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大力发展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河北省也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进入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省城镇化推进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也面临全新升级的挑战,在这一境遇下,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科学论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文化产业集群;河北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121
  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生态环保为理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城乡一体、四化协同道路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过程,它不仅是物质层面“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文化价值凝练的萃取过程和城市文化特色升华的推演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
  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我省实现绿色崛起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机制分析
  新型城镇化和文化产业集群都是文化经济集聚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通过提高中心地带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文化产业在县域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将成为实现文化富民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平衡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中国大多数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仍集中在城市,城市汇集了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创意、资本等核心要素,拥有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这也使得都市圈、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呈现涟漪状的分布。但就未来文化产业的集体式崛起而言,必须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依赖症,使广大县域地区、乡村地区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关系,将因为文化产业的纽带作用而更加紧密,文化产业将有机统领城市群发展。
  2.1 文化产业集群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首先,文化产业集群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文化产业集群具备明显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且涵盖面大、产业链长,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发挥显著的带动作用,释放出可观的乘数效应。其次,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中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其产业自身,而且会给更多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文化理念,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利于城市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最后,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会给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人是经济活动中最核心、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新型城镇化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这其中文化产业集群会在塑造新型国民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扮演着潜移默化的重要角色。发达、健康的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品,能够作用于人的思维、观念、能力,并从整体上培育和提升人的素质,通过直接的经济行为和间接的社会行为作用于经济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2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文化创意资源的开发与重塑,推动了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等要素的跨界整合,从而实现了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有效破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瓶颈,打破了区域行政壁垒制约,拓展了文化产业集群的知识宽度。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文化产业集群对要素结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综合优化与配置。同时,城镇化对消费的刺激和扩张,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集群文化生产消费链条形成良性循环,重构了城镇文化产业空间形态。新型城镇化对空间形态的重塑,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基于产业本身知识价值链基础上展开分工与合作,有效节约了文化产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提高了文化产业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知识产业链的升级。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水平,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增强了创新活力,为文化产业集群知识创新提供了动力。同时,新型城镇化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而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将人力资本以及专业化和迂回生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带来的隐性知识创新形成了高度背景化和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它们在创意设计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实现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和松散的耦合,形成非线性、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合作关系,这种多层次的、灵活的网络关系加速了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的效率。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3.1 科学制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其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严格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安排部署,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特色城镇化建设同步规划、联动实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文化特色的呈现,为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留出位置、给足空间,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方面,都应做到全方位的文化考量、交互性的文化表现,促使文化产业前置引领、多点开花。   3.2 依托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度呈现城镇化建设的特色文化魅力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就在于它总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只有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名城”。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应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元素,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厘清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于地域文化的创新,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树立符合世界潮流的生态环保、低碳绿色理念,认真观察、审慎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使之为我所用。应立足自身的生态特质、资源禀赋、文化内涵、经济水平,以内外兼得、相承相容的文化个性和包容理念实现“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打造出更多的城市文化景观和建筑艺术精品,凸显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叙事风格、创意特点和美学价值。
  3.3 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文化业态,形成特色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边界也在不断扩大。2012年,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做了进一步修订,文化产业已扩充为16个大类、59个中类、120个小类。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精心培育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填补产业功能空白的文化业态,并使其延伸、渗透到其他行业和领域中。如,成都市的“宽窄巷子”就是对历史遗留的清朝古街道进行改造升级,不仅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片区,而且衍生出精品酒店、私房餐饮、演艺娱乐、情景消费等多种业态,以及成都“慢生活”“闲生活”“新生活”等城市文化。此外,还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特种电影、数字动漫等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意为灵魂的新兴文化业态的生成与汇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效益。
  3.4 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激活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动力
  应牢牢把握《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机遇,在坚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协调适应的前提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要求,更多利用市场机制,辅之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税收减免等措施,在土地、财税、投融资等领域切实降低文化企业的进入门槛和发展成本,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激活更多的发展动力。
  3.5 构建多元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增强城镇化建设的自我造血功能
  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后劲所在。提升产业的成熟度和贡献率,需要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地方政府层面,尽快完成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角色转变,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建设一批内涵丰富、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提升区域集约式、联动化、“智造型”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融合其他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就业岗位。
  在社会公众层面,一方面,发展建立一批代表性强、公信度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协会组织;另一方面,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倡树文明新风等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和大众人文素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向市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奠定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J].科学时代,2014(4).
  [2]花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东岳论丛,2013(1).
  [3]吴红蕾.实现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探讨[J].经济纵横,2014(7).
  [4]姜德辉、杨玉娟.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J].人民论坛,2014(3).
  [5]齐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维度与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4(3).
  [6]贾舒宁.中小城市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师,2014(6).
  [7]金江磊.中西部文化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5(3).
其他文献
[摘 要]与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热相伴而生的却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基于独立学院这一特殊的高校,在对广东省部分独立学院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指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就业及社会的需求
期刊
[摘 要]在体验经济视域下,需要重点关注旅游者体验方面的需求,为旅游者设计符合需求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本文在分析九江体验性旅游产品创新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主题创新、旅游产品体验活动创新、旅游产品体验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体验经济 ; 旅游产品;创新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199  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的更
期刊
[摘 要]《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性比较强。文章结合3D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软件让学生了解仓储与配送作业岗位人员的职责,通过实训任务掌握仓储与配送作业流程,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3D实训软件;《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5.036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于对颇具代表性的浙江义乌青岩刘村网商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借鉴以往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淘宝村发展及网商生存与发展等的研究成果,从自我发展、外界支持、与其他网商合作竞争等多方面明确该地淘宝村网商发展状况,重点关注其定价问题、品牌建设、销售渠道和信用机制建设问题,详细了解其开展和实施情况。文章旨在分析网商生存与发展策略的优化问题,推动淘宝村网商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淘宝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包括顶岗实习环节的创新。将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入顶岗实习阶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将学生的工作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开展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文章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学整合;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  [DOI]1
期刊
[摘 要]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机关,也是极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部门。税务人员手中握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容易滋生腐败,发生职务犯罪行为。如何加强税务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税务部门廉政建设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分析徐州某税务部门税务人员廉政风险点切入,初步探索加强徐州某税务部门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税务部门;党
期刊
[摘 要]以三六五网股权激励计划为例,分析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对股权激励计划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三六五网;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市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059  1 引 言  股权激励制度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前500强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采用了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股权激励
期刊
[摘要]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中国足球困境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欧洲足球产业的价值链思考与分析,借鉴德国足球崛起经验,明确中国足球产业化道路上的根本问题,从而提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产业价值链,顺应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以体育经济学角度切实为国家足球改革问题建言献策。  [关键词]足球; 产业经济学;价值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070  足
期刊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像是“地基”一样重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和企业成功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其相对薄弱的内部控制环节,甚至很多企业至今没有建立真正的内部控制系统,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其生存变得越来越难。文章通过对M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基
期刊
[摘 要]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是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其核心课程《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建设为例,总结阐述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过程及成果。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5.015  1 引 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