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要对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创新,阐明了创新要坚持的科学性、导向性和知行统一的原则;最后指出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的思路:包括扩充考核内容、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采取多主体评价等。
关键词:中职校 德育课 考核评价方式 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德育课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创新做以下探析与思考。
一、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现状分析
1.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片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价学生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书面考试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卷面成绩反映出来。这对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德育课教学除了知识目标外,还有能力和品格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无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成效。学生有可能单纯为考试而学习,只求卷面成绩,考前背笔记,而考后全忘记。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课堂主动参与情况等)、行为表现、道德情感的培养及道德实践情况无法在卷面上体现出来。所以这种单一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2.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轻品格形成的评价,弱化了德育课的教育功能。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这就是德育课与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区别所在。然而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中,多是简单地套用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卷面考试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只能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否,但它不能评判出学生是否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是否转化为良好的品格。这种只重知识的考核,轻视品格形成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导向上,只会重视卷面成绩,不会在乎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改造,弱化了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3.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轻视教学过程的考查,容易让学生在品格形成过程中所养成的不好习惯得以继续发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德育课要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德育课的考核评价不应只在于结果,也应在于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要掌握和了解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目前中职校德育课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考试,其结果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测定,并非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等更深内容的评定,考试分数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差甚远。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不仅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反而还会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即为通过考试而学习,不是为内在素质的提高而学习;为拿分数而学习,不是为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学习。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也将无法得到纠正。
二、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上述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创新。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格形成状况;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实践行为。为此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所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它能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我们所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有用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卷面考试,也有用于考评学生能力和品格形成情况的材料分析、心理测验等方式;既有结果性考核,又有过程性考核。只有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才有利于纠正单一考评产生的主观性、片面性,使考评结论更为公正、合理,才能推动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导向性原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具有导向性功能。教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尽管不仅仅只是卷面考试这种形式,但也要很好地运用这种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理论知识,遵守行为规范,提高品格修养上来。
3.知行统一原则。德育课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心灵道德品质,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要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大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和道德实践考查的比重,建立理论知识考查、平时考评、道德实践考评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观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程度;平时学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道德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这种对学生“知”和“行”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三、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的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提出以下思路。
1.扩充考核内容。长期以来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的内容仅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试,用卷面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该门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这是必要的。但由于德育课更重要的目标是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而知识的掌握不等于优良品格的形成。良好的品格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再把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习德育课的考核不应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进行考核。
鉴于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功底差的状况,我们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要降低要求。考试内容要以学生为本,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水平,适当检测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尽量实行开卷考试,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
平时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上课主动参与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这些内容的考核能督促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从而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的考核可通过学生写学习心得、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考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我们在对学生德育课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时,不仅要有期末考试这样的结果性考核,也要安排平时各种形式的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评价由课堂提问、单元检测、阶段考试等形式组成,考核内容从知识考试扩展到出勤、表现等考核。通过过程考核这种外在压力,把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素质,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果性考核包括开卷、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通过不同题型和不同方式的综合测评,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各有千秋,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3.实行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一些要求熟记的理论知识,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一些要求学生应用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考查学生是否把理论观点升华为道德情感的问题可采取开卷的形式。开卷形式有卷面分析题考试、写心得体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笔试有卷面考试、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形式。笔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功底。口试有提问、答辩等形式。口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有利于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既学知识,又能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法。传统的德育课考核评价方法是由教师考评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要求考评的主体也应扩展,把学生本人和同学都作为评价主体。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德育实践活动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要由学生进行考评。因为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各个同学的表现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同学。学生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认知,有能力反省自己并做出客观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各主体评价的权重。
总之,在考核评价中,既要体现教师在教学和考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能够自觉参加道德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考评的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2.杜凤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作者单位:福建经济学校
关键词:中职校 德育课 考核评价方式 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德育课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创新做以下探析与思考。
一、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现状分析
1.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片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价学生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书面考试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卷面成绩反映出来。这对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德育课教学除了知识目标外,还有能力和品格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无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成效。学生有可能单纯为考试而学习,只求卷面成绩,考前背笔记,而考后全忘记。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课堂主动参与情况等)、行为表现、道德情感的培养及道德实践情况无法在卷面上体现出来。所以这种单一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2.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轻品格形成的评价,弱化了德育课的教育功能。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这就是德育课与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区别所在。然而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中,多是简单地套用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卷面考试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只能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否,但它不能评判出学生是否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是否转化为良好的品格。这种只重知识的考核,轻视品格形成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导向上,只会重视卷面成绩,不会在乎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改造,弱化了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3.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轻视教学过程的考查,容易让学生在品格形成过程中所养成的不好习惯得以继续发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德育课要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德育课的考核评价不应只在于结果,也应在于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要掌握和了解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目前中职校德育课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考试,其结果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测定,并非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等更深内容的评定,考试分数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差甚远。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不仅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反而还会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即为通过考试而学习,不是为内在素质的提高而学习;为拿分数而学习,不是为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学习。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也将无法得到纠正。
二、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上述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创新。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格形成状况;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实践行为。为此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所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它能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我们所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有用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卷面考试,也有用于考评学生能力和品格形成情况的材料分析、心理测验等方式;既有结果性考核,又有过程性考核。只有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才有利于纠正单一考评产生的主观性、片面性,使考评结论更为公正、合理,才能推动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导向性原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具有导向性功能。教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尽管不仅仅只是卷面考试这种形式,但也要很好地运用这种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理论知识,遵守行为规范,提高品格修养上来。
3.知行统一原则。德育课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心灵道德品质,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要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大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和道德实践考查的比重,建立理论知识考查、平时考评、道德实践考评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观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程度;平时学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道德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这种对学生“知”和“行”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三、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的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提出以下思路。
1.扩充考核内容。长期以来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的内容仅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试,用卷面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该门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这是必要的。但由于德育课更重要的目标是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而知识的掌握不等于优良品格的形成。良好的品格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再把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习德育课的考核不应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进行考核。
鉴于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功底差的状况,我们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要降低要求。考试内容要以学生为本,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水平,适当检测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尽量实行开卷考试,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
平时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上课主动参与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这些内容的考核能督促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从而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的考核可通过学生写学习心得、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考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我们在对学生德育课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时,不仅要有期末考试这样的结果性考核,也要安排平时各种形式的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评价由课堂提问、单元检测、阶段考试等形式组成,考核内容从知识考试扩展到出勤、表现等考核。通过过程考核这种外在压力,把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素质,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果性考核包括开卷、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通过不同题型和不同方式的综合测评,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各有千秋,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3.实行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一些要求熟记的理论知识,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一些要求学生应用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考查学生是否把理论观点升华为道德情感的问题可采取开卷的形式。开卷形式有卷面分析题考试、写心得体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笔试有卷面考试、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形式。笔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功底。口试有提问、答辩等形式。口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有利于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既学知识,又能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法。传统的德育课考核评价方法是由教师考评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要求考评的主体也应扩展,把学生本人和同学都作为评价主体。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德育实践活动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要由学生进行考评。因为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各个同学的表现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同学。学生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认知,有能力反省自己并做出客观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各主体评价的权重。
总之,在考核评价中,既要体现教师在教学和考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能够自觉参加道德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考评的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2.杜凤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作者单位:福建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