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脾脏切除手术后,发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热的热型以及持续的时间颇不一致,可因人、因原患疾病等各有所异,其中低热者往往用现代医学抗炎及对症处理难以奏效。为此作者曾对6例脾切术后低热者投以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上收到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8~50岁。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2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1例,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脾功能亢进3例。手术简况:6例均在无菌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脾脏切除手术后,发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热的热型以及持续的时间颇不一致,可因人、因原患疾病等各有所异,其中低热者往往用现代医学抗炎及对症处理难以奏效。为此作者曾对6例脾切术后低热者投以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上收到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8~50岁。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2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1例,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脾功能亢进3例。手术简况:6例均在无菌术下脾切除,脾窝一律外戳洞橡皮管引流24~48小时,术后1周切口,一期愈合拆线。发热特征:拆线后
其他文献
<正> 病历摘要张××,男,22岁,农民,于1968年5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两天劳累后受凉,继则发冷、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流涕,咳嗽,吐黄色粘痰,曾请赤脚医生诊治,给予土霉素、APC 及咳嗽糖浆治疗无效。入院前一天晚饭后不久,突感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及食物残渣,经肌注阿托品及针灸治疗,痛曾缓解,但不久又有同样发作,辗转不安,终夜不
<正>靶向治疗是指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与致癌基因位点特异性结合,诱导癌细胞特异性死亡。靶向药物比化学治疗有更高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实现了肺癌的精准治疗[1],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从广义上讲,靶向药物可分为两类[2]:一种是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生长,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为充分提取源图像间的互补信息,改进传统的图像融合算法在亮度维持、能量保留、边缘信息保持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PCNN)图像分割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综合了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与PCNN。首先,选取标准差较大的源图像作为被分割图像,标
<正> 发热是临证时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发热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其原因有的很容易找到,有的却一时难以找到。找到原因的,从本上治,不冶热则热自退;而对一时找不到原因的,见热解热,往往一时热退,而后复热,以至延误相机,使病情
目的:探究田间施加竹炭对连作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农艺性状、抗氧化酶、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竹炭在缓解广藿香连作障碍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藿香连作一年的地块设置低浓度(0.5 kg/m~2)、中浓度(1 kg/m~2)、高浓度(2 kg/m~2)3个处理,以广藿香连作一年未施加竹炭处理的组作为对照,对3个生长期的广藿香农艺性状、抗氧化物酶活性、
<正>原文阅读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选自普通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文章立足于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政策支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相关理论为基础,融合设计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不同学科的专业特色,通过对良户古村文化和遗产资源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力求为良户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侠客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侠"也有不同的内涵。而清代前后"侠"在小说文本中的改变,是侠文化转变较大的一个时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当时典型的武侠小说为例,深入分析清代与清末民初时期"侠"在小说中形象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时代做出原因分析。
<正>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难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化学用语包含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三类。学生在解化学题时遇到的题目信息,有的是微观粒子,有的是文字信息,如果学生能“翻译”成化学用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从具体化学题目中探讨为什么要“翻译”以及如何“翻译”,引导学生感受“翻译”能让一道题思路清晰、简洁明了,正确率更高。一、将微粒示意图“翻译”成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