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指出:要求建立体现以素质教育为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核心、科学客观多元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对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个理念追求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终结性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等级或者分数来跟他人相比较,而是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认识自我,强调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用一句话来比喻就是: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源泉。
那么,怎么样使激励性的评价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催化剂呢?我们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真诚的爱,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转瞬即逝的“闪光点”,也就是要找到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落脚点,使得表扬具有情景性,然后再寄予期待激励的语言,才会使表扬取得最大的效应。在课堂上,评价必须超出及突破传统的以“不对,请坐”,“这个问题你答对了”这些无意识的简单化的无意义评价,要构建能够对学生学习活动有所激发作用,使学生保持内化的、长久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所以,在评价中老师要特别的注意对学生的情绪和感情的影响,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与感染,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如:“你知道得可真多!”“你确实很有自己的见解哦。”“回答错了没关系,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你很聪明,相信你下一次读得或回答得会更好。”这些热情洋溢的激励话语一定会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却是孩子的阳光,课堂的生命。
表扬和鼓励是教育的一项法宝,它们对学生有着无穷的魔力,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一旦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倒不如用一点心力和艺术去鼓励学生,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他们都能够和谐自由的发展。总之,我们的老师应该以饱满的精神,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哪怕是对学生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摸头的爱抚、握手的感激、拍肩的激励,都是激励性的评价,它像一丝花香沁人心脾。这样激励性的评价,既简便又直接,虽然不是记载,却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谁又能说它不是激励性评价呢?
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个个轻松,人人心驰神往。这样的课堂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是一项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所以,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就是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的时机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的不好,将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使评价适得其反。因此,评价的时机应该在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赖的时候,选择在师生的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及时的评价,老师本人要抓住瞬时的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式课堂评价,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班上的全体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的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评价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纵向的评价。考查学生个体的进步或退步,以及变化幅度,注意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从而进行调整、不断进步。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还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个性、学习水平,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激励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口头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在学校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我们的学生尽情投入、全力发挥,获得自身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进行评价时,不是立即的给予对与错的评判,而应该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通过语言、提问、实验等,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课堂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之间去发现、分析、论证。每当有一种意见提出时,老师都让学生给予评价,他们可以分析、争论,自己去发挥。在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照标准答案,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见解。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完善的地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所在,进行补充性设问,引发学生讨论,引起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讨论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思考过程。在学生理解的不够准确,表达的不够完整时,老师可以运用反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产生疑问,引发再次深入思考,进行多次比较,进而排除认识和理解上的谬误,从而获取真知。让学生在这个反复的思考启发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正确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必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对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个理念追求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终结性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等级或者分数来跟他人相比较,而是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认识自我,强调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用一句话来比喻就是: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源泉。
那么,怎么样使激励性的评价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催化剂呢?我们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真诚的爱,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转瞬即逝的“闪光点”,也就是要找到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落脚点,使得表扬具有情景性,然后再寄予期待激励的语言,才会使表扬取得最大的效应。在课堂上,评价必须超出及突破传统的以“不对,请坐”,“这个问题你答对了”这些无意识的简单化的无意义评价,要构建能够对学生学习活动有所激发作用,使学生保持内化的、长久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所以,在评价中老师要特别的注意对学生的情绪和感情的影响,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与感染,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如:“你知道得可真多!”“你确实很有自己的见解哦。”“回答错了没关系,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你很聪明,相信你下一次读得或回答得会更好。”这些热情洋溢的激励话语一定会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却是孩子的阳光,课堂的生命。
表扬和鼓励是教育的一项法宝,它们对学生有着无穷的魔力,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一旦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倒不如用一点心力和艺术去鼓励学生,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他们都能够和谐自由的发展。总之,我们的老师应该以饱满的精神,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哪怕是对学生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摸头的爱抚、握手的感激、拍肩的激励,都是激励性的评价,它像一丝花香沁人心脾。这样激励性的评价,既简便又直接,虽然不是记载,却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谁又能说它不是激励性评价呢?
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个个轻松,人人心驰神往。这样的课堂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是一项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所以,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就是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的时机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的不好,将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使评价适得其反。因此,评价的时机应该在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赖的时候,选择在师生的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课堂口头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及时的评价,老师本人要抓住瞬时的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式课堂评价,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班上的全体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的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评价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纵向的评价。考查学生个体的进步或退步,以及变化幅度,注意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从而进行调整、不断进步。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还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个性、学习水平,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激励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口头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在学校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我们的学生尽情投入、全力发挥,获得自身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进行评价时,不是立即的给予对与错的评判,而应该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通过语言、提问、实验等,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课堂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之间去发现、分析、论证。每当有一种意见提出时,老师都让学生给予评价,他们可以分析、争论,自己去发挥。在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照标准答案,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见解。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完善的地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所在,进行补充性设问,引发学生讨论,引起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讨论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思考过程。在学生理解的不够准确,表达的不够完整时,老师可以运用反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产生疑问,引发再次深入思考,进行多次比较,进而排除认识和理解上的谬误,从而获取真知。让学生在这个反复的思考启发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正确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必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