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是每况愈下,而水土流失作为环境问题中的一点,被人们大量提及。水土的流失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在思考该如何进行水土保持,进而水土保持中的新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以期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引言:
开展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民生、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推动民生水利的有力手段。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不断深入,加强水土保持、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越来越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保障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需求。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施工技术
1、坡耕地综合整治技术
首先,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研究和建立不同类型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示范区,有效地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其次,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合理开展坡耕地机修梯田改造,并配套实施径流调控工程技术、微地形改造措施和小型径流集蓄工程,加快坡耕地改造步伐,提高坡改梯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针对不同土坎的土壤特性,优选高效的水土保持材料和植物品种,最大限度地利用坡耕地水土资源,形成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后,推广生物篱配置技术,形成适宜不同类型区坡耕地的生物篱配置模式,并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达到保水、减蚀,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2、重点水源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以抢救土地资源为目标,以坡耕地整治为重点,以合理配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手段,形成一套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技术;通过科学处理和利用农村社区废弃物,降低农业生产化学污染、保护修复湿地水质,控制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采取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等综合防治思路,优化配置治污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构建城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达到净化水质和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草情况,来确定沟顶防护工程的实施,才能更好地起到沟顶防护水土的作用。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
具体实施方案为:基于“3S”技术,通过多源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结合數学模型,确定区域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可蚀性因子,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计算确定地形因子,利用卫星影像像元计算获得植被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形成区域水土流失的定量监测与预报;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的自动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系列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形成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自动化测报技术;结合典型区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情况,重点针对人为水土流失和防止成效,建立基础数据库,制定有效的成果发布机制,形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采用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生产建设项目的堆弃渣土进行快速定位、扫描,测算弃土弃渣变化量,形成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快速、准确测算技术。
4、生态修复与高效农牧生产配套技术
对高陡边坡采用分级降坡、设置网格、喷播绿化等工程绿化技术,并优选攀爬能力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实现植被快速恢复,对柔性边坡采用防护网覆盖、喷播植生等生态防护技术,形成水土保持效益高,自然景观效果好的边坡景观;在风沙源区选择抗逆性强、防风阻沙效果好的植物品种,配套布设生态垫、草方格等防护措施,形成风蚀生物防护体系或风蚀生物防控技术;对岩质边坡采用喷浆覆土绿化、锚杆挂网绿化、打孔植苗绿化等工程绿化技术,实现岩质边坡的植被快速恢复和景观优化;对砂质堤防采用生物护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含水量低、土壤贫瘠、风沙大的砂堤上护坡生物难以生存、生长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护坡工程造价,研究出系统的砂堤生物建植、保苗及管护技术;针对河、湖贫瘠岸坡等自然生态脆弱衰退区,利用生态型土工材料岸坡结构与自然种植技术,采用坡型、垂直型岸坡结构进行岸坡加固,实现生态护岸功能。针对不同生态退化区的特点,通过上述生态修复和配套技术,提出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指标、等级类型及其分区,构建不同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区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关键技术。
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
1、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
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提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从水利工程施工入手
由于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分为点状和线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施工阶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弃渣场等需要运用工程措施和可生物措施相互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都具有特有的功能,又可以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提高地面植被的覆盖率,加强土壤的抗蚀力,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挖方区,设置截流沟、排水渠等防止坡地水土流失,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止滑坡或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整理坡地地形,并种植林草辅助,防止施工阶段风蚀、水蚀等侵蚀的发生。在施工阶段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上,对于产生的弃碴,尽可能地作为供应水土保持的设施使用,结束时对场地进行清理、补植地表植被,注意防护。在治沟工程中如建造淤地坝、谷坊,应根据当时的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文优势,防止边坡的冲刷。在临时的生活区,加强管理,树立水土保持的意识,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农田。在施工工程中,比如蓄水、引水、堤防等都会人为的破坏原地表植被,变换坡形、沟床等,这些都是在主体工程进展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需要施工中的工作人员树立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将水土保持作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从水利工程管理入手
首先,要对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视和测控。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面积、强度、流失量等)动态变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其防治效益等,通过监控,掌握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部位、时段、强度以及特点,以便有效地调整或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最大限度为水土保持做出贡献;其次,水利工程中需要监理机构对工程中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工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监督控制。由于水土保持工程和可生物工程都对主体工程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因此,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环境意识,对水利工程中人为扰动原地表植被的行为加以监督和控制,对于被忽视的水土保持措施,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规范实施,减少风蚀、水蚀、以及重力的侵蚀,在水利工程中持久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一直是我们国家所提倡鼓励的政策。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刚.林业技术装备将迎来蓬勃发展新时代[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
[2]徐少华.生态修复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J].山西林业,2010.
[3]谢水洪.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J].科技与生活2011.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引言:
开展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民生、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推动民生水利的有力手段。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不断深入,加强水土保持、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越来越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保障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需求。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施工技术
1、坡耕地综合整治技术
首先,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研究和建立不同类型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示范区,有效地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其次,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合理开展坡耕地机修梯田改造,并配套实施径流调控工程技术、微地形改造措施和小型径流集蓄工程,加快坡耕地改造步伐,提高坡改梯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针对不同土坎的土壤特性,优选高效的水土保持材料和植物品种,最大限度地利用坡耕地水土资源,形成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后,推广生物篱配置技术,形成适宜不同类型区坡耕地的生物篱配置模式,并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达到保水、减蚀,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2、重点水源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以抢救土地资源为目标,以坡耕地整治为重点,以合理配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手段,形成一套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技术;通过科学处理和利用农村社区废弃物,降低农业生产化学污染、保护修复湿地水质,控制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采取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等综合防治思路,优化配置治污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构建城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达到净化水质和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草情况,来确定沟顶防护工程的实施,才能更好地起到沟顶防护水土的作用。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
具体实施方案为:基于“3S”技术,通过多源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结合數学模型,确定区域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可蚀性因子,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计算确定地形因子,利用卫星影像像元计算获得植被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形成区域水土流失的定量监测与预报;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的自动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系列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形成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自动化测报技术;结合典型区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情况,重点针对人为水土流失和防止成效,建立基础数据库,制定有效的成果发布机制,形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采用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生产建设项目的堆弃渣土进行快速定位、扫描,测算弃土弃渣变化量,形成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快速、准确测算技术。
4、生态修复与高效农牧生产配套技术
对高陡边坡采用分级降坡、设置网格、喷播绿化等工程绿化技术,并优选攀爬能力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实现植被快速恢复,对柔性边坡采用防护网覆盖、喷播植生等生态防护技术,形成水土保持效益高,自然景观效果好的边坡景观;在风沙源区选择抗逆性强、防风阻沙效果好的植物品种,配套布设生态垫、草方格等防护措施,形成风蚀生物防护体系或风蚀生物防控技术;对岩质边坡采用喷浆覆土绿化、锚杆挂网绿化、打孔植苗绿化等工程绿化技术,实现岩质边坡的植被快速恢复和景观优化;对砂质堤防采用生物护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含水量低、土壤贫瘠、风沙大的砂堤上护坡生物难以生存、生长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护坡工程造价,研究出系统的砂堤生物建植、保苗及管护技术;针对河、湖贫瘠岸坡等自然生态脆弱衰退区,利用生态型土工材料岸坡结构与自然种植技术,采用坡型、垂直型岸坡结构进行岸坡加固,实现生态护岸功能。针对不同生态退化区的特点,通过上述生态修复和配套技术,提出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指标、等级类型及其分区,构建不同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区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关键技术。
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
1、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
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提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从水利工程施工入手
由于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分为点状和线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施工阶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弃渣场等需要运用工程措施和可生物措施相互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都具有特有的功能,又可以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提高地面植被的覆盖率,加强土壤的抗蚀力,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挖方区,设置截流沟、排水渠等防止坡地水土流失,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止滑坡或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整理坡地地形,并种植林草辅助,防止施工阶段风蚀、水蚀等侵蚀的发生。在施工阶段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上,对于产生的弃碴,尽可能地作为供应水土保持的设施使用,结束时对场地进行清理、补植地表植被,注意防护。在治沟工程中如建造淤地坝、谷坊,应根据当时的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文优势,防止边坡的冲刷。在临时的生活区,加强管理,树立水土保持的意识,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农田。在施工工程中,比如蓄水、引水、堤防等都会人为的破坏原地表植被,变换坡形、沟床等,这些都是在主体工程进展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需要施工中的工作人员树立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将水土保持作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从水利工程管理入手
首先,要对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视和测控。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面积、强度、流失量等)动态变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其防治效益等,通过监控,掌握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部位、时段、强度以及特点,以便有效地调整或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最大限度为水土保持做出贡献;其次,水利工程中需要监理机构对工程中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工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监督控制。由于水土保持工程和可生物工程都对主体工程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因此,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环境意识,对水利工程中人为扰动原地表植被的行为加以监督和控制,对于被忽视的水土保持措施,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规范实施,减少风蚀、水蚀、以及重力的侵蚀,在水利工程中持久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一直是我们国家所提倡鼓励的政策。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刚.林业技术装备将迎来蓬勃发展新时代[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
[2]徐少华.生态修复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J].山西林业,2010.
[3]谢水洪.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J].科技与生活2011.