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邂逅“DM”:孕育出了全国首本“直投红娘”
2000年底,汪军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然而,他在大学时认识的女朋友打来电话与他分道扬镳。
一天,汪军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女的,叫小可。原来,汪军的妈妈找到武汉的一家婚介公司,交了1200元钱,委托他们给汪军介绍一个女友。
汪军和小可在一起很开心,然而2002年秋季的一天,小可说她母亲病了,需要钱治疗,但凑来凑去还差5000元。汪军二话没说,取了5000块钱就交给了她。然而小可就此蒸发掉了。
汪军到婚介所调查发现,小可登记的信息是假的。汪军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2002年底,汪军回到老家过春节。同学聚会时偶然谈到同学小刚因为网恋被炒了鱿鱼,可是那个网友居然神秘消失了。
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经历,汪军陷入了沉思:“现在年轻人怎样交友呢?婚介所的可靠性令人怀疑,而且还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通过网络毕竟太虚幻了,而且往往‘见光死’,要是有一家价格低廉甚至不收费,而且能在开始接触之前,就可以对双方相貌、基本情况甚至性格、爱好有充分了解的‘红娘公司’,那肯定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春节过后不久,汪军到北京出差,住在一家星级酒店。
一天上午,他在大堂等客户,随手从大厅报架里拿了一本美食杂志翻阅。杂志里面全是北京最有名的酒店和最有特色的小吃广告,但就是没有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
汪军觉得奇怪:“怎么杂志里尽是广告没有文章?这是什么杂志啊?”大堂经理和蔼地告诉他:“这叫直投杂志,英文名叫Direct Mail,缩写是‘DM’。这种杂志无须新闻出版局审批,但须经工商局审核同意,只能刊登广告,不能刊登新闻和文学作品,而且只能免费赠阅。直投如同现在经工商局审核同意后,在大街上发的那种广告传单,只不过他们做成了杂志的形式。你看,杂志不是有工商局的准印批号吗?”
回到武汉,汪军找到老同学小刚聊起此事。小刚说:“我们也做本这样的杂志,将那些想交友的年轻人通过直投杂志‘推销’出去。”
小刚的话立刻激发了汪军的创业灵感:“小刚,这个主意太绝了!”
了解到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后,汪军注册成立了武汉雎鸠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并起草交友直投杂志(DM)的申请书,获得批准。
初战告捷后:诱人的蛋糕开始“危机四伏”
汪军和小刚把杂志读者对象定位为:私企老总、公司老总、大学老师、公务员,并实行免费赠阅。他们认为,交友类的DM大家以前没看过,年轻人会觉得新鲜,肯定喜欢看;杂志的定位人群为19~45岁,这些人群的市场是很大的,商界和娱乐公司都愿意来做广告,最后可以把DM的广告商和单身会员互动起来搞活动,成本不高,却又实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汪军将杂志定名为《雎鸠交友》。这两个字生僻难认,但是一旦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印象就特别深刻。
武昌是高校云集的地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在这里,这里大多是年轻人,而且素质普遍较高,工作很忙,对这种时尚交友方式自然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如果抓住了这块市场,就等于占领了制高点。
汪军招聘了4名员工,到高校和高档写字楼张贴免费刊登交友信息的广告,不到两个星期就引起了都市白领和大学生的关注,公开愿意登出自己照片和基本资料的居然多达100多人。
汪军和小刚拿出自己的6万元积蓄,精选30位酷哥靓女,全部刊登精美的彩色生活照、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再配上个性化的爱情宣言。就这样,2003年11月,全国第一本时尚交友类直投杂志终于“亮相”江城,第一期印了6000册。
两周后,杂志全部发行完毕,效果简直可以用轰动和惊喜来形容:在汉口投放某写字楼时,出现了争相抢阅的情况,大家要求发行人员再多发几本送人。通常是早上放的杂志,中午再去就没有了。客户也打电话来要求再投放几本。
汪军的热线电话开始响个不停,许多客户打来电话询问广告价位、下期出刊时间,当期就有某KTV预定广告位。有的单身男女读者问怎么刊登个人交友资料,需要多少钱,怎么报名参加单身聚会,怎么加入汪军们成为《雎鸠交友》的贵宾会员等等。
一个月后,广告费、会员刊登费用加起来已经略有赢余,汪军把公司开进了豪华的写字楼,并购进了高档办公用品,原来的公司更名注册为武汉雎鸠交友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6月15日,汪军第二期《雎鸠交友》杂志付印。但是与此同时,第一期刊登信息的一个漂亮的女会员打电话给汪军,由于在杂志上留了手机号码,结果她接到了100多个无聊的骚扰电话,这让她无比苦恼。一个星期后,30个会员中有一半打来电话诉说了相似的苦恼。汪军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深深的歉意,但如果不刊登联系方式,直投杂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二期投放市场后,很多会员遇到上期同样的问题,汪军除了一个劲地解释和道歉外,脑子就是一片空白。
杂志马上面临第三期出版,由于对会员隐私保护不够造成的消极影响,自愿报名登记的人马上锐减,精明的广告商看到这一期会员少而且“质量”不高,纷纷打退堂鼓,由于印刷投入巨大,资金难以为继。“直投杂志”变得危机四伏。汪军只好紧急叫停。
与科技联姻:“直投红娘”品牌价值高达40万
7月16日,陷入困境中的汪军收到一条短信:“请编辑短信***到5555,你可以在漫漫人海中,找到你自己最心仪的伴侣。”汪军为之一震。他对这种匿名短信吸引会员的方式产生了兴趣。他想,如果自己的会员能不用电话,而先通过短信方式沟通,不就解除了目前困扰会员的烦恼了吗?
汪军做了一番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短信平台就是一些代理移动、联通SP业务的公司。
汪军马上找到一家代理移动、联通SP业务(短信内容提供商)的公司。公司老总在看到汪军转交的《雎鸠交友》后,当即拍板与汪军合作:杂志所有会员每人分配一个虚拟的短信ID号,如“5220”。根据会员意愿,不愿意直接留电话的,就在其个人联系方式一栏里填上ID号5220,想要联系本人的话,就直接发送短信到5220,这样,系统就会将所发的短信内容转发至ID号为5220会员的手机上,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只能通过短信ID号相互联系。如果双方投机,可互告之电话甚至约会见面。
互发短信需要收取适当的信息费,按照协议,汪军可以从短信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与代理商合作,既解决了会员的苦恼,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问题,确实是一箭双雕。汪军决定第三期一次性印3万册,投资追加到10万元。
由于与代理商合作,能保护会员的通讯隐私,加上宣传到位,来登记的会员逐渐回升,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酷哥靓妹。汪军还在内容中增加商务交友,方便企业老总。
9月21日汪军的3万册《雎鸠交友》投放市场,那一期,江城10多家酒店和健身娱乐场所做了广告,汪军的杂志一举走出困境,赢得了生机。
2005年3月,《雎鸠交友》已经做了5期,公司已经实现全面赢利。南京一个广告公司得知消息后,几次打电话给汪军,并一度出价40万元购买《雎鸠交友》的DM品牌,汪军没有答应。他计划向国家工商局提出申请,做中国第一个“直投红娘”。
2000年底,汪军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然而,他在大学时认识的女朋友打来电话与他分道扬镳。
一天,汪军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女的,叫小可。原来,汪军的妈妈找到武汉的一家婚介公司,交了1200元钱,委托他们给汪军介绍一个女友。
汪军和小可在一起很开心,然而2002年秋季的一天,小可说她母亲病了,需要钱治疗,但凑来凑去还差5000元。汪军二话没说,取了5000块钱就交给了她。然而小可就此蒸发掉了。
汪军到婚介所调查发现,小可登记的信息是假的。汪军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2002年底,汪军回到老家过春节。同学聚会时偶然谈到同学小刚因为网恋被炒了鱿鱼,可是那个网友居然神秘消失了。
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经历,汪军陷入了沉思:“现在年轻人怎样交友呢?婚介所的可靠性令人怀疑,而且还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通过网络毕竟太虚幻了,而且往往‘见光死’,要是有一家价格低廉甚至不收费,而且能在开始接触之前,就可以对双方相貌、基本情况甚至性格、爱好有充分了解的‘红娘公司’,那肯定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春节过后不久,汪军到北京出差,住在一家星级酒店。
一天上午,他在大堂等客户,随手从大厅报架里拿了一本美食杂志翻阅。杂志里面全是北京最有名的酒店和最有特色的小吃广告,但就是没有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
汪军觉得奇怪:“怎么杂志里尽是广告没有文章?这是什么杂志啊?”大堂经理和蔼地告诉他:“这叫直投杂志,英文名叫Direct Mail,缩写是‘DM’。这种杂志无须新闻出版局审批,但须经工商局审核同意,只能刊登广告,不能刊登新闻和文学作品,而且只能免费赠阅。直投如同现在经工商局审核同意后,在大街上发的那种广告传单,只不过他们做成了杂志的形式。你看,杂志不是有工商局的准印批号吗?”
回到武汉,汪军找到老同学小刚聊起此事。小刚说:“我们也做本这样的杂志,将那些想交友的年轻人通过直投杂志‘推销’出去。”
小刚的话立刻激发了汪军的创业灵感:“小刚,这个主意太绝了!”
了解到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后,汪军注册成立了武汉雎鸠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并起草交友直投杂志(DM)的申请书,获得批准。
初战告捷后:诱人的蛋糕开始“危机四伏”
汪军和小刚把杂志读者对象定位为:私企老总、公司老总、大学老师、公务员,并实行免费赠阅。他们认为,交友类的DM大家以前没看过,年轻人会觉得新鲜,肯定喜欢看;杂志的定位人群为19~45岁,这些人群的市场是很大的,商界和娱乐公司都愿意来做广告,最后可以把DM的广告商和单身会员互动起来搞活动,成本不高,却又实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汪军将杂志定名为《雎鸠交友》。这两个字生僻难认,但是一旦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印象就特别深刻。
武昌是高校云集的地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在这里,这里大多是年轻人,而且素质普遍较高,工作很忙,对这种时尚交友方式自然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如果抓住了这块市场,就等于占领了制高点。
汪军招聘了4名员工,到高校和高档写字楼张贴免费刊登交友信息的广告,不到两个星期就引起了都市白领和大学生的关注,公开愿意登出自己照片和基本资料的居然多达100多人。
汪军和小刚拿出自己的6万元积蓄,精选30位酷哥靓女,全部刊登精美的彩色生活照、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再配上个性化的爱情宣言。就这样,2003年11月,全国第一本时尚交友类直投杂志终于“亮相”江城,第一期印了6000册。
两周后,杂志全部发行完毕,效果简直可以用轰动和惊喜来形容:在汉口投放某写字楼时,出现了争相抢阅的情况,大家要求发行人员再多发几本送人。通常是早上放的杂志,中午再去就没有了。客户也打电话来要求再投放几本。
汪军的热线电话开始响个不停,许多客户打来电话询问广告价位、下期出刊时间,当期就有某KTV预定广告位。有的单身男女读者问怎么刊登个人交友资料,需要多少钱,怎么报名参加单身聚会,怎么加入汪军们成为《雎鸠交友》的贵宾会员等等。
一个月后,广告费、会员刊登费用加起来已经略有赢余,汪军把公司开进了豪华的写字楼,并购进了高档办公用品,原来的公司更名注册为武汉雎鸠交友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6月15日,汪军第二期《雎鸠交友》杂志付印。但是与此同时,第一期刊登信息的一个漂亮的女会员打电话给汪军,由于在杂志上留了手机号码,结果她接到了100多个无聊的骚扰电话,这让她无比苦恼。一个星期后,30个会员中有一半打来电话诉说了相似的苦恼。汪军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深深的歉意,但如果不刊登联系方式,直投杂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二期投放市场后,很多会员遇到上期同样的问题,汪军除了一个劲地解释和道歉外,脑子就是一片空白。
杂志马上面临第三期出版,由于对会员隐私保护不够造成的消极影响,自愿报名登记的人马上锐减,精明的广告商看到这一期会员少而且“质量”不高,纷纷打退堂鼓,由于印刷投入巨大,资金难以为继。“直投杂志”变得危机四伏。汪军只好紧急叫停。
与科技联姻:“直投红娘”品牌价值高达40万
7月16日,陷入困境中的汪军收到一条短信:“请编辑短信***到5555,你可以在漫漫人海中,找到你自己最心仪的伴侣。”汪军为之一震。他对这种匿名短信吸引会员的方式产生了兴趣。他想,如果自己的会员能不用电话,而先通过短信方式沟通,不就解除了目前困扰会员的烦恼了吗?
汪军做了一番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短信平台就是一些代理移动、联通SP业务的公司。
汪军马上找到一家代理移动、联通SP业务(短信内容提供商)的公司。公司老总在看到汪军转交的《雎鸠交友》后,当即拍板与汪军合作:杂志所有会员每人分配一个虚拟的短信ID号,如“5220”。根据会员意愿,不愿意直接留电话的,就在其个人联系方式一栏里填上ID号5220,想要联系本人的话,就直接发送短信到5220,这样,系统就会将所发的短信内容转发至ID号为5220会员的手机上,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只能通过短信ID号相互联系。如果双方投机,可互告之电话甚至约会见面。
互发短信需要收取适当的信息费,按照协议,汪军可以从短信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与代理商合作,既解决了会员的苦恼,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问题,确实是一箭双雕。汪军决定第三期一次性印3万册,投资追加到10万元。
由于与代理商合作,能保护会员的通讯隐私,加上宣传到位,来登记的会员逐渐回升,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酷哥靓妹。汪军还在内容中增加商务交友,方便企业老总。
9月21日汪军的3万册《雎鸠交友》投放市场,那一期,江城10多家酒店和健身娱乐场所做了广告,汪军的杂志一举走出困境,赢得了生机。
2005年3月,《雎鸠交友》已经做了5期,公司已经实现全面赢利。南京一个广告公司得知消息后,几次打电话给汪军,并一度出价40万元购买《雎鸠交友》的DM品牌,汪军没有答应。他计划向国家工商局提出申请,做中国第一个“直投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