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与书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廷根的禮拜天,街头基本没有开张的商店,步行街上却依然热闹,咖啡店依然飘出咖啡和奶酪的香味,街边摆着几排桌椅,人们静静地坐着, 很多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他们喝一口咖啡,或者吸一口烟,然后又沉浸到书本里。除了咖啡店的服务员,还有另一些人在工作,那就是街边的乞丐,严格来讲,其中一部分人并不是乞讨者,比如演奏器乐的,沙雕塑形的,他们是街头艺术家,只能算卖艺。也有纯粹的乞讨者,有那么一位女子,看上去清纯似大学生,她捧着一只纸杯坐在地上,眼晴眨巴眨巴盯着路人,等着过客给几枚硬币。真正让我惊讶的是一位男子,三十多岁,衣着干净,坐在街边有阳光的一侧,右手边是一条大狗,乖巧地卧在他脚边。他的面前摆着一只手工编的藤篮,里面有零星的纸币和硬币。而他的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籍,全神贯注,甚至忘了给丢钱的路人道一声谢。
  在我到过的城市中,哥廷根是书店最密集的城市。仅仅在小小的步行街区,就有七八家书店。这里的书店不大,但注重阅读氛围,有许多是和咖啡屋连在一起,你可以一边享受咖啡,一边在店内书架挑选喜爱的书籍阅读。这让我想念南京的茶馆了,在我单位的附近,有几家茶室,里面也有高高低低的书架,有文艺书籍和杂志可以取阅。在我赴德前一个星期,我回老家看望老父亲,走在老街上居然发现新开了书屋,书屋里也有茶和咖啡供应。所不同的是这里是卖书,客人可以先试读感兴趣的书籍,再决定是否买下,顺便卖饮料。而我们国内的茶馆是不卖书的,可以看,不可以买走,卖饮料才是目的。听说国内的实体书店前景堪忧,有些航母级的大书店也不得不关门,我想,有时候是船小好掉头, 我们是否可以试试德国人这种经营书店的方式呢。
  按照驻校作家的计划,我将在哥廷根有一个作品朗读会,地点是在校外,面向哥廷根市民。我刚到哥廷根不久,媒体传播组设计的海报就有了几种方案。我来之前,央视的“朗读者”栏目十分火爆,民间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但是民间的朗读活动并不多见。不知道我在哥廷根的作品朗读会会不会冷场。朋友告诉我,这是德国人常见的读书方式,用中国人的话解释,读书是“独乐乐”,读书会活动是“众乐乐”,而朗读会是“众乐乐”最普及的方式之一。朋友安慰我,“朗读会”在德国早有传统,开始是源于宗教布教活动,后来扩展到把好的书籍众口传诵,活动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闲暇的时候,我常在市区的街心花坛小坐,在这里,我的手机可以接收到哥大的网络信号。长椅上坐着老人,也有年轻人和孩子。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中老年人往往拿出―本书看,而年轻人大多是掏出手机。先前我读过一位德国阅读专家的介绍,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到了十三岁或最晚十五岁,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终身都很难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窗户会对他永远关闭。而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从“深阅读”开始,比如一星期看一本砖头厚的纸质书,而我现在分明感觉到,德国的年轻人也正面临着手机“浅阅读”的诱惑。
  我一直没有弄清楚那位乞讨者读的是—本什么书,有人开玩笑说,说不定人家也是做个秀,为了多赚几个铜板而已。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年轻人的“征婚启示”上都写这么—句,“本人热爱文学”。你现在觉得可笑,但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啊。
其他文献
他们不常可亲可爱,但是若为你的行程留下了脚注,通常难以磨灭。我在2009年底从北京搭乘动车赴沈阳转铁岭,来回不到一天,除了三小时浅眠之外,不是搭车转车,就是不停地开会。回程上了车,发现我那靠走道的位子让人占坐了。  我请他坐回隔壁靠窗的位子,他头也不抬地用浓重的苏腔答了我一句:“我不欢喜坐里面。”我只好跟这位非得并肩相处不可的旅伴说:“我也不喜欢坐里面。”他稍微犹豫了片刻,非常勉强地顺应了我的要求
期刊
1974年,一场可怕的饥荒横扫孟加拉国。那年,毁灭性的独立战争刚刚结束,孟加拉正苦苦挣扎在战后余殃中。为了觅食,几百万饥民开始从北方的偏远村庄向遥远的南方城市迁徙。  时年34岁的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住在南方一个叫吉大港的城市。作为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他在美国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刚刚回国。当尤努斯看到越来越多的饥民,他开始感到在吉大港校园里所教的经济学理论与街道上上演的社会现实之间有着云泥
期刊
本质上我不关心王石的婚变,那是人家的隐私。但王石毕竟是地产界风云人物,其婚变不仅带动了地产股的逆势上扬,还帮助公众揭开了大学商学院EMBA班的神秘面纱。  EMBA教育是由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创。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份依赖。这一方法
期刊
当语文课本再次翻到第十课,站在讲台上的王升安显得比以前更加自信。在无数次翻开这篇题为“北京”的课文之后,这位小学二年级的老师终于可以讲讲自己亲眼见到的北京了。  “天安门、水立方、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鸟巢”,眼神不好的王升安没有像往常一样费力地将课本凑在面前朗读课文,就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在北京参观过的地方。没有写在黑板上的,是这次北京之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
期刊
又是一年开学季,带着对暑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学期的美好向往,我们又回到了宁静的校园。对我们可爱的同学来说,這是成长历程中一个全新的起点;对我们可敬的老师来说,这是又一段辉煌事业的开始。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从来都属于辛勤耕耘的人们。九月《精品》带来五位名校校长的开学致辞,从学业规划、追求梦想、如何做人等方面,给学生提出建议,对他们的将来提出期许。
期刊
叫我谈现代教育,这可不容易办!我这个家伙不会瞪着眼批评。我最喜欢和朋友瞎扯,用不着“诗云”,也用不着“子曰”;想叫我有头有尾的说一遍,我没那个本事。是呀,我偶尔心血来潮,也能看出事情的好坏来。可是,我的脾气永远使我以好坏为事实;这就是说,我承认事实而不愿再想一遍——好的怎能再好,坏的怎当矫正。我不会这一套我不会把自己放在高山上,指挥着大家怎么;何者对,何者不对;使世界成一条线,串起一切众生,都看齐
期刊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开学第一天,新学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站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凤凰山下,长江岸边,我们的校园正在改造,巍峨的大楼已经矗立;今天,我们江浦实小全体师生济济一堂,举行隆重而简朴的开学典礼。  知道吗,我与同学们一定怀有同样的心情,面对第一天,既兴奋也忐忑;既期待也紧张;既信心满怀也深感压力。但是,期待已久,我们信心满满:因为我们老师有你们学生的陪伴,你们学生有
期刊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一场绵绵秋雨送给我们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在这个清清爽爽的清晨,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童话园——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首先欢迎202名一年级的小朋友和林嘉俊、李丹、辛伏、张静等四位新老师成为我们童话园的主人。杨老师相信:因为你们的加入,童话园,一定会更加的生机盎然。  这个暑假,很多同学跟着父母一起走出家门,甚至国门,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名山大川。这份经历,是一种学习。
期刊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在朝阳初升的金秋时节里,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高一新同学和新加盟的17位老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相信,省太高因为你们的加入会愈加精彩!  每年新生入学我一直问三个问题:三年后,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三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如何成为你所期待的那个人?  “未来已来”!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向我们大步走来,技术革命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期刊
动物离人最近的就是家禽家畜。他们早就人格化了,所有的动物尤其是家禽家畜们,都与人们相互关联,甚至标签化都很强。  骂人笨蛋就是猪和驴,这几乎是不分地区和民族的。牛马往往属于正面形象,吃苦耐劳。还有稍微边缘一点的就是鸭子、鹅、猫等,他们本来标志性不强,所以一直以来拟人的地方不多。  但时过境迁,家禽们也与时俱进了。有的翻了身,有的背了运。鸡,本来形象中性,现在跌到了低谷。鸡,是失足妇女的代表,骂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