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赛季巴塞罗那的MSN三叉戟以不可抵挡之势横扫全欧的防线,这条完全由南美球员构成的攻击线向欧洲展现了新大陆的恐怖威力。在今年美洲杯开始之前,细数各队的阵容可以发现,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攻击线堪称豪华,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同样有球星压阵。南美攻击手井喷和欧洲顶级攻击手的缺乏,也折射出了两种球员培养风格的碰撞。
现象:南美攻击手全面攻占欧洲
21世纪前几年,欧陆豪门的当家前锋几乎都来自欧洲,各大国家队的超级锋将更是不在少数。英超射手榜是亨利和范尼的二人转,舍甫琴科和维耶里是米兰双雄攻击线的代表人物,马凯在拉科鲁尼亚和拜仁都进球如麻,更不用说劳尔、莫伦特斯、因扎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南美球员呢?如果说大罗和阿德里亚诺还能在豪门谋得一席之地,克雷斯波算是个豪门半主力,萨维奥拉的经历则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南美攻击手并非那么吃香。
转眼间十年过去,欧冠射手榜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赛季欧冠进球最多的12名球员中,南美以8:4完胜欧洲,说明大量南美前锋已经活跃在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舞台上。南美球员活跃在五大联赛的射手榜上,意甲射手榜前几名一度全部被阿根廷球员占据。巴萨有MSN,尤文图斯和阿森纳的“大腿”分别是特维斯和桑切斯,阿圭罗在曼城大杀四方。上赛季杀入欧联杯四强的塞维利亚和那不勒斯,同样坐拥巴卡和伊瓜因这样的南美武器。FIFA官网就在今年初就特别发表文章称,南美攻击群已经在欧洲各大主要联赛闪耀。
从转会市场的行情也可以看出,南美攻击球员越来越受到欧洲球队的青睐:在2013和2014年夏季转会窗身价排名前10的19名球员(哈梅斯·罗德里格斯这两年都进入前十)当中,南美攻击手占到10人,其中数笔转会都是天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洲的攻击手,这两年当中只有贝尔、厄齐尔、格策和卢卡库四人卖出了较高的身价。虽然有莱万多夫斯基自由转会这样的特例,但南美球员行情更好是不争的事实:去年夏天五大联赛的标王,除了贝纳蒂亚和路易斯两位后卫之外,伊图尔韦、迪马利亚和苏亚雷斯都是南美攻击手。
今年夏天的情形也差不多,南美球员的行情依然看涨。尤文重金抢得迪巴拉,AC米兰连续引进巴卡和阿德里亚诺两位南美锋霸,马竞的主要目标也是马丁内斯和维耶托。就连美洲杯被指责为“无力”的巴西攻击线都相当抢手——利物浦创纪录身价吃进菲尔米诺,拜仁高价抢下道格拉斯·科斯塔。相比之下,欧洲的攻击球员只有德佩卖出高价。在迪马利亚、阿圭罗、苏亚雷斯、卡瓦尼、法尔考等人抢占了86-88这个年龄段转会费的高点之后,南美的90后攻击手们也开始在各大豪门抢滩登陆。
欧洲:体系精纯,杀手难觅
对于足球场上前锋的人数,前苏联名帅马斯洛夫打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比方:“足球就像是一架飞机,当速度增加的时候,空气阻力同样会增大。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它的头部呈流线形。”随着欧洲球队的整体阵型和相互协作愈发精纯,纯粹的前锋或者得分手在球队的战术权重不断降低。斯帕莱蒂在罗马使用了460阵型之后,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尝试无锋阵。前锋不再需要每个晚上一对一吃掉对方中卫,而是更多地开始给切入的边路球员和前插的中场球员制造空间,进球数自然也逐渐下降。
欧洲球队已经连续夺得三次世界杯冠军,而这三支球队都很难找出一个像2002年的罗纳尔多那样突出的个体。近年来成绩最好的西班牙和德国,都如同运转精密的机器,集体协作和整体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德国队近两届世界杯的射手王都是托马斯·穆勒,一个怎么看都不能被定义为前锋的球员。他堪称精密机器当中的完美零件:传射都有一定的水准,能够在攻防两端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绝佳的把握能力。穆勒可能很难有华丽的个人演出,但他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在最佳的位置,用最具效率的方式比赛。
在职业足球已经顺利运转多年的西欧,职业化体系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惊人。许多未来之星仅仅十三四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被豪门青训营相中,而西欧青训营对于小球员的培养也非常强调集体价值和战术素养,而且这些体系在青少年比赛中都显得愈发严谨。在刚刚结束的U-20世界杯上,夺冠的塞尔维亚队并不特别依赖某个球星。他们在20岁这个年龄段就已经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整体素养,和同时进入四强的巴西、马里等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数据化、科学化程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欧洲青训营的球员受到了更多保护,产生出风格类似的“全才”,而球风诡异的“怪才”却越来越少。曾在多特蒙德和德国队工作过的韦特海姆医生就分析道:“欧洲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电视机、互联网和游戏机‘踢球’,他们的足球观点和看法史无前例地讲究效率。”智利队前主帅博尔吉持类似的观点:“教练都是教孩子们如何跑位,为队友创造空间,踢任意球,防守对方的组织后腰……但到了最后,前锋们几乎都忘记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进球。”如今欧洲的攻击球员都不是那么“纯粹”的攻击手,他们身上都带着许多战术任务。
南美:街头,前锋的天堂
在足球场上,最不容易“练就”的位置恐怕就是前锋。对前锋来说,身体素质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预知性。这种即兴发挥的能力,就像小罗对阵切尔西的那个突然扭臀抽射一样,是无法教授的。ESPN专栏作家罗里·史密斯曾经就哥伦比亚为什么能出很多前锋的问题实地探访,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在高科技的青训营当中‘激发’这样的前锋,他们只是‘成长’,在街头的场地上‘成长’。”与欧洲的“科班出身”相比,南美的前锋们大多都是“野路子”。 在去年引进桑切斯之后,阿森纳主帅温格直言,欧洲的青训体系很难制造出他这样的球员:“在体系更为成型的时候,个人技术的发展就不那么受重视了,我们在这方面失去了一些。这可能是因为欧洲的街头足球已经消失了,我们受到了更多保护,变得不如以前强硬了。”温格表达了对于街头足球的看法:“在街头足球中,如果你是一个10岁的小孩,想和15岁的孩子们比赛。那你就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竭尽全力战斗,去追逐每一个球。”被高科技元素围绕的欧洲青训营,练不出桑切斯每球必争的狂热眼神。他在美洲杯决赛疯跑120分钟的惊人表现,正是他一上场就战斗到底、力量似乎永不枯竭的体现。
现在活跃在赛场的欧洲前锋当中,伊布无疑是球风最为妖异的一位。他在自传中提到,正是街头让他成为了现在的伊布:“街头足球的艰难,给了我自由的思想,我的风格也由此诞生。”天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除了会用脑子,还得懂得如何用肘子。而贝利口中专属于某些前锋的“进球能力”,或许就是在街头的厮杀中练就的。
传奇前锋巴蒂斯图塔认为,欧洲的年轻球员更愿意成为组织者,而南美球员梦想成为出色前锋。这两种不同的愿景,是社会形态的反映:和欧洲小孩相比,南美洲的孩子们踢球的恶劣条件难以想象。在街头打拼的他们,生活缺少B计划,不成功便成仁。这里“最低的铲球也在喉咙的高度”(马拉多纳语),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无与伦比的专注度、能量和决心。没有人会教你如何射门,但你却可以学到有关进球的一切,比如灵感和直觉。
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的区别
从两位皇马中场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身上,人们对于“高效”和“潇洒”的区别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受。德国中场脚法极佳,传球非常精确。但那仅限于“精确”,更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他做出来的东西你也知道可以这么做,只是达不到那般炉火纯青的境地。莫德里奇则有鬼魅般的控球摆脱能力,有时候直到他送出绝妙的传球,你才会发现居然有这样一条路线可以选择。毫无疑问,克罗地亚人更像一位魔术师——别忘了,战火频仍的东欧,同样是养育前锋的沃土。从达沃-苏克尔到舍甫琴科再到莱万和曼朱基奇,东欧前锋的香火并未中断。
说到“做得好”和“想不到”的区别,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FIFA普斯卡什奖的评选,当时J罗的凌空抽射和范佩西的鱼跃头球都有不少支持者。有一种观点就认为,J罗的凌空抽射只是“技术处理的极致”,也就是说在那个位置选择凌空抽射并不算特别,只是J罗的把握能力极其突出;而范佩西的进球则非常出人意料,很难想象他会在那个位置直接选择头球攻门。通俗地说,就是J罗进球之后,你会感慨“这球处理得好”,而范佩西会让你张大嘴巴说不出话,然后抱头惊呼:“他怎么在那里就头球攻门了!”有时候这种意想不到,正是打破密集防守的重要方式,这也是MSN能够攻破几乎所有防线的原因。
欧洲青训体系的发达毋庸置疑,街头足球肯定也不是培养前锋的唯一方法。但温格所暗示的“欧洲缺少桑切斯”,的确指出了高度程式化、流水线化的欧洲青训存在的一些隐忧。欧洲当然没有停止生产球星,只是某些类型球员出现的频率比以往高得多。在南美前锋大量攻占欧洲的时候,欧洲的青训主管们也该多动点儿脑筋了。
现象:南美攻击手全面攻占欧洲
21世纪前几年,欧陆豪门的当家前锋几乎都来自欧洲,各大国家队的超级锋将更是不在少数。英超射手榜是亨利和范尼的二人转,舍甫琴科和维耶里是米兰双雄攻击线的代表人物,马凯在拉科鲁尼亚和拜仁都进球如麻,更不用说劳尔、莫伦特斯、因扎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南美球员呢?如果说大罗和阿德里亚诺还能在豪门谋得一席之地,克雷斯波算是个豪门半主力,萨维奥拉的经历则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南美攻击手并非那么吃香。
转眼间十年过去,欧冠射手榜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赛季欧冠进球最多的12名球员中,南美以8:4完胜欧洲,说明大量南美前锋已经活跃在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舞台上。南美球员活跃在五大联赛的射手榜上,意甲射手榜前几名一度全部被阿根廷球员占据。巴萨有MSN,尤文图斯和阿森纳的“大腿”分别是特维斯和桑切斯,阿圭罗在曼城大杀四方。上赛季杀入欧联杯四强的塞维利亚和那不勒斯,同样坐拥巴卡和伊瓜因这样的南美武器。FIFA官网就在今年初就特别发表文章称,南美攻击群已经在欧洲各大主要联赛闪耀。
从转会市场的行情也可以看出,南美攻击球员越来越受到欧洲球队的青睐:在2013和2014年夏季转会窗身价排名前10的19名球员(哈梅斯·罗德里格斯这两年都进入前十)当中,南美攻击手占到10人,其中数笔转会都是天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洲的攻击手,这两年当中只有贝尔、厄齐尔、格策和卢卡库四人卖出了较高的身价。虽然有莱万多夫斯基自由转会这样的特例,但南美球员行情更好是不争的事实:去年夏天五大联赛的标王,除了贝纳蒂亚和路易斯两位后卫之外,伊图尔韦、迪马利亚和苏亚雷斯都是南美攻击手。
今年夏天的情形也差不多,南美球员的行情依然看涨。尤文重金抢得迪巴拉,AC米兰连续引进巴卡和阿德里亚诺两位南美锋霸,马竞的主要目标也是马丁内斯和维耶托。就连美洲杯被指责为“无力”的巴西攻击线都相当抢手——利物浦创纪录身价吃进菲尔米诺,拜仁高价抢下道格拉斯·科斯塔。相比之下,欧洲的攻击球员只有德佩卖出高价。在迪马利亚、阿圭罗、苏亚雷斯、卡瓦尼、法尔考等人抢占了86-88这个年龄段转会费的高点之后,南美的90后攻击手们也开始在各大豪门抢滩登陆。
欧洲:体系精纯,杀手难觅
对于足球场上前锋的人数,前苏联名帅马斯洛夫打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比方:“足球就像是一架飞机,当速度增加的时候,空气阻力同样会增大。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它的头部呈流线形。”随着欧洲球队的整体阵型和相互协作愈发精纯,纯粹的前锋或者得分手在球队的战术权重不断降低。斯帕莱蒂在罗马使用了460阵型之后,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尝试无锋阵。前锋不再需要每个晚上一对一吃掉对方中卫,而是更多地开始给切入的边路球员和前插的中场球员制造空间,进球数自然也逐渐下降。
欧洲球队已经连续夺得三次世界杯冠军,而这三支球队都很难找出一个像2002年的罗纳尔多那样突出的个体。近年来成绩最好的西班牙和德国,都如同运转精密的机器,集体协作和整体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德国队近两届世界杯的射手王都是托马斯·穆勒,一个怎么看都不能被定义为前锋的球员。他堪称精密机器当中的完美零件:传射都有一定的水准,能够在攻防两端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绝佳的把握能力。穆勒可能很难有华丽的个人演出,但他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在最佳的位置,用最具效率的方式比赛。
在职业足球已经顺利运转多年的西欧,职业化体系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惊人。许多未来之星仅仅十三四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被豪门青训营相中,而西欧青训营对于小球员的培养也非常强调集体价值和战术素养,而且这些体系在青少年比赛中都显得愈发严谨。在刚刚结束的U-20世界杯上,夺冠的塞尔维亚队并不特别依赖某个球星。他们在20岁这个年龄段就已经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整体素养,和同时进入四强的巴西、马里等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数据化、科学化程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欧洲青训营的球员受到了更多保护,产生出风格类似的“全才”,而球风诡异的“怪才”却越来越少。曾在多特蒙德和德国队工作过的韦特海姆医生就分析道:“欧洲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电视机、互联网和游戏机‘踢球’,他们的足球观点和看法史无前例地讲究效率。”智利队前主帅博尔吉持类似的观点:“教练都是教孩子们如何跑位,为队友创造空间,踢任意球,防守对方的组织后腰……但到了最后,前锋们几乎都忘记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进球。”如今欧洲的攻击球员都不是那么“纯粹”的攻击手,他们身上都带着许多战术任务。
南美:街头,前锋的天堂
在足球场上,最不容易“练就”的位置恐怕就是前锋。对前锋来说,身体素质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预知性。这种即兴发挥的能力,就像小罗对阵切尔西的那个突然扭臀抽射一样,是无法教授的。ESPN专栏作家罗里·史密斯曾经就哥伦比亚为什么能出很多前锋的问题实地探访,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在高科技的青训营当中‘激发’这样的前锋,他们只是‘成长’,在街头的场地上‘成长’。”与欧洲的“科班出身”相比,南美的前锋们大多都是“野路子”。 在去年引进桑切斯之后,阿森纳主帅温格直言,欧洲的青训体系很难制造出他这样的球员:“在体系更为成型的时候,个人技术的发展就不那么受重视了,我们在这方面失去了一些。这可能是因为欧洲的街头足球已经消失了,我们受到了更多保护,变得不如以前强硬了。”温格表达了对于街头足球的看法:“在街头足球中,如果你是一个10岁的小孩,想和15岁的孩子们比赛。那你就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竭尽全力战斗,去追逐每一个球。”被高科技元素围绕的欧洲青训营,练不出桑切斯每球必争的狂热眼神。他在美洲杯决赛疯跑120分钟的惊人表现,正是他一上场就战斗到底、力量似乎永不枯竭的体现。
现在活跃在赛场的欧洲前锋当中,伊布无疑是球风最为妖异的一位。他在自传中提到,正是街头让他成为了现在的伊布:“街头足球的艰难,给了我自由的思想,我的风格也由此诞生。”天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除了会用脑子,还得懂得如何用肘子。而贝利口中专属于某些前锋的“进球能力”,或许就是在街头的厮杀中练就的。
传奇前锋巴蒂斯图塔认为,欧洲的年轻球员更愿意成为组织者,而南美球员梦想成为出色前锋。这两种不同的愿景,是社会形态的反映:和欧洲小孩相比,南美洲的孩子们踢球的恶劣条件难以想象。在街头打拼的他们,生活缺少B计划,不成功便成仁。这里“最低的铲球也在喉咙的高度”(马拉多纳语),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无与伦比的专注度、能量和决心。没有人会教你如何射门,但你却可以学到有关进球的一切,比如灵感和直觉。
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的区别
从两位皇马中场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身上,人们对于“高效”和“潇洒”的区别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受。德国中场脚法极佳,传球非常精确。但那仅限于“精确”,更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他做出来的东西你也知道可以这么做,只是达不到那般炉火纯青的境地。莫德里奇则有鬼魅般的控球摆脱能力,有时候直到他送出绝妙的传球,你才会发现居然有这样一条路线可以选择。毫无疑问,克罗地亚人更像一位魔术师——别忘了,战火频仍的东欧,同样是养育前锋的沃土。从达沃-苏克尔到舍甫琴科再到莱万和曼朱基奇,东欧前锋的香火并未中断。
说到“做得好”和“想不到”的区别,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FIFA普斯卡什奖的评选,当时J罗的凌空抽射和范佩西的鱼跃头球都有不少支持者。有一种观点就认为,J罗的凌空抽射只是“技术处理的极致”,也就是说在那个位置选择凌空抽射并不算特别,只是J罗的把握能力极其突出;而范佩西的进球则非常出人意料,很难想象他会在那个位置直接选择头球攻门。通俗地说,就是J罗进球之后,你会感慨“这球处理得好”,而范佩西会让你张大嘴巴说不出话,然后抱头惊呼:“他怎么在那里就头球攻门了!”有时候这种意想不到,正是打破密集防守的重要方式,这也是MSN能够攻破几乎所有防线的原因。
欧洲青训体系的发达毋庸置疑,街头足球肯定也不是培养前锋的唯一方法。但温格所暗示的“欧洲缺少桑切斯”,的确指出了高度程式化、流水线化的欧洲青训存在的一些隐忧。欧洲当然没有停止生产球星,只是某些类型球员出现的频率比以往高得多。在南美前锋大量攻占欧洲的时候,欧洲的青训主管们也该多动点儿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