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案件防范工作,构建防范的长效机制,是摆在中央银行分支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央行系统案件的案发特点、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案防理论观点,对如何构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52-04
  
  近年来,央行系统从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人手,对案件防范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违法违纪案件的总体数量、金额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央行系统案件防范的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分支行,在要害环节、要害岗位、重要业务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发案隐患和薄弱环节,且发案重点部位和领域有所变化,违法违纪案件仍然时有发生。因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案件防范工作,构建防范的长效机制,是摆在央行分支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央行系统案件的案发特点、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案防理论观点,对如何构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发生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剖析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特点
  纵观近几年央行系统发生的一系列案件,经过对比分析,案件发生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案件突出。二是案件发生部位较为集中。发生案件重点集中于掌管“权、钱、物”三个环节。三是发案单位上移、发案领域有所变化。由过去传统领域和岗位向内部财务、基建管理、物品采购、后勤服务等方面转移。四是作案手法多样、高科技作案趋多。随着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飞速发展,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柜台业务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个别业务人员利用电脑操作,挪用客户资金,实行智能化、电子化和专业化作案。五是案件特征相似。主要体现在主观性、广泛性、可控性三个方面。表现在一些职能部门未严格或依法履行职责、内控机制不完善、执行制度不力、违规违章操作等主观性;案件发生的对象和范围具有不确定性或广泛性;案件可以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监管。强化审计和深化改革等手段来进行控制和防范的可控性。
  
  (二)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近几年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发生案件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与一些分支机构内部管理不到位和作案分子个人因素有直接关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受不良意识影响,政治思想不过硬。一是放松思想修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干部职工认为再提理想信念教育已经过时,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价值观发生扭曲,心态失衡,贪图享受。二是受不良风气的诱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官场潜规则”对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形成无形的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的干部职工于是随波逐流。三是存在从众心理。一些干部职工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把权力、地位作为与利益交换的法码,心理极不平衡,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在权利、金钱、美色的诱惑下经受不住考验。
  2 法纪教育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一是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一些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律知识,被动犯法。二是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对案件查防工作重视不够。有的一般号召多,采取得力措施少;有的怕影响单位和个人荣誉,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力袒护;有的不注意分析案件原因,不吸取教训,致使案件隐患得不到根本消除。三是一些领导干部和要害部门负责人不能坚持原则,缺乏敢抓、敢管精神。不敢碰硬,怕得罪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失去法律、制度的约束力。
  3 制度建设滞后,内容跟不上形势,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达到一劳永逸的程度,必须随着业务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完善、补充。近年来,由于人民银行业务不断发展,有些职能发生了调整和变化,但有些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没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修订;有些新业务已经开展,但相应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加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多种业务系统运行版本不断更新换代,但有些业务规章和操作流程制度跟不上业务运行版本的更新换代,致使运作控制上带有盲目性;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充分的指导。同时,有的计算机技术防范案件意识较差,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相互制约机制落实不到位,致使作案分子钻了制度漏洞的空子。
  4 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检查乏力。一是监督力量分散。现有的监督主体主要有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工会职工大会民主监督等形式组成。纪检主要是以党风党纪监督为主。侧重于对员工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审则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为重点,业务部门的事后监督主要通过对业务办理过程的事后核查,防止业务差错。避免资金风险,而工会职工大会则以职工民主参政形式监督。各监督主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有的未能充分整合监督力量,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监督检查不力。有的监督部门不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有时检查只是进行面上及常规的检查,监督检查抓不到关键和要点。有的重要业务部门内部相互监督不严,复核、对账流于形式,起不到相互制约作用。三是对要害岗位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不深人不到位。缺乏对职工八小时以外监督的有效措施;有的监督管理敏锐性差,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加以控制、制止,未能发现案情隐患所在。致使隐患由小变大,发展成违纪违法案件。
  5 岗位人员不足,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近年来,受自然减员和部分员工调离等因素影响,县(市)支行人员紧张,内部兼岗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兼岗属合理的。有些兼岗则违反了内控制度的有关规定,尤其是会计、国库、发行等重要业务部门及岗位不合理兼岗,不利于防范岗位风险,对防范案件有弊无利。而且由于人员偏紧,有的单位重要业务岗位强制休假、岗位轮换(调整)制度得不到落实,埋下了风险和案件隐患。
  
  二、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的重点部门及风险表现形式
  
  (一)案件防范的重点部门及岗位
  1 有决策管理权的部门。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及有决策权、管理权、审批权、检查权、处罚权和支配权等权力的部门及岗位,这些权力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失去制约监督,容易发生以权谋私,违反组织纪律和受贿等案件。主要涉及行级领导及组织人事、货币信贷、会计、国库、货币金银、内审、外汇管理、后勤、纪检监察等部门。潜在的案件风险为:一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不执行或擅自改变党组织的重大决 定。二是违反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本人或亲友及他人谋取利益,私自从事营利活动,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挥霍公款等。三是违反人民银行规章制度,授意、指使、纵容、包庇其他人员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越权、滥用职权或失职、渎职等。
  2 涉及资金的重要部门。主要指财务管理、联行管理、国库退库管理、发行库房管理及大宗物品采购、会议接待等直接或间接与钱打交道的部位及环节。主要涉及会计、国库、货币金银、后勤及营业室等部门。其中会计、国库、货币金银部门是基层人行易发案件风险部位及环节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案件防范的重中之重。从近些年央行系统发生的案件看,这些部位及环节所发案件数量较多。潜在的风险部位表现为:一是财务管理、固定资产购置、基本建设招投标领域。二是发行基金管理领域。三是再贷款发放与管理领域。四是国库资金支拨领域。五是账户管理、反洗钱管理、人民币管理领域。
  3 管理内部事务的部门。主要指守库值班管理、枪支弹药管理、消防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事后监督管理、会计和人事档案管理等负有重要管理职责,且不直接与钱打交道的部位和环节。这些部位和环节虽然发案率不高,但易发生突发性案件。潜在的案件风险表现为:有章不循及监督检查不到位,失职、渎职,易引发重大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案件。
  
  (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 出现贪污公款行为。指利用权力和职务便利将国家资财、集体财产据为已有。包括私分国有资产、贪污国家、集体和单位资金。
  2 出现盗用、挪用公款行为。主要指会计人员、国库、后勤、发行库管库人员、保卫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偷盗、挪用公款或发行基金。
  3 出现收受贿賂行为。主要指具有管理、审批、监督职能的管理岗位、监督岗位、物资采购等岗位,利用审批资金、干部任用、行政处罚、物资采购权力,接受或索取受益人的贿赂。
  4 出现侵权渎职行为。指赋有再贷款管理与审批、国库资金管理、账户管理、人民币管理、假币收缴管理等职能的部门和人员,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能,以及在履行职能中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国家、集体、客户资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5 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指超出以上形式外的违法违纪行为。
  
  三、完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善除害者察其身,善理疾者绝其源”。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发生,充分说明了案件防范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揭示了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为此,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要最大限度地预防案件发生,必须整体有序地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工作,在完善惩防腐败体系的基础上,健全“五大机制”,布控“五道防线”,构建案件防范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领导,健全责任机制,构筑严明的体制防线
  1 建立健全案件防范工作领导机制。央行各分支机构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定期研究案件防范工作,“一把手”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党委(党组)成员和职能部门要管好职责范围内的案件防范工作,落实“一岗双责”。而且案件防范工作还要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督促,同总结考核。
  2 层层分解落实案件防范目标任务。各单位要把每年案件防范总的工作目标定位在“零案件”上,并把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必须完成的一项“硬任务”,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在明确防范目标的同时,每年年初把案件防范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建设、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要害岗位人员的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均规定具体的工作任务,提出量化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
  3 狠抓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落实。坚持把案件防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注重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落实。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责任制一任一签制度,落实责任主体,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案件防范工作机制。
  
  (二)注重学习,健全教育机制,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
  教育是搞好案件防范工作的基础,是增强干部职工“拒腐免疫力”的基本途径。案件防范工作必须从控制思想道德风险抓起。
  1 做好学习教育规划的科学安排。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尽量考虑内容的兼容性和多样性,既要考虑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又要安排最新政策学习;既要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又要进行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学习教育;既要开展正面典型人物的示范教育,又要通过剖析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既要开展岗位业务学习教育,又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开展人总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学习,又要进行案件危害性的教育。
  2 建立健全各项学习教育制度。要认真构思年度学习计划、学习的方式及时间、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考核等,并将其以条文形式形成制度,用切实的制度条款规范和引导员工的学习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
  3 抓好学习教育制度的落实。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学习,并把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学习测试、学习交流等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提高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全员参与、人人学习的氛围。
  4 讲求学习教育效果。通过实施学习教育机制,力求实现四大目的:一是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案件防范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筑牢防范案件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实现业务操作知识的超前化,做到金融政策超前掌握、业务技能超前精通,从而避免因不熟悉业务操作而出现差错的现象。三是政策规章和内控要求人人清楚,依规操作、按章办事成为自觉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四是实现案防警钟长鸣,常树风险意识,常思规章要求,形成一个人人遵规章、个个防案件的氛围,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免疫力和案件防范的自我约束力。
  
  (三)突出内控,健全约束机制,构筑完善的制度防线
  制度建设是做好案件防范工作的保证,是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实现案件防范目标的关键所在。
  1 注重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实施有效控制。要重点围绕“权、钱、人”三个环节,特别是对容易发生案件的岗位和环节,建立和完善制度及规范的操作规程,使每项业务流程都有严格的操作和可控制程序,都有预防案件的措施,保证制度覆盖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各个环节,不留死角。
  2 注重根据业务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不适宜的条款。做到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跟进,哪里有新业务哪里就有新制度,以增强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每项业务操作始终处于制度的约束之中。   3 注重探索、建立以计算机控制的机防监控制度管理体系,创新防范机制。积极探索开发“会计、国库业务内控管理流程系统”等新的监控系统,努力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制约职责的履行和制度的执行。对会计、国库管理及其他重要环节实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工作的人、机并用的多方式制约机制。
  4 注重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重视抓好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确保全行性制度人人了解。本部门制度人人熟知,本岗位制度人人精通,促进职工提高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查找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效辨别制度运行各个环节胳个岗位的权力风险点、管理风险点和人员素质风险点,进一步健全预防措施。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和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防微杜渐,健全督查机制,构筑扎实的监督防线
  监督检查是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案件防范工作的必要措施。
  1 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加大对各项决策和领导权力运用的督察力度。规范权力运行,铲除案件赖以滋生的“土壤”,真正做到将隐患消除于未然,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 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首先,加强对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核考察、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加强对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落实的监督。其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规范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提高财务透明度,强化财务监督机制。按照节俭、优质、高效的原则,推行基建工程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制度,加强对招投标和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防止腐败案件发生。再次,加强对要害部门、要害岗位人员的监督。严格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交流、强制休假、离任审计等制度,并确保重要岗位人员配备到位。
  3 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合力作用。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全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资源共享、职能互补、工作协调一致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对要害部门、岗位和重点环节以及人为的盲区、盲点进行突击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把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贯穿各个环节,把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隐患及时处置到位,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切实做好后续跟踪检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增强检查监督实效。
  4 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方式。在监督的方法上,注重交叉检查方式,确保检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始性。通过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相互检查,使检查的深度更大、广度更宽、针对性更强,有效地促进监督检查从查弊到防范的转移。在监督的手段上,注重“事中监督”,并着重从加强事中监督方面创新监督方式。
  
  (五)奖罚并举,健全考评机制,构筑严肃的惩诫防线
  1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央行分支机构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业务风险控制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体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和有关责任追究规定。制订切实可行的业务风险管理的岗位考核量化标准。明确行领导、各部门领导、内控检查员在业务风险控制管理中所承担的具体责任,并明确不同操作岗、管理岗的责、权、利,做到科学考核、量化到人。
  2 开展风险控制考核评价。央行分支机构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指引》,制定“内部控制评价考核办法”,对被评价单位和部门内部控制运行管理及其效果开展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综合反映被评价单位(部门)内部控制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采取计分、测定等级和提交评价报告的方法进行,并根据得分结果划分等级实行奖罚。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考核,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
  3 加强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扩大震慑效果。凡重大案件线索一经发现,务必及时立案,迅速组织力量查处和追堵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格追究责任,对领导干部在用人、财务开支、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对已查出的违法、违纪、违规人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使违法违纪违规人员付出沉重代价。
其他文献
摘 要: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广西北海市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为样本,深入分析影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投放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放开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赋予商业银行权限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0-00
期刊
摘要:本文采集了23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通过H-P滤波分解得到它们的周期性成分,计算这些周期性成分的标准差、自相关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典型化事实;HP滤波  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3-0
期刊
摘要:本文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了农村信用社进行流程再造的必要性,指出了农信用社流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进行流程再造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85-04    一、流程再造的定义及特点    流程再造源于企业再造。企业再造(Corporation Reengi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仍然是以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为主,信贷市场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7年,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海南省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本文对2007年度海南省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行业及地区分布进行简述和分析。  关键词:海南省;2007年;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过高的原因,首先从GDP核算的角度,即根据我国的GDP值存在着低估的现象的观点,对GDP值进行了上调,上调后M2/GDP金融深化指标明显下降,但是相对还是偏高。于是本文又进一步研究这个指标偏高的原因,从发行国债的规模影响即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的角度,提出了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财政政策的影响问题,指出M2/GDP偏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了很高的
期刊
摘要:关于对外贸易与FDI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对于FDI与国内金融部门特别是国内银行信贷在对外贸易的不同影响这个问题上却很少有人作出比较,而本文就是以这个作为研究主题,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FDI流入与国内银行信贷对对外贸易的作用有何不同?在不同时期内,两者又具有怎么样的不同关系?等等。  关键词:对外贸易;FDI;银行信贷;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6 FF832.4 
期刊
摘要:融资性瓶颈一直是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江苏银行扬州分行(原扬州市商业银行)对非公经济发展支持实践的回顾。旨在寻求缓解非公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途径。  关键词:非公经济;融资;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31-04    一、江苏省扬州市非公经济发展简况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因素的影,外商直接投资呈现超常增长态势。本文试对我国招商引资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外商投资;流入;异常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62-03    据统计,经商务部确认,2007年1-5月,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实
期刊
摘要: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改革是“花钱买机制”的核心,是保证农村信用社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在对江西25个县级信用联社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目标——建立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社体制,分析比较前期改革省联社模式与核心目标的差距,并对探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模式的后续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花钱买机制;可持续发展;省联社模式;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户小额信贷运用的效率,平衡增加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以江西省波阳县为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SPSS统计软件对农户小额信贷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确实具有肯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本文还试图按收入对农民分组,从而分析不同收入层的农民使用贷款的效率,发现农民之间运用贷款的效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加剧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