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534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进行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534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469例,占87.83%。异常心电图65例,占12.17%,其中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心律失常,各占5.24%。结论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定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时限(Pmax)与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96例,为并发PAf者;B组90例,为无PAf者。两组均行标准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致T波双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8例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口服胺碘酮致心电图上T波出现双峰前后变化情况。结果48例停药后双峰T波在2~1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T波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个类型,心肌缺血可引起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对8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A组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进行检测分析,并与心率变异(HRV)、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探讨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AMI患者分死亡组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平板运动试验(TET)比较。方法对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者,将其的DCG结果与TET检查结果,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符合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轻、重度心肌增重组(A1、A
Q—T间期主要反映心室的复极时程,有关Q—T间期延长的论述及相关临床意义讨论较多,对Q—T间期缩短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8例Q—T间期缩短的病例,探讨其相关问题及临床意义。
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后半部。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6例AMI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心电图各项诊断标准的价值以及肺型P波的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7例CPHD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仅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