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过逐步发展,形成制度框架稳定、覆盖面广、按龄筹资、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对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具有借鉴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试点现状与效果,提出进一步优化成都市长护险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远隔缺血适应(RIC)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与RIC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RIC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RIC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
期刊
<正>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生活。据估计,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40%。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在我国单病种死亡率中排名第二[1]。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并
期刊
目的 探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缺血间期及缺血后28 d)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入组,从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63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患者从血管再灌注前(缺血间适应)
期刊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P)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加用RI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血清内皮素(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ICAM)及预后。结果 观察
期刊
研究了采用NaOH活化焙烧咖啡渣制备咖啡渣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去除含铜废水中Cu(Ⅱ)。通过SEM和EDS对咖啡渣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废水初始pH、铜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Cu(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Cu(Ⅱ)质量浓度50 mg/L、pH=6的50 mL模拟含铜废水,在咖啡渣活性炭投加量10 mg、温度25 ℃,搅拌速率150 r/min最佳条件下吸附9 h,Cu(Ⅱ)吸附去
期刊
远隔缺血适应(RIC)指部分器官受到短暂性缺血缺氧刺激后诱导该器官外其他脏器对严重缺血缺氧事件耐受性提高,其保护效应在心、脑等多个器官得到了证实,其中RIC的心肌保护效应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将尝试对RIC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期刊
近年来,宁波市长期照护服务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影响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对此,从高效能强化部门协同、高标准推进长护险提质扩面、高质量构建整合照护体系、高素质培育服务人才四个方面,提出推进长期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迅速提高与扩张,但也有可能出现经营成本上升、管理难度加大、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现代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利用“业财一体化”的经营理念对制造企业经营进行优化,已成为众多企业进行财务控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了业财一体化的必要性和业财一体化对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之后,提出了业财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
期刊
骨代谢是在各种骨细胞参与下对骨骼进行不断修复和重塑的动态过程。骨代谢的平衡对于维持骨密度以及骨强度等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机体内的第二大基因库,在维持动物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骨代谢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等多种方式维持动物的骨骼健康。中草药内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进而可维持菌
期刊
科学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对于塑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与营造韧性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创新”四维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序演进、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异特征,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有效提升,上中下游各地区演进过程、极化特征不尽相同。(2)城市生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