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于此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对交通路网的建设,因此公路桥梁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将对注浆技术的基本科学原理进行简单的概述,分析注浆和注浆技术在施工前所需的准备工作,并将对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何实际运用压密注浆工艺进行详细说明,注浆技术对于公路桥梁施工作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注浆技术;公路;桥梁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的向前发展,修建了大量公路桥梁,以实现人们出行的方便。桥梁施工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属于高难度的建筑工程,为了满足桥梁的耐久性、舒适性和整体性等各项目标,其具体构造一般会设计为预应力连续结构。得了广泛应用。而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可以满足公路桥梁构造的需求,所以在现代化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注浆技术获。
一、注浆技术基本的科学原理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把可以固化的浆液通过注浆泵灌入桥梁总桩体的缝隙中来有效的应用注浆技术,因为其能量大,且喷射过程中的速度太快,所以在加固体上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集中而连续的效用。此外,由于受到冲蚀与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极小区域范围内便出现实质效应,对大颗粒碎石以及微小颗粒细粒土均有着巨大的搅动作用与冲击作用,促使碎裂加固体与灌入水泥浆之间相互凝结形成全新的固结体,这对于公路桥梁总桩体的桩端土与加固体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固结、渗透、压密和填充作用。
二、注浆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施注浆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1台钻机型号为SYB50-45II的桩机,1台泥浆机,1台注浆机,检查机械安装质量与合格标准相符。(2施工水泥要运用厂家是海螺水泥的R42.5普通型的硅盐酸水泥。(3)准备施工前要依照现场场地与施工工艺的不同,合理规划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并做好相应的调试工作,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然后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空压机与高压泵的应用参数、各桩实际喷浆量、具体喷浆与提升速度等,同时实施试桩工作,待要求符合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4)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供水设施与供电设施,尤其在夜间开展施工活动时更要保证照明正常。
三、注浆技术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施行注浆技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准备施工前,工程项目经理要组织所有相关人员展开会议讨论,要求各人员必须要仔细审查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规范以及与施工相关的技术文件,认真分析注浆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2)在会同审查施工图纸阶段,一定要和监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以便做好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工作。如果发现注浆施工和图纸设计存在冲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与处理措施。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技术人员要实行逐层逐次的技术交底工作,依据各项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3)施工前要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审查核对并加密水准点和导线点,在此基础上做定线放样,合理放出桩中心与轴线,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审批。(4)依照这一标段的实际施工情况,工程项目部可组织技术娴熟的施工人员与精致完善的施工设备预先安排进入施工现场,并且还要组织建立工作小组,全部人员根据“戴明循环”的基本原则实行整体动态管理。若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要立即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解决处理。
四、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压密注浆的具体施工工艺
(一)压密注浆实际施工工艺流程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的实际流程:(1)放样和定空位;(2)引孔;(3)下注浆管;(4)封孔;(5)注浆。
(二)具体施工工艺
压密注浆的具体施工工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公路桥梁的实际状况,压密注浆可运用振动堵头花管定注法实行施工作业。(2)成孔后通过振动器将钢管适时压入土层直至到达设计的实际深度,如果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利用钢钎进行引孔,若仍是无法通行,可向周围移动一定距离再次做钢钎引孔。(3)根据编号顺序开展相应施工工序,待钻孔工作完成后,可将直径为38cm的注浆射管插入到孔内,然后在套管和射管之间采用砂土进行填塞,而地基表面的缝隙则采用麻丝与粘土进行填塞,接着把套管拔出,通过压浆泵把水泥浆灌入到注浆射管,注意水泥浆一定要一次连续灌入,中间不得停滞。(4)压密注浆程序。首先将外围两排孔灌注好,以此作为幕层,避免水泥浆出现外流情况。注浆过程中要实施跳注,毗连孔注浆缝隙要高于3h,防止发生孔间窜浆现象。(5)实际注浆参数。注浆施工水泥量是65kg/m,水灰比选取常用值1/0。施工的注浆压力则选取0.1~0.3MPa,若浆液不下沉,那么就要中止注浆工作,然后逐渐加大注浆压力直至达到0.6MPa,发现浆液在10~15min内没有下沉即可中止注浆,注意注浆的有效性直径为60~120cm。(6)准备实施注浆工作前要对各注浆孔按照次序实施编号,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逐孔的详细记录。结束后要逐个进行检查对照,避免漏注情况的产生。(7)注浆注意事项。如果注浆孔边发现有部分水泥浆冒出,应立即使用水泥袋将其完全堵住,如果冒浆或是窜浆严重时要立即中止注浆工作,待水泥浆逐渐稳定之后在进行注浆。(8)公路桥梁注浆结束后,把注浆管拔出,然后留孔采用1/2的水泥砂浆实施堵口工作。(9)整个施工过程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记录,把提高数量及孔深等各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然后报告并送交给监理审查核定。(10)整个注浆工作应从稀浆入手,再逐渐加浓。实行压浆工作时应将注浆射管一次性沉入设计深度,然后从上到下做分段式连续性注浆,直至分段拔管到孔口即止,注意压浆要相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待一組注浆孔顺利结束注浆后,下一组再实施压浆,按照顺序依次实施。
五、公路桥梁应用压密注浆的施工质量保障方法
为了确保压密注浆的施工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1)准备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图纸,尤其是注浆的尺寸、厚度和标高,并检查好注浆孔位经测量放样后是否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而实际水灰比要低于0.5,工程所需水泥等施工材料一定要具备产品合格证书,还有附上抽样送检报告。(2)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抽检浆液的实际配比,并将抽检得出数据填写到记录表中,然后向上级汇报和递交抽检资料,有利于日后进行核对与分析工作。(3)控制好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质量控制、人员控制、进度控制等,并安排专业质检员来认真检查总体的注浆施工,注意注浆孔位允许偏离范围在5厘米内,注浆孔深度允许误差范围在20厘米内,垂直度允许偏差范围不可低于1%。(4)展开施工作业前要对部分施工人员实行技术交底的全面培训,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方案,以监管有关人员的施工质量。(5)对于施工材料的进场要进行严格控制,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审查核对所有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并采取抽检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检查各施工设备和施工操作,防止发生质量事故。(6)公路桥梁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把所有施工记录向上级部门汇报,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汇编。
六、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注浆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应用,为了确保注浆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必须要深刻的理解注浆技术的原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更要严保施工质量,以确保公路桥梁设施质量,确保人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梅.隧道塌方处理的设计构思及施工方法——以石乳关隧道大塌方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0,14(06):150-151.
[2]周兆春.寒冷干旱地区铁路预应力混凝土T梁批量制造工艺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2012,45(03):54-57.
[3]修树斌,胡晓,吕伟江.基于H3C的数字监控网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公路,2010,28(09):153-158.
【关键词】 注浆技术;公路;桥梁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的向前发展,修建了大量公路桥梁,以实现人们出行的方便。桥梁施工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属于高难度的建筑工程,为了满足桥梁的耐久性、舒适性和整体性等各项目标,其具体构造一般会设计为预应力连续结构。得了广泛应用。而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可以满足公路桥梁构造的需求,所以在现代化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注浆技术获。
一、注浆技术基本的科学原理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把可以固化的浆液通过注浆泵灌入桥梁总桩体的缝隙中来有效的应用注浆技术,因为其能量大,且喷射过程中的速度太快,所以在加固体上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集中而连续的效用。此外,由于受到冲蚀与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极小区域范围内便出现实质效应,对大颗粒碎石以及微小颗粒细粒土均有着巨大的搅动作用与冲击作用,促使碎裂加固体与灌入水泥浆之间相互凝结形成全新的固结体,这对于公路桥梁总桩体的桩端土与加固体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固结、渗透、压密和填充作用。
二、注浆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施注浆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1台钻机型号为SYB50-45II的桩机,1台泥浆机,1台注浆机,检查机械安装质量与合格标准相符。(2施工水泥要运用厂家是海螺水泥的R42.5普通型的硅盐酸水泥。(3)准备施工前要依照现场场地与施工工艺的不同,合理规划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并做好相应的调试工作,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然后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空压机与高压泵的应用参数、各桩实际喷浆量、具体喷浆与提升速度等,同时实施试桩工作,待要求符合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4)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供水设施与供电设施,尤其在夜间开展施工活动时更要保证照明正常。
三、注浆技术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施行注浆技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准备施工前,工程项目经理要组织所有相关人员展开会议讨论,要求各人员必须要仔细审查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规范以及与施工相关的技术文件,认真分析注浆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2)在会同审查施工图纸阶段,一定要和监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以便做好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工作。如果发现注浆施工和图纸设计存在冲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与处理措施。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技术人员要实行逐层逐次的技术交底工作,依据各项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3)施工前要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审查核对并加密水准点和导线点,在此基础上做定线放样,合理放出桩中心与轴线,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审批。(4)依照这一标段的实际施工情况,工程项目部可组织技术娴熟的施工人员与精致完善的施工设备预先安排进入施工现场,并且还要组织建立工作小组,全部人员根据“戴明循环”的基本原则实行整体动态管理。若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要立即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解决处理。
四、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压密注浆的具体施工工艺
(一)压密注浆实际施工工艺流程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的实际流程:(1)放样和定空位;(2)引孔;(3)下注浆管;(4)封孔;(5)注浆。
(二)具体施工工艺
压密注浆的具体施工工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公路桥梁的实际状况,压密注浆可运用振动堵头花管定注法实行施工作业。(2)成孔后通过振动器将钢管适时压入土层直至到达设计的实际深度,如果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利用钢钎进行引孔,若仍是无法通行,可向周围移动一定距离再次做钢钎引孔。(3)根据编号顺序开展相应施工工序,待钻孔工作完成后,可将直径为38cm的注浆射管插入到孔内,然后在套管和射管之间采用砂土进行填塞,而地基表面的缝隙则采用麻丝与粘土进行填塞,接着把套管拔出,通过压浆泵把水泥浆灌入到注浆射管,注意水泥浆一定要一次连续灌入,中间不得停滞。(4)压密注浆程序。首先将外围两排孔灌注好,以此作为幕层,避免水泥浆出现外流情况。注浆过程中要实施跳注,毗连孔注浆缝隙要高于3h,防止发生孔间窜浆现象。(5)实际注浆参数。注浆施工水泥量是65kg/m,水灰比选取常用值1/0。施工的注浆压力则选取0.1~0.3MPa,若浆液不下沉,那么就要中止注浆工作,然后逐渐加大注浆压力直至达到0.6MPa,发现浆液在10~15min内没有下沉即可中止注浆,注意注浆的有效性直径为60~120cm。(6)准备实施注浆工作前要对各注浆孔按照次序实施编号,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逐孔的详细记录。结束后要逐个进行检查对照,避免漏注情况的产生。(7)注浆注意事项。如果注浆孔边发现有部分水泥浆冒出,应立即使用水泥袋将其完全堵住,如果冒浆或是窜浆严重时要立即中止注浆工作,待水泥浆逐渐稳定之后在进行注浆。(8)公路桥梁注浆结束后,把注浆管拔出,然后留孔采用1/2的水泥砂浆实施堵口工作。(9)整个施工过程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记录,把提高数量及孔深等各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然后报告并送交给监理审查核定。(10)整个注浆工作应从稀浆入手,再逐渐加浓。实行压浆工作时应将注浆射管一次性沉入设计深度,然后从上到下做分段式连续性注浆,直至分段拔管到孔口即止,注意压浆要相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待一組注浆孔顺利结束注浆后,下一组再实施压浆,按照顺序依次实施。
五、公路桥梁应用压密注浆的施工质量保障方法
为了确保压密注浆的施工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1)准备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图纸,尤其是注浆的尺寸、厚度和标高,并检查好注浆孔位经测量放样后是否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而实际水灰比要低于0.5,工程所需水泥等施工材料一定要具备产品合格证书,还有附上抽样送检报告。(2)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抽检浆液的实际配比,并将抽检得出数据填写到记录表中,然后向上级汇报和递交抽检资料,有利于日后进行核对与分析工作。(3)控制好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质量控制、人员控制、进度控制等,并安排专业质检员来认真检查总体的注浆施工,注意注浆孔位允许偏离范围在5厘米内,注浆孔深度允许误差范围在20厘米内,垂直度允许偏差范围不可低于1%。(4)展开施工作业前要对部分施工人员实行技术交底的全面培训,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方案,以监管有关人员的施工质量。(5)对于施工材料的进场要进行严格控制,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审查核对所有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并采取抽检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检查各施工设备和施工操作,防止发生质量事故。(6)公路桥梁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把所有施工记录向上级部门汇报,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汇编。
六、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注浆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应用,为了确保注浆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必须要深刻的理解注浆技术的原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更要严保施工质量,以确保公路桥梁设施质量,确保人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梅.隧道塌方处理的设计构思及施工方法——以石乳关隧道大塌方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0,14(06):150-151.
[2]周兆春.寒冷干旱地区铁路预应力混凝土T梁批量制造工艺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2012,45(03):54-57.
[3]修树斌,胡晓,吕伟江.基于H3C的数字监控网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公路,2010,28(09):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