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拔尖人才项目的背景入手,就该项目的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项目阶段性的思考为高职艺术设计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实践性;拔尖人才;职业教育
一、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社会对这种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却非常低。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具备高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探讨空间。
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均以项目为载体来实现,通过项目引导,旨在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学习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优先的特点,选择一批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专业业务熟练、具有企业背景、能以实际项目引导教学的一线设计人员为教师;选拔优质生源,以校企合作的特色实验班形式,实施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拔尖人才培养;“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教育”让聪慧、勤奋、踏实、好学的学生得到特殊培养,树立强烈的优越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扭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氛围不浓的现状;以实际项目来引导学生,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本项目意义:
教育是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具备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综合素质高的拔尖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为了响应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号召,本项目通过一些列体制的配套改革和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的延伸,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让优秀学生得到个性的发挥,得到特殊的培养,起到模范作用。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具体实施,为带动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为良性循环招生与就业环境,为“十二五”我省抓教学质量这一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基础贡献。同时,也为我省新时期新的办学理念的成功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项目的阶段性思考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遵循,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在以下方面不断摸索和试验。
1、学生选拔方式。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后就进行笔试综合测试,挑选笔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心理素质。分类选出大约30名学生编班培养,尤其要注意选出思维活跃、有理想、肯钻研的学生。
2、课程体系构建。要打破学科界限、拓宽专业视野,由广博向专深发展。第一阶段,突出基础课程教學,实施通识教学,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第二阶段,突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跨界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根据学生在前两个教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兴趣、个性和特长来制定分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并量身定做以此为重心的专业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从以通识教育为重心转向以专业教育为重心,由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发展。
3.教学方法改革。减少灌输式教学,尽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既注意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选聘方式。既要充分发挥本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作用,又要注意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5.实行导师制。在一年级就开始给学生配备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计划,开展富有成效的自主学习。通过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课堂外的案例演练、社会实践都将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6.社会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实行开放性教学。学校要组织学生深人企业和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了解社会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为在校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同时也是培养企业所需一线优秀班组领导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常规化”“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林岚.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238.
[2]魏红.浅谈高校关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5,(5),185-186.
[3]秦书生.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工作,2010,(3):78-79.
【关键词】实践性;拔尖人才;职业教育
一、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社会对这种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却非常低。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具备高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探讨空间。
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均以项目为载体来实现,通过项目引导,旨在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学习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优先的特点,选择一批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专业业务熟练、具有企业背景、能以实际项目引导教学的一线设计人员为教师;选拔优质生源,以校企合作的特色实验班形式,实施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拔尖人才培养;“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教育”让聪慧、勤奋、踏实、好学的学生得到特殊培养,树立强烈的优越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扭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氛围不浓的现状;以实际项目来引导学生,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本项目意义:
教育是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具备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综合素质高的拔尖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为了响应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号召,本项目通过一些列体制的配套改革和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的延伸,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让优秀学生得到个性的发挥,得到特殊的培养,起到模范作用。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具体实施,为带动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为良性循环招生与就业环境,为“十二五”我省抓教学质量这一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基础贡献。同时,也为我省新时期新的办学理念的成功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项目的阶段性思考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遵循,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在以下方面不断摸索和试验。
1、学生选拔方式。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后就进行笔试综合测试,挑选笔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心理素质。分类选出大约30名学生编班培养,尤其要注意选出思维活跃、有理想、肯钻研的学生。
2、课程体系构建。要打破学科界限、拓宽专业视野,由广博向专深发展。第一阶段,突出基础课程教學,实施通识教学,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第二阶段,突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跨界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根据学生在前两个教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兴趣、个性和特长来制定分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并量身定做以此为重心的专业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从以通识教育为重心转向以专业教育为重心,由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发展。
3.教学方法改革。减少灌输式教学,尽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既注意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选聘方式。既要充分发挥本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作用,又要注意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5.实行导师制。在一年级就开始给学生配备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计划,开展富有成效的自主学习。通过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课堂外的案例演练、社会实践都将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6.社会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实行开放性教学。学校要组织学生深人企业和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了解社会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为在校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同时也是培养企业所需一线优秀班组领导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常规化”“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林岚.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238.
[2]魏红.浅谈高校关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5,(5),185-186.
[3]秦书生.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工作,201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