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各种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且能调节适应性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外泌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潜力.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组织病理具有扩张乳腺导管,中性粒、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伴有脓肿和肉芽肿形成的特征.PCM组织中已发现存在外泌体,基于外泌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外泌体对于PCM可能存在激活炎症进展、抑制抗原提呈等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对PCM机制研究及其治疗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ore 3 O-型糖链对大肠杆菌黏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获得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6(β3gnT6)稳定过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及其对照细胞株(Ctr/HT-29和Ctr/LS174T).上述细胞株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共培养,采用细菌梯度稀释克隆计数和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法,计数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数;上述细胞株与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共培养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尿液或血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引起GFR下降[<60 ml/(min·1.73 m2)]超过3个月.中医将慢性肾脏病归于“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位在肾.中医强调“肝肾同源”,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均密切相关.本文从古籍文献入手,结合现代研究,总结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发挥中医药特色,进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神经源性膀胱作为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多以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此类病理反应,避免患者膀胱输尿管反流,引发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等危险病症,危害其身心健康.临床最有效且安全性最高的干预手段是排空患者膀胱.基于此,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本研究现总结当前临床关于间歇导尿的常用方法,阐述此类操作常见并发症,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医护人员护理水平,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产后抑郁症是孕妇分娩后产生的一种不良的情绪障碍,是产妇最常见的心理异常疾病,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母体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危害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疾病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且母婴的身心健康更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与治疗产后抑郁症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医护人员必须提高专业水平,做到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及时发现,并尽早对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的干预,从源头上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降低产后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