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视域下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运用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达到传播美国价值观,提高美国国家形象的目的。文章以教育交流项目——富布赖特项目为例,在公共外交理论背景下,阐述了美国文化软实力运用以及作用,同时论述了美国文化软实力运用的利弊。
  【关键词】公共外交;美国文化软实力;富布赖特项目
  一、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最早由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德蒙·古利恩(Edmund Gullion)提出。韩方明主编的《公共外交概论》一书中将公共外交定义为:“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外交的核心是一国政府直接与他国民众的交流,目的在于影响他国民众的观念,最终左右他国政府的决策。公共外交着眼于努力创造一个关于国家政策、行为和政治经济体系的良好形象。
  公共外交受到关注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反思“为什么这样的悲剧事件会出现在美国?”“为什么伊斯兰民族会如此痛恨美国?”美国媒体、国会和思想库等机构举办了大量的听证和调查活动。通过大量的反思活动后,美国发现,憎恨美国的“不仅仅是伊斯卡人和阿拉伯人,甚至包括欧洲、拉美、东亚以及自己的盟国”,“美国的自大、自私、伪善、自我沉迷与轻蔑其他国家的形象深深种植在全世界人心里”“美国的形象问题不仅是地区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二、软实力
  (一) 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概念。相较于传统的硬实力的说法,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关于国家软实力的来源,约瑟夫·奈认为,价值观、意识形态、国际法则和制度、跨国公司等,都构成了软实力的来源。
  (二)文化软实力
  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有分歧也有矛盾,但是学者都认为软实力包含文化因素。中国传媒大学学者李智总结国内近期对软实力基本内涵的阐述,将软实力研究区分为强调文化因素即观念要素(价值观、思想、精神或原则)和强调政治要素(制度、战略或规则),前者以文化为本位,指出政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行,在文化价值观指导下运行,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运行的导向作用;后者以政治为本位,突出文化资源需要政治运用,在政治运用中体现其价值,强调的是政治对文化资源的实现功能。从中可以看出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软实力。所以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现实物质力量以及对外强制他国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则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可见,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国家或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外部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运用
  著名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传统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提出,当今国际政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美国软实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育交流上。
  (一)教育交流
  美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众多,比如富布赖特项目、“和平队”、福特基金会等。“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领导人公开表达了对公共外交的积极态度。2001年8 月,国务卿鲍威尔(Colin Powell)公开阐释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我每天都看到国际教育交流的好处……通过国家教育和交流项目创立的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外交(People-People Diplomacy)对我们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总统乔治·W.·布什在2003年3月14日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我鼓励所有美国人积极加入我们的学生、教师、学校、专业协会和志愿者组织活动中,重新确认我们对世界范围的教育交流的义务。当我们帮助加强全球的同一性,我们就会培养宽容,增进全球未来和平的机会。”
  (二)富布赖特项目
  富布赖特项目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和最为成功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富布赖特项目因该项目的倡导者J·威廉·富布赖特而得名。他本人是冷战时期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1943年就任美国众议院议员,并投身外交事务。1945年9月,富布赖特向参议院提出了一项由政府出资并实施管理的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议案,该议案是作为1944年通过的《剩余物资法》(Surplus Property Act)的修正案提出的。該议案的核心内容是授权美国行政当局利用出售战争剩余物资所获得的外汇现金,资助美国公民去国外学习、研究、讲课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和支付外国公民到美国大学学习、研究的交通费用。1946年8月1日,该议案经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正式成为法律,即美国公共法第79-584号(Public Law 79-584),并命名为“富布赖特法案”(Fulbright Program)。
  每年全世界各地的人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资助,参与这项广受国际社会赞誉的教育交流项目中。这项美国官方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其规模和范围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该项目是以富布赖特本人的信念为基础,即教育交流是从不同的视角,从与自己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熟悉其他文化和创建相互理解的基础。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罗德·汤因比对该项目所赞誉的那样:“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最慷慨、最富有想象力的事情之一。”   以中美富布赖特项目为例,美方每年资助我国一些高校的学者、学生、教师到美国学习,或者在中国的一些大学开办讲座。项目类型主要包括访问学者项目、研究生项目和外交助教项目。交流学科主要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比如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商业管理、传播与新闻、经济、教育、法律、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等。
  四、公共外交视域下美国文化软实力运用的利弊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高一国形象,最终实现一国利益。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扩大软实力传播其价值观,以此让其他国家民众认同其价值观;另一方面,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实施也具有单向性。
  (一)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不仅需要维持和扩大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也需要加强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以便在交往过程中向全世界宣扬美国式民主。以富布赖特为代表的一些美国政治家认为,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让其他国家的人民认识并了解美国,接受美国式的民主。在富布赖特项目实施中,它起到了宣传美国价值观并使各国的项目参与者接受美国式的意识形态的作用。获得富布赖特项目奖学金的各国学者和学生在美国学习及研究期间,经历了美国的生活并亲身观察了美国的社会后,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富布赖特项目美方学者不只着重向外输出西方价值体系,同时也兼顾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富布赖特项目的实施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美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政治家布丁(Boulding,K.E.)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明确的信息资本”。通过教育交流,美方资助他国学者、学生前往美国学习,这些受资助的学者、学生回国后,有的成了自己国家的重要领袖,有的成了知名学者。他们在言论中会传达出对美国的好感,树立美国乐善好施的友好形象。
  (三)文化软实力传播的单向性
  美国作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希望通过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达到同化他国人民的目的,从而能够实现世界霸权。教育交流作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在实施教育交流的过程中具有单向性。例如参加富布赖特项目去美国学习的人数逐年上升,但美国人民参加该项目的人数增长幅度不大。这反映出美国极力输出其价值观念,而很少去倾听世界的声音。
  五、结语
  21世纪是注重软实力的时代,美国是运用軟实力的代表国家,其中教育交流项目是美国文化软实力实施的典型。在教育交流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美国传播了其价值观念,树立了国家形象,但同时也反映出美国试图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向别国灌输价值观,实现其国家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rold Nicolson.Diplomacy[M].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1988.
  [2]Perter G.Peterson.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War on Terrorism[J].Foreign Affairs, 2002,81(05):74-94.
  [3]Victor Johnson.When We Hinder Foreign Students and Scholars:We Endanger Our National Security[M].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3.
  [4]韩方明.公共外交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9(03):13-17.
其他文献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这一工程的重要一环。“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其中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尤为重要。”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
又见杜鹃花开,清明时节如约到来。沐浴着明媚的春光,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来到了郊外。这儿的空气清新,到处弥漫着春天特有的香味,令人陶醉。
本文根据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旨在分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以社会
习作要求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外婆家在乡下,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树木茂盛,是鸟儿的天堂。寒假的一天,我跟随妈妈来到外婆家。一进村子,我便看见一群可爱的小
【摘 要】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是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对将来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中阶段尤为重要。高中生在校年龄大约16~20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关键阶段,是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应试教育理念以及学习、生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现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不能有效的削减和排除,将产生不
如何保证GDP8%的增长率,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家已确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和刺激社会需求。金融部门如何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