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德令哈市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建设节约型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作为节约型农业的主体,循环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的需要。
(一)发展循环农业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循环型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农业生产和消费活动,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损耗,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它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是对当前我市农业经济“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耕作模式的变革。总的来讲,发展循环农业能顺应自然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二)发展循环农业符合德令哈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市情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 “三农”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迫切要求农村牧区的改革必须迈出新的步伐,促进农牧业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集约化更快地转变。在这个新的改革中,我们必须抓好循环农业这个重点。目前,德令哈市农牧业经济中还存在着农牧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牧区贫困面较大等诸多问题,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都依赖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农牧业作为德令哈市的一项基础产业,尽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大幅度下降,但是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作用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传统农业生产所走的从资源—产品—消费者—废品的生产模式,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业有机物白白的浪费掉,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基于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原则的循环农业主要通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农业生产非目标性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根据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建立资源多级利用模式,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说,循环农业是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产品清洁生产的基础理论。
二、发展循环农业,是德令哈市新农村建设的破解之题
发展循环农业,对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具有深远意义。
(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生产发展”目标要求的有效突破口
随着德令哈市农牧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演变,农业生产方式,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德令哈市在享受现代农业成果的同时,农业的面源污染趋势将有所扩大,农业生态环境将逐渐恶化,势必会影响到德令哈市未来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一是德令哈市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对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德令哈市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已上升到455公斤(纯折量),化肥的长期大量使用,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引起土壤板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二是农药的使用不当,使部分蔬菜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农作物秸秆没有被循环利用,而是被焚烧,造成有机物的浪费。三是大部分农户畜圈舍养,人居环境差,影响村容村貌。因此,德令哈市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发展循环农业,只有发展循环农业,农业生产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活宽裕”目标要求的有效突破口
“十五‘期间,德令哈市农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295元,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依然属于农牧业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全市水资源存在工程性缺水,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面积达全部耕地面积的70%以上。目前,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建设速度加快,用地矛盾日益突出,而一些不合理的用地方式又使土地质量日益下降,因此如果不倡导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不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民宽裕的生活就不能持久。因此,要注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注意节约和节俭,只有这样才能使宽裕的生活持续下去。
(三)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乡风文明”目标要求的有效突破口
虽然德令哈市在“十五”期间实施了卫生改厕等一批卫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当前农村牧区中还普遍存在着粪便不经循环利用而乱排、生产生活废弃物胡乱丢弃等不文明现象。虽然这只是文明范畴中的一小点,但是以此为契机让农民树立和落实循环经济理念,让农民自觉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去生产生活,不断改变传统的不良习惯,乡风不文明现象就会逐步改变。
(四)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要求的有效突破口
目前,德令哈市大部分农村村容村貌达不到整洁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乱搭乱建房屋、宅基地建设不规范、农具和杂物乱堆放、门院清洁卫生较差等。如果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村容村貌整洁上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充分考虑“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可能利用废沟废物,改造和整治农户院落排放系统,搞好房前屋后绿化,全面整治卫生环境,循环利用废弃物,这样,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实现村容整洁。
三、适宜德令哈市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循环农业,德令哈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模式来推进,在对国内部分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筛选以后,我认为德令哈市发展循环农业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模式。
(一)科学减量化生产模式
主要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农用资料,或者用新型生产资料、技术来代替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以达到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数量,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比如通过滴灌施肥技术在降低氮肥用量2/3的情况下,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30%。同时,通过改造农田排水系统,建设生态型沟渠,在沟渠边套种经济林木或生态树种,既可有效吸收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影响水质的物质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二)废物再利用运作模式
主要指将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在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中,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加上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生态工程,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和生产能源,向农田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有机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生态工程也是再利用运作模式的又一重要内容,比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栽培食用菌,把种菇栽培的下脚料还田重复利用,形成了“农作物秸秆—蘑菇培养基—菇渣肥田—粮食作物”的循环经济生态模式。
(三)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结合我市实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发展以下两种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一是大力发展沼气。主要是用来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居民集中供应,也可以直接发电,作为动力、照明之用,可以大力推广普及。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针对德令哈市光热资源充足、风能条件好的特点,利用光热转换技术和风能转换技术,将太阳能和风能转换为独立的热源和电源,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产品。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用于反季节种、养业生产,逐步改善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生态企业农业园模式
当前,德令哈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已迫在眉睫。要跳出围绕农业抓农业的小圈子,从德令哈市是柴达木循环经济“一区四园”的重要基地的视角出发,围绕工业抓农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用办工业、商业的理念来抓农业,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水平。要达到办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带一片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德令哈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