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点,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来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建设民族地区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以点代面,探索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 基础教育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13-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2/3,农村的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我国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地区,大部分都属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严重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整体建设。可见民族地区作为我国重要而且特殊的一部分,其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新农村的建设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使命。甘肃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经济稍欠发达的地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难点地区。
  一、甘肃民族地区基本状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成分有5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撒拉和满等十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土地面积有17.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3%。民族地区总人口321.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92%。全省有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21个民族县(市),辖285个镇、2397个行政村。“十一五”期间,全省民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2.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1%,绝对贫困人口由47.7万人减少到33.3万人,有9个县实现了“两基”教育目标,新建等级公路6101.8公里,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少数民族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2005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7.6%,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3.5%,都明显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9.3%的比例。全省14个市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州排名第13、14位,全省86个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有15个民族县在50位以后,有11个县在70位以后,最末六个县都是民族县。
  甘肃省少数民族聚居、经济落后、边远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决定了甘肃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甘肃民族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已经成为甘肃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难点和制约因素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素质。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2007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7‰,甘肃省为6.49‰,甘肃民族自治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7‰,大大高于全国和甘肃人口增长水平。过多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缺乏,科技落后,各类专业人才匮乏,难以为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0%以上,但巩固率在80%左右,文盲和半文盲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较为封闭,致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比较低,这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基础教育的落后严重影响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尽管国家给予了较大的财政支持,为民族地区提供科技和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教育成本高、质量差,教学体系不健全,导致寄宿制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青壯年文盲率高,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滞后,各种实用型人才严重缺乏。教育的落后导致大部分农民不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本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依旧比较困难,创业空间小,门路少,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差距继续拉大,经济发展缓慢。
  二、基础教育在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狭义上讲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上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这些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全面的普通教育,为国家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和为到更高一级学校进一步接受教育打好高等普通教育的基础,也为其中一部分人进一步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打好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
  (一)基础教育是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农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任何一项都必须靠新农民来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是提高甘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建设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传播,使少数民族农民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来。
  (二)基础教育是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甘肃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匮乏,人口素质偏低。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对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少,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粗放经营现象非常严重。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还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因此,要推进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素质。
  (三)基础教育为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基础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逐级升学和接受高、中级专业教育的基础,而且也是受教育者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或技术培训。加强对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有利于为甘肃民族地区培养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程度较高的、容易接受国家新政策、新思想的新型农民,使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专业人才,加速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对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
  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发挥好基础教育的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必须转变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将教育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着力普及和巩固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解决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失学现象。加大对甘肃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育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独特作用,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进步。
  (二)大力培养民族地区新型农民,为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者和建设者。要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民族地区的新发展,关键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入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快速摆脱民族地区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將甘肃民族地区过大的人力压力转变成建设新农村急需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形成人才利用的良性循环,为甘肃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为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基础教育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重要的阵地,学校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只有加强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建设,提高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教育,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民族地区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风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甘肃民族地区农民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仅靠国家政策的“输血”,也不是简单的建工厂、盖新村。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建设,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代高素质新人。只有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才能为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社会环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省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金炳镐.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建民,杨勇.甘肃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问题研究/葛忠兴.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崔伟杰.发展基础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陕西教育.2007(12).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高等学校现行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现行评价制度的几点建议.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评
本文主要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从创设条件、培养观察力、运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发散和独立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启迪。 This article
网络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独有的个性特点都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本文认为要应对新挑战就必须树立一个理念、运用两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告诉学生一类题目的做法,这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学会了模仿,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解决问
伸缩缝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公路运输的安全、快速、舒适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及公路的经济性.本文结合河南机西高速十标桥梁伸缩缝运输、安装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
[摘要]陈师曾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及理论研究的名家,其艺术主张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对文人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美学的精神及绘画史论的建树、美术创新的探索、美术教育的提倡、团结新老画家、筹建画社画会、开展中外美术交流等方面,其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其中很多见解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在研究中国画如何创新等问题上,仍有借鉴和学习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人画 中国绘画
证明线段比例式或等积式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内容,通常考查以下三个部分:(1)考查相似三
期刊
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到知识重复灌输的乏味,无法产生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更不可能促使学生产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
本文在心理契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师心理契约研究现状,认为对于高职教师的管理可采取以下策略: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学院与教师充分沟通、建立心理契约预警系统、
要想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