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松多村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出现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狀况。此外,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关于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藏语言文化教育状况的调研。
【关键词】松多村;藏语言教育;语言的危机
【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全球化浪潮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影响,使民族语言受到极大冲击,藏语的保护和发展面临更大问题。就藏语言文化教育而言,它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走向未来,又在一代代创新中不断走向辉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逐渐世界化、国际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藏语言文化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潮流,使其既能融入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中,又能得到必要的保护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就藏语言文化教育现状、藏语言文化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藏语言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共经历2个月,从2017年8月到2017年9月,在这期间,笔者构思设计并确定了调研问卷。调研对象为本校部分藏族学生及松多藏族乡松多村村民以及部分学生,总共发出问卷350份,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调研问卷的设计
1.设计思路
2.问卷结构
第二,调研问卷的测试
众所周知,调研问卷的测试是问卷问题效率和效果衡量标准的重要因素,在调研问卷收回后应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适当的调整。
第三,调研问卷的发放及收回
在这次调研中,以调研问卷的方式为主,个人总共发出了350份调研问卷,在松多村放出问卷260份,在本校放出问卷90份,历经15天时间,一共收回321份问卷,而这其中,有效问卷只有300份。
(二)调研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收集法
第二,实地问卷调研法
第三,访谈调研法
第四,数据和理论结合分析
(三)调研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藏族文化源远流长,神秘且丰富多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民族文化间的融汇,尤其是现代生活方式给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一部分藏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或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研。
本次调研以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为调研地区,通过对当地藏语言文化教育状况的调研与分析研究,达到以下的具体目的。
第一,了解清楚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当下藏语言文化教育的现状。
第二,找出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藏语言文化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的建议和策略。
一、松多村藏语语言文字教育状况的调查
(一)松多村藏语言传承的状态
松多村当地的藏族主要使用藏语和汉语。使用藏语的频率主要看他们交谈的对象和场合。大体上,如果交谈对象会藏语就使用藏语,如果在民族村内,就会更多地使用藏语言。在外界社会交往中,由于会藏语言的交谈对象一般较少,所以使用藏语言较少,几乎不使用藏语言。现在村内的社交中也一般性地使用汉语。藏语言教育更是糟糕,大多数藏族人都由于环境等影响被汉化了,现在说藏语言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不同群体使用藏语言的情况不同。一是长期呆在家里的中、老年村民,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藏语言交谈,这类人占当地人的35%左右;二是经常在外的村民(读书、打工等),这部分人多半都是中青年人,能听懂藏语言,因为经常在外,只有回家的时候才偶尔说藏语,用藏语交流不太熟练,这类人占当地人的50%;三是年龄在10岁以下以及在外面长大的村民,既不能说、也听不懂藏语言,这类人占当地人的10%;四是通过婚嫁从外地藏族村庄迁居的村民,能听懂藏语言并能说藏语言的人群占5%。
(二)松多村藏语文化教育状况
藏语文是藏民族创造并沿袭使用千年的民族语言,是藏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藏语文的学习和推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1987年、1988年西藏自治区先后颁布和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从而使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获得了更明确、更可靠的法律保障。藏语文成为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藏语言在学校教育中急剧萎缩,藏、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藏文扫盲基本停止。由于松多村的外出人口在迅速增加,将近70%以上在外出打工,所以大部分适龄儿童在外地上学,而在本村内的学校中,语言的教学也是以汉语为主,没有开设民族教育课程,在本村上完小学部分的课程之后,到集镇或互助县读初中及高中。总体而言,松多村对藏语言文化教育的状况可以用“停滞”一词来表述。
二、松多村藏语言文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文字的消失,可能带来的是千百年留存下来的历史、哲学、民间智慧的损失,一个民族的记忆也会就此漫漫消逝。民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本民族的弱势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状况。此外,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没有保留的价值,抛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逐渐丢失。
(一)社会因素的分析 松多村的居民现状是:大部分的人外出务工赚钱,剩下的以老人、小孩、女人为主,而这些群体,在藏语言文化的教育上并使不上力,这就导致了松多村藏族文化传承者的缺失。还有松多村藏语言文化的传承方式存在先天缺陷,使松多村藏文化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因素的分析
藏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些词语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发生异化的现象,其表现在表达新事物时直接音译其他语言的词汇,导致出现不伦不类的词汇。首先是外来冲击,其次是双语混杂,最后是自身消亡。
(三)经济因素的分析
一方面,松多村地处偏僻,经济并不发达,居民大多以放牧、种植为生。在生存都勉强维持的情况下,更不要说去进行像语言文化这样上层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各种局限使得人们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本族语言无法获取更多的利益,因而忽视藏语,进而导致偏向其他的具有更大使用范围的语言文字。
三、藏语言教育对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语言里保存的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唱词、谜语、戏剧等各类文学作品都依靠语言来表达。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已经发掘出来丰富的脍炙人口的口碑文学作品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彝族的《阿诗玛》等。这仅仅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极小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保存自己母语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目前,挖掘整理并与读者见面的仅仅是凤毛麟角。语言中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该语言使用者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具体体现,上面所说的文学作品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现象的一小部分,尤其是无文字的语言或文字不发达的语言更是如此。
其次,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是使用该语言群体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再次,语言作为一种认知系统,一种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包含着该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最后,语言作为民族或族群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特征。
四、松多村藏語言文化教育问题对策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改变传承教育者现状
对于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和继承发展而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非常重要。松多乡的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传承需要传承人,要想改变松多村教育者、传承者现状,势必需要先留住松多村的主力居民。
(二)大力发展松多村经济,确保后勤资金支持的充足
经济的落后,是松多村藏语言文化教育传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发展松多村的经济势在必行。
(三)提供适应散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教育资源
国家有关部门可建立民族文化的专门机构,建立民族语言的翻译、民族出版物的机构。当地政府可对松多村地区建立民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藏汉双语学校,编写好统一的高质量的民族语文教材。双语言教材是开展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物质条件。
(四)加强松多村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天然优势。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风俗习惯、节日传统等无不对他们都发生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家庭环境氛围的熏染,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氛围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文化的迁移与保护,不能脱离滋养这种文化的生态环境。
(五)松多村村委会实行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直接方式。人对自己的付出总渴望得到同等的回报,只有认清人们的内心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松多村在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实行适当的奖励制度,对传承人在精神上给予高度的认同,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关照;对于有学习藏族语言文化行为的村民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等。这些都是鼓励更多人去学习、保护和传承松多村藏族语言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最为直接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村民的学习热情,促进人们对藏族语言文化的深入了解、认可与传承。
五、总结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很显然,语言共同化才是民族的第一特征。藏语,正是藏民族的重要标志。如若没有藏语,或者当时在这片高原上的人们使用的是汉语或者其他民族的语言,那么如今在此世上大概不会有这么个叫“藏族”的民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全球化也随之应运而生,藏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的一朵花,它的消亡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大损失。因此,必须保护、继承和发展藏语。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我们应该坚持经济全球化、政治国别化、文化民族化的原则。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举措,不断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良性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立法,建立民族语言学说,搞好民族语言教育,进而培养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合格人才,才能进一步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更好地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娜仁塔娜.浅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X):143.
[2]马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J].科教导刊,2011(13):243-244.
[3]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卓拉.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障制度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关键词】松多村;藏语言教育;语言的危机
【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全球化浪潮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影响,使民族语言受到极大冲击,藏语的保护和发展面临更大问题。就藏语言文化教育而言,它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走向未来,又在一代代创新中不断走向辉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逐渐世界化、国际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藏语言文化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潮流,使其既能融入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中,又能得到必要的保护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就藏语言文化教育现状、藏语言文化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藏语言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共经历2个月,从2017年8月到2017年9月,在这期间,笔者构思设计并确定了调研问卷。调研对象为本校部分藏族学生及松多藏族乡松多村村民以及部分学生,总共发出问卷350份,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调研问卷的设计
1.设计思路
2.问卷结构
第二,调研问卷的测试
众所周知,调研问卷的测试是问卷问题效率和效果衡量标准的重要因素,在调研问卷收回后应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适当的调整。
第三,调研问卷的发放及收回
在这次调研中,以调研问卷的方式为主,个人总共发出了350份调研问卷,在松多村放出问卷260份,在本校放出问卷90份,历经15天时间,一共收回321份问卷,而这其中,有效问卷只有300份。
(二)调研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收集法
第二,实地问卷调研法
第三,访谈调研法
第四,数据和理论结合分析
(三)调研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藏族文化源远流长,神秘且丰富多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民族文化间的融汇,尤其是现代生活方式给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一部分藏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或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研。
本次调研以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为调研地区,通过对当地藏语言文化教育状况的调研与分析研究,达到以下的具体目的。
第一,了解清楚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当下藏语言文化教育的现状。
第二,找出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藏语言文化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的建议和策略。
一、松多村藏语语言文字教育状况的调查
(一)松多村藏语言传承的状态
松多村当地的藏族主要使用藏语和汉语。使用藏语的频率主要看他们交谈的对象和场合。大体上,如果交谈对象会藏语就使用藏语,如果在民族村内,就会更多地使用藏语言。在外界社会交往中,由于会藏语言的交谈对象一般较少,所以使用藏语言较少,几乎不使用藏语言。现在村内的社交中也一般性地使用汉语。藏语言教育更是糟糕,大多数藏族人都由于环境等影响被汉化了,现在说藏语言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不同群体使用藏语言的情况不同。一是长期呆在家里的中、老年村民,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藏语言交谈,这类人占当地人的35%左右;二是经常在外的村民(读书、打工等),这部分人多半都是中青年人,能听懂藏语言,因为经常在外,只有回家的时候才偶尔说藏语,用藏语交流不太熟练,这类人占当地人的50%;三是年龄在10岁以下以及在外面长大的村民,既不能说、也听不懂藏语言,这类人占当地人的10%;四是通过婚嫁从外地藏族村庄迁居的村民,能听懂藏语言并能说藏语言的人群占5%。
(二)松多村藏语文化教育状况
藏语文是藏民族创造并沿袭使用千年的民族语言,是藏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藏语文的学习和推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1987年、1988年西藏自治区先后颁布和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从而使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获得了更明确、更可靠的法律保障。藏语文成为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藏语言在学校教育中急剧萎缩,藏、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藏文扫盲基本停止。由于松多村的外出人口在迅速增加,将近70%以上在外出打工,所以大部分适龄儿童在外地上学,而在本村内的学校中,语言的教学也是以汉语为主,没有开设民族教育课程,在本村上完小学部分的课程之后,到集镇或互助县读初中及高中。总体而言,松多村对藏语言文化教育的状况可以用“停滞”一词来表述。
二、松多村藏语言文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文字的消失,可能带来的是千百年留存下来的历史、哲学、民间智慧的损失,一个民族的记忆也会就此漫漫消逝。民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本民族的弱势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状况。此外,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没有保留的价值,抛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逐渐丢失。
(一)社会因素的分析 松多村的居民现状是:大部分的人外出务工赚钱,剩下的以老人、小孩、女人为主,而这些群体,在藏语言文化的教育上并使不上力,这就导致了松多村藏族文化传承者的缺失。还有松多村藏语言文化的传承方式存在先天缺陷,使松多村藏文化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因素的分析
藏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些词语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发生异化的现象,其表现在表达新事物时直接音译其他语言的词汇,导致出现不伦不类的词汇。首先是外来冲击,其次是双语混杂,最后是自身消亡。
(三)经济因素的分析
一方面,松多村地处偏僻,经济并不发达,居民大多以放牧、种植为生。在生存都勉强维持的情况下,更不要说去进行像语言文化这样上层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各种局限使得人们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本族语言无法获取更多的利益,因而忽视藏语,进而导致偏向其他的具有更大使用范围的语言文字。
三、藏语言教育对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语言里保存的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唱词、谜语、戏剧等各类文学作品都依靠语言来表达。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已经发掘出来丰富的脍炙人口的口碑文学作品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彝族的《阿诗玛》等。这仅仅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极小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保存自己母语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目前,挖掘整理并与读者见面的仅仅是凤毛麟角。语言中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该语言使用者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具体体现,上面所说的文学作品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现象的一小部分,尤其是无文字的语言或文字不发达的语言更是如此。
其次,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是使用该语言群体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再次,语言作为一种认知系统,一种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包含着该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最后,语言作为民族或族群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特征。
四、松多村藏語言文化教育问题对策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改变传承教育者现状
对于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和继承发展而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非常重要。松多乡的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传承需要传承人,要想改变松多村教育者、传承者现状,势必需要先留住松多村的主力居民。
(二)大力发展松多村经济,确保后勤资金支持的充足
经济的落后,是松多村藏语言文化教育传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发展松多村的经济势在必行。
(三)提供适应散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教育资源
国家有关部门可建立民族文化的专门机构,建立民族语言的翻译、民族出版物的机构。当地政府可对松多村地区建立民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藏汉双语学校,编写好统一的高质量的民族语文教材。双语言教材是开展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物质条件。
(四)加强松多村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天然优势。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风俗习惯、节日传统等无不对他们都发生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家庭环境氛围的熏染,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氛围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文化的迁移与保护,不能脱离滋养这种文化的生态环境。
(五)松多村村委会实行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直接方式。人对自己的付出总渴望得到同等的回报,只有认清人们的内心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松多村在藏族语言文化的教育、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实行适当的奖励制度,对传承人在精神上给予高度的认同,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关照;对于有学习藏族语言文化行为的村民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等。这些都是鼓励更多人去学习、保护和传承松多村藏族语言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最为直接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村民的学习热情,促进人们对藏族语言文化的深入了解、认可与传承。
五、总结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很显然,语言共同化才是民族的第一特征。藏语,正是藏民族的重要标志。如若没有藏语,或者当时在这片高原上的人们使用的是汉语或者其他民族的语言,那么如今在此世上大概不会有这么个叫“藏族”的民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全球化也随之应运而生,藏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的一朵花,它的消亡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大损失。因此,必须保护、继承和发展藏语。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我们应该坚持经济全球化、政治国别化、文化民族化的原则。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举措,不断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良性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立法,建立民族语言学说,搞好民族语言教育,进而培养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合格人才,才能进一步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更好地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娜仁塔娜.浅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X):143.
[2]马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J].科教导刊,2011(13):243-244.
[3]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卓拉.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障制度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