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着泉城济南的第一场雪,我抱着一盆鹤望兰急匆匆穿行在老城区悠长的青石长巷中,我要去看望刘老先生。准确地说,我要去赴与刘老先生的初雪之约。雪花轻舞,袅娜如婆娑之柳,飘曳如昨夜之梦。清冷的风时而缓缓吹来,时而匆匆吹来,把我与刘老先生相识的记忆吹拂得似我怀中的鹤望兰,花形奇特而颜色鲜艳。
那是夏末秋初的季节,一审编辑把初选稿件发到我的邮箱里,一首《鹤望兰》的诗歌赫然入目。我心中一动——鹤望兰,原产于非洲南部,是英王乔治三世为纪念王妃夏洛特皇后而命名的花朵。虽然近年来在我国的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多有培植。但是,囿于其喜温暖、怕霜雪的特性,北方鲜见。即使偶有泊来,也大都寄居在花店里,被有意插花的顾客选去做装饰,以鹤望兰命名的诗歌为我平生仅见。我对着诗歌开启了一目十行的惯常初阅模式:
或许那兰正在云与梦的深处
冬之渐远
一只鹤,痴痴地望着
谁说得出
此时的玫瑰、菊葵与石竹花
以及紫荆花与木芙蓉
它们在无倦无悔地忙碌些什么
谁说得出
此刻的智者、诗者与漂泊者
他们在坦荡而无悔地吟诵些什么
世界在吟诵些什么
从来没有约定
和花朵和绿叶和风,和悲和喜,和荣和辱,和得和失
人的春天一闪就过去了
或许那兰正在雾与禅的深处
春之渐近
鹤啊鹤啊
短暂而持久的凝望之中,你都看见了什么
或许那兰正在生与死的深处
冬之渐远,远了
春之渐近,近了
人的生命一闪就过去了
我目不能移,我深深呼吸。十分钟后,我拎着打印出来的诗稿闯进总编的办公室。
落叶萧萧时,作品发表。一审的美女编辑代刘老先生发出聚会邀请,我婉言谢绝了。我从来不认为编辑应该被作者感恩,好的作者和好的编辑是相辅相成的。杂志要读者,编辑要脸面,容不得发表拙劣作品。三天后,我接到刘老先生的电话,一个很儒雅、很诚挚、很干净的声音。刘老先生的声音像他的《鹤望兰》一样,直击我心灵深处,唤醒了我云横雾锁的想象与向往。既然一些美好是坦荡而无垠的,为什么要固守着冷漠、虚伪去妄加拒绝呢?我和刘老先生把相见的日子定在了第一场雪起时。
雪落有痕,洇湿了长巷里的黛瓦粉墙;洇湿了闪着岁月光韵的石板路和伸出墙垣的老树的枝桠;洇湿了人声、人迹和令人心浮气躁的喧嚣,一组组蓝底白字的门牌号码却在略显迷蒙的光线里鲜亮夺目。我看到了22号。22号朱漆门扉开启着,精巧的院落,青砖的甬道,东厢侧畔的石榴树,西厢檐下的清水井一览無余。正房也就三间半的模样儿,雕花门窗透出几分悠远、几分绵长。刘老先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正房门口:高高的个子,灰白的头发,戴一副珐琅框近视眼镜,穿一身藏蓝色中山装。举手投足,沉稳而不失灵活。我的心中绽开花朵——刘老先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才应该是那个写出《鹤望兰》的人!
也许是因为初识乍逢的紧张,也许是因为鹤望兰罩着一层防寒薄膜,直到近在咫尺,刘老先生才看到它。刘老先生的脚步猛然一滞,睁大的眼睛里变幻着愕然、惊喜、痛和忧伤。我瞬间明白,这位老人与鹤望兰之间必定有着穿透生命的、渗入骨血的关联。
正房的两间被辟为客厅,很温暖,很明亮,摆放着古朴的红木家具。其余部分被墙壁和门封锁了,有袅袅的檀香味道轻轻地溢出。刘老先生将鹤望兰小心翼翼地放在向阳的几案上,转过头,眼睛里波光潋滟。他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话。静谧中,我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遥向天涯海角的,独耀其辉的梵唱。刘老先生久久地望着我,眼神渐渐变得润泽而澄澈,闪烁出果断而毅然的光芒。
“《鹤望兰》是我发表的第一首诗,我要谢谢你!”他说,“这首诗汇聚着我的全部情感。写出来,发表了,就可以给自己、给兰儿一个交代了。”
伴着茶香,我认真倾听着刘老先生的娓娓诉说。
1966年,我即将毕业于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我对毕业分配充满了忧虑,对毕业后的前途充满了忐忑。我出生在武汉一个资本家家庭,能够入读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全仰仗当年一位被我祖父从国民党特务手中救下、身居要职的中共地下党员鼎力相助。我入学一年后,这位恩人被打成叛徒,遣送大西北。我成了无根浮萍,谨言慎行地生活着,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我知道,一旦被抓住错误言行就将万劫不复。亲朋好友们都自顾不暇,没有人能够帮助我。寒假过后的一天,天气奇冷。我独自在校园的甬道上清扫积雪,迎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吉普车驶过我身边时放慢了速度,然后,卷起一层雪雾开走了。第二天上午,班主任通知我去学校党委会议室。我的腿都软了,浑身颤抖。我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不知道等待我的是拳脚棍棒还是冰冷的手铐。我捏着从家里带来的五十元生活费想托人转交给我的父母,却觉得无人可托。即使有人肯帮忙,我也不能连累人家。我战战兢兢地走进会议室。看到几位熟悉的老师和三位陌生人。他们看我的眼光很友善,我才努力支撑住摇摇欲坠的身躯。居中的陌生人直截了当地问我愿不愿意去大庆油田工作,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大庆?去声名赫赫的大庆?去万众瞩目的大庆?去有“铁人”王进喜的大庆?去有英雄1205钻井队的大庆?天哪,这种幸运怎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胸膛却挺直了,点着头大声地说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当天傍晚,我们15位被大庆油田选取的同学集中开会,会后聚餐,我才知道向我发问的是大庆油田党办王副主任。王副主任性格豪爽而亲切,郎朗笑语消除了我的紧张和拘谨。他转到我面前,上上下下打量着我,说:“好!好小伙子!学习成绩第一名,人也老实,又能干,像大庆人的风骨。扫雪的时候看你是一个红脸膛,现在看是一个白面书生嘛。说说,为啥愿意来大庆?” 我说:“我的家庭出身不好,能够去大庆工作是意外之喜。我喜欢吃米饭,东北在古渤海国时就已经种植水稻了。安图石门,古称卢城。《新唐书·渤海传》中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冢,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棉,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九都之李,乐游之梨。”
王副主任的脸上呈现出惊诧之色,盯着我看了片刻,一巴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好小子,出口成章啊!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要走的道路却可以选择。党中央、毛主席非常关心咱们大庆,指示‘这乱,那乱,大庆不能乱’。咱们大庆人的口号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是广阔天地,你有本事就尽情施展吧。我虽然听不太懂你刚才调的书袋子,但是,听出来你说东北大米好吃。你放心,只要你能好好为国家多产油,产好油,大庆人保证你米饭管饱。”
我是带着深深的感恩之心踏上松辽平原、走进火热的大庆油田的。我坚决要求到最北端、最艰苦的喇嘛甸生产基地去,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大庆和大庆人对我的知遇之恩。自从1959年9月26日16时在小镇大同的“松基三井”里发现黑色油流,1960年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建设,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公路通了,车辆多了,吃喝住都不成问题。不用再像初期一样人拉肩扛运设备,破冰取水降钻温,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抓好安全生产上来,钻探过程极易发生井喷和井喷事故。井喷式钻井过程中石油、天然气、水等地层液体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现象。如果喷发时巨大的压力和冲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为井喷事故。井喷事故最严重的是可燃气体不断泄漏出来,威胁到周边地区安全,引发大火、爆炸等次生灾害。当时,从玉门油田到大庆油田,处理井喷都是采用重晶粉填埋措施,耗时,耗力,且耗财。“铁人”王进喜就是在处理一次井喷中发现重晶粉不够,果断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水池中卻搅拌不开,王进喜毅然跳进齐胸深的泥浆中用身体搅拌。这次英雄的壮举令他和他的工友们在东北的严寒中落下终生伤病。我在夏天的小咬,秋天的寒霜,冬天的暴风雪中夜以继日地琢磨着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终于在临近春节时大胆提出以总井为基点,实行各分井联动,安装大小阀门、三通、四通等部件。一旦发生井喷,迅速关闭总井,控制井口,防止井喷。我把提案和草图上报后,心中像放下一块石头,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同事们纷纷跟我商量换休,我毫不犹豫地应承。春节临近,大家都忙。成家的要置办年货,没成家的要挤时间探亲。自从来到大庆,我就没有回过家,我要节省工资寄给远在武汉的父母。他们被监视打扫街道,收入少得可怜。父母来信说,我成为光荣的大庆人以后,革委会的头头们对他们的态度有所缓和,街坊邻居也敢和他们来往了。腊月三十上午,我顶风冒雨巡检完所有设备,回到值班室守着火炉边热饭边做巡检记录,忽听得外面车响,房门一开,王副主任挟着一股逼人的寒气卷进来,他的身后跟着一位穿大红色灯芯绒棉猴的美丽姑娘。我又惊又喜,问:“主任,您怎么来了?”
王副主任笑道:“你不去看我,我就得来看你呀。今天是大年三十,机关领导分片慰问坚持生产的一线职工。我正好要给你送吃的,就要求到喇嘛甸来了。好小子,干得不错,我没有看走眼!来,尝尝我的手艺,全是济南风味。这是酥锅,这是炸松肉,这是蒸春卷,这是把子肉,这是炸刀鱼,这是酱鸡蛋,这是八宝饭和水饺。你随热随吃,吃到正月初五没问题。初五以后回家过年的人就该回来了,你调休后到我家去,吃几顿新鲜饭菜。工作要认真,生活也不能马虎。年啊节的,咱也得热热闹闹地过。对了,这是我闺女兰儿,大庆石油学校的学生,今年夏天就要毕业啦。听说喇嘛甸有一位能吃苦、敢拼命、会思考、肯钻研的江南才子,非要来看看。兰儿,这就是家鹤。”
兰儿在我心里是什么样子?比花解语,比柳扶风,比水明媚,比玉生香,一见之下,我知道,我可以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她。
七月,松辽平原最美丽的季节,兰儿毕业来到喇嘛甸基地,我们相依相伴度过了四年幸福时光。1971年,济南炼油厂组建。我决定到济南去,我要圆兰儿的梦。兰儿祖籍济南,却从来没有回去过。王副主任是孤儿,十六岁从军,征战了大半个中国以后,先是转业到玉门油田,又响应号召支援建设大庆油田。兰儿是从图片和父亲的描述里了解济南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令她心驰神往。我是建厂急需的技术干部,必须先期抵达,我和兰儿要分别了。那些日子兰儿的眼圈一直红红的,却不肯让我看到她流泪。兰儿买来藏蓝色毛线给我织了两身毛衣、毛裤。她说,济南气候温暖,厚重棉衣穿着率低。我在总部培训半个月后就要启程了。临行的那天早晨,兰儿打电话说正在联系车辆赶来送我。我等啊,盼啊,望眼欲穿,焦躁异常。一颗心悬挂着,七上八下,怎么也不肯归位。我们的车辆启动,兰儿还是没有来。我在无边的失落和担忧中安慰自己,离别是相逢的前奏,相逢是离别的源头。却没有想到,我到达济南后迫不及待地往大庆打回的第一个电话竟给我带来致命一击——兰儿车祸离世!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演绎生离死别的,我只想陪着我的兰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变卖了“文革”后归还给我们家的属于我的一部分财产,买下这座小院,和兰儿生活在这里。人生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我庆幸我的坚守,为兰儿和自己留下一方净土。
光线黯淡下去,黯淡下去;暮色浮升上来,浮升上来。我猛然醒悟,应该与刘老先生告别了。刘老先生显然也没有意识到时间会流逝得这样迅捷而不为人知,神情有些慌乱。他挽留我用餐,我反复思忖,觉得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或吃下怎样的食物,对远在天国的兰儿都是一种不敬。我离开时,雪已经下得大了,晶莹连绵成白莲花的颜色。它是为聆听和纪念而来的吗?刘老先生送我到大门口,执拗着不肯回去。即将走出巷口时,我回眸眺望,刘老先生的身影在纷扬无序的雪花中站成一帧安详的图画。须滤过多少清清浊浊的旧事,须饮下多少深深浅浅的忧伤,须尝遍多少疏疏密密的悲欢,须经历多少浮浮沉沉的荣辱,才能够升华为安详啊!
我知道我还会到这里来的。这个小院里,这位老人身上,承载着我万分眷恋又难以企及的爱和等待。等到海水成为蝴蝶,等到菊花成为骨头,等到梦想结出果实,也要爱和等待。人生,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自己对自己的交代。
那是夏末秋初的季节,一审编辑把初选稿件发到我的邮箱里,一首《鹤望兰》的诗歌赫然入目。我心中一动——鹤望兰,原产于非洲南部,是英王乔治三世为纪念王妃夏洛特皇后而命名的花朵。虽然近年来在我国的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多有培植。但是,囿于其喜温暖、怕霜雪的特性,北方鲜见。即使偶有泊来,也大都寄居在花店里,被有意插花的顾客选去做装饰,以鹤望兰命名的诗歌为我平生仅见。我对着诗歌开启了一目十行的惯常初阅模式:
或许那兰正在云与梦的深处
冬之渐远
一只鹤,痴痴地望着
谁说得出
此时的玫瑰、菊葵与石竹花
以及紫荆花与木芙蓉
它们在无倦无悔地忙碌些什么
谁说得出
此刻的智者、诗者与漂泊者
他们在坦荡而无悔地吟诵些什么
世界在吟诵些什么
从来没有约定
和花朵和绿叶和风,和悲和喜,和荣和辱,和得和失
人的春天一闪就过去了
或许那兰正在雾与禅的深处
春之渐近
鹤啊鹤啊
短暂而持久的凝望之中,你都看见了什么
或许那兰正在生与死的深处
冬之渐远,远了
春之渐近,近了
人的生命一闪就过去了
我目不能移,我深深呼吸。十分钟后,我拎着打印出来的诗稿闯进总编的办公室。
落叶萧萧时,作品发表。一审的美女编辑代刘老先生发出聚会邀请,我婉言谢绝了。我从来不认为编辑应该被作者感恩,好的作者和好的编辑是相辅相成的。杂志要读者,编辑要脸面,容不得发表拙劣作品。三天后,我接到刘老先生的电话,一个很儒雅、很诚挚、很干净的声音。刘老先生的声音像他的《鹤望兰》一样,直击我心灵深处,唤醒了我云横雾锁的想象与向往。既然一些美好是坦荡而无垠的,为什么要固守着冷漠、虚伪去妄加拒绝呢?我和刘老先生把相见的日子定在了第一场雪起时。
雪落有痕,洇湿了长巷里的黛瓦粉墙;洇湿了闪着岁月光韵的石板路和伸出墙垣的老树的枝桠;洇湿了人声、人迹和令人心浮气躁的喧嚣,一组组蓝底白字的门牌号码却在略显迷蒙的光线里鲜亮夺目。我看到了22号。22号朱漆门扉开启着,精巧的院落,青砖的甬道,东厢侧畔的石榴树,西厢檐下的清水井一览無余。正房也就三间半的模样儿,雕花门窗透出几分悠远、几分绵长。刘老先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正房门口:高高的个子,灰白的头发,戴一副珐琅框近视眼镜,穿一身藏蓝色中山装。举手投足,沉稳而不失灵活。我的心中绽开花朵——刘老先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才应该是那个写出《鹤望兰》的人!
也许是因为初识乍逢的紧张,也许是因为鹤望兰罩着一层防寒薄膜,直到近在咫尺,刘老先生才看到它。刘老先生的脚步猛然一滞,睁大的眼睛里变幻着愕然、惊喜、痛和忧伤。我瞬间明白,这位老人与鹤望兰之间必定有着穿透生命的、渗入骨血的关联。
正房的两间被辟为客厅,很温暖,很明亮,摆放着古朴的红木家具。其余部分被墙壁和门封锁了,有袅袅的檀香味道轻轻地溢出。刘老先生将鹤望兰小心翼翼地放在向阳的几案上,转过头,眼睛里波光潋滟。他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话。静谧中,我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遥向天涯海角的,独耀其辉的梵唱。刘老先生久久地望着我,眼神渐渐变得润泽而澄澈,闪烁出果断而毅然的光芒。
“《鹤望兰》是我发表的第一首诗,我要谢谢你!”他说,“这首诗汇聚着我的全部情感。写出来,发表了,就可以给自己、给兰儿一个交代了。”
伴着茶香,我认真倾听着刘老先生的娓娓诉说。
1966年,我即将毕业于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我对毕业分配充满了忧虑,对毕业后的前途充满了忐忑。我出生在武汉一个资本家家庭,能够入读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全仰仗当年一位被我祖父从国民党特务手中救下、身居要职的中共地下党员鼎力相助。我入学一年后,这位恩人被打成叛徒,遣送大西北。我成了无根浮萍,谨言慎行地生活着,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我知道,一旦被抓住错误言行就将万劫不复。亲朋好友们都自顾不暇,没有人能够帮助我。寒假过后的一天,天气奇冷。我独自在校园的甬道上清扫积雪,迎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吉普车驶过我身边时放慢了速度,然后,卷起一层雪雾开走了。第二天上午,班主任通知我去学校党委会议室。我的腿都软了,浑身颤抖。我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不知道等待我的是拳脚棍棒还是冰冷的手铐。我捏着从家里带来的五十元生活费想托人转交给我的父母,却觉得无人可托。即使有人肯帮忙,我也不能连累人家。我战战兢兢地走进会议室。看到几位熟悉的老师和三位陌生人。他们看我的眼光很友善,我才努力支撑住摇摇欲坠的身躯。居中的陌生人直截了当地问我愿不愿意去大庆油田工作,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大庆?去声名赫赫的大庆?去万众瞩目的大庆?去有“铁人”王进喜的大庆?去有英雄1205钻井队的大庆?天哪,这种幸运怎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胸膛却挺直了,点着头大声地说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当天傍晚,我们15位被大庆油田选取的同学集中开会,会后聚餐,我才知道向我发问的是大庆油田党办王副主任。王副主任性格豪爽而亲切,郎朗笑语消除了我的紧张和拘谨。他转到我面前,上上下下打量着我,说:“好!好小伙子!学习成绩第一名,人也老实,又能干,像大庆人的风骨。扫雪的时候看你是一个红脸膛,现在看是一个白面书生嘛。说说,为啥愿意来大庆?” 我说:“我的家庭出身不好,能够去大庆工作是意外之喜。我喜欢吃米饭,东北在古渤海国时就已经种植水稻了。安图石门,古称卢城。《新唐书·渤海传》中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冢,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棉,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九都之李,乐游之梨。”
王副主任的脸上呈现出惊诧之色,盯着我看了片刻,一巴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好小子,出口成章啊!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要走的道路却可以选择。党中央、毛主席非常关心咱们大庆,指示‘这乱,那乱,大庆不能乱’。咱们大庆人的口号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是广阔天地,你有本事就尽情施展吧。我虽然听不太懂你刚才调的书袋子,但是,听出来你说东北大米好吃。你放心,只要你能好好为国家多产油,产好油,大庆人保证你米饭管饱。”
我是带着深深的感恩之心踏上松辽平原、走进火热的大庆油田的。我坚决要求到最北端、最艰苦的喇嘛甸生产基地去,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大庆和大庆人对我的知遇之恩。自从1959年9月26日16时在小镇大同的“松基三井”里发现黑色油流,1960年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建设,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公路通了,车辆多了,吃喝住都不成问题。不用再像初期一样人拉肩扛运设备,破冰取水降钻温,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抓好安全生产上来,钻探过程极易发生井喷和井喷事故。井喷式钻井过程中石油、天然气、水等地层液体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现象。如果喷发时巨大的压力和冲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为井喷事故。井喷事故最严重的是可燃气体不断泄漏出来,威胁到周边地区安全,引发大火、爆炸等次生灾害。当时,从玉门油田到大庆油田,处理井喷都是采用重晶粉填埋措施,耗时,耗力,且耗财。“铁人”王进喜就是在处理一次井喷中发现重晶粉不够,果断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水池中卻搅拌不开,王进喜毅然跳进齐胸深的泥浆中用身体搅拌。这次英雄的壮举令他和他的工友们在东北的严寒中落下终生伤病。我在夏天的小咬,秋天的寒霜,冬天的暴风雪中夜以继日地琢磨着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终于在临近春节时大胆提出以总井为基点,实行各分井联动,安装大小阀门、三通、四通等部件。一旦发生井喷,迅速关闭总井,控制井口,防止井喷。我把提案和草图上报后,心中像放下一块石头,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同事们纷纷跟我商量换休,我毫不犹豫地应承。春节临近,大家都忙。成家的要置办年货,没成家的要挤时间探亲。自从来到大庆,我就没有回过家,我要节省工资寄给远在武汉的父母。他们被监视打扫街道,收入少得可怜。父母来信说,我成为光荣的大庆人以后,革委会的头头们对他们的态度有所缓和,街坊邻居也敢和他们来往了。腊月三十上午,我顶风冒雨巡检完所有设备,回到值班室守着火炉边热饭边做巡检记录,忽听得外面车响,房门一开,王副主任挟着一股逼人的寒气卷进来,他的身后跟着一位穿大红色灯芯绒棉猴的美丽姑娘。我又惊又喜,问:“主任,您怎么来了?”
王副主任笑道:“你不去看我,我就得来看你呀。今天是大年三十,机关领导分片慰问坚持生产的一线职工。我正好要给你送吃的,就要求到喇嘛甸来了。好小子,干得不错,我没有看走眼!来,尝尝我的手艺,全是济南风味。这是酥锅,这是炸松肉,这是蒸春卷,这是把子肉,这是炸刀鱼,这是酱鸡蛋,这是八宝饭和水饺。你随热随吃,吃到正月初五没问题。初五以后回家过年的人就该回来了,你调休后到我家去,吃几顿新鲜饭菜。工作要认真,生活也不能马虎。年啊节的,咱也得热热闹闹地过。对了,这是我闺女兰儿,大庆石油学校的学生,今年夏天就要毕业啦。听说喇嘛甸有一位能吃苦、敢拼命、会思考、肯钻研的江南才子,非要来看看。兰儿,这就是家鹤。”
兰儿在我心里是什么样子?比花解语,比柳扶风,比水明媚,比玉生香,一见之下,我知道,我可以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她。
七月,松辽平原最美丽的季节,兰儿毕业来到喇嘛甸基地,我们相依相伴度过了四年幸福时光。1971年,济南炼油厂组建。我决定到济南去,我要圆兰儿的梦。兰儿祖籍济南,却从来没有回去过。王副主任是孤儿,十六岁从军,征战了大半个中国以后,先是转业到玉门油田,又响应号召支援建设大庆油田。兰儿是从图片和父亲的描述里了解济南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令她心驰神往。我是建厂急需的技术干部,必须先期抵达,我和兰儿要分别了。那些日子兰儿的眼圈一直红红的,却不肯让我看到她流泪。兰儿买来藏蓝色毛线给我织了两身毛衣、毛裤。她说,济南气候温暖,厚重棉衣穿着率低。我在总部培训半个月后就要启程了。临行的那天早晨,兰儿打电话说正在联系车辆赶来送我。我等啊,盼啊,望眼欲穿,焦躁异常。一颗心悬挂着,七上八下,怎么也不肯归位。我们的车辆启动,兰儿还是没有来。我在无边的失落和担忧中安慰自己,离别是相逢的前奏,相逢是离别的源头。却没有想到,我到达济南后迫不及待地往大庆打回的第一个电话竟给我带来致命一击——兰儿车祸离世!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演绎生离死别的,我只想陪着我的兰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变卖了“文革”后归还给我们家的属于我的一部分财产,买下这座小院,和兰儿生活在这里。人生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我庆幸我的坚守,为兰儿和自己留下一方净土。
光线黯淡下去,黯淡下去;暮色浮升上来,浮升上来。我猛然醒悟,应该与刘老先生告别了。刘老先生显然也没有意识到时间会流逝得这样迅捷而不为人知,神情有些慌乱。他挽留我用餐,我反复思忖,觉得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或吃下怎样的食物,对远在天国的兰儿都是一种不敬。我离开时,雪已经下得大了,晶莹连绵成白莲花的颜色。它是为聆听和纪念而来的吗?刘老先生送我到大门口,执拗着不肯回去。即将走出巷口时,我回眸眺望,刘老先生的身影在纷扬无序的雪花中站成一帧安详的图画。须滤过多少清清浊浊的旧事,须饮下多少深深浅浅的忧伤,须尝遍多少疏疏密密的悲欢,须经历多少浮浮沉沉的荣辱,才能够升华为安详啊!
我知道我还会到这里来的。这个小院里,这位老人身上,承载着我万分眷恋又难以企及的爱和等待。等到海水成为蝴蝶,等到菊花成为骨头,等到梦想结出果实,也要爱和等待。人生,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自己对自己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