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进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日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尤为重要。而当前,幼儿在进餐习惯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幼儿进餐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古谚云:三岁住皮,五岁住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人生之习惯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由此看来,3-6岁可以说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以训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重“吃”轻习惯培养的现象,如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状况及良好个性的培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至关重要。
一、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餐习惯
(一)边吃边玩,具体表现为: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说话;吃饭喜欢玩勺子,在小椅子上动来动去;这种现象在小班中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好动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与家长的忽视。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加之幼儿本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如果家长不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渐渐养成了这种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二)挑食,具体表现为:将不喜欢的菜剩在碗里,有的直接扔到垃圾盒或地上,看到不喜欢的菜就不吃饭;含在嘴里不下咽;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除有遗传的因素以外,更多的是后天因素,如饮食不合理、家庭教育的不严格。在幼儿日常中,零食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幼儿往往经不起零食的“诱惑”,而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有求必应,零食的地位慢慢的占据正餐,当幼儿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正餐时,会大口大口的吃,如不是自己喜欢的食物或是从小没有吃过的食物则滴口不沾。
(三)等待“喂食”,不自己动手吃饭,等待老师来喂,不懂吃饱与否,不主动要求继续加餐等,究其原因,父母包办替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家长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幼儿失去尝试的兴趣与主动性,就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要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合理组织,做好准备
1.充分做好餐前准备
情绪——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幼儿进餐,在进餐前,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进餐情绪,可以和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或给幼儿讲述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在进餐时不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可以为幼儿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如轻音乐、钢琴曲等,以保证幼儿进餐时的良好情绪;
食欲——为激发幼儿对饭菜的欲望,在进餐前,为幼儿介绍饭菜的名称和营养价值,可以自编或搜集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幼儿了解到蔬菜的营养;在进餐座位的安排上,可以将饭量小的幼儿和饭量大的幼儿坐在一起,调皮的幼儿和安静的幼儿做到一起,相互影响。
2.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
根据幼儿自身特点,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在盛饭时,教师要做到少盛多添,在端饭时,提醒幼儿要根据自己的食欲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碗,若有生病的幼儿,不要求幼儿吃完所有的饭,对于挑食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慢慢的尝尝,从味觉上尝试突破,在循序渐进,慢慢的克服。
3.善于发现,及时鼓励
对于吃饭边吃边玩的幼儿或是吃饭挑食的幼儿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可采用一些小奖励的方式增进幼儿进餐的欲望;米勒是一个吃饭超级拖拉的小男孩,有一次吃饭,我表扬另外一个小男孩吃饭像奥特曼时,米勒突然转过身来跟我说:我也是奥特曼的嘴巴,老师,你看,我吃的大口不?说着他就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饭,米勒一边吃,我在一旁鼓励他,米勒的奥特曼嘴真厉害,不一会儿,一大碗饭已经下肚了,后来每当米勒吃饭边吃边玩时,我就装作很好奇的问他:你的奥特曼的嘴巴哪里去了?米勒就会倍感鼓舞,开始大口大口吃。另一个名叫小雨的小男孩,是个特别挑食的幼儿,每当看到绿色蔬菜时,他都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将菜扔进垃圾盒里,我发现之后,就对小雨说:小雨,如果你这次吃掉三片绿菜叶,我就奖励一个小礼物,这个办法很管用,小家伙果然吃掉了绿菜叶,在以后的时间里,我逐渐加大蔬菜量,慢慢,小家伙对绿色蔬菜不再挑剔了。
(二)以身作则,科学培养
正如古人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教不如身教”这与幼儿具有向师性和好模仿的特点有关。所以,成人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以身作则法,为幼儿做好表率作用。教师在要求幼儿形成良好进餐习惯之前,自己要拥有科学健康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安静进餐,进餐时不干扰其他人等,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是一种及有效的言传身教。很多幼儿对一些事物的排斥与他们的家庭生活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幼儿往往是从家人的一些言谈举止中或平时的饮食习惯中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影响,而3-4岁幼儿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应该可以形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幼儿做出多口味、美味的食物来,烹调时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调动宝宝用餐的积极性,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培养幼儿的进餐。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无节制的吃零食现象主要发生在家里,为此,幼儿园应取得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零食的次数与量数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渐减少。
杜绝包办——让幼儿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字来做,不依赖他人。从3-4岁起,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迫切的要求表现自己,会产生强烈的“自己来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而非“越俎代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施以言传身教,家园一致,这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较强的自我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教师持之以恒,共同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古谚云:三岁住皮,五岁住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人生之习惯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由此看来,3-6岁可以说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以训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重“吃”轻习惯培养的现象,如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状况及良好个性的培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至关重要。
一、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餐习惯
(一)边吃边玩,具体表现为: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说话;吃饭喜欢玩勺子,在小椅子上动来动去;这种现象在小班中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好动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与家长的忽视。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加之幼儿本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如果家长不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渐渐养成了这种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二)挑食,具体表现为:将不喜欢的菜剩在碗里,有的直接扔到垃圾盒或地上,看到不喜欢的菜就不吃饭;含在嘴里不下咽;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除有遗传的因素以外,更多的是后天因素,如饮食不合理、家庭教育的不严格。在幼儿日常中,零食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幼儿往往经不起零食的“诱惑”,而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有求必应,零食的地位慢慢的占据正餐,当幼儿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正餐时,会大口大口的吃,如不是自己喜欢的食物或是从小没有吃过的食物则滴口不沾。
(三)等待“喂食”,不自己动手吃饭,等待老师来喂,不懂吃饱与否,不主动要求继续加餐等,究其原因,父母包办替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家长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幼儿失去尝试的兴趣与主动性,就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要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合理组织,做好准备
1.充分做好餐前准备
情绪——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幼儿进餐,在进餐前,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进餐情绪,可以和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或给幼儿讲述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在进餐时不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可以为幼儿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如轻音乐、钢琴曲等,以保证幼儿进餐时的良好情绪;
食欲——为激发幼儿对饭菜的欲望,在进餐前,为幼儿介绍饭菜的名称和营养价值,可以自编或搜集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幼儿了解到蔬菜的营养;在进餐座位的安排上,可以将饭量小的幼儿和饭量大的幼儿坐在一起,调皮的幼儿和安静的幼儿做到一起,相互影响。
2.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
根据幼儿自身特点,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在盛饭时,教师要做到少盛多添,在端饭时,提醒幼儿要根据自己的食欲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碗,若有生病的幼儿,不要求幼儿吃完所有的饭,对于挑食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慢慢的尝尝,从味觉上尝试突破,在循序渐进,慢慢的克服。
3.善于发现,及时鼓励
对于吃饭边吃边玩的幼儿或是吃饭挑食的幼儿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可采用一些小奖励的方式增进幼儿进餐的欲望;米勒是一个吃饭超级拖拉的小男孩,有一次吃饭,我表扬另外一个小男孩吃饭像奥特曼时,米勒突然转过身来跟我说:我也是奥特曼的嘴巴,老师,你看,我吃的大口不?说着他就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饭,米勒一边吃,我在一旁鼓励他,米勒的奥特曼嘴真厉害,不一会儿,一大碗饭已经下肚了,后来每当米勒吃饭边吃边玩时,我就装作很好奇的问他:你的奥特曼的嘴巴哪里去了?米勒就会倍感鼓舞,开始大口大口吃。另一个名叫小雨的小男孩,是个特别挑食的幼儿,每当看到绿色蔬菜时,他都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将菜扔进垃圾盒里,我发现之后,就对小雨说:小雨,如果你这次吃掉三片绿菜叶,我就奖励一个小礼物,这个办法很管用,小家伙果然吃掉了绿菜叶,在以后的时间里,我逐渐加大蔬菜量,慢慢,小家伙对绿色蔬菜不再挑剔了。
(二)以身作则,科学培养
正如古人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教不如身教”这与幼儿具有向师性和好模仿的特点有关。所以,成人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以身作则法,为幼儿做好表率作用。教师在要求幼儿形成良好进餐习惯之前,自己要拥有科学健康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安静进餐,进餐时不干扰其他人等,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是一种及有效的言传身教。很多幼儿对一些事物的排斥与他们的家庭生活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幼儿往往是从家人的一些言谈举止中或平时的饮食习惯中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影响,而3-4岁幼儿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应该可以形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幼儿做出多口味、美味的食物来,烹调时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调动宝宝用餐的积极性,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培养幼儿的进餐。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无节制的吃零食现象主要发生在家里,为此,幼儿园应取得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零食的次数与量数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渐减少。
杜绝包办——让幼儿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字来做,不依赖他人。从3-4岁起,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迫切的要求表现自己,会产生强烈的“自己来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而非“越俎代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施以言传身教,家园一致,这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较强的自我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教师持之以恒,共同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