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妍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天不刷朋友圈总怕漏过什么信息,可刷完朋友圈她却又觉得浪费时间,有点像鸡肋。
比如公司同事小崔,自从和她姐一起开了家卖零食的微店后,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各种零食。你要是屏蔽她吧,都在一个办公室,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刷过那些零食图片,着实让她浪费不少时间。
还有她的老妈也是朋友圈狂人,每天给陶妍推荐各种危言耸听的百科,《这两样食物一起吃会得癌》、《用手机太多长脑瘤》……有些连基本科学常识都没有,老妈不仅深信不疑,还逼着她去看。
领导老郑去年开始也玩朋友圈了。每天必发一篇鸡汤,有些读着挺励志,有些却完全与她三观不合,却不得不违心点赞。
……
而陶妍自己呢?朋友圈里发什么也是让她越来越苦恼。
先说她的高中同学何梅,前几年做房地产销售,赚得盆满钵满。她在朋友圈晒的多是旅行照片,不是在普吉岛吃龙虾,就是在巴黎铁塔下喝咖啡。陶妍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想到以前上学的时候,何梅成绩比自己差远了。如今看着她人生赢家的生活,陶妍不得不从网上拍些进口商品回来,拍好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比何梅差。
再说她的朋友丽珠,以吃货自居,做菜远比对工作上心。每天晒在朋友圈里的美食照,真让人垂涎三尺。而自感厨艺不佳的陶妍只好和老公赵炎去餐馆的时候,拍下每道菜,隔几天发两样来充充门面。
至于自拍,陶妍更没勇气秀了,作为微胖界的代表,她决不会把自己暴露在镜头下。
总之,在这个浓缩了亲朋好友的圈子里,发什么成了陶妍的负担。一个周末,赵炎在家无聊,随意地刷看陶妍的朋友圈。他看了会儿,调侃道:“看你发的朋友圈,用的都是进口货,吃饭都在高档饭店,日常生活只是吃喝玩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富二代呢。”
陶妍无奈地说:“那有什么办法,现在的朋友圈都这么没营养,除了卖东西洒鸡汤,就是各种秀优越。你当然也得晒一晒,至少看起来不能比别人差啊。”
赵炎笑了,用淘宝腔说:“亲,那是你打开方式不对哦。”
陶妍反问他:“那怎么打开?”
赵炎帮她分析:“想一想,在没有朋友圈之前,你每天能见到多少亲朋好友?不超过10个对不对?可现在的朋友圈里有上百个人,你得习惯自动屏蔽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更不要想着和别人比。朋友圈里人人都晒自己的好,那么问题来了,你能比过所有人的好吗?再说了,反过来想,在别人眼里,你就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你打肿脸充胖子,大部分人可能看都没看。那么,你费个什么劲儿啊。”
赵炎的话一下提醒了陶妍。是啊,她觉得累,是因为她想面对朋友圈里所有朋友,一边不停地观看他们的生活,一边又费力向他们展示自己,最终在患得患失中迷失了自我。
那天,陶妍想了好久。她终于想明白,发朋友圈不要仅仅为了作秀,而是要能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就像赵炎说的,她费尽心思地秀给谁看呢,生活是自己的,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事。
陶妍决定从学做菜开始。做得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去尝试。她在网上买了菜谱,照着书单在周末买回一堆食材,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做好了四菜一汤。赵炎一边打下手,一边帮忙拍照。尽管这几个菜做得比丽珠差几个段位,但她写的做饭心得,得到的点赞数量却前所未有。
那一天,陶妍特别开心,她似乎突然明白了朋友圈存在的意义,她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别人发过来的各种信息,而是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她对生活的领悟和收获的快乐。
几个月后,陶妍的厨艺大有长进,做出的很多菜式味道让赵炎赞不绝口,夸张地称赞她可与五星大厨相媲美。陶妍在研究做菜的过程中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有做菜的天赋,只不过之前她少了去尝试的勇气。
渐渐地,陶妍的“周末厨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点赞和评论,这让陶妍有了更多自信,敢于亮出更真实、更真诚的自己。
半年多后,陶妍开始在朋友圈直播减肥。她的誓言是,不吃减肥药也要减下去。
每隔几天,陶妍都会在朋友圈里写下一个小小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比如,晚饭后不吃零食,第二天要多跑10分钟……她的目标很简单,但贵在持之以恒。有朋友留言问她,这样能有效果吗?陶妍回复说:每天一小步,终是一大步啊。
此时的陶妍把朋友圈当成一种打卡式的自我激励。她在意的,不是真的减了多少,而是在年过30岁之后,给自己一个不放任生活、不放弃自己的理由。不少“微胖”的朋友,也加入她的“一小步”的减肥计划,大家在朋友圈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那些曾经“影响”过自己的朋友们。
陶妍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真正地爱上了朋友圈。今年六月,换上轻便的夏装,她拍下自己顽固的小肚腩发在朋友圈里,上面配文说:肚腩君,虽然你还在,但明显变小了。这么棒,我是不是该奖励自己一件漂亮的衣服呢?
很快就有人留言:“喜欢看你的朋友圈,让我感到好轻松,好欢乐,好真实。”
陶妍看着留言,默默地笑了。其实,那些为秀而秀的优越感,会将朋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而只有勇敢地晒着真诚的自己,才会让他人感同身受,真心去欣赏和赞美。
比如公司同事小崔,自从和她姐一起开了家卖零食的微店后,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各种零食。你要是屏蔽她吧,都在一个办公室,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刷过那些零食图片,着实让她浪费不少时间。
还有她的老妈也是朋友圈狂人,每天给陶妍推荐各种危言耸听的百科,《这两样食物一起吃会得癌》、《用手机太多长脑瘤》……有些连基本科学常识都没有,老妈不仅深信不疑,还逼着她去看。
领导老郑去年开始也玩朋友圈了。每天必发一篇鸡汤,有些读着挺励志,有些却完全与她三观不合,却不得不违心点赞。
……
而陶妍自己呢?朋友圈里发什么也是让她越来越苦恼。
先说她的高中同学何梅,前几年做房地产销售,赚得盆满钵满。她在朋友圈晒的多是旅行照片,不是在普吉岛吃龙虾,就是在巴黎铁塔下喝咖啡。陶妍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想到以前上学的时候,何梅成绩比自己差远了。如今看着她人生赢家的生活,陶妍不得不从网上拍些进口商品回来,拍好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比何梅差。
再说她的朋友丽珠,以吃货自居,做菜远比对工作上心。每天晒在朋友圈里的美食照,真让人垂涎三尺。而自感厨艺不佳的陶妍只好和老公赵炎去餐馆的时候,拍下每道菜,隔几天发两样来充充门面。
至于自拍,陶妍更没勇气秀了,作为微胖界的代表,她决不会把自己暴露在镜头下。
总之,在这个浓缩了亲朋好友的圈子里,发什么成了陶妍的负担。一个周末,赵炎在家无聊,随意地刷看陶妍的朋友圈。他看了会儿,调侃道:“看你发的朋友圈,用的都是进口货,吃饭都在高档饭店,日常生活只是吃喝玩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富二代呢。”
陶妍无奈地说:“那有什么办法,现在的朋友圈都这么没营养,除了卖东西洒鸡汤,就是各种秀优越。你当然也得晒一晒,至少看起来不能比别人差啊。”
赵炎笑了,用淘宝腔说:“亲,那是你打开方式不对哦。”
陶妍反问他:“那怎么打开?”
赵炎帮她分析:“想一想,在没有朋友圈之前,你每天能见到多少亲朋好友?不超过10个对不对?可现在的朋友圈里有上百个人,你得习惯自动屏蔽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更不要想着和别人比。朋友圈里人人都晒自己的好,那么问题来了,你能比过所有人的好吗?再说了,反过来想,在别人眼里,你就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你打肿脸充胖子,大部分人可能看都没看。那么,你费个什么劲儿啊。”
赵炎的话一下提醒了陶妍。是啊,她觉得累,是因为她想面对朋友圈里所有朋友,一边不停地观看他们的生活,一边又费力向他们展示自己,最终在患得患失中迷失了自我。
那天,陶妍想了好久。她终于想明白,发朋友圈不要仅仅为了作秀,而是要能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就像赵炎说的,她费尽心思地秀给谁看呢,生活是自己的,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事。
陶妍决定从学做菜开始。做得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去尝试。她在网上买了菜谱,照着书单在周末买回一堆食材,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做好了四菜一汤。赵炎一边打下手,一边帮忙拍照。尽管这几个菜做得比丽珠差几个段位,但她写的做饭心得,得到的点赞数量却前所未有。
那一天,陶妍特别开心,她似乎突然明白了朋友圈存在的意义,她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别人发过来的各种信息,而是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她对生活的领悟和收获的快乐。
几个月后,陶妍的厨艺大有长进,做出的很多菜式味道让赵炎赞不绝口,夸张地称赞她可与五星大厨相媲美。陶妍在研究做菜的过程中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有做菜的天赋,只不过之前她少了去尝试的勇气。
渐渐地,陶妍的“周末厨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点赞和评论,这让陶妍有了更多自信,敢于亮出更真实、更真诚的自己。
半年多后,陶妍开始在朋友圈直播减肥。她的誓言是,不吃减肥药也要减下去。
每隔几天,陶妍都会在朋友圈里写下一个小小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比如,晚饭后不吃零食,第二天要多跑10分钟……她的目标很简单,但贵在持之以恒。有朋友留言问她,这样能有效果吗?陶妍回复说:每天一小步,终是一大步啊。
此时的陶妍把朋友圈当成一种打卡式的自我激励。她在意的,不是真的减了多少,而是在年过30岁之后,给自己一个不放任生活、不放弃自己的理由。不少“微胖”的朋友,也加入她的“一小步”的减肥计划,大家在朋友圈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那些曾经“影响”过自己的朋友们。
陶妍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真正地爱上了朋友圈。今年六月,换上轻便的夏装,她拍下自己顽固的小肚腩发在朋友圈里,上面配文说:肚腩君,虽然你还在,但明显变小了。这么棒,我是不是该奖励自己一件漂亮的衣服呢?
很快就有人留言:“喜欢看你的朋友圈,让我感到好轻松,好欢乐,好真实。”
陶妍看着留言,默默地笑了。其实,那些为秀而秀的优越感,会将朋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而只有勇敢地晒着真诚的自己,才会让他人感同身受,真心去欣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