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崛起,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产生的诸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集中度过高等问题,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内蒙古地区的商业银行既要依托地区资源和比较优势,又要认清形势,积极预判、从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制流程、主动调整结构、创新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地区资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崛起,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影响,自治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在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时产生的诸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集中度过高,民间借贷日益膨胀等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形势,积极预判、提早行动,从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制流程、主动调整结构、创新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区域经济优势为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大的煤田和天然气田、最大的草原、最大的森林和最大的风能资源。在矿产、能源、成本、区位等方面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区域比较优势。依托这些优势,自治区形成了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涉农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针对自治区经济优势特点,区内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研究,确定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1.落实优势特色行业差别化政策,为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挖掘成本优势客户群体,大力支持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工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重点支持依托能源优势,成本优势明显、受到政府支持的电力、炼焦、煤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积极发展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涉农产业中的全国龙头企业;对金属冶炼行业中资源禀赋突出的小类行业,选择支持技术含量高、有产业集群效应的大型企业;允许在全国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的特色优势行业信贷和贷款余额适当增长等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支持。
2.紧扣自治区经济发展脉搏,确定信贷业务发展政策,准确定位客户目标。以自治区具有显著成本优势、收益良好、抗经济波动能力强的企业客户群体为目标客户,扩大授信客户群体。拓宽行业范围,与支持自治区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与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相结合,与促进消费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支持自治区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改善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相结合。
二、转变信贷业务发展方式,持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增强抗风险能力
1.转变经营理念,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加强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等指标的研究、管理和考核。建立以EVA和RAROC为衡量标准的贷款定价模型,针对不同企业客户的风险特点,坚持风险覆盖收益的原则,设定了收益回报底线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客户定价和产品营销策略。
2.推动信贷结构调整,提高抗风险能力。自治区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偏弱,抗外部风险能力降低,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等问题。要确定降低信贷集中度的指导思想,从客户、行业、产品、区域等维度,制定信贷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科学实施信贷结构调整。
3.坚持信贷政策重检,准确划分客户类别。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在充分分析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信贷政策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重检,对客户和银行自身信贷政策的适应性进行重新认识并拿出相应的对策来付诸实施。在宏观政策重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特色和优势,定期对信贷政策进行重检和调整。在微观客户重检方面,坚持“进、保、控、压、退”的原则,为客户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三、创新信贷审批管理机制,统一风险偏好
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贷审批集约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通过合适的审批模式,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审批环节对授信风险把控能力,为持续提高资产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公司、机构类信贷业务尽量提高审批层级,将授信审批权限集中到自治区一级。以统一信贷业务审批标准,起到统一风险偏好,提高审批质量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人为干扰、地方行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人贷款方面,要根据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采取差别化的授权,尽量避免单人审批制度,实行双人以上的审批方式。
2.利用区域经济研究成果,提升信贷审批专业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围绕自治区经济优势开展授信业务,不断提高审批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在审批环节,除了严格审查客户基本面、行业、规模、信用等级以及项目的核准、土地、环保、资本金等基本要素外,将成本优势作为授信客户的重要标准。积极将区域和客户的成本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经营优势,以此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水平。
四、完善信贷队伍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信贷业务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信贷岗位提出了多样化和专职化的要求。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队伍的配置和培养,采取切实措施满足信贷岗位人力需求,提高员工履岗能力。健全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信贷经理和风险经理队伍的配置,保证各级信贷队伍的建设。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针对性,保证信贷人员的适岗、履岗能力。
五、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控体系,为信贷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一是加强执行力,做到政策传导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作部署量化、执行标准细化、规章制度严密可操作。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2.持续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完善贷后管理制度,细化贷后管理流程,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贷后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具体划分,对有关贷后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归纳整合,规范贷后管理操作流程和步骤。二是加强授信条件的落实和问题客户的预警跟踪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质量。三是积极持续落实整改,提高整改完成率,健全整改长效机制。完善多发问题信息库,以合规的角度评估信贷风险,对同类多发问题开展集中治理,降低问题的多发频率;对以往年度发现问题进行持续追踪整改,消除遗留问题的风险隐患;加大对整改问题的核查力度,通过开展现场核查和非现场监测,保证整改结果的真实性。
3.强化合规管理,严格问责制度。合规经营,尽职免责是信贷经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对责任认定部门职责分工、政策要点和责任追究进行明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责任认定工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和约束机制上保障授信业务各个环节和岗位合规尽责。■
参考文献
[1] 陈凯.2011,《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上海金融研究》第10期,77-88
[2]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路还有多长.中国经济时报.2003
[3] 程玉伟.201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分析》,《时代金融》第11期,75-76
[4] 曾俭华.《利率机制实证分析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思考》武汉金融.2002年第3期
[5]郝晓春和丁岳维.2013,《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分析与对策建议》,《财会周刊》第2期,39-41
[6]张晓燕.2008《影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营利性的内外生因素》,《武汉金融》第6期,41-42
作者简介:张勇,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长期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在信用风险监控和市场风险识别与计量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地区资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崛起,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影响,自治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在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时产生的诸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集中度过高,民间借贷日益膨胀等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形势,积极预判、提早行动,从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制流程、主动调整结构、创新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区域经济优势为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大的煤田和天然气田、最大的草原、最大的森林和最大的风能资源。在矿产、能源、成本、区位等方面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区域比较优势。依托这些优势,自治区形成了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涉农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针对自治区经济优势特点,区内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研究,确定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1.落实优势特色行业差别化政策,为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挖掘成本优势客户群体,大力支持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工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重点支持依托能源优势,成本优势明显、受到政府支持的电力、炼焦、煤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积极发展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涉农产业中的全国龙头企业;对金属冶炼行业中资源禀赋突出的小类行业,选择支持技术含量高、有产业集群效应的大型企业;允许在全国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的特色优势行业信贷和贷款余额适当增长等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支持。
2.紧扣自治区经济发展脉搏,确定信贷业务发展政策,准确定位客户目标。以自治区具有显著成本优势、收益良好、抗经济波动能力强的企业客户群体为目标客户,扩大授信客户群体。拓宽行业范围,与支持自治区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与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相结合,与促进消费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支持自治区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改善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相结合。
二、转变信贷业务发展方式,持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增强抗风险能力
1.转变经营理念,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加强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等指标的研究、管理和考核。建立以EVA和RAROC为衡量标准的贷款定价模型,针对不同企业客户的风险特点,坚持风险覆盖收益的原则,设定了收益回报底线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客户定价和产品营销策略。
2.推动信贷结构调整,提高抗风险能力。自治区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偏弱,抗外部风险能力降低,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等问题。要确定降低信贷集中度的指导思想,从客户、行业、产品、区域等维度,制定信贷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科学实施信贷结构调整。
3.坚持信贷政策重检,准确划分客户类别。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在充分分析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信贷政策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重检,对客户和银行自身信贷政策的适应性进行重新认识并拿出相应的对策来付诸实施。在宏观政策重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特色和优势,定期对信贷政策进行重检和调整。在微观客户重检方面,坚持“进、保、控、压、退”的原则,为客户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三、创新信贷审批管理机制,统一风险偏好
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贷审批集约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通过合适的审批模式,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审批环节对授信风险把控能力,为持续提高资产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公司、机构类信贷业务尽量提高审批层级,将授信审批权限集中到自治区一级。以统一信贷业务审批标准,起到统一风险偏好,提高审批质量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人为干扰、地方行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人贷款方面,要根据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采取差别化的授权,尽量避免单人审批制度,实行双人以上的审批方式。
2.利用区域经济研究成果,提升信贷审批专业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围绕自治区经济优势开展授信业务,不断提高审批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在审批环节,除了严格审查客户基本面、行业、规模、信用等级以及项目的核准、土地、环保、资本金等基本要素外,将成本优势作为授信客户的重要标准。积极将区域和客户的成本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经营优势,以此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水平。
四、完善信贷队伍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信贷业务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信贷岗位提出了多样化和专职化的要求。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队伍的配置和培养,采取切实措施满足信贷岗位人力需求,提高员工履岗能力。健全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信贷经理和风险经理队伍的配置,保证各级信贷队伍的建设。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针对性,保证信贷人员的适岗、履岗能力。
五、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控体系,为信贷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一是加强执行力,做到政策传导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作部署量化、执行标准细化、规章制度严密可操作。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2.持续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完善贷后管理制度,细化贷后管理流程,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贷后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具体划分,对有关贷后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归纳整合,规范贷后管理操作流程和步骤。二是加强授信条件的落实和问题客户的预警跟踪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质量。三是积极持续落实整改,提高整改完成率,健全整改长效机制。完善多发问题信息库,以合规的角度评估信贷风险,对同类多发问题开展集中治理,降低问题的多发频率;对以往年度发现问题进行持续追踪整改,消除遗留问题的风险隐患;加大对整改问题的核查力度,通过开展现场核查和非现场监测,保证整改结果的真实性。
3.强化合规管理,严格问责制度。合规经营,尽职免责是信贷经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对责任认定部门职责分工、政策要点和责任追究进行明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责任认定工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和约束机制上保障授信业务各个环节和岗位合规尽责。■
参考文献
[1] 陈凯.2011,《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上海金融研究》第10期,77-88
[2]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路还有多长.中国经济时报.2003
[3] 程玉伟.201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分析》,《时代金融》第11期,75-76
[4] 曾俭华.《利率机制实证分析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思考》武汉金融.2002年第3期
[5]郝晓春和丁岳维.2013,《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分析与对策建议》,《财会周刊》第2期,39-41
[6]张晓燕.2008《影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营利性的内外生因素》,《武汉金融》第6期,41-42
作者简介:张勇,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长期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在信用风险监控和市场风险识别与计量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