当看到母亲舒心地与妻子在一起,我心中油然而生幸福之感,阵阵暖意浓浓亲情真是难以言表。  大学毕业分配到城里,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母亲确是担心了一阵子。我兄弟姐妹都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常说:“城里人眼光高,肯定瞧不起农村人。”说多了,心中固有的自卑感也泛起来,我跟着有些惶惶不安。蜜月里,我将母亲的担忧说与妻听,妻微微一笑“既然选择了你,你妈也就是我妈了,等着看好吧!”  婚后,妻第一招下
期刊
襁褓中的婴儿时刻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幼儿时期的孩子总是尾随着父母;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闹独立的言行经常困扰着父母。  确实,经过一二十年岁月的洗礼,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稚嫩的翅膀已开始变得坚硬有力,已具备独立在社会大舞台演示的能力了,但是,俗语讲:“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仍然是孩子”,“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流传久远
期刊
王金贵是王家三代单传的独子,家人都把传宗接代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前不久,全家上下,尤其是祖父母,别提多高兴了,因为金贵妻刚生下一个65斤重的男孩。见到自己的儿子,金贵仔仔细细看了个够:“眼睛像我,小嘴像妈妈,可皮肤怎么这么黑?特别是乳头周围和阴囊黑得像一团巧克力!”金贵自言自语:“也许大了会慢慢变白。”三天后,婴儿室的医生说孩子呕吐得厉害,不能喂奶。输了两天盐水才有所好转,可医生说孩子有失盐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