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真实环境进行测试验证,可靠评估高铁覆盖场景下TD-LTE F频段的车厢穿透性能、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上下行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关键词】TD-LTE高铁吞吐量成功率同异频组网TD-LTE dense Urban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analysis
Yu Shi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Ltd
Hu Zhefeng ,Qu Zewei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Ltd Zhejiang Branch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D-LTE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in dense Urban. We analysis from theory and do test in a real environment, then evaluate TD-LTE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in dense Urban reliably. Key Word: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 Link Budget Coverage Remote
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城际交通方式,日渐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商务旅行较多,中高端客户较集中,较多的移动办公和网络娱乐休闲需求,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竞争,获取经济利润的新领域。
高铁运输网络带来了高效交通和舒适体验,但高铁途径城市、平原、高山、丘陵、隧道等几乎所有无线环境,这对于移动通信,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TD-LTE网络技术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一、测试环境与内容
1.1测试环境
主测基站系统带宽全部设置为20M,频段为1800MHz-1900MHz,上下行时隙配比为3:1,特殊子帧配置3:9:2。具体站点配置参数如表1:
高铁测试覆盖区域周边地形以平原地形为主,全长约60km左右,列车全程行驶时间15分钟左右,测试小区呈线性分布,实际测试中正常使用小区数为54个,站间距平均1km左右,天线平均挂高34.6米。TD-LTE站点以一个主站(BBU)带多个远端(RRU),并通过远端(RRU)小区合并方式形成超级小区来实现线性覆盖区。
车体穿透损耗高达12~24dB,对基站和终端的杂散性能和接收灵敏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移动带来较大的多普勒频偏,严重影响了基站侧和终端侧的性能。频繁切换导致掉话和脱网的风险增加,带来极差的用户体验。
测试TD-LTE站点分布及测试路线如图1所示:
1.2测试内容
本次试验测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接入成功率测试、切换成功率测试、TM2/TM3模式性能对比以及同频/异频组网性能对比。
四、总结与建议
本项测试用例有效的评估了TD-LTE的覆盖能力,获得如下结论:(1)20MHz同频组网条件下,高铁上各项KPI指标均能满足目前用户使用需求;(2)TM2与TM3相比,高铁场景下使用双流下行数据调度可以带来下行流量增益;(3)10MHz与20MHz组网相比,单用户吞吐量偏低,用户感知相对差;(4)异频组网与同频组网相比,切换成功率有所提高,从实测结果看上下行吞吐量并未获得增益。
本项测试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如下:(1)高铁组网下,需要做好单小区覆盖控制,过覆盖会导致切换关系复杂,引发切换失败、掉话等异常;注意规划设计好各小区的方位角和下倾角,防止过覆盖、主覆盖不明显、主服务小区覆盖交替出现时,终端容易发生乒乓切换等问题。(2)TD-L采用2个RRU的方案进行小区合并,可以通过测试获取RSRP的分布比例,确认整体覆盖是否符合集团规范要求;(3)若存在弱覆盖的情形,可以通过调整RS功率、工程参数等方法进行弥补;(4)目前PCCPCH功率配置为33dBm,RS功率配置为9或12dBm;(5)切换性能可以通过LTE协议中的相关参数调整进行保证,如切换参数,包括触发门限、Time to Trigger、小区个体偏移、T304等;(6)调整随机接入类相关参数,包括Preamble的期望接收功率、Preamble最大发送次数等解决小区数量增多、切换次数增多等问题;(7)现阶段高铁不建议与周边大网同频组网,在宏蜂窝同频组网条件下吞吐量有一定程度下降的,高铁与公网同频组网时性能可能也会有所下降;(8)TD-L和TD-S都工作在F频段,但其中心频点不同,且保留一定频带隔离度,并通过上下行时隙及特殊子帧配比规避交叉时隙干扰;(9)建议高铁专网与周边公网同频组网研究后续专项开展,可以结合eICIC等算法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3
[2]赵训威,林辉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
【关键词】TD-LTE高铁吞吐量成功率同异频组网TD-LTE dense Urban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analysis
Yu Shi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Ltd
Hu Zhefeng ,Qu Zewei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Ltd Zhejiang Branch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D-LTE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in dense Urban. We analysis from theory and do test in a real environment, then evaluate TD-LTE single cell coverage performance in dense Urban reliably. Key Word: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 Link Budget Coverage Remote
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城际交通方式,日渐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商务旅行较多,中高端客户较集中,较多的移动办公和网络娱乐休闲需求,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竞争,获取经济利润的新领域。
高铁运输网络带来了高效交通和舒适体验,但高铁途径城市、平原、高山、丘陵、隧道等几乎所有无线环境,这对于移动通信,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TD-LTE网络技术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一、测试环境与内容
1.1测试环境
主测基站系统带宽全部设置为20M,频段为1800MHz-1900MHz,上下行时隙配比为3:1,特殊子帧配置3:9:2。具体站点配置参数如表1:
高铁测试覆盖区域周边地形以平原地形为主,全长约60km左右,列车全程行驶时间15分钟左右,测试小区呈线性分布,实际测试中正常使用小区数为54个,站间距平均1km左右,天线平均挂高34.6米。TD-LTE站点以一个主站(BBU)带多个远端(RRU),并通过远端(RRU)小区合并方式形成超级小区来实现线性覆盖区。
车体穿透损耗高达12~24dB,对基站和终端的杂散性能和接收灵敏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移动带来较大的多普勒频偏,严重影响了基站侧和终端侧的性能。频繁切换导致掉话和脱网的风险增加,带来极差的用户体验。
测试TD-LTE站点分布及测试路线如图1所示:
1.2测试内容
本次试验测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接入成功率测试、切换成功率测试、TM2/TM3模式性能对比以及同频/异频组网性能对比。
四、总结与建议
本项测试用例有效的评估了TD-LTE的覆盖能力,获得如下结论:(1)20MHz同频组网条件下,高铁上各项KPI指标均能满足目前用户使用需求;(2)TM2与TM3相比,高铁场景下使用双流下行数据调度可以带来下行流量增益;(3)10MHz与20MHz组网相比,单用户吞吐量偏低,用户感知相对差;(4)异频组网与同频组网相比,切换成功率有所提高,从实测结果看上下行吞吐量并未获得增益。
本项测试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如下:(1)高铁组网下,需要做好单小区覆盖控制,过覆盖会导致切换关系复杂,引发切换失败、掉话等异常;注意规划设计好各小区的方位角和下倾角,防止过覆盖、主覆盖不明显、主服务小区覆盖交替出现时,终端容易发生乒乓切换等问题。(2)TD-L采用2个RRU的方案进行小区合并,可以通过测试获取RSRP的分布比例,确认整体覆盖是否符合集团规范要求;(3)若存在弱覆盖的情形,可以通过调整RS功率、工程参数等方法进行弥补;(4)目前PCCPCH功率配置为33dBm,RS功率配置为9或12dBm;(5)切换性能可以通过LTE协议中的相关参数调整进行保证,如切换参数,包括触发门限、Time to Trigger、小区个体偏移、T304等;(6)调整随机接入类相关参数,包括Preamble的期望接收功率、Preamble最大发送次数等解决小区数量增多、切换次数增多等问题;(7)现阶段高铁不建议与周边大网同频组网,在宏蜂窝同频组网条件下吞吐量有一定程度下降的,高铁与公网同频组网时性能可能也会有所下降;(8)TD-L和TD-S都工作在F频段,但其中心频点不同,且保留一定频带隔离度,并通过上下行时隙及特殊子帧配比规避交叉时隙干扰;(9)建议高铁专网与周边公网同频组网研究后续专项开展,可以结合eICIC等算法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3
[2]赵训威,林辉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