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坚持德育为先”,要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笔者尝试在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求让德育更容易、更深入地植根到学生心中。
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初步感知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每课重点学习两到三个指令积木,并完成一个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序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体现德育思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学习目标,并感悟德育思想的渗透熏陶。
本文以教材中“Scratch中角色的控制及变量的使用”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题】以和为贵——Scratch中角色的控制及变量的使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和谐”,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论语》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使一切都能够和顺和谐。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更是处于三个层面当中最高位的国家层面的。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和谐”的价值观。本课把培养“以和为贵”意识与新课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创作作品,表达“和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和变量的运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能触发指定的程序脚本,变量能暂存数据和参与计算,都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课是为创作综合作品打下基础的重要一课。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Scratch指令积木的使用方法,在程序设计方面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控制程序脚本的执行;能新建变量,并对变量的值进行设置或增加。
2.通过课堂创设的情景和学习任务,创作表达“和谐”价值观的作品,培养“和谐”价值观。
教学重点:变量的使用。
教学难点:变量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课创设了一个贯整课教学的情景,此情景常见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本课的德育主题“和谐”渗透其中。
2.任务驱动法。本课设置了三个任务,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任务一,学习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触发程序脚本;任务二,学习创建变量和控制变量值增减的方法;任务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指令,创作结局动画。三个任务始终引导学生环绕“和谐”为主题进行编程创作,让学生在掌握编程知识的同时,感悟“和谐”的价值观。
3.本课采用计算思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分析范例,训练思维→提供资源,自主探究→互评作品,不断完善→梳理总结,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 重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出本课德育主题——“和谐”。
(2) 展示范例程序,创设情景:两名学生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准备回家,却在走廊拐弯处撞在了一块,双方愤怒情绪高涨,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呢?点击程序中的两个学生角色,会出现“以和为贵”的文字效果,同时变量“和谐度”增加。继续点击角色直到变量“和谐度”的数值达到100,学生角色会切换为微笑的造型并播放双方和好的结局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把本课的德育主题传达给学生。再用贴近学生生活情景的范例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鳴,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教学。
2. 分析范例,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分析范例,完成程序流程图,明确要实现的编程目标:①单击学生角色,会切换为带有“以和为贵”文字效果的造型②创建变量“和谐度”,单击学生角色时,变量值会增加③编写“和谐度”达到100时会出现的结局动画。
(2)新知教学一: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指令积木,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问题,进而引出新知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的用法,并上机实践,实现编程目标①。
(3)新知教学二:引导学生思考变量“和谐度”在程序中的作用。教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练习实践,达成编程目标②。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析范例,明确学习目标。再完成流程图,为之后的练习提供手脚架。变量的使用,由教师讲解示范,再通过练习巩固,突破教学重难点。角色造型设计、变量在本程序中的作用,都以本课的德育主题“和谐”为出发点,让“和谐”贯穿整课学习。
3. 综合拓展,评价分享
(1) 综合练习:老师展示数个当“和谐度”达到100时,两个角色互相和好的结局动画,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编程知识,完成编程目标③。
(2)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意图,并请其他同学点评,提出创作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数个不同的结局动画,激发学生创意,并引导学生要设计符合“和谐”主题的作品。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意图以及对同学作品进行点评,进一步把本课的德育主题渗透到学生心中。
4. 梳理归纳,总结提升
梳理归纳本课所学新知,再请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要谨记“以和为贵”,让本课的编程知识进一步内化,让德育主题“和谐”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
1.优点
德育教育是我国千年不变的教育任务,信息技术是近几十年的划时代创新。如何让两者“和融”,绝不是新瓶与旧酒的简单拼装。解决孩子们的思想问题要从根本着手,才能达到让学生听之、信之、行之的效果。本课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使之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习投入,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从学习编程知识出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心中的“和谐”,达至平衡,产生效能。让孩子们看到“和谐”关系的建立过程,明白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正确做法。这种教育是生动的课堂结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不会有说教的压力,是孩子们建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有力支撑。
2.不足之处
综合练习环节,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数量不够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受到了限制,最终作品呈现的效果较为简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坚持德育为先”,要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笔者尝试在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求让德育更容易、更深入地植根到学生心中。
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初步感知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每课重点学习两到三个指令积木,并完成一个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序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体现德育思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学习目标,并感悟德育思想的渗透熏陶。
本文以教材中“Scratch中角色的控制及变量的使用”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题】以和为贵——Scratch中角色的控制及变量的使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和谐”,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论语》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使一切都能够和顺和谐。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更是处于三个层面当中最高位的国家层面的。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和谐”的价值观。本课把培养“以和为贵”意识与新课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创作作品,表达“和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和变量的运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能触发指定的程序脚本,变量能暂存数据和参与计算,都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课是为创作综合作品打下基础的重要一课。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Scratch指令积木的使用方法,在程序设计方面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控制程序脚本的执行;能新建变量,并对变量的值进行设置或增加。
2.通过课堂创设的情景和学习任务,创作表达“和谐”价值观的作品,培养“和谐”价值观。
教学重点:变量的使用。
教学难点:变量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课创设了一个贯整课教学的情景,此情景常见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本课的德育主题“和谐”渗透其中。
2.任务驱动法。本课设置了三个任务,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任务一,学习用“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触发程序脚本;任务二,学习创建变量和控制变量值增减的方法;任务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指令,创作结局动画。三个任务始终引导学生环绕“和谐”为主题进行编程创作,让学生在掌握编程知识的同时,感悟“和谐”的价值观。
3.本课采用计算思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分析范例,训练思维→提供资源,自主探究→互评作品,不断完善→梳理总结,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 重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出本课德育主题——“和谐”。
(2) 展示范例程序,创设情景:两名学生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准备回家,却在走廊拐弯处撞在了一块,双方愤怒情绪高涨,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呢?点击程序中的两个学生角色,会出现“以和为贵”的文字效果,同时变量“和谐度”增加。继续点击角色直到变量“和谐度”的数值达到100,学生角色会切换为微笑的造型并播放双方和好的结局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把本课的德育主题传达给学生。再用贴近学生生活情景的范例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鳴,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教学。
2. 分析范例,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分析范例,完成程序流程图,明确要实现的编程目标:①单击学生角色,会切换为带有“以和为贵”文字效果的造型②创建变量“和谐度”,单击学生角色时,变量值会增加③编写“和谐度”达到100时会出现的结局动画。
(2)新知教学一: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指令积木,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问题,进而引出新知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当角色被点击”指令积木的用法,并上机实践,实现编程目标①。
(3)新知教学二:引导学生思考变量“和谐度”在程序中的作用。教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练习实践,达成编程目标②。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析范例,明确学习目标。再完成流程图,为之后的练习提供手脚架。变量的使用,由教师讲解示范,再通过练习巩固,突破教学重难点。角色造型设计、变量在本程序中的作用,都以本课的德育主题“和谐”为出发点,让“和谐”贯穿整课学习。
3. 综合拓展,评价分享
(1) 综合练习:老师展示数个当“和谐度”达到100时,两个角色互相和好的结局动画,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编程知识,完成编程目标③。
(2)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意图,并请其他同学点评,提出创作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数个不同的结局动画,激发学生创意,并引导学生要设计符合“和谐”主题的作品。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意图以及对同学作品进行点评,进一步把本课的德育主题渗透到学生心中。
4. 梳理归纳,总结提升
梳理归纳本课所学新知,再请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要谨记“以和为贵”,让本课的编程知识进一步内化,让德育主题“和谐”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
1.优点
德育教育是我国千年不变的教育任务,信息技术是近几十年的划时代创新。如何让两者“和融”,绝不是新瓶与旧酒的简单拼装。解决孩子们的思想问题要从根本着手,才能达到让学生听之、信之、行之的效果。本课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使之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习投入,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从学习编程知识出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心中的“和谐”,达至平衡,产生效能。让孩子们看到“和谐”关系的建立过程,明白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正确做法。这种教育是生动的课堂结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不会有说教的压力,是孩子们建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有力支撑。
2.不足之处
综合练习环节,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数量不够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受到了限制,最终作品呈现的效果较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