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地球化学特征下开展和实施的,应重视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该研究探索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体现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信丰县为例,简析该区地球化学特征背景因素,提出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有助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土地利用规划;信丰县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247-03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内土地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安排,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涉及到许多土地科学、地球化学科学知识。目前各地地质调查部门都已完成了地球化学调查评估,但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充分利用该成果。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农林牧业生产、土壤污染防治、土地优化利用、土地整治都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信丰县为例,提出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以期对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有所助益。
  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
  1.1.1 有利于实现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统一管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蔡克勤建议“将地球化学指标纳入土地管护范畴,通过地球化学评估,进一步加强土地由数量转化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通过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增强土地利用分区的合理性,使土壤中指标元素含量低于安全界限值,保障土地生态安全,间接达到土地质量的宏观管理,促进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统一管护。
  1.1.2 有利于18亿亩全国耕地保有量的数量、质量“双保”。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质量的进行定量评价,将为土地管理从重数量到质量、数量并重提供有效途径。通过深入了解土壤营养元素缺失,有针对性地对现有耕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改良土地质量,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高更耕地质量,促进耕地保有量的数量、质量“双保”工程的实现,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型保护转变。
  1.1.3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保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很好的展现了“土地基因”,能够从土地资源的本质出发,对土地自身质量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做定量分析,针对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利用土壤元素的利弊调整土地用途,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土地潜在利用空间,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确定最佳的土地管理措施。通过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将地球化学指标纳入规划编制过程,使土地利用模式更趋于合理化,可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1.1.4 有利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依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进行分析和分类,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可作为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的定量数据,增强土地利用规划预测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准确性,同时也便于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及追踪管理,能有效地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1.2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性
  1.2.1 理论可行。土壤地球化学是地质科学的分支,地质科学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已经从“为土地利用服务的地质科学”发展到了“土地利用地质学”,土壤作为构成土地的最基本因素,其形成是以地球物质为基础,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更能反映土地的本质,还能通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掌握土壤中54种元素和化合物含量,可以充分反映土壤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能最客观地反映土壤的质地[1]。
  1.2.2 政策可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和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为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要加强地质服务工作,强化农业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调查成果应用。
  1.2.3 现实可行。在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症下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方面,江苏、山西、四川等地都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四川省土壤地球化学已应用于土地整理中取得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效益。扬州市利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对全市土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和分区,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型保护转变,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双保工程”先进集体。
  2 信丰县土壤地球化学影响因素分析
  2.1 信丰县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南部,贡水支流桃江中游,东邻安远,南靠龙南、定南、全南,西连广东南雄,西北接大余,北界南康、赣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信丰县边境四周,中部丘陵、岗地错纵漫布,桃江两岸及七河、坪石、大阿等地有较开阔的河谷平原。县内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地形自南向北倾斜。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降雨较多,年均日气温19.2 ℃ ,年均降雨量1 500 mm。全县总人口75万以上,其中非农人口26万,土地总面积2 878 km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4.5∶39.5∶36.0。
  2.2 信丰县地球化学背景
  2.2.1 信丰县土壤元素分布特征。根据《信丰县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全县表层土壤为酸性土,大部分指标在表生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的熟化作用后,呈均匀或较均匀分布,个别元素有局部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层土壤总体呈弱酸性,与表层土壤类似。区内表层土壤主要缺磷,缺乏级以上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3.76%,仅在信丰县城和古陂镇周边地区局部稍丰。有机质含量总体适中偏缺乏,呈南高北低现象,东北部大量缺乏;全氮含量总体适中,缺乏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但分布面积较有机质明显少;全钾含量总体适中,没有出现缺乏及严重缺乏的土壤,沿油山—小河—虎山乡一带土壤中含量较富足,安西—古陂一带土壤中含量相对缺乏。   2.2.2 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信丰县表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一类土壤(未污染土壤)、二类土壤(轻度污染土壤)和三类土壤(中度污染土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5.93%、14.05%和0.02%,分布面积分别为2 476.5、404.7和0.7 km2,并未出现劣三类土壤。重金属总体呈现潜在危害较轻,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的面积为2 806.6 km2,其比例占97.39%;属于强潜在危害的面积仅为1.4 km2,仅占0.05%。
  2.2.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水平。信丰县土地环境健康质量总体属二等,其面积为2 604.0 km2,占县内土壤面积的90.36%,呈面状分布;属于一等土壤的面积为273.9 km2,占县内土壤面积的9.50%,主要分布于嘉定和大塘埠附近;属于三等土壤的面积为4.0 km2,占评估区陆地土壤面积的0.14%。
  信丰县表层土壤肥力质量以二等为主,分布面积为2 710.9 km2,占县土壤面积的94.07%,分布较为集中,分布在评估区大部区域;属于一等土壤的分布面积为144.5 km2,占评估区土壤面积的5.01%,主要分布于信丰县周边和大塘埠周围;三等土壤的分布面积为26.5 km2,占评估区土壤面积的0.92%,呈零星分布。
  根据信丰县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结果,采用表1所示的分等方案,对县域内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综合分等,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该县土地质量绝大部分为优良等,分布面积为2 776.6 km2,占县土地面积的96.34%;优质等面积12 km2,占0.42%,呈零散分布;良好等土壤面积为89.3 km2,占县土地面积的3.01%,主要分布在信丰县东部的新田附近以及安西以西小部分区域;中等土壤的面积为4.0 km2,占县土地面积的0.23%;差等土壤在区内没有分布。
  3 信丰县土地利用规划中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应用现状及不足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对地质环境因素考虑较少,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更多地重视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充分重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质环境分析。仅仅是在规划的审查阶段评判规划方案是否引起地质灾害、是否压矿等,而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少涉及地球化学影响因素及地球化学指标的特性[3]。
  3.1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
  信丰县土地利用规划中拟定土地利用结构的供选方案主要依据政策法律、计划规划、土地供需,但是土地适合的利用方向除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质量特性。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中能体现土地特性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并未纳入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案制定中。
  3.2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方面
  土地质量评价是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质量差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中对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片面强调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忽略土地资源的本质特征对土地质量水平的影响。信丰县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特定土地用途选取评价因子,其中涉及土地内在特性的评价因子是特殊土宜需要的元素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并不包含地球化学指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土壤物质的化学反应贯穿土壤发展演化过程的始终,研究土地地球化学因素有助于了解土地质量演变的内在机理,通过掌握内在规律来评定土地质量水平。以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是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对土地基本功能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土地质量级别评定,是从内在方面反映土地质量,是土地质量评价要素和指标的重要补充,在土地质量评价中是无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4],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评价体系可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3.3 基本农田保护区方面
  在信丰县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基本农田的选址是根据现有耕地布局,并通过实地走访参考当地农民经验了解现有耕地的性质、特点进行非数量化等定性方法确定,再通过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耕地需求量预测以及上级土地利用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而对基本农田进行布局,其中并未切实考虑规划区内的土地质量,欠缺用定量方法了解土地的内在特性,不能保证将优质的耕地资源作为基本农田保护起来,对基本农田的保护重视在数量上,忽视了对其质量的保护。
  3.4 土地整理方面
  现阶段我国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的是农村土地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5]。因此研究土地特性显得尤为重要,土壤的化学成分是土地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壤中欠缺元素的补充能改善土地性质、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整理的意义,但对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并未被纳入信丰县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制定的参考依据中。
  4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利用规划完善的思考
  4.1 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可利用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中相关数据,研究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的地球化学适宜性分区。利用叠图法将土地表层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分等图与土地利用规划图件进行叠加,或将所得土地地球化学特征纳入指标法、聚类分析法中提升土地利用分区的科学性。
  4.2 完善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信丰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对县域范围内土地质量进行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利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从内在方面反映土地质量,明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加强对土地质量更详尽的了解,促进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4.3 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规划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在信丰县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根据土地质量分布状况,合理分配各区域基本农田的数量指标,确定其空间布局。   信丰县土地质量总体优良,优质土地零散分布,良好土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新田附近以及安西以西小部分区域。在基本农田选址中,可参考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分等图,与农用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估成果进行对接分析,采用物理叠加,在农用地利用等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础,将地球化学的等别和单元分别进行套合,从高等别向低等别逐步累加,严格从质量上界定和区分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优先将被列为优质等级且不存在地球化学危害的,有利于增产、增收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耕地、农用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障基本农田的质量[6]。信丰县基本农田区划选址除应重点考虑零散分布的优质土地外,还应注重东部的新田附近以及安西以西地区的良好土壤区。
  此外,存在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部分地区,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结合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4.4 提升土地质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症下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根据土地有益元素的肥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通过土壤环境改良,改善耕地质量,切实提高耕地生产力[7]。
  对信丰县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分析结果显示,信丰县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以适中为主,丰富区面积小,P、Mo严重缺乏。特别是侏罗纪砂岩和泥盆纪砂岩风化土壤营养元素相对贫乏,除缺P、Mo外,还普遍缺乏Ca、Fe、Mn、Zn、Na和Co,且表层土壤酸化明显。表明在加强土壤养分(N、P、K、Ca、Mg、S等)物质的投入,全面平衡土壤肥力的同时,还应降低化肥使用量,加大有机肥使用份额,努力平衡土壤酸碱度。在编制规划时,可从土地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在对区内土地进行农田整理以及中低产田改造措施,可有针对性地实行平衡施肥和改良土壤,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还可以通过掭加矿物原料,改良土地质量,有效地实现对耕地数量质量的“双保工程”。
  5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纳入土壤地球化学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中的土壤级别以及土地地球化学等别将影响基本农田的选址和保护范围、面积的划定;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应用增强了对土地质量的全面掌握,有助于完善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对土地元素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土地质量,促进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研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中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标,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青长乐,牟树森.地球化学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7.
  [2] 周俊,邹德炜,朱江,等.关于农业地质背景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地质,2000,10(2):155-160.
  [3] 程庆展.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2006(4):24-25.
  [4] 任荣富,冯雪外,李明,等.土地质量评价中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浙江国土资源,2010(10):36-38.
  [5]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3-194.
  [6] 樊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规划修编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06(10):15-16.
  [7] 贾克敬,谢俊奇,邓红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质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18-21.
  [8] 刘树臣.地质科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1998(11):23-25.
  [9] 童潜明.地质学在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中的应用[J].湖南地质,2001,20(2):139-143.
  [10] 童潜明,胡东风,蔡悦林.地质学和土地学相结合利用土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5):1-4.
  [11] 童潜明.地质学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1999(6):37-39.
  [12] 刘树臣.地质科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1998(11):23-25.
  [13] 程庆展.应重视地质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J].浙江国土资源,2006(3):40-42.
  [14]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信丰县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R].2010:50-174.
  [15] 韦仕川.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环境分析及应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8:1-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为不同种源糖槭在我国中南部引种、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该研究以加拿大南部、中部、北部种源的糖槭一年生实生苗作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7、33、39、45 ℃4个温度梯度胁迫3 d后,测定叶片伤害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结果]随着温度升高,3个种源糖槭叶片伤害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北部种源叶片Pro含量在4
期刊
摘要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的方法,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渔船数量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渔船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为361.80万~392.01万t,产量年增长率约为2.0%,海洋渔船数量为3.02万~3.16万艘,渔船数量年下降率约为1.0%。为保障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扶持和发展远
期刊
摘要 统计分析2007~2011年长沙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得出秋季主要云系与基本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探测资料对主要作业云系进行宏微观分析,找出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催化对象和催化方式;使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全省中小尺度气象站网雨量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情况对作业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主要是四类,包
期刊
摘要 烤肉装置是一种烧烤食品的机械化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制作各种烧烤制品。介绍了烤肉装置的研究现状,对比不同类型烤肉装置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使装置方便、节能、环保为一体,将烤肉工艺与烤肉装置结合起来,提高烤肉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设计新型烤肉装备时要避免在烤制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产生有害物质,要解决卫生条件差、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这为烤肉装置的设备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有利的参
期刊
摘要 根据2014年秋季对草海的资源调查,对该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次调查有浮游植物7门17目2亚目33科49属109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共36种,占总数的33.03%;硅藻门次之,5目8科11属共33种,占总数的29.66%;蓝藻门3目5科12属24种,占22.02%;甲藻门1目1亚目2科2属6种,占5.50%;裸藻门为1目1科1属5种,占4.59
期刊
摘要 为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烤烟内在质量的影响,2014年于四川省会理县,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仍较高,烟碱、总氮含量较适宜,氯含量差异较大,氮磷钾比例为1∶1.6∶2.0(T2)处理钾含量最高,氮碱比均在1以内,T2处理上部和下部叶钾氯比最高,氮磷钾比例1∶0.5∶2.5(T3)处理中部叶钾氯比最高。不
期刊
摘要 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为例,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求解得到1983~1992、1993~2002和2003~2012年3个阶段三次产业发展对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发展型产业结构指数,并利用实证数据间接证明了该指标与PLS回归模型的结果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根据发展型产业结构指数求得了3个阶段三次产业的最优产业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结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的促
期刊
摘要 基于对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地调查,利用Logistic分析,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4大方面共14个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探寻影响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转价格、撂荒耕地离家距离、土地效益对农户转入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务农人员年龄、文化水平、劳动力工作情况、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有显著的负影响;而文化水平、家庭耕地面积、使用情况、撂荒
期刊
摘要 馕是新疆各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品之一。首先简单介绍馕和馕坑的历史,然后对现有馕坑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以馕的加工工艺出发,提出一种新的半自动烤馕机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关键词 馕;加工;烤馕机  中图分类号 S50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286-03  馕是维吾尔族最主要的面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重要食品。除了维吾尔族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甜酒酿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考察不同发酵条件对米酒酸甜度及酒精度的影响。 [方法]试验以徽王长糯米、普通长糯米、圆糯米3种糯米为原料,以石台县高路亭酒曲、青阳县酒曲 2种酒曲,在25 、30 、32 、35 ℃ 4种温度条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各组处理所酿制米酒的pH、糖度以及酒精度等指标。[结果]试验表明,甜酒酿发酵参数的最佳工艺配置为使用圆糯米和高路亭酒曲,在32 ℃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