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专家”引领创新服务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产业互联网正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平台和传感技术等新兴技术将传统产业链条和资源进行重组,大大提升产业运作效率,再造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及产业链生态,建立适应新市场的互联网化的生态体系,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国家重大战略及浙江省政策部署的引领下,中国联通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络和平台的运营优势,成立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和创新生态的打造。公司适应市场化运营需要,定位于产业互联网创新服务提供商,以构建“互联网+运营专家”第一品牌为目标,以大数据为引领,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通过全要素集成、全云化运营及大数据应用能力,着力打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创新业务能力,为政府、企业提供从连接、云平台到大数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作为“互联网运营专家”,现已打造了一系列创新业务平台。诸如浙江省(钱塘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湖州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产业余杭大数据云平台等,充分发挥发展产业互联网和打造创新生态的领军带头作用。
  全面“智能”管理,人人“智慧”治水
  浙江省(钱塘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创新发展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模式为目标,开发建设的面向全省统一的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一系列“互联网+环保”一揽子解决方案,平台实现了钱塘江流域、太湖流域、苕溪流域、运河流域等上万户河长的纵深全覆盖,不仅助力浙江环保系统实现全河道信息的分级、实时管理,更为全面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强大动力。
  系统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先进技术,基于河道网格化管理方式,对省、市、县(市、区)分级管理,整合现有各种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利用省、市、县三级传输网络快速收集至管理信息系统,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监管体系,面向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系统。
  在该系统上,全省的大河小沟被电子化清晰呈现,交接断面、污染源、河长公示牌等信息一目了然;各級河长只要点点手机就能上报、处理、反馈各种紧急涉河事件,撰写电子版的“河长日志”;老百姓想要查询水质、寻找河长、举报投诉,只要定位、上传“随手拍”照片,所反映的问题几个工作日就可得到解决……
  通过建设“看得见”、“叫得应”、“用得好”全省集中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河长们通过智能终端就可满足河道巡查、事件上报、照片上传、位置功能、核实反馈、日常管理等一键式线上功能,公众也可以通过APP、微信、热线电话等参与治水,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人人治水”。
  此外,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标准与分析应用,平台不仅实现跨业务部门跨平台的河湖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第三方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对接,数据同步,使得河长巡河工作流经过实践充分验证,上报、受理、处理、反馈的闭环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重点项目巡查与督办与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高级别安全防护,确保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 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升级
  公司积极发挥自身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技术、资源和生态优势,与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地——杭州余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创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携手共同打造了“产业余杭大数据云平台”。
  “产业余杭大数据云平台”围绕“用户”和“数据”,构建通用PaaS和多业态行业PaaS结合的产业云服务,输出产业SaaS应用,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及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应用平台”及“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平台沉淀多业态数据,串珠成链、汇聚成云,实现产业大数据“云聚余杭”。
  打造“产业余杭”,打响“互联网+运营专家”第一品牌,这是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携手余杭区委区政府,与企业、市场进行的一次协同创新,也是一记转型升级的完美亮相——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入手,推进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制度设计,推进大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产业生态,构筑创新发展的互联网+生态圈。
  产业,是产、城、人融合,也是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中,所有产业的发展思维和路径都在被重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二者也没有先后之分,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公司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发力,协同政府、企业和生产环节的上下游,有利于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联通产业互联网这幅画卷——“互联网+创新服务”的示范引领之路越走越宽;“互联网+运营专家”这颗明珠越来越璀璨光明。这份宽广、这份宏大,最终必将以产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造福并回馈每一个人!
其他文献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大数据浪潮。推动大数据应用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林业系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林业云、林业产业经营以及林业资源监管、远程诊断、应急指挥等方面,大数据都有广泛应用。  在森林休闲养生方面,越来越多的森林休闲养生行为累积了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在森林休闲养生中的应用,可以形成生态管理与
期刊
随着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快速融合发展,产业互联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去年首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成功举办后,产业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探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产业互联网发展资源、做好示范典型宣传交流、开展多方位跨界合作、推动重要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平台。  9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国互联网协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
期刊
它有完善的在线公共服务政策和立法,为公民在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民众在提出在线政务服务申请的24小时内,就会收到审批结果。按照规定,日本各级政府对于公众和企业的在线公共服务,从开始申请之时计算,都会在24小时之内办结。所谓的“24小时之内办结”,是指用户从利用个人電脑或者便携式数字信息终端通过互联网申请办理公共服务手续开始,直至各政府机构审查和发出批准与否的结论,完成一次电子申请操作的时间不超过24
期刊
“政务云”是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的产物,通过对政府服务流程、政务数据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进行精简、优化、整合,打造出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服务的基础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撑“政务云”提供服务的政务数据资源,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已成为未来“政务云”发展的必然趋势。  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期刊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打破了现有的产业格局,深刻的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催生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正在为制造业注入信息化的基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软件经营为特征,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在2017(第二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软司司长谢少峰一开场就为大家描述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其中,网络化的制造
期刊
中国联通通过建设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支撑绍兴智慧交通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以突破城市发展瓶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构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切入,统筹规划,逐步落实。其中智慧交通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进而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绍兴市政府于2015年7月印发《绍兴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应用,正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以此来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已成为广泛共识。丽水市“智慧政务”项目自2012年被浙江省列入全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以来,先后投入了市本级财政资金5.8亿元,引进社会投资3.6亿元,
期刊
自2011年起,中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国家级重点展会——中国(宁波)智博会已走过了7个年头。如今,它已成为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层次最高的行业盛会之一。据统计,第七届智博会三天共吸引7.1万人次到现场,参观人数创历年新高,同时通过媒体移动客户端在线直播开幕式、高峰论坛等活动累计吸引线上观众超过150万人次;累计展出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等3000多项;完成
期刊
2016年是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一年, 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域旅游”验收标准,“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成为四个基本标准之一。可见在旅游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数据中心信息不断接入的旅游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联通自2014年启动智慧旅游专项工作以来,一直不断探索前进。凭借自身基础网络运营优势、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多年的旅游信息化建设经验,相继发布联
期刊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信息化项目规模更大、要求更高。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在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也迎来了新要求,风险管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多年来,信息化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人力和投资力度持续增加,但许多项目并未达成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项目规划时对建设效益分析不够,对风险因素未能全面梳理和有效识别,导致意外因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