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化设计在旅游景观历史遗迹中的应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遗迹呈散状分布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网络化设计,这对一个城市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可通过绿色空间、道路、其他形式作为媒介等多种方法进行。
  [关键词]旅游资源;历史遗迹;网络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54-02
  
  历史遗迹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地区与城市旅游景观的重要看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开发历史遗迹这部分旅游资源的潜力,在一些情况下,对历史遗迹予以整合,进行网络化设计非常必要。
  
  一、旅游景观中的历史遗迹网络设计的意义
  
  历史遗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资源,其中不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与情感寄托价值,是许多地区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城市与地区中,历史遗迹呈集中化分布,如山西平遥、江苏苏州、云南丽江等,历史遗迹集中化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就大多数城市与地区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现代化的发展,历史遗迹已不再集中分布,而是呈散状分布,难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呈散状分布的这部分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历史遗迹进行网络化设计,可以起到整合这部分旅游资源的效果。所谓网络设计,就是针对历史遗迹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中分布散乱、不成体系的局面,采用一定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把分散的历史遗迹纳入整体网络之中。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就是把个体历史遗迹整合到系统之中,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效果,使整体的效果大于个体的叠加。
  (一)网络化设计可以彰显历史遗迹的感官效果
  作为一种旅游景观,历史遗迹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及情感寄托功能,从而更加吸引游客。这不仅取决于历史遗迹自身的性质、外观、内涵、等级、年代等因素,还取决于一定的设计手段。因为用设计的手段可以使历史遗迹彰显其历史气氛,突出其感官效果,强化旅游者的视觉刺激,有助于游客加深对历史遗迹的理解。
  当然,这种设计并不是针对历史遗迹本身,而是针对历史遗迹周围地区,通过图底效应来实现。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一定的场内,人们并不是对其中的所有对象都明显感觉,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突显成为图形而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图底关系是人们凭着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需要,可以通过设计的方法来实现。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我们可以使历史遗迹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图底关系,历史遗迹为图,周围环境为底,这将对历史遗迹起到一种彰显作用。这种彰显作用使历史遗迹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强化历史遗迹的视觉效果,使旅游者能够更好地达到观赏的效果。否则,即使历史遗迹再好,由于缺乏良好的图底关系而淹没在现代建筑的“汪洋大海”之中或一些不和谐的环境之中,自身难以得到展示,也就削弱了观赏的效果,正如美国规划协会国家政治部主任杰福瑞•索尔所说的那样:“一座古老的建筑虽然被作为文物保护了下来,但它们孤零零地淹没在既无个性又与他们很不协调的现代钢筋水泥丛林中,完全看不出它们所代表的那种文化背景和传统。古老的建筑和它当时周围的环境一起形成一种文化和传统的,把烘托它们的基础破坏了,等于使它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已经体现不出那种文化意味。”(1)
  对历史遗迹进行网络化设计,需要借助于媒介,对历史遗迹周边地区予以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底关系,起到彰显历史遗迹历史气氛、烘托历史遗迹主体地位的效果。
  (二)网络化设计可以在历史遗迹间建立有机联系
  网络化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图底关系来烘托单体历史遗迹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旅游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联系过程,发挥历史遗迹的整体效果,同样可以起到加强旅游效果的作用。联系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使分散的历史遗迹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历史遗迹需要联系艺术,尤其是分散的历史遗迹之间更需要建立联系,有时候通过建立一定的联系,每个历史遗迹会被置于整个网络中各个支撑点位置,其形象更容易被突显出来,每个历史遗迹、历史氛围都将得到强化与放大,这要比单个历史遗迹的简单叠加效果要好上数倍;有时候通过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各个历史遗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旅游者能够获得一定的逻辑思维,这对增进旅游效果非常有益。关于这一点,侯仁之先生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历史遗迹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关键在于显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的原则,主次分明地勾勒出一个个历史剖面。(2)而网络设计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单体历史遗迹组织起来,可以形成一个个历史剖面,这对旅游者了解历史遗迹、理解历史非常有帮助,尤其这种网络化设计如果能以时序排列,效果尤佳,旅游者容易从中感受历史的延续与跳跃。
  (三)网络化设计可以整合旅游资源
  网络化设计还可以起到整合旅游资源的效果。如果缺乏这种整合,一部分历史遗迹单独而言并不十分具备历史文化价值,而在一定的整体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历史遗迹,就容易被忽视,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一种损失。笔者曾经去安徽安庆考察,发现那里的历史遗迹相当丰富,如三祖禅寺、徽派建筑、陈独秀墓等,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空间组织,实际上各个历史遗迹均是各自为战,旅游效果大打折扣。其中还有部分历史遗迹,由于缺乏一定的空间组织,实际已成旅游开发的“鸡肋”。如果把这部分历史遗迹用一定方法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会综合反映出徽南文化特征,而各部分又各有千秋,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还可以尽量延长旅游者的滞留时间,创造更多的旅游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二、旅游景观中的历史遗迹网络化设计方法
  
  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关键在于媒介要素的选择。媒介要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道路系统,也可以是绿地系统,还可以是新建建筑物甚至是雕刻、标牌(通常与道路系统合用),当然也包括以上各种要素的混杂使用,只要能使网络上各节点(即历史遗迹)间产生关联,或使网络上的节点彰显其他效果,或者媒介要素本身能对节点产生补偿作用,这种媒介就达到了效果。
  (一)利用绿色空间进行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
  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可以借助于绿色空间来实现。首先,生态环境与历史遗迹相结合,旅游者容易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因为生态和文化本身是紧密相联的,有时具有意义上的一体性。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山水等绿色空间往往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水均脱离了自身的物质意义而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与此对应的是人的情绪。其次,生态环境对历史遗迹可以起到衬托作用,以形成良好的图底关系。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大范围的开放空间是形成背景的极好素材。绿色开放空间为衬托,历史遗迹的视角主体地位更容易被突出;而且不同遗迹之间的有机联系也要靠绿色开放空间,树木能以姿态、高度、枝叶等从视觉上调和或消除历史遗迹与邻近建筑的矛盾。再次,绿色开放空间中一般都包含游憩、公共服务以及交通等因素,从而丰富旅游的内涵,人们游览历史遗迹的同时也在进行休闲娱乐。
  (二)利用道路进行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
  美国建筑师凯文•林奇非常重视以道路进行空间设计,他在《城市的印象》中说:“可以用紧密并列或互相可视的方式布置一连串的结点来形成一个结构……也可以用某道路、某边沿的共同联系来布置,用这些联系来构成广大的城市区域。”(3)“一个环境如同有力的可见的骨架,又有特征鲜明的各部分,那就易于实行新的开发并使它受人欢迎。”(4)林奇的论述虽然是针对城市空间而言的,但是实际上应用到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上也十分有效。
  以道路进行网络设计整合历史遗迹,除了方便可达性外,空间逻辑层次感是另外一个应被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国波士顿城的旅游路线就是这方面的经典。它在这个城市中,许多纪念独立战争的景点被巧妙地组合起来,新建的市政厅借着银行的走廊通道,使人能看到它的前身——当年的老市政厅。若干路口的城市广场则基本按时序路线组织在新的高楼围合的空间中,这条旅游路线的一个端点是金黄屋顶的州议会大厦,无论从空间形式还是其所陈列的内容,州议会大厦都适合作端点。整个路程像放电影一样,使人对线路上的历史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使历史遗迹不至于“丧身”于茫茫的现代建筑之中。再如日本的东京将散落的文物点组织起来,形成文化旅游步行道,也属于这方面的例子。
  (三)利用其他媒介进行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
  除绿色空间、道路等,一些小的空间小品,如雕刻、标牌、石碑等,也可以用来进行网络设计,通常与道路结合使用,更多地起到了空间提示作用。新加坡的牛车水街区的历史遗迹设计实际上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旅游局和国家档案馆从2001年开始,陆续在传统街区牛车水的多个地点设立叙事牌,从而让游人更加了解牛车水的历史古迹与街道。有关当局已经确认了37个历史性景点,包括街道、建筑与教堂、庙宇。这些叙事牌以有趣的“讲古”形式叙述牛车水的故事,既展示牛车水人家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又方便游人阅读,使人们深入了解了历史的来龙去脉。
  [注释]
  (1)杰福瑞•索尔:《城市规划听谁的》,《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第15期。
  (2)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引自《北京大学院士文库•侯仁之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4)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印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其他文献
绿色,春天的色彩,也是世界的原色、生命的本色。绿色课堂是原生态的课堂,是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课堂。
<正> 小说是块海绵般的园地,它是文学领域上最潮湿的地区,成百上千条河川小溪流灌着,其中一条清澈明秀的呼兰河水在涓涓流动……只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的肖红,在短短的不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