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抓住机遇,调研设计凉山乡村水域风光旅游产品,实施保护性开发,化资源优势为旅游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水体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巩固新村新寨建设成果的良性互动,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彝家新寨建设;水体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
一、凉山乡村的水域风光是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水体旅游资源
地表水受地质地貌制约形成海洋、湖池、河流、泉水、冰川、积雪等水域风光,是最活跃、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向性的旅游资源,依托水域风光可以设计打造多种多样的旅游服务项目。凉山彝区水域风光特色得天独厚,具有产业发展潜能。
1.凉山乡村水域风光的特色得天独厚
(1)分布广泛。高至冰峰雪顶,低至金沙江谷底的凉山水体覆盖地域空间极为广泛地分布在全州。依山傍水是凉山人选址定居的重要原则,村寨选址时一定会考虑生产生活的水资源之需;所有村寨地域内一定有水体存在。水利建设是新村新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引水、护水的水工设施,与自然水域风光共同组成凉山特色的水体旅游资源体系。
(2)景观丰富多样。地理环境是水域风光景观赋存数量和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凉山地质地貌和气侯条件复杂,植被良好,水资源丰富,形成雪岭冰川、河湖池沼、泉流、暗河等多种水体,赋存量大,单体景观极多。众多河流景观优美;高山“海子”色彩多样,似五彩珠宝镶欠在青山雪岭之间;湖泊处处似瑶池仙境,各具姿态;沼泽草海是湿地美景。许多村寨大中小型水电站的蓄水库区高峡平湖为邻,数以万计的人工渠堰、池塘、渡槽穿村越寨,是村民们生计之动脉。
凉山水体未受污染,水质良好,其形、色、声、影集美、奇、险为一体。周边环境优美,是观览、体验、修学、科考的旅游佳境。
(3)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各类水体的水温、水量、水质、水色、水味、水能、水产品为诸多环境因素制约。故蕴涵着水资源学、环保学、水利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科技原理。相关民间传说和村民祭水护水民俗,富涵人文科学价值。历史文化积淀厚重。17处新石器遗址昭示雅砻江、安宁河流域是凉山文化的摇篮;雷波大陷槽、小陷槽是诸葛亮南征古战场;马湖孟获庙是我国民族和解文化载体;司马相如“桥孙水以通邛都”、古孙水关、哑泉、史致康书法遗存等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4)红色旅游资源品位极高。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河段,强渡大渡河安顺场河段,会理会议遗址铁厂村仙人湖,彝海结盟遗址等,都是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的革命历史纪念地,长征红色文化精品路线的节点。
(5)多自然奇观和自然标志地。千里滩王老君滩、布拖白石滩,马湖地质公园地层剖面,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树河天生桥、群英沟树抱石、灵山寺“水洗金殿”、小相岭间隙响岩泉等奇观具有垄断性;“墨池笔峰”总有小鸟捡干净湖中枯枝败叶;水井坡、金马湧泉能预示天气变幻等,皆为自然奇观。山水间有诸多自然标志地,如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分别是四川与云南、凉山与甘孜、凉山与雅安的界河;摆摆顶雪峰是西昌、普格、德昌三县分界;则尔山雪峰是冕宁、九龙、石棉三县分界;夏俄多季峰冰雪和金沙江谷底分别是凉山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6)实用价值独特。一般水域风光审美价值超过实用价值,而凉山特有的温泉瀑布、公塘子温泉等不仅有康体健肤功能,还能温泉养鱼、温泉育秧。酸水泉、氡泉是健康益体的珍稀水体;麻哈洞瀑布、金马山涌泉等可以直接发电。
(7)多是生物多样性分布地。彝海、补莫湖、仙人湖是鸟类天堂、生物多样性景观地。野生鱼虾、莼菜、中草药类水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彝乡水域风光文艺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独特。水景催生名作,如毛主席的“金沙水泊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以革命豪情和凉山水体的雄险壮美永远激励后人。马骀、书伦、史致康等名家大作又助水体景观成名。许多彝族民歌、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毕摩经典内容与水体密切相关。
3.彝乡水体与周边景观组合良好,利于整体性开发。河湖泉瀑雪岭等与周围的地貌、生物景观、气候景观、田园绿色物产、村寨人文景观等组合,形成以水体为主的综合性旅游景观,体现出美的层次与组合。
二、彝家新寨建设为彝乡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
1.为彝区开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凉山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长足进步。但彝区贫困是历史、自然、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形成。2010年前,贫困类型多元、连片贫困、普遍贫困状况未根本转变。交通困难,旅游可进入性差;潮湿低矮暗黑民房等制约着旅游资源开发。自201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彝家新寨建设。至今己建成一千多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彝家新寨。交通、通讯、卫生、文体活动条件极大改善,通县油路全面建成,通乡镇油路率85%,通村公路率95%,新村新寨内硬化路面入户,旅游可进入性增强;传统陋习被健康文明新风尚取代;村民素质提高,商品意识和旅游接待技能增强。彝区成为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具备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利用彝区丰富的水体资源,开展水域风光旅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巩固彝家新寨建设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确保彝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将深化村民与游客对我国水环境的科学认识,增强爱护水资源和森林植被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实现旅游活动与新村新寨建设互动发展,是实现双赢的良好机遇。
三、凉山彝族乡村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彝乡水体旅游资源有开发效益,但二元现象依然明显。如马湖、乐水湖、普格温泉、竹核温泉、公塘子温泉、大槽河温泉瀑布、灵山圣泉等地游客多,节假日更为拥挤。彝海、小相岭冰川湖泊有游客,但未上规模;更多峡谷、河段、冰雪景观开发程度更低。人工水域风光赋存量大,利用效率不大。仙人湖、大桥水库游人不多;溪洛渡、锦屏电站等库区水域和渡口旅游很少开展。螺髻山、巴松、灵山矿泉水生产卓有效益,但尚待开发的矿泉、冷泉更多。 2.水域风光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综合开发程度不够,开发层次低。乡村水域风光旅游模式单一,主要集中在观光和温泉沐浴、农家乐休闲层面;至于利用水体科学内涵开展修学型、科研型、探险类旅游项目基本没有。导致一日游和走马观花型游客多,深度旅游者很少,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3.旅游服务基本上局限在旅游产业的第一层次,即游览观光娱乐行业及农家餐饮、小规模交通等低层产业层面,至于为旅游产业提供物质、文化、智力、管理、信息等服务的行业群尚未深层介入,水体旅游的尚未获得应有效益。
四、发展凉山乡村水域风光旅游的对策
1.更新观念,解放思想。①明确认识凉山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丰富多样性和可开发性。各村各寨都可以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既使是缺水的乡村,彝家新寨建设的引水设施也是优良景观。如金阳县横跨金沙江上空的云梯钢绳水管引滇省之水入四川,是我国距离最短的“南水北调”工程;斯觉堰、干塘堰等跨江钻山过悬崖引水工程,可与灵县红旗渠比肩。②明确认识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和社会效益。③明确巩固彝家新寨建设成果面临的挑战,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2.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彝区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人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采取集中培训农民工、大中专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专家进彝村传授技能等形式,培养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针对水体旅游服务需要,帮助村民了解本村水域风光禀赋和开发前景;学习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并具有通过语言、歌舞等形式展示本村水域风光特色,展示相关科技文化的能力;学习掌握包括加工当地水产品技能在内的彝族餐饮服务技能。
3.摸清家底,设计“一村一品”特色水域风光旅游产品。组织力量,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表》的标准,分区域、分类型对彝区自然水域风光、水工建筑特色及周边环境要素归类评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设计打造多样性旅游产品。实践中既为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服务,也注意避免邻近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
4.在科学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开发优质矿泉水产品;推广利用温泉开展反季节田园种植和温泉养热带水产的生产性活动,并以此开发田园劳动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
5.发掘各类水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设计打造相关自然科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类的科普推广、科学考察、文化艺术修学、旅游商品生产参与等类深度旅游产品,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
6.采取文学艺术展演、影像宣传、纪念品广告等形式,宣传凉水域风光特色旅游产品的,增强旅游吸引功能,壮大游客队伍,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
五、结束语
彝家新寨建设为彝区水域风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产业优势创造了条件,抓住机遇,调研设计“一村一品”的水域风光旅游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水体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巩固新村新寨建设成果良性互动,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陆铭宁(1974- ),女,汉族,籍贯:四川冕宁,学历:硕士研究生,西昌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民族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的研究
关键词:彝家新寨建设;水体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
一、凉山乡村的水域风光是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水体旅游资源
地表水受地质地貌制约形成海洋、湖池、河流、泉水、冰川、积雪等水域风光,是最活跃、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向性的旅游资源,依托水域风光可以设计打造多种多样的旅游服务项目。凉山彝区水域风光特色得天独厚,具有产业发展潜能。
1.凉山乡村水域风光的特色得天独厚
(1)分布广泛。高至冰峰雪顶,低至金沙江谷底的凉山水体覆盖地域空间极为广泛地分布在全州。依山傍水是凉山人选址定居的重要原则,村寨选址时一定会考虑生产生活的水资源之需;所有村寨地域内一定有水体存在。水利建设是新村新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引水、护水的水工设施,与自然水域风光共同组成凉山特色的水体旅游资源体系。
(2)景观丰富多样。地理环境是水域风光景观赋存数量和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凉山地质地貌和气侯条件复杂,植被良好,水资源丰富,形成雪岭冰川、河湖池沼、泉流、暗河等多种水体,赋存量大,单体景观极多。众多河流景观优美;高山“海子”色彩多样,似五彩珠宝镶欠在青山雪岭之间;湖泊处处似瑶池仙境,各具姿态;沼泽草海是湿地美景。许多村寨大中小型水电站的蓄水库区高峡平湖为邻,数以万计的人工渠堰、池塘、渡槽穿村越寨,是村民们生计之动脉。
凉山水体未受污染,水质良好,其形、色、声、影集美、奇、险为一体。周边环境优美,是观览、体验、修学、科考的旅游佳境。
(3)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各类水体的水温、水量、水质、水色、水味、水能、水产品为诸多环境因素制约。故蕴涵着水资源学、环保学、水利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科技原理。相关民间传说和村民祭水护水民俗,富涵人文科学价值。历史文化积淀厚重。17处新石器遗址昭示雅砻江、安宁河流域是凉山文化的摇篮;雷波大陷槽、小陷槽是诸葛亮南征古战场;马湖孟获庙是我国民族和解文化载体;司马相如“桥孙水以通邛都”、古孙水关、哑泉、史致康书法遗存等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4)红色旅游资源品位极高。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河段,强渡大渡河安顺场河段,会理会议遗址铁厂村仙人湖,彝海结盟遗址等,都是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的革命历史纪念地,长征红色文化精品路线的节点。
(5)多自然奇观和自然标志地。千里滩王老君滩、布拖白石滩,马湖地质公园地层剖面,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树河天生桥、群英沟树抱石、灵山寺“水洗金殿”、小相岭间隙响岩泉等奇观具有垄断性;“墨池笔峰”总有小鸟捡干净湖中枯枝败叶;水井坡、金马湧泉能预示天气变幻等,皆为自然奇观。山水间有诸多自然标志地,如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分别是四川与云南、凉山与甘孜、凉山与雅安的界河;摆摆顶雪峰是西昌、普格、德昌三县分界;则尔山雪峰是冕宁、九龙、石棉三县分界;夏俄多季峰冰雪和金沙江谷底分别是凉山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6)实用价值独特。一般水域风光审美价值超过实用价值,而凉山特有的温泉瀑布、公塘子温泉等不仅有康体健肤功能,还能温泉养鱼、温泉育秧。酸水泉、氡泉是健康益体的珍稀水体;麻哈洞瀑布、金马山涌泉等可以直接发电。
(7)多是生物多样性分布地。彝海、补莫湖、仙人湖是鸟类天堂、生物多样性景观地。野生鱼虾、莼菜、中草药类水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彝乡水域风光文艺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独特。水景催生名作,如毛主席的“金沙水泊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以革命豪情和凉山水体的雄险壮美永远激励后人。马骀、书伦、史致康等名家大作又助水体景观成名。许多彝族民歌、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毕摩经典内容与水体密切相关。
3.彝乡水体与周边景观组合良好,利于整体性开发。河湖泉瀑雪岭等与周围的地貌、生物景观、气候景观、田园绿色物产、村寨人文景观等组合,形成以水体为主的综合性旅游景观,体现出美的层次与组合。
二、彝家新寨建设为彝乡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
1.为彝区开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凉山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长足进步。但彝区贫困是历史、自然、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形成。2010年前,贫困类型多元、连片贫困、普遍贫困状况未根本转变。交通困难,旅游可进入性差;潮湿低矮暗黑民房等制约着旅游资源开发。自201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彝家新寨建设。至今己建成一千多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彝家新寨。交通、通讯、卫生、文体活动条件极大改善,通县油路全面建成,通乡镇油路率85%,通村公路率95%,新村新寨内硬化路面入户,旅游可进入性增强;传统陋习被健康文明新风尚取代;村民素质提高,商品意识和旅游接待技能增强。彝区成为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具备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利用彝区丰富的水体资源,开展水域风光旅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巩固彝家新寨建设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确保彝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将深化村民与游客对我国水环境的科学认识,增强爱护水资源和森林植被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实现旅游活动与新村新寨建设互动发展,是实现双赢的良好机遇。
三、凉山彝族乡村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彝乡水体旅游资源有开发效益,但二元现象依然明显。如马湖、乐水湖、普格温泉、竹核温泉、公塘子温泉、大槽河温泉瀑布、灵山圣泉等地游客多,节假日更为拥挤。彝海、小相岭冰川湖泊有游客,但未上规模;更多峡谷、河段、冰雪景观开发程度更低。人工水域风光赋存量大,利用效率不大。仙人湖、大桥水库游人不多;溪洛渡、锦屏电站等库区水域和渡口旅游很少开展。螺髻山、巴松、灵山矿泉水生产卓有效益,但尚待开发的矿泉、冷泉更多。 2.水域风光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综合开发程度不够,开发层次低。乡村水域风光旅游模式单一,主要集中在观光和温泉沐浴、农家乐休闲层面;至于利用水体科学内涵开展修学型、科研型、探险类旅游项目基本没有。导致一日游和走马观花型游客多,深度旅游者很少,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3.旅游服务基本上局限在旅游产业的第一层次,即游览观光娱乐行业及农家餐饮、小规模交通等低层产业层面,至于为旅游产业提供物质、文化、智力、管理、信息等服务的行业群尚未深层介入,水体旅游的尚未获得应有效益。
四、发展凉山乡村水域风光旅游的对策
1.更新观念,解放思想。①明确认识凉山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丰富多样性和可开发性。各村各寨都可以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既使是缺水的乡村,彝家新寨建设的引水设施也是优良景观。如金阳县横跨金沙江上空的云梯钢绳水管引滇省之水入四川,是我国距离最短的“南水北调”工程;斯觉堰、干塘堰等跨江钻山过悬崖引水工程,可与灵县红旗渠比肩。②明确认识开展水域风光旅游活动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和社会效益。③明确巩固彝家新寨建设成果面临的挑战,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2.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彝区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人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采取集中培训农民工、大中专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专家进彝村传授技能等形式,培养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针对水体旅游服务需要,帮助村民了解本村水域风光禀赋和开发前景;学习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并具有通过语言、歌舞等形式展示本村水域风光特色,展示相关科技文化的能力;学习掌握包括加工当地水产品技能在内的彝族餐饮服务技能。
3.摸清家底,设计“一村一品”特色水域风光旅游产品。组织力量,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表》的标准,分区域、分类型对彝区自然水域风光、水工建筑特色及周边环境要素归类评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设计打造多样性旅游产品。实践中既为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服务,也注意避免邻近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
4.在科学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开发优质矿泉水产品;推广利用温泉开展反季节田园种植和温泉养热带水产的生产性活动,并以此开发田园劳动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
5.发掘各类水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设计打造相关自然科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类的科普推广、科学考察、文化艺术修学、旅游商品生产参与等类深度旅游产品,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
6.采取文学艺术展演、影像宣传、纪念品广告等形式,宣传凉水域风光特色旅游产品的,增强旅游吸引功能,壮大游客队伍,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
五、结束语
彝家新寨建设为彝区水域风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产业优势创造了条件,抓住机遇,调研设计“一村一品”的水域风光旅游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水体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巩固新村新寨建设成果良性互动,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陆铭宁(1974- ),女,汉族,籍贯:四川冕宁,学历:硕士研究生,西昌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民族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