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贺《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一书出版
【机 构】
:
100050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2期
其他文献
报道在制成急性外伤性脑水肿模型基础上,检测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单胺神经递质和花生四烯酸(AA)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LPO、单胺递质和AA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增加,SOD和ATPase活性明显下降。认为外伤后氧自由基大量产生,细胞膜酶和SOD活性抑制在外伤性脑水肿中起重要作用,中枢神经递质和AA及
通过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脑微血管三维结构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显著变性,脑微血管痉挛,小动脉、毛细血管断裂以及出现多处无毛细血管区。本实验证实,脑损伤以后,发生明显的脑微血管系统出血性和缺血性改变,病灶区血液循环障碍。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继发性脑损害血管源性机制的假说。
报告自1993年4月至1995年2月对103例颅内疾病采用光纤探头硬脑膜外颅内压(ICP)监护的经验,其中经手术治疗的79例,非手术治疗的24例,对部分患者监护的同时做了腰穿测压对比和CT检查。其结果表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对监护机理、适应症及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指出对重症神经外科病人ICP监护有重要参考意义。对临床诊治、药物选用、判断预后等都有较高价值。光纤探头硬脑膜外压监护,具有灵敏度
将三维CT应用于52例颅内疾患手术计划的临床体会。三维CT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颅内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体表投影,显示其与周围重要结构(大脑镛、小脑幕、脑室、大血管、窦等)的空间解剖关系。临床医生利用这些信息制定手术计划,包括:(1)在术前对手术入路、方法及步骤进行设计和选择,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先作出估计,制订出手术方案;(2)对开颅骨瓣的位置、大小进行精确设计,对手术开瓣过程进行模拟;
1980年12月至1993年12月,我科经前方入路治疗颈椎病并获随访183例,其中37例(20.2%)术后恢复不满意,JOA恢复率小于60%。根据主诉与症状,我们把这些病人分成4组。(1)术后症状立即加重,1年内仍无改善者4例。(2)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年后仍无进步者11例。(3)术后症状减轻,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原症状又复出现者8例。(4)双下肢症状好转,但又出现新的上肢症状或上肢原症状加重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