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古老的罗塞塔石碑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著名的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被称为“镇馆之宝”的石碑。它便是罗塞塔石碑,说出来可能会令你失望的是,这座高约112厘米、宽76厘米的石碑,实际上只是残缺的石碑碎片,看起来毫不起眼,缺乏美感。但是对于许多研究学者而言,它可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是非常重要的考古文物。
  历经波折的石碑
  这块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由托勒密埃及王国时代的祭司所做,以作为当时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纪念。石碑主要阐述了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以及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
  在1000多年里,這块石碑历经了层层波折。最初陈列在古埃及一座神庙里的它,因为动荡的时局四处流浪。完全不同的统治阶层,不断带来新的语言文字和宗教,改变了埃及的方方面面。刻有象形文字的神庙对他们新的统治者不再有任何意义,神庙因此被拆毁成为新建筑的原材料。瓦砾中便有罗塞塔石碑,它被重建成一堵墙。古埃及象形文字也随着倒塌的神庙日渐式微,直至成为世人的“天书”,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也成了巨大的谜。
  1799年夏天,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军上尉布夏贺,在罗塞塔小镇郊外指挥扩建防御工事时,意外发现了这块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块石头的重要性,随后便将其运往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以供随军而来的学者们研究分析。不过,1801年拿破仑带领的法军被英军打败,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文物也随之易手。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非常不愿意将文物拱手相让,曾致信英国大使威胁如若英方执意强取豪夺,他们将焚毁这批文物。后来法军在撤退时,也曾意图将罗塞塔石碑偷偷运回法国,但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
  罗塞塔石碑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密集的文本内容,而在于它为学者们提供了阅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在这块石碑上,古埃及象形文字(又称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又称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以及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文字)三种不同的文字刻了相同的内容,以确保整个埃及都能读懂。古埃及文字早已消亡,但希腊文受到的影响却不大,这便意味着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希腊文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无疑是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艰难的破译过程
  罗塞塔石碑发现之后,学者们便开始疯狂的智力竞赛,争取成为第一个破译这块石头的人,但在研究多年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181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第一次取得质的突破。托马斯·杨是一位少见的全能型学者,不仅在物理学领域颇有成就,而且涉猎甚广,包括数学、声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等。出于兴趣,他也开始加入破译罗塞塔石碑的队伍。通过将古埃及文与希腊文(1802年完成)逐一对比,托马斯·杨发现写在椭圆形里的象形文字与法老“托勒密”的名字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而且托勒密是来自希腊的外国统治者,名字在古埃及文字中必然只能使用一些字符拼出读音。如果将托勒密的名字按照读音拼写一一对应,便可以得到一部分古埃及文字组成的字母表。随后,他将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章,于1814年匿名发表。
  虽然破译古埃及文字的工作在托马斯·杨这里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他缺乏足够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做支撑,其注明的很多读音是错误的,这也导致他后来的研究迟迟得不到进展。就在破译工作陷入困境时,法国语言学家让·商博良终于释读成功。
  从小酷爱语言的商博良,年纪轻轻便通晓拉丁文、希腊语、科普特语(古埃及语演变而来,已消失)等多种语言,他潜心于学问,常常研究文物至深夜。商博良对于椭圆形里象形文字的判断与托马斯·杨的思路大致相同,不过他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辨别字母。他从其他途径找来法老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名字的象形文字与托勒密(Ptolmy)对应的象形文字进行对比,通过排除其他意义不明的干扰字符,找出了相同字母的正确写法。这个方法显然更为有用,准确率更高。随后,借助于科普特语的知识,商博良还发现象形文字既有表意也有表音。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工作,商博良终于完成了罗塞塔石碑的翻译,还编制出完整的古埃及文与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以及《古埃及文法》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典》,为后来解读大量埃及遗留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被誉为“埃及学之父”。
其他文献
日益酸化的海水对盒水母(一种外形像盒子的水母)来说,仿佛喝了开胃酒,它们开始吃得更多了,但它们贪婪的胃口正在毁掉海洋生态系统。  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溶解在海里,变成碳酸,使海水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預测的影响。科学家们正在确定哪些物种受到的影响最大。他们特别关注那些在海洋食物链中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如果它们剧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就可能崩溃。  他们发现,桡足类(如水蚤、鱼虱等)就是十分
期刊
说到发光生物,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的生物也能发光,如一些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等。那么发光生物能吃吗?虽然许多发光生物含有带毒性的荧光素,不过长久以来,萤火虫鱿鱼一直是某些国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螢火虫鱿鱼一般长为7厘米左右,生活在200~300米的海洋中。整个西太平洋都有它们的身影,特别是日本的富士湾。萤火虫鱿鱼的身上覆盖着数百个生物发光器,在夜晚可以发出独特的蓝光,并因
期刊
我们知道水是万物之源。不管是人类、植物还是动物都离不开水,如果体内水分不足,会造成脱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我们也知道海水是咸的,如果人大量饮用海水,非但不能解渴,还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那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怎么办?它们是如何利用海水来维持生命的?  别担心,它们各有奇招来适应这如同沙漠般的咸水环境。比如海龟,它的眼窝后面有排盐的腺体,多余的盐分能通过盐腺排出。还有鲨鱼,它可以通过调节体
期刊
1969年,科幻电视剧《星际旅行》有一集出现有趣的一幕:地球上造了一座飘浮于天空的城市,名叫思隹特斯(Stratus,意为云彩),城里居民优越感十足,瞧不起那些生活在地面上的人。这种偏见可称之为“天空主义”。  外太空殖民的“地面主义”  今天,现实中不少人积极倡导人类应该向外太空殖民,他们可能正受到与虚构的思隹特斯居民所持相反的偏见——“地面主义”的误导。即是说,只有当人类踏上另一个星球坚实的地
期刊
人体的极限在哪里?从生理上来说,没有食物,人能坚持3周;不喝水,最多能坚持3到4天;而大脑缺氧超过3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相比之下,微生物的生命力似乎更顽强,不仅充斥在生物圈的各个角落,甚至在地表之下几千米没有阳光、没有氧气、高温高压的地方也有踪迹。  巨大的地下生物圈  科学家一直好奇,这些大部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们生存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呢?于是他们一直挖一直挖,试图找到一个生命不存在的临界
期刊
如果有一场关于世界上“长相最奇怪的昆虫”的比赛,树跳虫们绝对有机会获得第一名!它们有无数的形状和颜色,当你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这是什么东西?那些凸起的角都是干什么用的,怎么那么像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难道它可以垂直升降?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体型和行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想象、探索!  长相有创造力  树跳虫是半翅目昆虫的一种,包括叶蝉和蝉。目前已知的树跳虫有400多个属,约有3200个种类。
期刊
磁铁和磁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能帮助我们在陌生的野外找到方向,还能把家里的冰箱门封紧。除了这些常见的例子,磁现象有时还能在某些场合下大显身手,比如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磁场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尽管磁现象很常见,但它还是有一些很了不起的秘密。  只有运动才产生磁现象  一个带电荷的粒子,孤零零地呆在那里,不做任何活动,就会产生电场。这个场从粒子的各个方向扩散到四周,并指示其他附近的带电粒
期刊
在月球上踏出历史性的脚步的人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当时他在月球上的行走速度是2.2千米/小时,这大概只是人类在地球上行走速度的一半。但其实,这并不是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真正速度,因为当时在设计宇航服时,并没有考虑到让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这些宇航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宇航員的行走速度。  后来,美国宇航局的一项研究测定了理论上人类在月球上最快的行走速度是5千米/时,若按照这个速度行走,走完10900千米
期刊
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几十亿的细菌,这些细菌有好有坏,有的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比如双歧杆菌等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有的却是引起口腔问题的罪魁祸首,比如变异链球菌会导致龋齿。然而,在生活了700多种细菌的口腔里,伤口却不易感染(正常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而且口腔内伤口的愈合速度也比身体上的其他伤口还要快。  其实,这是因为口腔中的唾液帮助了我们。唾液为口腔营造了一个湿润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炎症细胞的生存。
期刊
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舞步  每一个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人都是从看他跳舞开始的,说迈克尔·杰克逊有一多半的神话是关于他的舞蹈毫不夸张,他独特的舞步让人们对他铭记至今。如今全球音乐和舞蹈爱好者仍在争相模仿他的舞步,许多招牌动作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从机器人到高踢腿,他把无数经典的动作搬上舞台。其中太空步、反重力倾斜、魔鬼舞和机械舞这四大独创舞步最为闻名。而1987年在MV《Smooth Crimin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