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阅读方法探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名著阅读重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语文名著阅读的困境而对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阅读方法探讨,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之困
  多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考试不考,不影响分数,那么阅读都是浪费时间。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手机,游戏等诱惑之下,且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特别是由于部分名著较为难理解,学生更多是避而远之。在他们看来读书似乎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是知道故事情节等粗浅的阅读,而不去思考和感悟其中的内涵和思想。
  在中学生名著阅读之路上另还存在意识问题,一是家长的意识,二是老师的意识。有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忽视名著阅读,对名著阅读理解不到位,带着功利性的目的,一切只为考试,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及语文教育改革的脚步,教学思想和方法比较落后,而这样的导致是枯燥的,无趣的,学生不喜欢的,缺乏创新性,学生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教师文学素养较低。现当下尤其是名著教学对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就更高了,如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老师没有足够的文学素养,没有对深刻研读名著,而是仅仅依靠曾将在课文上所学的粗浅知识,或者是纯粹凭借经验,甚至是将答案作为教学,知识领域过于狭隘,难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中学语文名著阅读之重
  名著是文学的重要呈现形式,是对人类心中情感生动而有丰富的表达形式,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一本名著向我们展示的一个时代的心声,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观念,是一个时代的射影,更是展现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和人类历史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国民阅读量,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斷改革,“部编本”教材不仅仅加大了传统文学的篇目,而且将名著导读作为课文直接写入课文之中,基本放在每册的第三单元与第六单元中,还增添了“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这三个模块,让阅读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让教师有东西可教,让学生有东西可学。在如此的框架指引之下,在“自读”和“教读”的基础上加上“课外阅读”,努力达成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部编本”教材的实行与使用则进一步验证名著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学语文名著阅读之法
  1.丰富名著阅读的基本课型
  名著是丰富的,而名著的阅读也应该是丰富的,在“阅读教学课”的大框架之下,名著阅读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和名著的难易程度将其细分为多种课堂,创建支架式的阅读课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目的的备课,备实际的课,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阅读是一个过程,教师则可以依据过程进行备课,一些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名著教师可以开展“名著引读课”,而在引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等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名著推进课”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享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当学生自主完成名著的阅读之后可以开展“名著提升课”让学生在初读之后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后学生可以选择名著中的重点篇目对学生或者名著片段进行重点的赏析,从未开展“名著精读课”让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掌握阅读技巧。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课的类型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用书信的形式与作者或是主人公对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从未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对句子进行赏析,仿写,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美,也能提高书写能力。
  2.紧抓“三点”教学
  教材中所选的每一部名著可能是不同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思想内涵但是纵使名著内容百变,百变不离其宗,名著的教学中需要抓住“三点”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名著阅读。这“三点”分别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兴趣点和教学的探究点。抓住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把一本厚书读成一本薄书,这是名著教学的关键点。抓住兴趣点就是抓住学生阅读的兴趣。而抓住教学的探究点则是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学的探究点主要从两个方面选取,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围绕名著阅读文本特点而展开。
  在名著阅读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的研究,这条路上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微课”以视频教学为主要呈现方式,拥有时间较短、内容精简、指导精细、资源丰富和方法多样等显著特点,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不但广泛应用在普通学校,而且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培智学校唱游课教学现状  201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唱游与律动学科要突出实践性和参与性,以唱游与律动为主要实践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
我国涂料产量从2000年184万t到2009年猛增到900万t,十年间增加了700多万t,这是十分可喜的,表明涂料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应当看到目前的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消耗,劳动力的廉价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纵坡路段颇多,重载交通破坏性大,主要呈现的是车辙破坏。如何运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成为沥青路面设计时的难点。
1卷材防水层接头搭接不良问题及其防治卷材防水层的接头搭接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卷材防水层的密封整体性,如果接头搭接不良,地下水就会沿接头缝隙渗入卷材防水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文豪苏轼对“诗佛”王维的最高评价。翻开中国文化史篇,如是,每一首诗歌里都有一个奇妙的画境,每一幅画都有一首绝美的诗可以阐释。于是乎,作画以为诗的注脚,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流传。再往后,明清小说里也有对人物对情节阐释的插图。而在西方,也有宏伟壮丽的壁画为《圣经》为《希腊神话》作出逼真的描摹。可见,用图画来为文学作注释自古而然,中外具是。 一、图画对语文教学的好处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一、充分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数学教材内容采取螺旋式上升编排,温故知新。而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因此在教学新知识过程中,应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排除障碍,引导思维。新知识的
建筑是一种人造物,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社会性。脱离时代、地域、社会特性的建筑,不会是合理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适合人居的建筑,必然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
体能素质是否良好关系到学生的运动耐力、运动强度、运动质量等。运动技术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掌握的一些技巧和规范,是保证体育项目顺利开展、提高学生运动效率、避免运动伤害、提升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协同培养,重体能轻技术或者重技术轻体能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方面优化整合,实现体能素质训练和运动教学技术
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是一个核心因素。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激发的。  我们很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上做精心的设计,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下面就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