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巧设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并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眼睛观察、亲手临模等教学手段的拓宽更适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块;对于基础较差的职校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授课的幽默尤其重要。
关键词:巧用课堂提问 拓宽教学手段 授课艺术 学科间联系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术机械类专业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松散、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内容涉及“轴系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而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从初中走入职校的学生,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他们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机械工程方面的感性知识极少,有些同学连螺钉都未见过。对于教师借助黑板的讲解接受起来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对应用特点产生混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现象。所以,怎样优化机械基础课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便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机械基础教学中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巧用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一般人们对问题总敏感而渴求知道真相或结果,“疑是学之始,思之由”,疑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也便有了探索真理的愿望和契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照本宣科地泛泛解释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由启而发,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诱导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螺纹种类及应用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台虎钳中的螺纹是什么形状?自行车轴上螺纹是什么形状?车床上丝杆螺纹是什么形状?三种螺纹截面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再想一想,生产生活中,哪些场合用到螺纹?虽然螺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但需要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后才能正解回答出。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自然引导他们得了结论自行车轴上螺纹采用三角形螺纹,因而其强度高,螺纹对中性好,传动效率高。通过合理设疑,然后举例验证,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完“铰链四杆机构”这个章节时,可以根据日常人骑自行车现象设计问题:自行车包含哪几种传动机构?学生往往会认为只有一种链传动机构,其实还包含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杆机构,即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是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这样设置问题既紧扣大纲要求,又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拓宽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学中要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中可采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现场参观教学等形式,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如在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该机构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性质,可先利用模型进行现场演示,再分别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以发现三种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交链四杆机构有什么差异。学生会发现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曲柄的转动和摇杆的摆动是可以转换的,但当以摇杆为主动件时,要实现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则会卡死。然后再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如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是采用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而且是采用飞轮的惯性作用通过死点: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是采反向平行双曲柄机构等。再如,可组织学生到车间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感受性认识,加深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可带学生观察轴上零件(齿轮、带轮、轴承)的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方法。观看齿轮转动与变速的过程,观看齿轮齿条传动过程;现场总结齿轮机构的主要类型(平面与空间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低速、中速、高速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很好地“消化”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活性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不重视的专业课学习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究授课艺术,要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恰当的专业术语把抽象的概念幽默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发效应”。例如在给学生讲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流连续原理”时,结合“河里流动的水只要没有分支,任一时刻流进流出的水量相等的”这一比喻,学生就能很快明白,且课程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再如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时,为学生补充了这样的顺口溜:“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压力角小传力好,形式尺寸来决定。”这种顺口溜式的总结,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学科间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它和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时要和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如在讲到“轴”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车床主轴箱,车床主轴箱涵盖了以上几门学科的内容,从轮系到主轴,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等级零件的尺寸确定,涉及齿轮、轴等级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的选择,涉及齿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通过对各知识间的综合,将原来孤立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优化机械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化繁为简,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各传动机构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了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巧用课堂提问 拓宽教学手段 授课艺术 学科间联系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术机械类专业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松散、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内容涉及“轴系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而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从初中走入职校的学生,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他们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机械工程方面的感性知识极少,有些同学连螺钉都未见过。对于教师借助黑板的讲解接受起来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对应用特点产生混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现象。所以,怎样优化机械基础课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便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机械基础教学中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巧用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一般人们对问题总敏感而渴求知道真相或结果,“疑是学之始,思之由”,疑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也便有了探索真理的愿望和契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照本宣科地泛泛解释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由启而发,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诱导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螺纹种类及应用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台虎钳中的螺纹是什么形状?自行车轴上螺纹是什么形状?车床上丝杆螺纹是什么形状?三种螺纹截面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再想一想,生产生活中,哪些场合用到螺纹?虽然螺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但需要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后才能正解回答出。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自然引导他们得了结论自行车轴上螺纹采用三角形螺纹,因而其强度高,螺纹对中性好,传动效率高。通过合理设疑,然后举例验证,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完“铰链四杆机构”这个章节时,可以根据日常人骑自行车现象设计问题:自行车包含哪几种传动机构?学生往往会认为只有一种链传动机构,其实还包含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杆机构,即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是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这样设置问题既紧扣大纲要求,又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拓宽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学中要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中可采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现场参观教学等形式,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如在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该机构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性质,可先利用模型进行现场演示,再分别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以发现三种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交链四杆机构有什么差异。学生会发现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曲柄的转动和摇杆的摆动是可以转换的,但当以摇杆为主动件时,要实现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则会卡死。然后再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如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是采用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而且是采用飞轮的惯性作用通过死点: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是采反向平行双曲柄机构等。再如,可组织学生到车间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感受性认识,加深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可带学生观察轴上零件(齿轮、带轮、轴承)的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方法。观看齿轮转动与变速的过程,观看齿轮齿条传动过程;现场总结齿轮机构的主要类型(平面与空间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低速、中速、高速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很好地“消化”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活性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不重视的专业课学习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究授课艺术,要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恰当的专业术语把抽象的概念幽默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发效应”。例如在给学生讲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流连续原理”时,结合“河里流动的水只要没有分支,任一时刻流进流出的水量相等的”这一比喻,学生就能很快明白,且课程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再如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时,为学生补充了这样的顺口溜:“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压力角小传力好,形式尺寸来决定。”这种顺口溜式的总结,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学科间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它和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时要和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如在讲到“轴”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车床主轴箱,车床主轴箱涵盖了以上几门学科的内容,从轮系到主轴,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等级零件的尺寸确定,涉及齿轮、轴等级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的选择,涉及齿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通过对各知识间的综合,将原来孤立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优化机械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化繁为简,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各传动机构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了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