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高参与、高合作、高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准。构建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先学后教”,学习重心前移;精讲多练,学生高度参与;展示与反思,课堂诊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构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效益的终极指标。为了高分,学校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味,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创新思维不强。
目前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管理,加快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受广泛关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课堂教学,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高参与、高合作、高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有效课堂是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课堂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怎样构建有效课堂呢?
一、“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如战斗,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打好课堂教学翻身战,就要加强学习,做好一切准备,不打无把握之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有效课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标课程的修改程度、对课堂的驾驭程度。许多教师课前未认真学习,教学理念陈旧,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分,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无生气、随意性较大,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构建有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创新现代教育方法;其次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白道德与法治课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次要系统钻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全部教材,明确重难点,将教材基本内容消化吸收到教师的思想中,转化到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同化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做到“心中有教材”;最后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能力状况,做到“目中有学生”。教学设计中,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二、“先学后教”,学生学习重心前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的起点与归宿都应该且只能是学,因为学是学生有效吸收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过程。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与技能,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尽情地、自由自在地、有效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社会实践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有效课堂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必须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先学后教”,学习重心前移,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才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预习目标内容,完成好学案。难度过高,学生望而生畏;难度过低,学生浅尝辄止;目标内容要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学解决,少部分可以通过课前小组预习交流解决。教师在预习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精讲多练,学生高度参与,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最忌教师“满堂灌”、“一言谈”、“填鸭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包讲,内容繁杂,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思维没有拓展,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任何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参与合作为基础,离开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教师,那是“经师”,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的各种感观未调动起来,思维得不到拓展,学生容易疲倦,课堂效率必低。
四、展示与反思,课堂诊断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医生的功夫在病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好不好,学生的课堂展示、反馈是最好的检验。有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重视学生展示、反馈。学生的展示、反馈,为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信息,当堂问题当面解决,节约时间,避免课后“炒回锅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展示可以预习展示和课后展示,预习展示好比医生把脉诊断,课后展示犹如补养调理,两种展示结合起来,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运用能力,又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依据。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促进因素。反思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国忠.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构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效益的终极指标。为了高分,学校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味,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创新思维不强。
目前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管理,加快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受广泛关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课堂教学,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高参与、高合作、高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有效课堂是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课堂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怎样构建有效课堂呢?
一、“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如战斗,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打好课堂教学翻身战,就要加强学习,做好一切准备,不打无把握之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有效课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标课程的修改程度、对课堂的驾驭程度。许多教师课前未认真学习,教学理念陈旧,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分,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无生气、随意性较大,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构建有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创新现代教育方法;其次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白道德与法治课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次要系统钻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全部教材,明确重难点,将教材基本内容消化吸收到教师的思想中,转化到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同化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做到“心中有教材”;最后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能力状况,做到“目中有学生”。教学设计中,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二、“先学后教”,学生学习重心前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的起点与归宿都应该且只能是学,因为学是学生有效吸收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过程。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与技能,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尽情地、自由自在地、有效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社会实践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有效课堂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必须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先学后教”,学习重心前移,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才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预习目标内容,完成好学案。难度过高,学生望而生畏;难度过低,学生浅尝辄止;目标内容要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学解决,少部分可以通过课前小组预习交流解决。教师在预习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精讲多练,学生高度参与,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最忌教师“满堂灌”、“一言谈”、“填鸭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包讲,内容繁杂,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思维没有拓展,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任何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参与合作为基础,离开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教师,那是“经师”,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的各种感观未调动起来,思维得不到拓展,学生容易疲倦,课堂效率必低。
四、展示与反思,课堂诊断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医生的功夫在病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好不好,学生的课堂展示、反馈是最好的检验。有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重视学生展示、反馈。学生的展示、反馈,为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信息,当堂问题当面解决,节约时间,避免课后“炒回锅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展示可以预习展示和课后展示,预习展示好比医生把脉诊断,课后展示犹如补养调理,两种展示结合起来,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运用能力,又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依据。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促进因素。反思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国忠.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